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笑非作者簡介:吳飛,字笑非,號太常、經禮堂,男,辛酉年(西曆1981年)生,山東(dong) 濟南人。業(ye) 鄭學,尊周書(shu) 院(網站)、道裏書(shu) 院(網站)管理員。出版有《漢學讀本》(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2017年4月)《禮學拾級》(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
地域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十一日辛亥
耶穌2024年6月16日
薛氏曰:“《王製》曰:“凡四海之內(nei) 九州,州方千裏。”《孟子》曰:“海內(nei) 之地方千裏者九,齊集有其一。”此以開方灋論建國多寡之數也。鄭氏謂周公斥大九州之界,王畿與(yu) 九服共爲萬(wan) 裏。自要以內(nei) ,方七千裏,此讀《周官》之誤也。蓋《禹貢》言麵,《周官》言方耳。按司馬、職方之文,皆曰‘其外方五百裏’,既曰‘方五百裏’,則四麵各二百五十裏。九畿之相去,二畿而當五百裏,非一麵五百裏也。鎮畿之內(nei) 方五千裏而已,此正與(yu) 《禹貢》五服廣狹之數畧相當。其侯服、甸服,則《禹貢》之侯服也。其男服、采服,則《禹貢》之綏服也。其衛服、蠻服則《禹貢》之要服也。其夷服、鎮服,則《禹貢》之荒服也。其蕃服則荒服之外矣。四麵比舊各廣二百五十裏耳。在《禹貢》則綏服之內(nei) 方三千裏,九州之大界也,兼要、荒二服而言之,則方五百裏耳。唐虞舊域,無方七千裏明矣。在《周官》則采服之內(nei) 方三千裏,九州之大界也,兼衛、蠻、夷、鎮、蕃五服而言之,則方五千二百五十裏耳。在周公時,亦無方七千裏之地明矣。由是言之,則《王製》九州大界方三千裏,兼二帝三王而言之也。其國之大小,服之多寡,則隨世而遷,不必同也。《周官》與(yu) 《禹貢》五服之外,必廣斥其地爲蕃畿者,蓋有周盛時,人物庶蕃,其製不得不然也。聖人於(yu) 地域,豈好異哉?因其時而已。”
(太常按:鄭注《禹貢》:“堯之時,土廣五千裏。禹弼成五服,土廣萬(wan) 裏。每言五百裏一服者,是堯舊服。每服之外更言三百裏、二百裏者,是禹所弼之殘數也。堯之五服,服五百裏耳。禹平水土之後,每服更以五百裏輔之,是五服服別千裏,故一麵而為(wei) 差,至於(yu) 五千也。”注《王製》:“此大界方三千裏,三三而九,方千裏者九也。其一為(wei) 縣內(nei) ,餘(yu) 八各立一州,此殷製也。周公製禮,九州大界方七千裏,七七四十九,方千裏者四十有九也。”案:蓋堯舜土廣五千裏,禹萬(wan) 裏,包夷夏而言也。商三千裏,周七千裏,九州之界,蓋蠻服以內(nei) ,以時朝於(yu) 天子者也,其土廣,亦萬(wan) 裏。則帝禹成廣土之功,周公行教化之德,孰謂聖人不用心於(yu) 地域也?且聖人之於(yu) 地域,與(yu) 庸夫之於(yu) 地域,可同日語乎?)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