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平行論壇之“尼山儒學對話會”,發布《儒家文化海外傳播現狀與效果分析報告》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4-07-15 21:44:29
標簽:

原標題:重塑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性價(jia) 值

作者:張清俐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初十日庚辰

          耶穌2024年7月15日

 

7月11日,作為(wei) 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平行論壇之一的“尼山儒學對話會(hui) ”在山東(dong) 鄒城召開。會(hui) 上發布《儒家文化海外傳(chuan) 播現狀與(yu) 效果分析報告》。

 

發掘儒家文化在現代社會(hui) 的價(jia) 值

 

儒家文化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入世有為(wei) 的曆史特質孕育了博大深邃的中華文明。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秘書(shu) 處)副主任朱瑞顯表示,儒家思想的魅力在於(yu) ,它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哲學,總能在曆代思想文化的發展變遷中與(yu) 時俱進、曆久彌新,對解決(jue) 當今現實生活和社會(hui) 發展中的各類問題具有寶貴價(jia) 值。

 

當現代性內(nei) 在矛盾及其帶來的危機日益暴露時,以中國文化為(wei) 代表的東(dong) 方智慧的潛在價(jia) 值便日益凸顯出來。山東(dong) 大學哲學與(yu) 社會(hui) 發展學院教授何中華提出,在當代語境中,以儒家為(wei) 代表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在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的建構方麵,能夠為(wei) 改善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提供某種啟示價(jia) 值;在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的建構方麵,有助於(yu) 優(you) 化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重建社會(hui) 信任體(ti) 係。

 

在當代,儒家文化以其開放包容的時代品質在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山東(dong) 省政協黨(dang) 組成員、山東(dong) 省社科聯主席唐洲雁認為(wei) ,儒家文化是推進現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紐帶,為(wei) 培育現代價(jia) 值提供了思想沃土,為(wei) 現代世界的現代生活提供了東(dong) 方生活樣板。挖掘儒家思想智慧在現代文明、現代價(jia) 值、現代生活中的價(jia) 值,要“明體(ti) ”,多元闡發儒學精髓,把握儒學成功塑造曆史文明的原理和規律;要“達用”,強化現實問題意識,深入挖掘轉化儒學的現代價(jia) 值;要“貫通”,推進儒家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明建設互融互促。

 

當代中國從(cong) 曆史中國走來。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周丹認為(wei) ,中華文明深厚的和平理念、人文精神、包容性和大同理想為(wei)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提供了堅實的文明基礎。中國選擇和平發展道路,既是基於(yu) 馬克思主義(yi) 和平發展理論的指導,也是中國人民由曆史苦難中汲取曆史經驗並升華形成的自覺選擇,符合中國及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韓國國立安東(dong) 大學曆史係名譽教授李潤和提出,儒家思想中“天下歸仁”與(yu) “平天下”的理念對於(yu) 當代“共同體(ti) 和平”具有重要啟示意義(yi) 。和平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前提,是各種思想與(yu) 主義(yi) 的共同追求。儒家“天下歸仁”的實踐及其公共性,透過個(ge) 人道德自覺和倫(lun) 理實踐,特別是“克己複禮”的實踐,可以實現社會(hui) 和諧與(yu) 政治秩序的和諧。同時,通過共同體(ti) 成員的道德自由意誌和責任意識,以及執政者的德治和公正政策,能夠達成“平天下”的理想和共同善的實現。

 

儒學思想傳(chuan) 統的重審

 

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國際儒學研究院院長劉雲(yun) 超提出,重審傳(chuan) 統,在主觀上,要不斷破除當下學術發展的習(xi) 焉不察之慣性的一麵;在客觀上,要不斷利用新出土文獻與(yu) 新的被納入文明互鑒視野的內(nei) 容、視角、方法,從(cong) 對哲學與(yu) 思想的源頭、原典性文本的重新審視出發,以全新的視野開辟路徑。

 

基於(yu) 對孔子思想結構的分析,複旦大學哲學係教授楊澤波提出以三分法而非兩(liang) 分法對儒學發展脈絡進行新的判定。他認為(wei) ,應將與(yu) 成德、成善相關(guan) 的儒學思想要素劃分為(wei) 智性、欲性、仁性三大部分,突破西方長期以來理性、感性兩(liang) 分思維模式的束縛。同時應看到,在兩(liang) 千多年中,儒學分別發展出以孟子及後來的心學為(wei) 代表的仁性之流和以荀子及後來的理學為(wei) 代表的智性之流。

 

新西蘭(lan) 坎特伯雷大學語言暨文化研究學院教授伍曉明則重新審視孟子“四心四端”這一儒家關(guan) 鍵議題。在他看來,孟子的“四心”理論強調仁、義(yi) 、禮、智的內(nei) 在性和道德責任。進一步厘清“四心四端”的內(nei) 部結構問題,有助於(yu) 從(cong) 道德責任的角度推導出更為(wei) 直接的啟迪當代人行動的道德力量。對孟子的討論的分析,能夠看出思想的責任在於(yu) 麵對道德困境時,如何通過是非之心進行判斷並采取行動,以羞惡之心推動人類反思和改進行為(wei) ,這表明思想在麵對所有生命時具有共同共通的責任。

 

會(hui) 議由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山東(dong) 大學、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濟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