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書(shu) 院2024年第八期讀書(shu) 簡報
——師生研讀《史記·五帝本紀》
來源:“海南落筆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三月初五日丁未
耶穌2024年4月13日
2024年4月6日上午九點,落筆書(shu) 院開展了本學期線下第六次讀書(shu) 會(hui) ,本次師生共讀的經典是司馬遷《史記》第一卷《五帝本紀》。
同學們(men) 依次梳理了全文內(nei) 容,並提出了各自的思考和問題。社會(hui) 23級藺睿熙同學提到《竹書(shu) 紀年》中對堯舜曆史的不同記述,引發同學們(men) 對於(yu) 如何看待曆史真實的討論。
學術中心陳彥軍(jun) 老師提出,曆史不會(hui) 是簡單地記下過去發生的事情,而是記史者參讚天地化育的過程,要結合記史者所處時代的問題及其個(ge) 人來加以認識。陳老師認為(wei) ,曆史是有多個(ge) 麵相並且複雜的,學者在記史,尤其是時間跨度長、空間跨度大的國史時,很難做好客觀與(yu) 切身性的平衡,而《史記》之所以能以具體(ti) 的麵相為(wei) 後世讀者所認識,更離不開司馬遷記錄和編撰曆史的方法。陳老師還從(cong) 文化積累與(yu) 傳(chuan) 承的角度將《史記》中記錄的曆史與(yu) 古希臘、古羅馬曆史做了比較,幫助同學們(men) 更好地理解曆史文化。
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王宏海老師引用司馬遷《報任安書(shu)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wei) 同學們(men) 具體(ti) 地說明了司馬遷是如何把曆史的無限性變成有限性體(ti) 現出來的,這個(ge) 方法亦是司馬遷立論撰寫(xie) 的一個(ge) 基礎。王老師還從(cong) 曆史哲學的角度,將司馬遷的立場(強烈的道德責任和家國情懷)與(yu) 孔子的立場(仁者愛人的理念)做對比,係統地說明了讀者應該用曆史唯物主義(yi) 的方法進行閱讀,這樣鮮活的曆史便顯現了出來。
王老師認為(wei) 每個(ge) 章節最後的題記(即太史公曰)是我們(men) 讀者進行閱讀的重要開端,題記中簡明扼要的文字背後卻有豐(feng) 富的信息含量。王老師對題記的分析是字斟句酌的,包括但不限於(yu) 對“雅馴”、“心知其意”、“淺見寡聞”、“其言尤雅”的分析,並為(wei) 同學們(men) 補充了這些文字蘊藏著的曆史史實與(yu) 文化背景。
本周所讀內(nei) 容及譯文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軒轅之時,神農(nong) 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ong) 氏弗能征。於(yu) 是軒轅乃習(xi) 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cong) 。而蚩尤最為(wei) 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wan) 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yu) 炎帝戰於(yu) 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蚩尤作亂(luan) ,不用帝命。於(yu) 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yu) 蚩尤戰於(yu) 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wei) 天子,代神農(nong) 氏,是為(wei) 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cong) 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嚐寧居。
東(dong) 至於(yu) 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yu) 空桐,登雞頭。南至於(yu) 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yu) 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wei) 營衛。官名皆以雲(yun) 命,為(wei) 雲(yun) 師。置左右大監,監於(yu) 萬(wan) 國。萬(wan) 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yu) 為(wei) 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策。舉(ju) 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shou) 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yu) 西陵之女,是為(wei) 嫘祖。嫘祖為(wei) 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wei) 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wei) 帝顓頊也。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yang) 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製義(yi) ,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yu) 幽陵,南至於(yu) 交趾,西至於(yu) 流沙,東(dong) 至於(yu) 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wei) 帝嚳。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yu) 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yu) 顓頊為(wei) 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yu) 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yi) ,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wan) 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cong) 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wei) 帝堯。
