【爾雅台】論語篇次概說(10): 五聖創製,道統有歸,孔子為素王矣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4-08-10 11:13:11
標簽:
陳緒平

作者簡介:陳緒平,男,字子茂,號爾雅台,西元一九六九年生,湖北陽新人。長期從(cong) 業(ye) 於(yu) 互聯網科技界,曾任阿裏巴巴資深架構師,現任某上市公司高管。

論語篇次概說(10: 五聖創製,道統有歸,孔子為(wei) 素王矣

作者:爾雅台

來源:“爾雅台”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初五日甲辰

          耶穌2024年8月8日

 

論語總二十篇,前十八篇舉(ju) 孔子論道之語,《子章》十九舉(ju) 門人論道之語,《堯曰》篇則舉(ju) 唐虞夏殷周傳(chuan) 道之語也。此明門人所學之道自孔子來,孔子所傳(chuan) 之道自唐虞夏殷周來也。《堯曰》篇所以結論語二十篇也。

 

堯曰者,孔子述《書(shu) 》舉(ju) 要之辭也。“允執其中”,堯舜禹相禪之心法也。“簡在帝心”,天簡閱其善惡也。“萬(wan) 方有罪,罪在朕躬”,察德化不至,王者氣度也。“所重民食喪(sang) 祭”,孟子雲(yun) 養(yang) 生喪(sang) 死無憾,王道之始是也。此皆《書(shu) 》辭也,二帝三王之道其要存於(yu) 斯矣。

 

其要則以中為(wei) 本也。論語未嚐言中,而惟於(yu) 二十篇之末以明之,孔子之道不外一中,後來子思作《中庸》遂權輿於(yu) 此。中之為(wei) 義(yi) ,從(cong) 方所得名而實不落方所,其在道體(ti) 亦然渾然至善,中而已矣。聖人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萬(wan) 世開道統,亦準諸此而已矣。

 

《四書(shu) 訓義(yi) 》雲(yun) :古之帝王惟此以宅心而出治,而吾夫子之立教也,亦以此盡學者之心。故答子張之問政,“尊五美屏四惡”,統帝王之道也。曰五美者,後儒言王道如精金美玉是也。才出於(yu) 霸便是惡,一尊一屏,方是純王之心,純王之政。夫子承堯舜禹湯文武之後,開萬(wan) 世之太平,商榷治道莫備於(yu) 此。

 

然聖王之道,要在得人。得何人?得君子也。故此章述古之要,二帝三王皆執中也,若善人若仁人若逸民,皆執中之君子也。《左傳(chuan) 》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儀(yi) 威儀(yi) 之則,以定命也。”則可見君子執中者,無不知命矣;則可見定命而立者,無不知禮矣。《中庸》曰:“舜其大知也與(yu)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liang) 端,用其中於(yu) 民,其斯以為(wei) 舜乎。”則可見知以知人者,無不知言矣。故曰:“不知命無以為(wei) 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論語》以此三者連章終篇,所以見孔子明二帝三王之道也。

 

孔子自覺地傳(chuan) 承了二帝三王的道統。然孔子無位,君、師就此分離。孔子由是被尊為(wei) "素王"。孔子之後的中國政教, 恒以"素王"為(wei) 依歸。王夫之曰:"儒者之統,與(yu) 帝王之統並行於(yu) 天下,而互為(wei) 興(xing) 替。其合也,天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統絕,儒者猶保其道以孤行而無所待,以人存道,而道不可亡。"(《讀通鑒論》卷十五.一三)

 

道統端賴聖賢師承,其要在學。清熊賜履《學統·自序》曰:“夫道也者理也,理具於(yu) 心,存而複之學也。學有偏全有得失,而道之顯晦屈伸,遂從(cong) 而出於(yu) 其間。有誌者是烏(wu) 可不為(wei) 之致辨乎?辨其學所以晰其理,而道以明,而統以尊。嗚呼,此固吾儒事功之決(jue) 不容已者也。”周銘在該書(shu) 《跋》則曰:“天下不可一日無道,斯道不可一日無統,道之存亡係乎統,統之絕續係乎學,學統即道統也,總之存乎其人而已。”學統即道統。孔子被尊為(wei) “至聖先師”,學統也;被尊為(wei) “素王”,道統也。皆係於(yu) 孔子一身也。是道統、學統一如,非是道統之外別立一學統也。

 

朱子曰:“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chuan) 有自來矣。”堯舜肇其端,孔子定其型,孟荀弘揚之,董鄭張大之,至宋明則二程、朱子豐(feng) 富之,象山、陽明博約之,爾後集大成於(yu) 王船山、馬一浮。自孔子後皆有賴於(yu) 聖賢師承統緒也。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