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四(甲辰)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於六月二十一日在天水舉行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24-07-01 09:46:53
標簽:

弘揚伏羲文化 賡續中華文脈

——二〇二四(甲辰)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於(yu) 六月二十一日在天水舉(ju) 行

作者:安東(dong) 柴炳榮

來源:“甘肅政務”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十五日乙卯

          耶穌2024年6月20日

 

 

 

2023(癸卯)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天水隆重舉(ju) 行。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

 

 

 

大型室內(nei) 情境體(ti) 驗劇《天水千古秀》在天水上演。

 

 

 

伏羲廟。

 

 

 

卦台山。

 

“羲皇故裏”天水,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6月21日(夏至日),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4(甲辰)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在天水市舉(ju) 行。天水伏羲廣場將奏響黃鍾大呂,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的目光將聚焦天水,共同祭祀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

 

追隨伏羲足跡

聯接精神紐帶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每個(ge) 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根源與(yu) 精神家園。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nong) 嚐草、誇父追日、精衛填海等我國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先民們(men) 勇於(yu) 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其中,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的傳(chuan) 說就發生在天水。以伏羲為(wei) 代表的始祖文化,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之一。

 

伏羲氏,風姓,居三皇之首,是中國史料記載中最早的王,為(wei) 中華民族奠基和中華文明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伏羲是中國古代由母係氏族社會(hui) 向父係氏族社會(hui) 過渡時期的代表性人物,是一位對中國古代文明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領袖人物,被華夏民族尊崇為(wei) “人文始祖”。天水當地群眾(zhong) 更是尊奉他為(wei) “人宗爺”“人祖爺”。據古籍記載,太昊伏羲有十四大功績:畫八卦以肇啟文明,造書(shu) 契以代結繩,結網罟以教民畋漁,養(yang) 犧牲以改善飲食,造屋廬以改善居室,製嫁娶以製定人倫(lun) ,服皮羽以改進衣著,墾土田以繁滋穀蔬,取火種以冶金成器,製琴瑟以怡情化育,製九針以祛除疾病,設九部以分部治理,創占筮以聽微決(jue) 疑,造甲曆以授民農(nong) 時。伏羲點燃了文明薪火,中華民族從(cong) 此告別蒙昧,開啟了文明之旅。

 

據文獻記載,伏羲誕生於(yu) 古成紀(今甘肅天水),徙治陳倉(cang) (今陝西寶雞),定都陳宛丘(今河南淮陽),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族在遷徙過程中,足跡遍及甘肅、陝西、河南等地,漢族、苗族、彝族、白族等20多個(ge) 民族都有關(guan) 於(yu) 伏羲的傳(chuan) 說。隨著東(dong) 遷和融合,伏羲氏族以蛇圖騰為(wei) 軀幹,吸收了其他部族魚、馬、牛、羊、鹿、虎、鷹等圖騰中的元素,形成了帶有各部族信息的複合精神圖騰——龍。從(cong) 此,散布於(yu) 華夏大地上的多元文明漸次歸於(yu) 融合統一,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多元一體(ti) ”格局就此形成。當今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每逢春節就會(hui) 有舞龍舞獅,每個(ge) 華人都以“龍的傳(chuan) 人”為(wei) 傲。

 

公祭人文始祖

凝聚民族力量

 

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公祭伏羲的習(xi) 俗由來已久,世代傳(chuan) 承。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禮祭祀伏羲。明朝成化年間修建了天水伏羲廟,並從(cong) 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開始每年在此舉(ju) 行祭祀活動,逐漸成為(wei) 全國祭祀伏羲的中心。祭拜活動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1988年,天水市政府正式舉(ju) 辦公祭伏羲大典。自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從(cong) 2013年開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等機構與(yu) 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

 

公祭伏羲大典迄今已成功舉(ju) 辦34屆,是甘肅省保留舉(ju) 辦的重要節慶活動和全省“八個(ge) 一”文化品牌,相繼被評為(wei)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活動,先後獲得“中國十大民俗類節慶·最具文化傳(chuan) 承獎”“中國優(you) 秀當代節事”等榮譽,已成為(wei) 世界華人尋根祭祖的重要平台。自2014年起,在天水公祭伏羲大典期間,台灣同時舉(ju) 辦海峽兩(liang) 岸共祭伏羲典禮,至今已連續舉(ju) 辦10屆,搭建起了兩(liang) 岸共祭人文始祖、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增進了海峽兩(liang) 岸同胞血濃於(yu) 水、同文同種的民族認同感。

 