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yun) 。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qin) 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wan) 國。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穀。敬道日出,便程東(dong) 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shou) 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wei) ,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shou) 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穀。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shou) 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shou) 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zhong) 功皆興(xing) 。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籲!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yu) 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ju) 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zhong) 皆言於(yu) 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於(yu) 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yu) 二女。舜飭下二女於(yu) 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cong) 。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yu) 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wei) 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yu) 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yu) 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於(yu) 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於(yu) 上帝,禋於(yu) 六宗,望於(yu) 山川,辯於(yu) 群神。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歲二月,東(dong) 巡狩,至於(yu) 岱宗,祡,望秩於(yu) 山川。遂見東(dong) 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wei) 摯,如五器,卒乃複。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yu) 祖禰廟,用特牛禮。五歲一巡狩,群後四朝。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決(jue) 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過,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
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嶽舉(ju) 鯀治鴻水,堯以為(wei) 不可,嶽彊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wei) 亂(luan) 。於(yu) 是舜歸而言於(yu) 帝,請流共工於(yu) 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yu) 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yu) 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yu) 羽山,以變東(dong) 夷:四罪而天下鹹服。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yu) 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sang) 父母。三年,四方莫舉(ju) 樂(le) ,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yu) 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sang) 畢,舜讓辟丹朱於(yu) 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wei) 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cong) 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wei) 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yu) 弟,日以篤謹,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曆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yu) 壽丘,就時於(yu) 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嚐在側(ce) 。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嶽鹹薦虞舜,曰可。於(yu) 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nei) ,使九男與(yu) 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nei) 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qin) 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與(yu) 琴,為(wei) 築倉(cang) 廩,予牛羊。瞽叟尚複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cong) 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liang) 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wei) 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yu) 象共下土實井,舜從(cong) 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wei) 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yu) 其父母分,於(yu) 是曰:“舜妻堯二女,與(yu) 琴,象取之。牛羊倉(cang) 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鬱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複事瞽叟愛弟彌謹。