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結項成果鑒定會暨成果修訂出版研討會在京舉行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24-07-27 17:29:40
標簽:

“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結項成果鑒定會(hui) 暨成果修訂出版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行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二十日庚寅

          耶穌2024年7月25日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訊(記者 孫美娟)7月22日,“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結項成果鑒定會(hui) 暨成果修訂出版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行。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金瀅坤 本網記者孫美娟/攝

 

界定童蒙文化的概念是“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結項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蒙學熱”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蒙學研究成果湧現,但質量良莠不齊,呈雜亂(luan) 、無序的發展狀態,急需整合學界力量,對“蒙學”與(yu) “童蒙文化”概念做出明確界定。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金瀅坤表示,童蒙文化是指以兒(er) 童啟蒙教育為(wei) 核心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文明總和,主要包括兒(er) 童養(yang) 育、啟蒙、教育、生活、健康、心理、禮俗等一切與(yu) 兒(er) 童相關(guan) 的社會(hui) 活動、製度和文化傳(chuan) 統,以及相關(guan) 文化、思想、風俗和文物遺存等。“童蒙文化”概念是針對學界和社會(hui) 流行的蒙學、童蒙教育而提出的一個(ge) 新的概念,旨在擴大對中國古代童蒙研究的內(nei) 容和視野,全麵了解中國古代童蒙文化,強調多學科協同研究,避免研究囿於(yu) 兒(er) 童教育的範疇,並對其研究目的、內(nei) 容和方法提出明確的思考和認識,解決(jue) 研究的困境。

 

在研究內(nei) 容方麵,“中國童蒙文化”課題組不僅(jin) 研究了從(cong) 先秦到清代的童蒙文化的起源、變革與(yu) 融合發展,還突出了中國童蒙文化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講座教授鄭阿財表示,童蒙文化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千字文》《三字經》《蒙求》等為(wei) 代表的童蒙讀物不但在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更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學習(xi) 、認識漢文化的曆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三字經》在明代中葉以後廣為(wei) 流傳(chuan) ,並在中國周邊的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為(wei) 各地貴族、文士所接受,用於(yu) 學習(xi) 漢文化便捷的入門讀物。隨之更有翻刻、注釋、訓解的出現,甚至有因應時代及自身文化的現實需求而出現的改編與(yu) 仿作。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海峰 本網記者孫美娟/攝

 

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方法不斷創新。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劉海峰認為(wei) ,“中國童蒙文化”課題組對童蒙文化概念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對拓展相關(guan) 研究領域,聚焦核心問題,深入探討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階段性特點以及對童蒙教育的影響,具有較高的學術價(jia) 值、理論價(jia) 值。

 

 

 

西北大學曆史學院教授王子今 本網記者孫美娟/攝

 

西北大學曆史學院教授王子今表示,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的最終成果重視少數民族曆史文獻資料的發掘,重視多種學術數據庫的利用,在一定意義(yi) 上填補了學術空白。但是,當下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跨學科的聯合和綜合性的研究、相關(guan) 研究的問題意識不夠明確等。

 

會(hui) 議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童蒙文化史研究”課題組主辦。

 

 

 

與(yu) 會(hui) 學者合影 本網記者孫美娟攝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