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hui) 在孟子故裏鄒城市召開
來源:“孔孟之鄉(xiang) ”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四月初二日癸酉
耶穌2024年5月9日
弘揚鄒魯文化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5月8日,2024年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hui) 在孟子故裏鄒城市召開。來自福建、浙江、湖南、安徽等地的鄒魯文化城市代表、專(zhuan) 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鄒魯文化的精神內(nei) 涵與(yu) 時代價(jia) 值,共商共議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大計。
山東(dong) 省政協原副主席、山東(dong) 師範大學特聘資深教授、孟子研究院原特聘院長王誌民,福建省武夷學院原黨(dang) 委書(shu) 記、武夷文化研究院院長吳邦才,浙江省金華市政協副主席胡錦全,福建省政和縣政協主席倪順才,鄒城市政協主席秦曉東(dong) ,孟子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研究員陳曉霞,鄒城市委副書(shu) 記張銳,鄒城市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王永玲,鄒城市政府副市長布方鋒,鄒城市政協副主席張舒雁出席座談會(hui) 。
會(hui) 議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階段,開幕式由張銳主持,研討交流階段由王永玲主持。
秦曉東(dong) 首先致辭,向出席2024年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hui) 的鄒魯文化城市代表和專(zhuan) 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鄒城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鄒魯文化傳(chuan) 承情況。秦曉東(dong) 說,鄒魯文化以儒家思想為(wei) 核心,曆經千年、傳(chuan) 承至今,目前國內(nei) 外有130餘(yu) 個(ge) 城市以“鄒魯文化名城”自稱。舉(ju) 辦此次座談會(hui) ,旨在搭建起鄒魯文化城市之間“文脈相通、文化相融”的交流平台,更好地把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鄒城市將以這次座談會(hui) 為(wei) 契機,深入推進文化“兩(liang) 創”,大力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進一步擦亮鄒魯文化品牌。
陳曉霞在致辭中指出,鄒魯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孕育了孔孟儒學,逐漸成為(wei) 文脈綿延發展的文化象征和精神標識,深刻影響著區域文化的傳(chuan) 播發展和當地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孟子研究院將持續加強與(yu) 全國鄒魯文化城市的聯係溝通,聚集研究發展合力,共同為(wei) 推進新時代鄒魯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弘揚作出更大的貢獻。
開幕式上,現場向各位鄒魯文化城市代表發放了《鄒魯文化城市文化旅遊戰略合作意向書(shu) 》(征求意見稿),廣泛征求下一步合作方向和合作路徑。
研討交流階段,王誌民做了題為(wei) 《孟子的文化自信與(yu) 文化擔當》主旨演講,以孟子的文化擔當為(wei) 主線,回顧了孟子在鄒魯文化發展過程起到的重要作用,闡述了鄒魯之風的形成、發展曆程和精神內(nei) 涵。充分肯定了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hui) 連續召開的重大意義(yi) ,並指出鄒魯文化蘊含的優(you) 秀思想,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一脈相承,是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強大精神動力。希望各地鄒魯文化城市加強合作,共同探索鄒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與(yu) 當代應用。
在隨後舉(ju) 行的座談會(hui) 上,與(yu) 會(hui) 嘉賓和專(zhuan) 家學者圍繞鄒魯文化淵源和傳(chuan) 播、文化傳(chuan) 承以及交流合作等主題,對鄒魯文化的產(chan) 生、演進以及文脈傳(chuan) 承進行了廣泛的研討與(yu) 座談。經過交流與(yu) 討論,與(yu) 會(hui) 嘉賓代表一致認為(wei) :以鄒魯文化文脈為(wei) 紐帶,開展文化合作,對於(yu) 挖掘城市的文化內(nei) 涵,促進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提升城市文化底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對於(yu) 促進鄒魯文化城市間的交流與(yu) 合作,密切鄒魯文化城市間的友誼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鄒城市是鄒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鄒魯作為(wei) 文化昌盛之地的代稱,曆來備受尊崇,在中國各地有“濱海鄒魯”“閩邦鄒魯”“江南鄒魯”“小鄒魯”等諸多稱謂。作為(wei) 鄒魯文化源頭所在地,鄒城市一直致力於(yu) 鄒魯文化傳(chuan) 承和弘揚,不斷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與(yu) 合作,先後組織開展了一係列影響深遠的文化活動。
據悉,2024年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hui) 會(hui) 期兩(liang) 天,由鄒城市委、市政府和孟子研究院共同舉(ju) 辦的,以“弘揚鄒魯文化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題,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7個(ge) 城市50餘(yu) 位城市代表、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會(hui) 交流研討,達成了一係列共識。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2024孟子故裏(鄒城)母親(qin) 文化節開幕
【下一篇】【孔麗(li) 】魏晉南北朝家學漸廣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