於(yu) 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yu) 堯,堯未能舉(ju) 。舜舉(ju) 八愷,使主後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ju) 八元,使布五教於(yu) 四方,父義(yi) ,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ei) 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yi) 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於(yu) 堯,堯未能去。縉雲(yun) 氏有不才子,貪於(yu) 飲食,冒於(yu) 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舜賓於(yu) 四門,乃流四凶族,遷於(yu) 四裔,以禦螭魅,於(yu) 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於(yu) 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ju) 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sang) 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後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ju) 用,未有分職。於(yu) 是舜乃至於(yu) 文祖,謀於(yu) 四嶽,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嶽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為(wei) 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於(yu) 稷、契與(yu) 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棄,黎民始饑,汝後稷播時百穀。”舜曰:“契,百姓不親(qin) ,五品不馴,汝為(wei) 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垂可。於(yu) 是以垂為(wei) 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shou) ?”皆曰益可。於(yu) 是以益為(wei) 朕虞。益拜稽首,讓於(yu) 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遂以朱虎、熊羆為(wei) 佐。舜曰:“嗟!四嶽,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wei) 秩宗,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wei) 典樂(le) ,教稺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lun) ,神人以和。”夔曰:“於(yu) !予擊石拊石,百獸(shou) 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wei) ,振驚朕眾(zhong) ,命汝為(wei) 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遠近眾(zhong) 功鹹興(xing) 。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鹹成厥功:皋陶為(wei) 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鹹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棄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qin) 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wei) 大,披九山,通九澤,決(jue) 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裏,至於(yu) 荒服。南撫交趾、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dong) 長、鳥夷,四海之內(nei) 鹹戴帝舜之功。
於(yu) 是禹乃興(xing) 九招之樂(le) ,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ju) 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yu) 蒼梧之野。葬於(yu) 江南九疑,是為(wei) 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為(wei) 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yu) 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sang) 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le) 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zhuan) 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wei) 有熊,帝顓頊為(wei) 高陽,帝嚳為(wei) 高辛,帝堯為(wei) 陶唐,帝舜為(wei) 有虞。帝禹為(wei) 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wei) 商,姓子氏。棄為(wei) 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shu) 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chuan) 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儒者或不傳(chuan) 。餘(yu) 嚐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dong) 漸於(yu) 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係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shu) 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yu) 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wei) 淺見寡聞道也。餘(yu) 並論次86,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wei) 本紀書(shu) 首。
