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非】穀梁夷夏之輕重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4-06-10 21:19:31
標簽:
吳笑非

作者簡介:吳飛,字笑非,號太常、經禮堂,男,辛酉年(西曆1981年)生,山東(dong) 濟南人。業(ye) 鄭學,尊周書(shu) 院(網站)、道裏書(shu) 院(網站)管理員。出版有《漢學讀本》(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2017年4月)《禮學拾級》(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穀梁夷夏之輕重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四月廿八日己亥

          耶穌2024年6月4日

 

穀梁夷夏之輕重

 

穀梁有戎衛,狄秦,夷狄莒,又有書(shu) 楚若中國,進吳不殊會(hui) ,故不善學者有果以諸夏為(wei) 夷狄,而謂《春秋》信夷狄者。此能讀死句,不能明體(ti) 例故也。

 

傳(chuan) 例曰:“會(hui) 夷狄不致,惡事不致”。

 

襄公二年,冬,仲孫蔑會(hui) 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衞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於(yu) 戚,遂城虎牢。

 

傳(chuan) :若言中國焉,內(nei) 鄭也。

 

案:於(yu) 鄭則伐其喪(sang) ,於(yu) 魯則喪(sang) 中伐,皆非禮之大,故此會(hui) 不致也。然傳(chuan) 不置一辭,蓋有重於(yu) 此者。蓋城虎牢若國中者,不使鄭外於(yu) 中國也。虎牢非魯獨城,鄭亦非魯能內(nei) ,故若國中者,深望於(yu) 中國,而伐喪(sang) 所不顧也。

 

襄公九年,冬,公會(hui) 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有二月己亥,同盟於(yu) 戲。

 

傳(chuan) :不異言鄭,善得鄭也。不致,恥不能據鄭也。

 

案:今有二恥,喪(sang) 伐一也,諸侯不能服鄭,二也。公不致,傳(chuan) 不曰喪(sang) 伐,而曰恥不能據鄭,見夷夏之義(yi) 有大於(yu) 一國之喪(sang) 也。

 

襄公十年,十年春,公會(hui) 晉侯、宋公、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hui) 吳於(yu) 柤。

 

傳(chuan) :會(hui) 又會(hui) ,外之也。

 

夏五月甲午,遂滅傅陽。

 

傳(chuan) :遂,直遂也。其曰遂何?不以中國從(cong) 夷狄也。

 

公至自會(hui) 。

 

傳(chuan) :會(hui) 夷狄不致,惡事不致。此其致何也?存中國也。中國有善事則並焉。無善事則異之,存之也。汲鄭伯,逃歸陳侯,致柤之會(hui) ,存中國也。

 

案:吳從(cong) 中國,有不殊會(hui) 者,而此殊之,復夷狄也。傅陽,卑國也,例書(shu) 月。今日者,示有變也。蓋書(shu) 遂,繼事之辭,仍前之諸侯也。諸侯會(hui) 吳而滅中國,非善事也,故當異之,為(wei) 中國諱也。汲鄭伯者,襄公七年,“十有二月,公會(hui) 晉侯、宋公、陳侯、衞侯、曹伯、莒子、邾子於(yu) 鄬。鄭伯髠原如會(hui) ,未見諸侯。丙戌,卒於(yu) 操”,是也。傳(chuan) :“傳(chuan) :未見諸侯,其曰如會(hui) 何也?致其誌也。禮,諸侯不生名。此其生名何也?卒之名也。卒之名,則何為(wei) 加之如會(hui) 之上?見以如會(hui) 卒也。其見以如會(hui) 卒何也?鄭伯將會(hui) 中國,其臣欲從(cong) 楚。不勝其臣,弑而死。其不言弑何也?不使夷狄之民加乎中國之君也。”逃歸陳侯者,同年,“陳侯逃歸”,是也。案傳(chuan) 例:“逃義(yi) 曰逃”,蓋伸陳侯之罪也。今例當不致以識恥,而經反之者,為(wei) 中國諱也。

 

故諸侯如中國則成之,逃中國則罪之,從(cong) 夷狄則惡之,外內(nei) 之喪(sang) ,一國之恥,有所後之者,則輕重見焉。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