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湖南省曆史遺產保護智庫專家、中南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副教授羅明:欣賞獨屬書院的“建築意”

欄目:廟堂道場、演講訪談
發布時間:2024-07-26 00:54:28
標簽:

原標題:《欣賞獨屬書(shu) 院的“建築意”

——專(zhuan) 訪湖南省曆史遺產(chan) 保護智庫專(zhuan) 家、中南大學建築與(yu) 藝術學院副教授羅明》

受訪者:羅明

采訪者:廖慧文(湖南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來源:湖南日報新媒體(ti)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初十日庚辰

          耶穌2024年7月15日

 

孟夏之末,我們(men) 坐在安化梅城鎮的文廟泮池邊,濃稠的綠意從(cong) 四周裹過來。大樹的枝葉嚴(yan) 絲(si) 合縫地擋住天光,長勢蓬勃的青苔為(wei) 地磚圍出毛絨樣的邊。泮池,一汪淺綠色的半月形的水潭,倒映著草木之影。幾尾橘紅的鯉魚在影中遊動,間或發出極輕微的“謔”的躍水聲。

 

文廟的大成殿高懸著“中梅書(shu) 院”牌匾。曆史記載的中梅書(shu) 院原址不在這裏,而是在毗鄰文廟的安化一中科教樓處。泮池畔散落著一些建築構件,據說許多便為(wei) 書(shu) 院遺存。我們(men) 用目光尋找著這些遺跡,感慨著建築在時間裏的興(xing) 廢。

 

唐宋以來,書(shu) 院逐步成為(wei) 一種獨特的文教建築類型,至清代達到鼎盛。“作為(wei) 私學教育機構,書(shu) 院善於(yu) 利用其他的建築空間。有的書(shu) 院就是由文廟、或祠堂,甚至是私宅改建而成。”湖南省曆史遺產(chan) 保護智庫專(zhuan) 家、中南大學建築與(yu) 藝術學院副教授羅明指著牌匾,款款說道。在讀博時,她就開始關(guan) 注湖南古代文教建築,測繪調研了現存於(yu) 湖南各地的學宮和書(shu) 院建築,深入研究了湖南文教建築發展的軌跡,鉤稽出主要特點,出版了相關(guan) 專(zhuan) 著,後來並承擔了鄴侯書(shu) 院等多項省市級文物保護建築的修繕保護設計。

 

1932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就提出了形容中國建築內(nei) 在精神和文化內(nei) 涵的概念“建築意”,強調了中國古代建築不僅(jin) 具有實用功能,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義(yi) 和美學價(jia) 值。在羅明看來,湖湘書(shu) 院建築無疑是極具“建築意”的,她常被古人的審美與(yu) 巧思折服:“湖湘書(shu) 院建築的藝術文化價(jia) 值就其本質而言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建築營造本身,而在於(yu) 人們(men) 能從(cong) 這種藝術形象中完整地體(ti) 驗到教育和建築的文化精神。”

 

 

 

羅明。

 

建築組群,體(ti) 現“禮樂(le) 相成”的思想

 

湘江副刊:《千年學府探文明·走讀湖湘書(shu) 院》欄目開設以來,已經走讀了40餘(yu) 座湖湘書(shu) 院了。這些書(shu) 院中,有些保存著地麵建築,有些已經蕩然無存。在湖南現存的書(shu) 院建築中,您覺得很值得一看的有哪些?

 

羅明:建築遺產(chan) 的保護主張原址原物保護,一般不提倡複原新建。2007年,我開始調研湖南的書(shu) 院建築,根據當時的調查,有19座書(shu) 院還有現存建築。

 

這19座裏首當其衝(chong) 的就是嶽麓書(shu) 院。嶽麓書(shu) 院不論從(cong) 曆史價(jia) 值、建築格局、建築藝術,還是從(cong) 本身的保存狀況來看都特別有價(jia) 值,是我們(men) 湖南書(shu) 院建築的名片,肯定是必看的。

 

 

 

嶽麓書(shu) 院雪景。湖南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郭立亮 攝

 

其次,醴陵的淥江書(shu) 院也是湖湘書(shu) 院中較為(wei) 突出的一個(ge) 案例。它三麵環抱西山,一麵遠眺淥水,其整體(ti) 布局並非完全對稱,而是依山就勢,坐西朝東(dong) ,俯瞰淥江,遙望城垣,周邊自然人文環境俱佳。

 