譯文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後裔,姓公孫名軒轅。他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在繈褓中就會(hui) 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清楚。
軒轅的時候,神農(nong) 氏的後代已經衰敗,各諸侯互相攻戰,百姓深受殘害,而神農(nong) 氏沒有力量征討他們(men) 。於(yu) 是軒轅就習(xi) 兵練武,去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各諸侯這才都來歸從(cong) 。而蚩尤在各諸侯中最為(wei) 凶暴,沒有人能去征討他。炎帝想進攻欺壓諸侯,諸侯都來歸從(cong) 軒轅。於(yu) 是軒轅修行德業(ye) ,整頓軍(jun) 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穀,安撫民眾(zhong) ,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貔、貅、貙、虎等猛獸(shou) ,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後打了幾仗,才征服炎帝,如願得勝。蚩尤發動叛亂(luan) ,不聽從(cong) 黃帝之命。於(yu) 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jun) 隊,在涿鹿郊野與(yu) 蚩尤作戰,終於(yu) 擒獲並殺死了他。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了神農(nong) 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平定一個(ge) 地方之後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cong) 來沒有在哪兒(er) 安寧地居住過。
黃帝往東(dong) 到過東(dong) 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葷粥部族,來到釜山與(yu) 諸侯合驗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裏,就在哪裏設置軍(jun) 營以自衛。黃帝所封官職都用雲(yun) 來命名,軍(jun) 隊號稱雲(yun) 師。他設置了左右大監,由他們(men) 督察各諸侯國。這時,萬(wan) 國安定,因此,自古以來,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數黃帝時最多。黃帝獲得上天賜給的寶鼎,於(yu) 是觀測太陽的運行,用占卜用的蓍草推算曆法,預知節氣日辰。他任用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治理民眾(zhong) 。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yu) 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穀草木,馴養(yang) 鳥獸(shou) 蠶蟲,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飽受辛勞,有節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他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黃帝有二十五個(ge) 兒(er) 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黃帝居住在軒轅山,娶西陵國的女兒(er) 為(wei) 妻,這就是嫘祖。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有兩(liang) 個(ge) 兒(er) 子,他們(men) 的後代都領有天下:一個(ge) 叫玄囂,也就是青陽,青陽被封為(wei) 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個(ge) 叫昌意,也被封為(wei) 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er) ,名叫昌仆,生下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他的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er) 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顓頊帝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er) 子。他沉靜穩練而有機謀,通達而知事理。他養(yang) 殖各種莊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時節令以順應自然,依順鬼神以製定禮義(yi) ,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wan) 民,潔淨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過幽陵,往南到過交阯,往西到過流沙,往東(dong) 到過蟠木。各種動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臨(lin) 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沒有不歸服的。
顓頊帝生的兒(er) 子叫窮蟬。顓頊死後,玄囂的孫子高辛即位,這就是帝嚳。
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高辛的父親(qin) 叫蟜極,蟜極的父親(qin) 叫玄囂,玄囂的父親(qin) 就是黃帝。玄囂和蟜極都沒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時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顓頊的侄子。
高辛生來就很有靈氣,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澤於(yu) 眾(zhong) 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聰目明,可以了解遠處的情況,可以洞察細微的事理。他順應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嚴(yan) ,溫和而且守信,修養(yang) 自身,天下歸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產(chan) ,儉(jian) 節地使用;他撫愛教化萬(wan) 民,把各種有益的事教給他們(men) ;他推算日月的運行以定歲時節氣,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識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儀(yi) 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動合乎時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嚳治民,像雨水澆灌農(nong) 田一樣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所到的地方,沒有人不順從(cong) 歸服。
