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立 著《“逆覺體證”與“理一分殊”:論現代新儒學之內在發展》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4-07-01 16:06:13
標簽:

張子立 著《“逆覺體(ti) 證”與(yu) “理一分殊”:論現代新儒學之內(nei) 在發展》出版

 

 

 

書(shu) 名:《“逆覺體(ti) 證”與(yu) “理一分殊”:論現代新儒學之內(nei) 在發展》

作者:張子立

出版社:商務印書(shu) 館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內(nei) 容簡介

 

全書(shu) 先是從(cong) 牟宗三與(yu) 劉述先這兩(liang) 位現代新儒學代表人物之對比中,剖析其繼承關(guan) 係與(yu) 理論同異;繼而從(cong) 中汲取資源,提出理一分殊的哲學解釋架構,探討現代新儒學未來的可能發展取向。所涉及的理論議題,除了儒學內(nei) 部問題,如牟宗三與(yu) 勞思光對“道德的形上學”之不同評語與(yu) 定位,如何從(cong) 朱子與(yu) 陸王論爭(zheng) 中“去兩(liang) 短、合兩(liang) 長”,內(nei) 聖外王之相互關(guan) 係,對儒家“遊魂”處境之評語,以及當代新儒家“良知的傲慢”之批評;也涉及西方哲學熱烈爭(zheng) 論的主題,如道德與(yu) 知識之關(guan) 係,普遍人性之論辯,乃至伽達默爾與(yu) 哈貝馬斯之間曆史性與(yu) 普遍性、經驗與(yu) 先驗等哲學視角之差異。

 

圖書(shu) 目錄

 

推薦序 / 劉述先

自 序

 

導 論 現代新儒學之內(nei) 在發展

第一節 問題緣起

第二節 “逆覺體(ti) 證”釋義(yi)

第三節 理一分殊新釋

第四節 “逆覺體(ti) 證”到“理一分殊新釋”

第五節 議題重探:兼論理一分殊作為(wei) 哲學解釋架構

 

第一部分 現代新儒學之日用常行化

 

第一章 “道德的形上學”到“理一分殊新釋”

第一節 “道德的形上學”論爭(zheng)

第二節 相關(guan) 問題析論

第三節 “道德的形上學”兩(liang) 種創生形態:“本體(ti) 宇宙論的創生”與(yu) “實現物自身的創生”

第四節 天人關(guan) 係之界定:“同於(yu) ”無限

第五節 天人關(guan) 係再界定:同異並存

 

第二章 道德實踐之定位:“理一”到“分殊”

第一節“良知的傲慢”問題

第二節 理路融貫與(yu) 證立問題

第三節 道德實踐亦為(wei) 坎陷之“分殊”

 

第三章 儒學本質之界定:“聖賢工夫”到“基本操守”

第一節 儒學本質與(yu) 新儒學之普遍性與(yu) 特殊性問題

第二節 “知”與(yu) “行”分離問題

第三節 儒家不同麵向之分析

第四節 道德實踐大門之敞開:理想境界到基本操守

第五節 重新界定儒學本質

 

第二部分 廣義(yi) 道德實踐之發揮

 

第四章 內(nei) 聖外王新詮:“曲通”到“廣義(yi) 的道德實踐”

第一節 內(nei) 聖外王的概念詮釋

第二節 “內(nei) 聖外王”與(yu) 牟宗三的開出說

第三節 理一而分殊:廣義(yi) 道德實踐之外王

 

第五章 “尊德性”到“先後天工夫並重”:論朱子格物致知

第一節 牟宗三對朱子的定位

第二節 道德實踐與(yu) 知識

第三節 劉述先對朱子的評價(jia)

 

第六章 普遍人性析論:“實踐的印證”到“共識的印證”

第一節 “仁”之為(wei) 普遍人性

第二節 普遍人性之界定:以康德與(yu) 舍勒為(wei) 例

第三節 “實踐的印證”:牟宗三論普遍人性之內(nei) 涵

第四節 “共識的印證”:全球倫(lun) 理與(yu) 理一分殊新釋

第五節 儒家證立普遍人性之進路

 

第三部分 理一分殊哲學解釋架構與(yu) 議題重探

 

第七章 “理一分殊”作為(wei) 哲學解釋架構

第一節 天人關(guan) 係再定位:“同於(yu) ”“同異並存”到“通於(yu) ”

第二節 儒學重歸日用常行

第三節 “理一分殊”哲學解釋架構

 

第八章 “去兩(liang) 短、合兩(liang) 長”:聚焦道德與(yu) 知識之辯證關(guan) 係

第一節 朱子與(yu) 陸王:從(cong) 道德與(yu) 知識之辯證關(guan) 係來看

第二節 道德判斷與(yu) 知識

第三節 由道德判斷與(yu) 知識之關(guan) 係論“逆覺體(ti) 證”

第四節 由道德判斷與(yu) 知識之關(guan) 係論“格致工夫”

第五節 如何“去兩(liang) 短、合兩(liang) 長”?

第六節 結語:從(cong) 道德與(yu) 知識對列辯證關(guan) 係論“去兩(liang) 短、合兩(liang) 長”

 

第九章 內(nei) 聖與(yu) 外王之兩(liang) 行

第一節 內(nei) 聖與(yu) 外王關(guan) 係之定位

第二節 檢視內(nei) 聖開外王的三種解釋:以餘(yu) 英時為(wei) 例

第三節 “社會(hui) 公義(yi) ”開出“心性修養(yang) ”?

第四節 “教化”與(yu) “限權”兩(liang) 難因應之道

第五節 “公私領域基本道德素養(yang) 如何可能”與(yu) “良序社會(hui) ”

第六節 內(nei) 聖外王之雙向互動

 

結 論 現代新儒學之哲學取向:調和有限性與(yu) 無限性的第三種進路

第一節 逆覺體(ti) 證與(yu) 理一分殊

第二節 有限性與(yu) 無限性之往來

第三節 有限性與(yu) 無限性平衡之道:從(cong) 理一分殊哲學解釋架構來看

 

參考書(shu) 目

 

作者簡介

 

張子立,現為(wei)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研究員。曾任巴黎第一大學哲學係客座教授,荷蘭(lan) 萊頓大學哲學係訪問學人。研究領域為(wei) 宋明儒學、現代新儒學與(yu) 倫(lun) 理學,特別是從(cong) 與(yu) 西方倫(lun) 理學的比較研究,以及當前社會(hui) 的具體(ti) 情境中,探討如何進行儒家的現代詮釋。代表著作有《儒學之現代解讀:詮釋,對比與(yu) 開展》。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