淥江書(shu) 院雖然曆經多次改、擴建,但建造者巧妙地借用多種手段和方法,與(yu) 地塊內(nei) 原有的不同時代、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建築和諧共處,不僅(jin) 類型豐(feng) 富,形式多樣,而且方便使用。書(shu) 院南邊齋舍已毀,其餘(yu) 建築基本保持完好,不僅(jin) 保留有書(shu) 院建築群常見的講堂、禮殿、藏書(shu) 樓、齋舍;因書(shu) 院宋明時原為(wei) 學宮,故還保留了學廟泮池、佛寺及祠堂等多種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建築,組成了一曲跨越時空的和諧樂(le) 章。

 

瀏陽的文華書(shu) 院也值得去看——大成殿大多是單層,但是文華書(shu) 院的大成殿有兩(liang) 層,為(wei) 樓閣式,說明當時瀏陽的建造技術應該不錯,才會(hui) 敢於(yu) 用到二層的空間。

 

還有寧鄉(xiang) 的雲(yun) 山書(shu) 院。它的規模較大,四進五列的格局非常完整,大大小小的庭院和天井有14個(ge) ,而且每個(ge) 庭院的空間尺度還不一樣,讓人真正感受到“書(shu) 院”中的“院”。

 

 

 

文華書(shu) 院。資料圖

 

湘江副刊:我們(men) 知道,作為(wei) 官式建築的文廟是有比較嚴(yan) 格的形製的,但是書(shu) 院好像沒有這樣嚴(yan) 格。湖南的書(shu) 院建築究竟有沒有一般的形製?

 

羅明:還是有的。書(shu) 院功能區的等級不像官學建築那麽(me) 嚴(yan) 格,但呈現出約定俗成的格局規律。如采取中軸對稱,多重院落天井組合,對外封閉,對內(nei) 開敞的形態。基本格局以講堂為(wei) 中心,中軸上一般依次為(wei) 院門、龍門、講堂三進標配,同時還根據地形設有藏書(shu) 樓和祭祀建築,層層遞進,體(ti) 現了古代文教建築講學、藏書(shu) 、供祀“三大事業(ye) ”的主體(ti) 地位。其他次要功能區分列於(yu) 中軸兩(liang) 側(ce) ,以滿足居學讀書(shu) 的需要。書(shu) 院嚴(yan) 謹而豐(feng) 富的建築組群,正是“禮樂(le) 相成”思想的具體(ti) 表現。總之,官式更重於(yu) 禮,民間更重於(yu) 樂(le) ,書(shu) 院則體(ti) 現兩(liang) 者相成的特點。

 

但書(shu) 院非官式建築,沒有等級之分,隻根據其主要功能和功能用房,可分為(wei) 教學型書(shu) 院和祭祀型書(shu) 院兩(liang) 種:教學型書(shu) 院具有聚徒講學、藏書(shu) 、習(xi) 禮三要素,為(wei) 具有學校性質的書(shu) 院,此為(wei) 大量普遍的類型;祭祀型書(shu) 院為(wei) 紀念地方名人而建,為(wei) 數較少,多在名人活動原址修建,如南嶽鄴侯書(shu) 院、汝城濂溪書(shu) 院等。

 

 

 

書(shu) 院建築布局圖示。受訪者供圖

 

湖湘書(shu) 院建築的“雅”與(yu) “俗”

 

湘江副刊:您在全國範圍內(nei) 都考察了不少書(shu) 院。放眼全國,湖南的書(shu) 院建築有沒有自身的特點?

 

羅明:湖南的書(shu) 院建築受到祠堂建築、鄰近的佛教建築和官學建築等“原型”建築的影響,通過串聯、串並列、串並聯、重圍、護圍等手法形成了以嚴(yan) 謹規整為(wei) 特征的規則型布局,同時又通過折轉、正變、錯落等手法形成了不拘一格的活變型布局,使得原本單調的教學、祭祀、藏書(shu) 三大主要功能區與(yu) 其他輔助功能區形成了千變萬(wan) 化的庭院空間組合,體(ti) 現了中國古代教育教習(xi) 、崇聖、怡情三位一體(ti) 的文人興(xing) 趣與(yu) 教學格局。

 

無論在建築的造型還是裝飾上,書(shu) 院建築都會(hui) 以文人風格的“雅”為(wei) 最基本的格調,但湖湘文化的創新精神又使這種“雅”並非完全脫離大眾(zhong) 的清高,而注重吸收民間文化甚至近代西洋文化中的某些形式和內(nei) 容,形成了湖南書(shu) 院建築特有的觀念形態和建築模式。

 

湘江副刊:在書(shu) 院的選址上麵,有沒有形成規律?