帝嚳娶陳鋒氏的女兒(er) ,生下放勳。娶娵訾氏的女兒(er) ,生下摯。帝嚳死後,摯接替帝位。帝摯登位後,沒有幹出什麽(me) 政績,於(yu) 是弟弟放勳登位。這就是帝堯。
帝堯,就是放勳。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仰望他,就像雲(yun) 彩一般覆潤大地。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他戴的是黃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紅色的車子駕著白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親(qin) 相愛。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績昭著,各方諸侯邦國都能和睦相處。
帝堯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據日月的出沒、星辰的位次,製定曆法,謹慎地教給民眾(zhong) 從(cong) 事生產(chan) 的節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鬱夷,那個(ge) 地方叫暘穀,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別步驟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晝與(yu) 黑夜一樣長,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春之時。這時候,民眾(zhong) 分散勞作,鳥獸(shou) 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別步驟安排夏季的農(nong) 活兒(er) ,謹慎地幹好。夏至日,白晝最長,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夏之時。這時候,民眾(zhong) 就居高處,鳥獸(shou) 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穀,恭敬地送太陽落下,有步驟地安排秋天的收獲。秋分日,黑夜與(yu) 白晝一樣長,玄武七宿中的虛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秋之時。這時候,民眾(zhong) 移居平地,鳥獸(shou) 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認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晝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時出現在正南方,據此來確定仲冬之時。這時候,民眾(zhong) 進屋取暖,鳥獸(shou) 長滿細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堯真誠地告誡百官各守其職,各種事情都辦起來了。
堯說:“誰可以繼承我的這個(ge) 事業(ye) ?”放齊說:“你的兒(er) 子丹朱通達事理。”堯說:“哼!丹朱麽(me) ,他這個(ge) 人愚頑,凶惡,不能用。”堯又問道:“那麽(me) 還有誰可以?”驩兜說:“共工廣泛地聚集民眾(zhong) ,做出了業(ye) 績,可以用。”堯說;“共工好講漂亮話,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騙上天,不能用。”堯又問:“唉,四嶽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包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眾(zhong) 萬(wan) 分愁苦,誰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違背天命,毀敗同族,不能用。”四嶽都說:“就任用他吧,試試不行,再把他撤掉。”堯因此聽從(cong) 了四嶽的建議,任用了鯀。鯀治水九年,也沒有取得成效。
堯說:“唉!各位首領,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你們(men) 誰能順應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嶽回答說;“我們(men) 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汙帝位。”堯說:“那就從(cong) 所有同姓異姓遠近大臣及隱居者當中推舉(ju) 吧。”大家都對堯說:“有一個(ge) 單身漢流寓在民間,叫虞舜。”堯說:“對,我聽說過,他這個(ge) 人怎麽(me) 樣?”四嶽回答說;“他是個(ge) 盲人的兒(er) 子。他的父親(qin) 愚昧,母親(qin) 頑固,弟弟傲慢,而舜卻能與(yu) 他們(men) 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們(men) 不至於(yu) 走向邪惡。”堯說:“那我就試試他吧。”於(yu) 是堯把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嫁給他,從(cong) 兩(liang) 個(ge) 女兒(er) 身上觀察他的德行。舜讓她們(men) 降下尊貴之心住到媯河邊的家中去,遵守為(wei) 婦之道。堯認為(wei) 這樣做很好,就讓舜試任司徒之職,謹慎地理順父義(yi) 、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lun) 理道德,人民都遵從(cong) 不違。堯又讓他參與(yu) 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變得有條不紊。讓他在明堂四門接待賓客,四門處處和睦,從(cong) 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恭恭敬敬。堯又派舜進入山野叢(cong) 林大川草澤,遇上暴風雷雨,舜也沒有迷路誤事。堯更認為(wei) 他十分聰明,很有道德,把他叫來說道:“三年來,你做事周密,說了的話就能做到。現在你就登臨(lin) 天子位吧。”舜推讓說自己的德行還不夠,不願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的禪讓。文祖也就是堯的太祖。
