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鶴鳴九皋、有鳴倉庚、鳶飛戾天……看《詩經》裏的飛鳥翔集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4-07-01 09:42:59
標簽:

鶴鳴九皋、有鳴倉(cang) 庚、鳶飛戾天……看《詩經》裏的飛鳥翔集

作者:董文

來源:“孔子博物館”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十六日丙辰

          耶穌2024年6月21日

 

《詩經》中有很多關(guan) 於(yu) 鳥的描述,提及的鳥名達三十多種。古人對鳥類觀察細致,了解各種鳥的生活習(xi) 性,並聯想到人類世界的各種現象,有感而發,寫(xie) 下了多首與(yu) 鳥相關(guan) 的詩篇。有的詩以鳥起興(xing) ,借以抒發祝福、欣喜、哀傷(shang) 、憤怒等各種感情;有的詩用鳥兒(er) 隱喻各類人物,並進行讚美或者諷刺、鞭笞。在詩人的筆下,有的鳥兒(er) 高潔優(you) 雅,有的美麗(li) 可愛,有的奔波勞碌,有的勇猛威武,有的貪婪暴戾……讓我們(men) 一起品讀《詩經》,跨越兩(liang) 千多年,去領略鳥類的世界。

 

鶴鳴於(yu) 九皋

 

鶴鳴於(yu) 九皋,聲聞於(yu) 野。魚潛在淵,或在於(yu) 渚。樂(le) 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他山之石,可以為(wei) 錯。

 

鶴鳴於(yu) 九皋,聲聞於(yu) 天。魚在於(yu) 渚,或潛在淵。樂(le) 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這首詩旨在勸諫統治者招用隱居山野的賢士,“鶴鳴於(yu) 九皋”比喻賢士身隱名著。

 

鶴雖然棲息在泥濘的沼澤,卻能“霜翎不染泥”,且飲食清潔,身姿挺拔,舉(ju) 止優(you) 雅,翩翩然有君子之風;鶴雖然身形單薄,為(wei) 了守護幼鳥,捍衛家園,卻能奮勇拚搏,擊退鷹雕。所以,古人多用鶴來比喻品德高尚、情操高雅的賢能之士。另外,鶴還有長壽的寓意。

 

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鶴的地位很高,在鳥類中僅(jin) 次於(yu) 鳳凰,被譽為(wei) 仙禽,又被稱為(wei) “一品鳥”。明、清兩(liang) 代一品文官的官服補子上的紋飾均為(wei) 鶴,象征著官員德才兼備、清白公正、擔當作為(wei) 、行事嚴(yan) 謹。

 

 

 

藍暗花紗綴繡仙鶴方補袍

明 孔子博物館藏

 

交領、右衽、大袖,白絹領緣,織四合如意雲(yun) 紋暗花,間飾小朵花。衣身前胸、後背處綴繡雲(yun) 鶴紋方補,兩(liang) 袖接同色同質衣緣。

 

有鳴倉(cang) 庚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cang) 庚。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

 

《詩經》裏的倉(cang) 庚指的是黃鸝,也叫黃鶯、黃鳥。春暖花開,陽光明媚,黃鸝開始鳴叫求偶,歌聲婉轉動聽。黃鸝在每年的早春時節應時而鳴,被認為(wei) 是春天的象征;另外,黃鸝身披金黃色的羽毛,美麗(li) 可愛,嬌小靈動,所以也是人們(men) 心目中的吉祥鳥。

 

 

 

楠木玻璃方燈

清 孔子博物館藏

 

這件玻璃方燈的燈罩上繪有一隻小鳥身披黃羽立於(yu) 枝頭。

 

鳶飛戾天

 

鳶飛戾天,魚躍於(yu) 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詩經·大雅·旱麓》

 

鳶(yuān),鷙鳥名,即老鷹。

 

這首詩用鳶鷹在天空翱翔,魚兒(er) 在淵潭跳躍,象征優(you) 秀的人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鷹可謂空中霸主,被視為(wei) 勇猛、力量、勝利、自由的象征。

 

 

 

呂紀鷹石中堂圖

明 孔子博物館藏

 

絹本設色。繪雙鷹雙鵲相互對視,各懷其意,氣氛凝重。周圍再繪以山石、鮮竹、桃花相互映襯,烘托出春天的美好氣息,巧妙地化解了圖景中的緊張氣氛,構思巧妙,匠心獨運。

 

鴻雁於(yu) 飛

 

鴻雁於(yu) 飛,肅肅其羽。之子於(yu) 征,劬(qú)勞於(yu) 野。爰(yuán)及矜人,哀此鰥(guān)寡。

鴻雁於(yu) 飛,集於(yu) 中澤。之子於(yu) 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於(yu) 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詩經·小雅·鴻雁之什》

 

這首詩從(cong) 底層勞動者的視角看到鴻雁每年兩(liang) 次遷徙,跋山涉水,曆經風吹雨打,聯想到了勞動者一年四季,奔波勞碌,卻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大雁在遷徙途中合作互助,秩序井然,對待愛情也忠貞不渝。所以自古以來,大雁被賦予很多美好的寓意:忠貞、仁義(yi) 、守信、守“禮”,有君子之德。古人曾把大雁作為(wei) 結婚禮物,寓意彼此忠誠,白頭偕老。古時大夫或者官員互相拜訪時也用大雁作為(wei) 相見禮,寓意對方品行優(you) 良。雲(yun) 雁紋飾還被用在代表官員品級的補子上。明、清兩(liang) 代,四品文官官服補子上的紋飾均為(wei) 雲(yun) 雁。

 

 

 

石青暗花紗綴繡雲(yun) 雁方補褂

清 孔子博物館藏

 

官服。圓領,對襟,平袖,四開裾。芝麻紗團鶴紋褂料。綴銅鎏金鏤空扣五枚。前胸、後背各綴一雲(yun) 雁紋方補。戧針繡雲(yun) 雁,納紗繡紅日、金蝠、珊瑚、海水江崖等紋飾。方補紋飾繡法多樣,繡工精細。

 

既取我子 無毀我室

 

鴟鴞(chī xiāo)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yù)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yǒu)戶。今女(rǔ)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據,予所捋(luō)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cuì tú),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qiáo qiáo),予尾翛翛(xiāo xiāo),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xiāo xiāo)!

 

——《詩經·豳(bīn)風·鴟鴞》

 

這首詩以母鳥的口吻表達了對鴟鴞(俗名貓頭鷹)惡行的血淚控訴:既然抓走了小鳥,為(wei) 何還要毀掉鳥巢?你知道哺育孩子有多麽(me) 艱辛嗎?失去孩子的母鳥傷(shang) 心欲絕,但是生活還要繼續,它必須堅強起來,趕在風雨到來之前把鳥巢修補好。可見,鳥類的世界也並不全是鳥語花香、歲月靜好,也有霸權、欺淩、強取豪奪,還有壓迫之下的哀傷(shang) 、憤怒、不屈和呐喊。

 

這首詩是中國傳(chuan) 世最早的寓言詩,通過描繪母鳥飽受喪(sang) 子之痛後,又振作起來,重建家園,以抵禦外侮,旨在隱喻治國之道。孔子評價(jia) 這首詩:“為(wei) 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無論弱小的鳥兒(er) ,還是人類,大到一個(ge) 國家,隻有自立、自強,才能擺脫強權的欺淩。

 

品讀《詩經》,感受鳥類的喜怒哀樂(le) ,體(ti) 悟人生哲理,領略經典的魅力。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