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促會(hui) 一行赴印尼參加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中印尼文明對話會(hui)
來源:“孔子世家網”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十五日乙卯
耶穌2024年6月20日
6月15日,由中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秘書(shu) 處)、印尼和諧文化基金會(hui) 、印尼大道文化研究院等單位聯合主辦,中華孔子學會(hui) 孔子後裔儒學促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儒促會(hui) )協辦的第十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中印尼文明對話會(hui) 暨第一屆和諧世界文明論壇在印度尼西亞(ya) 巴厘島舉(ju) 行,來自中國、馬來西亞(ya) 、新加坡以及東(dong) 道主印尼的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構建全人類和諧共生的文明”主題交流思想,碰撞智慧。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秘書(shu) 處)黨(dang) 委書(shu) 記、副主任國承彥在線上致辭中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真誠希望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暢所欲言,努力把中印尼文明對話會(hui) 打造成為(wei) 兩(liang) 國人民心靈相通、相知相親(qin) 的橋梁和紐帶。
印尼和諧文化基金會(hui) 會(hui) 長黃願字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此次中印尼文明對話會(hui) 的舉(ju) 辦具有深刻意義(yi) 。就在6月7日,聯合國大會(hui) 第78屆會(hui) 議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由中國提出的決(jue) 議草案,宣布6月10日為(wei) 文明對話國際日。麵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超越“文明衝(chong) 突”、邁向“文明和諧”是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最大課題。此時此刻,對抗分裂的人類社會(hui) 迫切需要以文明對話促進和諧共生。
印尼瓦希德基金會(hui) 會(hui) 長燕妮·瓦希德、印尼巴厘省省長Sang Made Mahendra Jaya,新加坡國立大學亞(ya) 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馬凱碩分別發表致辭。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溫海明主持大會(hui) 發言。印尼地區代表理事會(hui) 成員、前巴厘省省長Made Mangku Pastika,儒促會(hui) 副會(hui) 長秘書(shu) 長、首都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專(zhuan) 家孔德立,印尼加查馬達大學社會(hui) 科學部教授兼安全與(yu) 和平研究中心主任、伊斯蘭(lan) 教士聯合會(hui) 副秘書(shu) 長Muhammda Najib Azca作大會(hui) 發言。
孔德立闡釋了孔子仁學思想的內(nei) 涵,認為(wei) 仁學蘊含的生生哲學是構建和諧世界的思想基礎,當前,倡導文明對話,構建和諧世界,應從(cong) 儒家的仁學思想及其寄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學說中尋找智慧。
在分組發言與(yu) 討論中,中印尼學者圍繞“殊途同歸和而不同”“中印尼文明對話”分別闡釋了各自的觀點。
儒促會(hui) 常務理事、北京伯華國醫傳(chuan) 承發展中心理事長孔令謙表示,孔子提出的互敬互愛的人際關(guan) 係、社會(hui) 關(guan) 係是和諧的前提,在這樣的基礎上,相信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jue) 。而中醫之思想,同樣是在解決(jue) 人類自身之和諧的前提下,與(yu) 社會(hui) 和諧、與(yu) 自然和諧,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溫海明表示,中華文明精髓中的和諧文化之大道,正是化解“文明衝(chong) 突”的關(guan) 鍵所在。他認為(wei) ,大道文化可以溝通中國和印尼,聯通東(dong) 南亞(ya) 與(yu) 世界各地,打通不同民族、宗教、思想、文化的人群,加深各方相互理解。
山東(dong) 社科院副院長張鳳蓮表示,中華文明在發展中之所以一直沒有中斷,始終表現出較強的生機活力,也得益於(yu) 中華文明自古崇尚“和而不同”的理念,與(yu) 其他文明之間始終保持著交流互鑒的關(guan) 係。國與(yu) 國之間、不同文明之間隻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才能齊心協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馬來西亞(ya) 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副院長陳中和副教授在發言中指出,中國與(yu) 印尼華人族群遷徙與(yu) 族群文化的融合發展,說明了構建人類文明和諧需要彼此的包容與(yu) 尊重的重要性。
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陳仁仁教授從(cong) 《周易》的文明與(yu) 文化入手,闡釋了中國式“文明”植根於(yu) 內(nei) 在德性的意蘊,是與(yu) 偏重於(yu) 指向物質性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形態。因此,中國文明內(nei) 在性帶有重視德性與(yu) 道義(yi) 的特征。
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文化綜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杜運輝教授闡發了“中國哲學對差異的思考”。他認為(wei) ,尊重差異與(yu) 文明多樣性是中國哲學的特征。和諧是包含差異性、多樣性、多元因素的均衡狀態。張岱年先生的“兼和”理論對於(yu) 今天的文明對話有啟發意義(yi) 。
山東(dong) 大學易學與(yu) 中國哲學研究中心教授李尚信、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文獻期刊部副部長常檣等20餘(yu) 位學者在論壇上發言,並就相關(guan) 問題回答現場提問。
孔德立作大會(hui) 學術總結,黃願字會(hui) 長作答謝致辭。
會(hui) 上,儒促會(hui) 代表向印尼和諧文化基金會(hui) 贈送聖祖像。
儒促會(hui) 常務理事、辦公室主任孔令俊,常務理事、對外聯絡部部長孔濤,理事孔燕,以及來自中國、馬來西亞(ya) 、新加坡、印尼的專(zhuan) 家學者、高校師生等200餘(yu) 人參加此次活動。
論壇的成功舉(ju) 辦為(wei) 進一步推動中印尼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在印尼的傳(chuan) 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