這時,堯年事已高,讓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觀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於(yu) 是通過觀測北鬥星,來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是否有異常,接著舉(ju) 行臨(lin) 時儀(yi) 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燒的儀(yi) 式祭祀天地四時,用遙祭的儀(yi) 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穀璧、蒲璧五種玉製符信,選擇良月吉日,召見四嶽和各州州牧,又頒發給他們(men) 。二月,舜去東(dong) 方巡視,到泰山時,用燒柴的儀(yi) 式祭祀東(dong) 嶽,用遙祭的儀(yi) 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著,他就召見東(dong) 方各諸侯,協調校正四時節氣、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統一音律和長度、容量、重量的標準,修明吉、凶、賓、軍(jun) 、嘉五種禮儀(yi) ,規定諸侯用五種圭壁、三種彩繒,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種動物,士用死雉作為(wei) 朝見時的禮物,而五種圭璧,朝見典禮完畢以後仍還給諸侯。五月,到南方巡視;八月,到西方巡視;十一月,到北方巡視:都像起初到東(dong) 方巡視時一樣。回來後,告祭祖廟和父廟,用一頭牛作祭品。以後每五年巡視一次,在其間的四年中,各諸侯國君按時來京師朝見。舜向諸侯們(men) 普遍地陳述治國之道,根據業(ye) 績明白地進行考察,根據功勞賜給車馬衣服。舜開始把天下劃分為(wei) 十二個(ge) 州,疏浚河川。規定根據正常的刑罰來執法,用流放的方法寬減刺字、割鼻、斷足、閹割、殺頭五種刑罰,官府裏治事用鞭子施刑,學府教育用戒尺懲罰,罰以黃金可用作贖罪。因災害而造成過失的,予以赦免;怙惡不悛、堅持為(wei) 害的要施以刑罰。謹慎啊,謹慎啊,可要審慎使用刑罰啊!
驩兜曾舉(ju) 薦過共工,堯說“不行”,而驩兜還是試用他做工師,共工果然放縱邪僻。四嶽曾推舉(ju) 鯀去治理洪水,堯說“不行”,而四嶽硬說要試試看,試的結果是沒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為(wei) 不適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荊州一帶多次作亂(luan) 。這時舜巡視回來向堯帝報告,請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變北狄的風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變南蠻的風俗;把三苗遷徙到三危山,以便改變西戎的風俗;把鯀流放到羽山,以便改變東(dong) 夷的風俗:懲辦了這四個(ge) 罪人,天下人都悅服了。
堯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過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讓舜代行天子政務,向上天推薦。堯讓出帝位二十八年後逝世。百姓悲傷(shang) 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內(nei) ,四方各地沒有人奏樂(le) ,為(wei) 的是悼念帝堯。堯了解自己的兒(er) 子丹朱不賢,不配傳(chuan) 給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試著讓給舜。讓給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隻對丹朱一人不利;傳(chuan) 給丹朱,天下人就會(hui) 遭殃而隻有丹朱一人得到好處。堯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隻讓一人得利”,所以最終還是把天下傳(chuan) 給了舜。堯逝世後,三年服喪(sang) 完畢,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諸侯前來朝覲的不到丹朱那裏去卻到舜這裏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後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舜帝。
虞舜,名叫重華。重華的父親(qin) 叫瞽叟,瞽叟的父親(qin) 叫橋牛,橋牛的父親(qin) 叫句望,句望的父親(qin) 叫敬康,敬康的父親(qin) 叫窮蟬。窮蟬的父親(qin) 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qin) 是昌意:從(cong) 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從(cong) 窮蟬之後一直到舜帝,中間幾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親(qin) 瞽叟是個(ge) 瞎子,舜的生母死後,瞽叟又續娶了一個(ge) 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驁不馴。瞽叟喜歡後妻的兒(er) 子,常常想把舜殺掉,舜都躲過了;趕上有點小錯兒(er) ,就會(hui) 遭到重罰。舜很恭順地侍奉父親(qin) 、後母及後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誠謹慎,沒有一點懈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曆山耕過田,在雷澤打過魚,在黃河岸邊做過陶器,在壽丘做過各種家用器物,在負夏跑過買(mai) 賣。舜的父親(qin) 瞽叟愚昧,母親(qin) 頑固,弟弟象桀驁不馴,他們(men) 都想殺掉舜。舜卻恭順地行事,從(cong) 不違背為(wei) 子之道,友愛兄弟,孝順父母。他們(men) 想殺掉他的時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時候,他又總是在身旁侍候著。
舜二十歲時,就因為(wei) 孝順出了名。三十歲時,堯帝問誰可以治理天下,四嶽全都推薦虞舜,說這個(ge) 人可以。於(yu) 是堯把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嫁給了舜來觀察他在家的德行,讓九個(ge) 兒(er) 子和他共處來觀察他在外的為(wei) 人。舜居住在媯水岸邊,他在家裏做事更加謹慎。堯的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不敢因為(wei) 自己出身高貴就傲慢地對待舜的親(qin) 屬,很講究為(wei) 婦之道。堯的九個(ge) 兒(er) 子也更加篤誠忠厚。舜在曆山耕作,曆山人都能互相推讓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的人都能推讓便於(yu) 捕魚的位置;在黃河岸邊製做陶器,那裏就完全沒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為(wei) 一個(ge) 村落,二年就成為(wei) 一個(ge) 小城鎮,三年就變成大都市了。見了這些,堯就賜給舜一套細葛布衣服,給他一張琴,為(wei) 他建造倉(cang) 庫,還賜給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殺他,讓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補穀倉(cang) ,瞽叟卻從(cong) 下麵放火焚燒。舜用兩(liang) 個(ge) 鬥笠保護著自己,像長了翅膀一樣跳下來,逃開了,才得以不死。後來瞽叟又讓舜挖井,舜挖井的時候,在側(ce) 壁鑿出一條暗道通向外邊。舜挖到深處,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從(cong) 旁邊的暗道出去,又逃開了。瞽叟和象很高興(xing) ,以為(wei) 舜已經死了。象說:“最初出這個(ge) 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財產(chan) ,說:“舜娶過來堯的兩(liang) 個(ge) 女兒(er) ,還有堯賜給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穀倉(cang) 都歸父母吧。”象於(yu) 是住在舜的屋裏,彈著舜的琴。舜回來後去看望他。象非常驚愕,繼而又擺出悶悶不樂(le) 的樣子,說:“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悶啊!”舜說:“是啊,你可真夠兄弟呀!”舜還像以前一樣待奉父母,友愛兄弟,而且更加恭謹。這樣,堯才試用舜去理順五種倫(lun) 理道德和參與(yu) 百官的事,都幹得很好。