 

羅明:書(shu) 院選址規律的研究,我是通過統計得來的。一個(ge) 來源是通過現存書(shu) 院,但是數量不夠;另一個(ge) 是在地方縣誌裏,一般都會(hui) 標出書(shu) 院所在位置。我發現,早期的書(shu) 院一般在離城市較遠的山林之中,可能辦學者認為(wei) 要有安靜的環境才能靜心讀書(shu) 。發展到清代後期,書(shu) 院距城市越來越近。這是因為(wei) 書(shu) 院教育逐漸成為(wei) 教育主流,要方便大家求學。

 

以湖南清代書(shu) 院為(wei) 例,選址經曆了一個(ge) 由山林—城市—城郊的變化過程,最終以山水型書(shu) 院為(wei) 多。儒學的教育理念曆來就肯定自然山水對人精神健康的影響,書(shu) 院的“擇勝”環境觀,究其根本,還是其教育思想,培育人才的需要。

 

 

 

淥江書(shu) 院山門。資料圖

 

湘江副刊:古人建造書(shu) 院的時候是如何運用山水洲等自然環境的?書(shu) 院中往往還有園林,書(shu) 院的園林和私家園林相比,有什麽(me) 特點?

 

羅明:以嶽麓書(shu) 院為(wei) 例:它西枕嶽麓山,左右兩(liang) 側(ce) 分別為(wei) 鳳凰山和天馬山,東(dong) 麵臨(lin) 湘江,遙望橘子洲頭。自宋代開始,嶽麓書(shu) 院便在其周圍著力經營環境風景。臨(lin) 江的前門牌坊(今牌樓口)作為(wei) 起點,沿狹長幽深的路徑行至自卑亭。據推算,通向書(shu) 院的大路寬度應在3米左右。

 

沿道路繼續前行至院門前,則為(wei) 前亭(後改名為(wei) 前台),並與(yu) 北側(ce) 黌門池內(nei) 的吹香亭(初名東(dong) 亭)、南側(ce) 飲馬池內(nei) 的風雩亭(初名西亭)位於(yu) 同一橫軸線上,成為(wei) 進入院門前的重要的三處景觀。書(shu) 院前導庭院的親(qin) 切與(yu) 中心庭院的莊重、後庭院的壯麗(li) 形成對比,空間上的收放自如,“三亭一台”(自卑亭、吹香亭、風雩亭和赫曦台)景觀上的詳略有致,使得這長約一公裏的前導路程不但不讓人覺得疲勞,反而能從(cong) 多角度由遠至近地仰視書(shu) 院及其周邊環境的全貌,使得這種集山水洲為(wei) 一體(ti) 的長景觀序幕成為(wei) 嶽麓書(shu) 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周邊自然環境及庭園空間是書(shu) 院的第二課堂。類型豐(feng) 富,布局多樣的書(shu) 院環境,在園林構景和空間處理上,在建築與(yu) 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上,在開發和利用天然風景資源上,都有與(yu) 帝王苑囿、私家園林不同的特點。書(shu) 院園林不那麽(me) 注重私家園林那種個(ge) 人的趣味,它更多的是追求教學場地的實用性。沒有太多“曲徑通幽、豁然開朗”的造景,而是很直白的空間,因為(wei) 要留出足夠的場地給學子讀書(shu) 、休息、交流。

 

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水有靈性,書(shu) 院的園林也喜歡用水體(ti) 。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喜用桃樹、李樹、銀杏,寓意桃李滿天下;喜用桂花樹,意為(wei) 摘得桂冠。還有就是用當地常見的樹種,比如樟樹。

 

書(shu) 院園林是書(shu) 院實施“藏修息遊”教育思想的“實踐基地”,達到“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淨心情”的目的。

 

樸素、務實,建築中的湖湘精神

 

湘江副刊:我們(men) 剛剛一直在觀察中梅書(shu) 院的建築構件的花紋。湖湘書(shu) 院的建築裝飾有什麽(me) 特點?