近年來,眾(zhong) 多境內(nei) 外主流媒體(ti) 對公祭伏羲大典進行報道。2006年起,通過國務院新聞辦、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hui) 平台,先後召開公祭伏羲大典新聞發布會(hui) 13場次;2012年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鳳凰衛視等媒體(ti) 對公祭伏羲大典進行現場直播12次。同時,俄羅斯、法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ya) 等30多個(ge) 國家的通訊社、新聞媒體(ti) 走進天水,全方位采訪報道公祭伏羲大典盛況及天水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不斷推動文化交流互鑒。僅(jin) 2023年大典期間,全網發稿就達6.5萬(wan) 餘(yu) 篇、閱讀量5.67億(yi) 次,滾動播放宣傳(chuan) 標語30餘(yu) 萬(wan) 次,發送主題短信16.58億(yi) 條,海外網絡平台瀏覽量超過1億(yi) 次。以伏羲為(wei) 代表的始祖文化得到廣泛認同,伏羲文化的精神紐帶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為(wei) 增強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貢獻了積極力量。

 

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以“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宗旨,以“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wei) 主題,更加突出“主題鮮明、儀(yi) 式莊重、參祭廣泛、交流深入、活動豐(feng) 富、服務精細、氛圍濃厚”的特色,並將第十一次與(yu) 台灣地區同步舉(ju) 行海峽兩(liang) 岸共祭伏羲典禮。

 

塑造天水形象

堅定文化自信

 

遠古時代,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在天水的土地上一畫開天、道啟鴻蒙,為(wei) 中華民族奠基和中華文明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千百年來,伏羲始祖文化已經成為(wei) 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價(jia) 值觀念的源頭。伏羲文化蘊涵著窮究天地的探索精神、敢為(wei) 人先的創造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開放包容的和合精神。起源自天水的伏羲始祖文化,貫穿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許多層麵和不同領域,是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精神標識和情感紐帶,是凝聚全球中華兒(er) 女的重要文化基因。

 

進入新時代,研究伏羲文化,對於(yu) 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中華民族的形成、更加完整準確地講述中國古代曆史、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yi) 與(yu) 獨特的價(jia) 值;對於(yu) 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增強民族凝聚力、聚合全球華人認同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對於(yu) 推動伏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於(yu) 塑造天水形象、打造天水品牌、激發產(chan) 業(ye) 動能,在天水乃至甘肅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拉動作用。

 

1992年以來,天水市先後舉(ju) 辦伏羲文化論壇22屆,累計1640多人參加會(hui) 議,征集論文780餘(yu) 篇。先後成立了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中華伏羲文化促進會(hui) 、伏羲學院、伏羲文化研究院、天水市伏羲文化促進會(hui) 等研究組織,出版《伏羲文化》《人祖伏羲》《伏羲文化研究》《伏羲古籍錄》等著作38部,發表《伏羲畫卦與(yu) 和諧精神》《伏羲神話傳(chuan) 說的文化價(jia) 值》等論文480餘(yu) 篇,刊發《伏羲文化研究》專(zhuan) 題期刊39期,獲得各級社科立項項目33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24項),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伏羲文化、推進伏羲始祖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智力支持。

 

今年大典期間,將同期舉(ju) 辦以“弘揚伏羲文化賡續中華文脈”為(wei) 主題的2024年伏羲文化論壇。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促進會(hui) 、甘肅省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肅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將邀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西北師範大學、中華孔子學會(hu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促進會(hui) 等高校和機構的100多位專(zhuan) 家學者,以及台灣文化交流團的多位成員參加。

 

推動傳(chuan) 承創新

建設現代文明

 

作為(wei) 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源地,作為(wei) 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新時代傳(chuan) 承和弘揚好伏羲始祖文化,是曆史與(yu) 時代賦予天水的光榮使命。

 

201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複支持甘肅以華夏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為(wei) 平台整體(ti) 推進文化大省建設。2013年,省委、省政府對推進華夏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作出部署,明確建設以始祖文化為(wei) 核心的隴東(dong) 南文化曆史區。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關(guan) 於(yu) 建設伏羲始祖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區成為(wei)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提案。按照中央決(jue) 策部署與(yu) 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天水市製定了打造“伏羲始祖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區”的發展規劃,著力深挖文化根源,講好伏羲畫卦故事,打造獨特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推動以伏羲文化為(wei) 代表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增強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zheng) 力。

 

多年來,天水市圍繞華夏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和伏羲始祖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不斷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伏羲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圪墶川遺址入選2021年“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秦安女媧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圍繞1家5A級景區、7家4A級景區、18家3A級景區,打造羲皇故裏尋根祭祖遊等7條特色線路滿足不同遊客需求。圍繞伏羲文化題材,創作開發800餘(yu) 種文創產(chan) 品和旅遊商品,注冊(ce) 113個(ge) 伏羲文化相關(guan) 商標、16項相關(guan) 專(zhuan) 利。先後創作推出《天河熱土》《說伏羲》《天水千古秀》《夢回大地灣》《伏羲頌》《祖脈天水》《伏羲創世》等一大批優(you) 秀作品。全市文藝家共獲得國家級文藝創作獎項192個(ge) 、省級重點文藝創作獎項296個(ge) 。伏羲文化已成為(wei) 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為(wei) 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邁上新征程,天水市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將堅定不移增強文化自信,進一步打造伏羲始祖文化品牌,推動以伏羲文化為(wei) 代表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