 

羅明:湖南屬於(yu) 中部地區,求同的心理比較多,加上湖南並不是一個(ge) 經濟發達的地方,也就不可能裝飾得特別繁複精致。湖湘書(shu) 院建築喜用素色木雕、石雕,用彩畫的很少。雕刻的圖案多半取吉祥的寓意。比如意為(wei) 高官厚祿的鹿、常見的“馬上封侯”等。還喜歡用曆史故事的圖案來教化人,如桃園三結義(yi) 、三顧茅廬等。

 

我們(men) 可以看到湖南不少書(shu) 院中尚存部分紅色牆體(ti) ,這是因為(wei) 湖南很多書(shu) 院,例如嶽麓書(shu) 院、潕溪書(shu) 院、淥江書(shu) 院等,曾經做過文廟,所以有官式建築特有的紅牆——這也是湖南書(shu) 院的特點。在清代的時候,湖南的文教非常發達,有一個(ge) 時期公學、私學比較混雜,於(yu) 是就出現了文廟與(yu) 書(shu) 院的空間的共享。湖湘精神是務實、善於(yu) 變通,這在建築上也看得出來。

 

湘江副刊:作為(wei) 一名普通的遊客,我們(men) 走進一間書(shu) 院,從(cong) 哪些方麵欣賞書(shu) 院建築之美?中國古建築蘊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書(shu) 院的建築裏麵又蘊含著什麽(me) 樣的哲學思想?

 

羅明:我們(men) 可以對書(shu) 院建築的選址環境、功能布局、建築形製、庭院空間及裝飾藝術等五個(ge) 方麵進行審美。這五個(ge) 方麵就其本質而言,實際上已遠遠超出了建築營造本身,而蘊含著更悠遠的士文化精神和美學趣味,表達了以儒家思想為(wei) 主體(ti) 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湘江副刊:您做過不少古代書(shu) 院的修複項目,能否介紹一下在修複的過程中您的一些體(ti) 會(hui) 思考,或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地方?

 

羅明:2004年,我跟隨柳肅教授修複嶽麓書(shu) 院,這成為(wei) 我開始研究書(shu) 院建築的實踐啟蒙,有兩(liang) 處讓我記憶猶新:

 

一是2002年決(jue) 定重建崇聖祠和明倫(lun) 堂,基地選址按照文廟規製位於(yu) 大成殿之後,但基地為(wei) 一坡度為(wei) 20%左右的山地,故將基地順應山勢分為(wei) 三級台地,增強了場地景觀的縱深感,烘托出書(shu) 院建築“以高為(wei) 貴”的禮製文化氛圍;且按照儒家禮製,崇聖祠應位於(yu) 文廟中軸線上,根據地形明倫(lun) 堂則隻能位於(yu) 崇聖祠北側(ce) 廂房,但為(wei) 了保護基地內(nei) 北側(ce) 的千年香楓,明倫(lun) 堂不得不後退6米後,就不能與(yu) 對麵已有的文昌閣形成對稱形庭院。於(yu) 是,我們(men) 在與(yu) 文昌閣對稱的位置設計一道有垂花門的圍牆,與(yu) 明倫(lun) 堂一起圍合成一個(ge) 專(zhuan) 為(wei) 古樹而建的邊庭,同時該圍牆又與(yu) 對麵的文昌閣形成空間尺度上的對稱,形成一個(ge) 完全對稱的中心庭園,既符合書(shu) 院文廟建築“以中為(wei) 尊”的建築禮製,又豐(feng) 富了視覺景觀層次,可謂一舉(ju) 兩(liang) 得。

 

 

 

嶽麓書(shu) 院明倫(lun) 堂。受訪者供圖

 

二是重建的屈子祠距山體(ti) 僅(jin) 僅(jin) 不到十米,顯得非常局促而且唐突。我們(men) 通過運用橫向的爬山遊廊沿山勢拾級而上,由此增加了一條由嶽麓書(shu) 院直接進入愛晚亭景區的新遊線,又以縱向爬山廊聯係建築二樓與(yu) 山體(ti) ;且在建築與(yu) 山體(ti) 之間就保留山體(ti) 的原有生態植被種類和態勢,使得建築和山體(ti) 仿佛自然天成,保護了山體(ti) 的自然輪廓線,同時又豐(feng) 富了建築輪廓線,更加襯托出屈子祠西、南兩(liang) 側(ce) 頗具匠心的小園林的精致之處。

 

通過這次實踐,讓我深刻感受到書(shu) 院園林景觀不僅(jin) 在於(yu) 外在表現的物質景觀層麵,更在於(yu) 富有其哲理性、深邃的園林曆史文化景觀,並在具體(ti) 的設計條件中始終保持著“有若自然”的基調,如何運用文化理念對自然山水加以概括、提煉來建構山嶽型風景區中書(shu) 院園林士文化景觀,始終是一個(ge) 有待深入挖掘研究的問題。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