從(cong) 前高陽氏有富於(yu) 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得到他們(men) 的好處,稱之為(wei) 八愷,意思就是八個(ge) 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孫八人,世人稱之為(wei) “八元”,意思就是八個(ge) 善良的人。這十六個(ge) 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著他們(men) 先人的美德,沒有敗落他們(men) 先人的名聲。到堯的時候,堯沒有舉(ju) 用他們(men) 。舜舉(ju) 用了八愷的後代,讓他們(men) 掌管土地的官職,以處理各種事務,都辦得有條有理。舜又舉(ju) 用了八元的後代,讓他們(men) 向四方傳(chuan) 布五教,使得做父親(qin) 的有道義(yi) ,做母親(qin) 的慈愛,做兄長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謹,做兒(er) 子的孝順,家庭和睦,鄰裏真誠。
從(cong) 前帝鴻氏有個(ge) 不成材的後代,掩蔽仁義(yi) ,包庇殘賊,好行凶作惡,天下人稱他為(wei) 渾沌。意思是說他野蠻不開化。少皞氏也有個(ge) 不成材的後代,毀棄信義(yi) ,厭惡忠直,喜歡邪惡的言語,天下人稱他為(wei) 窮奇,意思是說他怪異無比。顓頊氏有個(ge) 不成材的後代,不可調教,不懂得好話壞話,天下人稱他為(wei) 檮杌,意思是說他凶頑絕倫(lun) 。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堯的時候,堯沒有把他們(men) 除掉。縉雲(yun) 氏有個(ge) 不成材的後代,貪於(yu) 飲食,圖於(yu) 財貨,天下人稱之為(wei) 饕餮,意思是說他貪得無厭。天下人憎恨他,反他與(yu) 上麵說的三凶並列在一起稱為(wei) 四凶。舜在四門接待四方賓客時,流放了這四個(ge) 凶惡的家族,把他們(men) 趕到了邊遠地區,去抵禦害人的妖魔,從(cong) 此開放了四門,大家都說沒有惡人了。
舜進入山林的時候,遇到暴風雷雨也不迷路誤事,堯於(yu) 是才知道了憑著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傳(chuan) 授給他的。堯年紀大了,讓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視。舜被舉(ju) 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堯讓他代行天子的政務。代行政務八年,堯逝世了。服喪(sang) 三年完畢,舜讓位給丹朱,可是天下人都來歸服舜。禹、皋陶、契、後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從(cong) 堯的時候就都得到舉(ju) 用,卻一直沒有職務。於(yu) 是舜就到文祖廟,與(yu) 四嶽商計,開放四門,了解勾通四方的情況,他讓十二州牧討論稱帝應具備的功德,他們(men) 都說要辦有大德的事,疏遠巧言諂媚的小人,這樣,遠方的外族就都會(hui) 歸服。舜對四嶽說:“有誰能奮發努力,建立功業(ye) ,光大帝堯的事業(ye) ,授給他官職輔佐我辦事呢?”四嶽都說:“伯禹為(wei) 司空,可以光大帝堯的事業(ye) 。”舜說:“嗯,好!禹,你去負責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辦好啊!”禹跪地叩頭拜謝,謙讓給稷、契和皋陶。舜說:“好了,去吧!”舜說:“棄,黎民正在挨餓受饑,你負責農(nong) 業(ye) ,去教他們(men) 播種百穀吧。”舜說:“契,百官不相親(qin) 愛,五倫(lun) 不順,你擔任司徒,去謹慎地施行五倫(lun) 教育,做好五倫(lun) 教育,在於(yu) 要寬厚。”舜又說:“皋陶,蠻夷侵擾中原,搶劫殺人,在我們(men) 的境內(nei) 外作亂(luan) ,你擔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當,根據罪行輕重,大罪在原野上執行,次罪在市、朝內(nei) 執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處理;五刑寬減為(wei) 流放的,流放的遠近要有個(ge) 規定,按罪行輕重分別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國都之外。隻有公正嚴(yan) 明,才能使人信服。”舜問:“那麽(me) 誰能管理我的各種工匠?”大家都說垂可以。於(yu) 是任命垂為(wei) 共工,統領各種工匠。舜又問:“誰能管理我山上澤中的草木鳥獸(shou) ?”大家都說益行。於(yu) 是任命益為(wei) 朕虞,主管山澤。益下拜叩頭,推讓給朱虎、熊羆。舜說:“去吧,你行。”就讓朱虎、熊羆做他的助手。舜說:“喂,四嶽,有誰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種祭祀?”大家都說伯夷可以。舜說:“喂,伯夷,我任命你擔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肅穆清潔。”伯夷推讓給夔、龍。舜說:“那好,就任命夔為(wei) 典樂(le) ,掌管音樂(le) ,教育貴族子弟,要正直而溫和,寬厚而嚴(yan) 厲,剛正卻不暴虐,簡捷卻不傲慢;詩是表達內(nei) 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長音節來詠唱詩的,樂(le) 聲的高低要與(yu) 歌的內(nei) 容相配合,還要用標準的音律來使樂(le) 聲和諧。八種樂(le) 器的聲音諧調一致,不要互相錯亂(luan) 侵擾,這樣,就能通過音樂(le) 達到人與(yu) 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說:“呣,我輕重有節地敲起石罄,各種禽獸(shou) 都會(hui) 跟著跳起舞來的。”舜說:“龍,我非常憎惡那種誣陷他人的壞話和滅絕道義(yi) 的行為(wei) ,驚擾我的臣民,我任命你為(wei) 綱言官,早晚傳(chuan) 達我的旨命,報告下情,一定要誠實。”舜說:“喂,你們(men) 二十二個(ge) 人,要謹守職責,時時輔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國大事。”此後,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績,經過三次考核,按照成績升遷或貶黜,所以,不論遠處近處,各種事情都振興(xing) 起來了。又根據是否歸順,分化治理三苗部族。
這二十二人個(ge) 個(ge) 成就功業(ye) :皋陶擔任大理,掌管刑法,斷案平正,人們(men) 都佩服他能按情據實斷理;伯夷主持禮儀(yi) ,上上下下能都夠禮讓;垂擔任工師,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擔任虞,主管山澤,山林湖澤都得到開發;棄擔任稷,主管農(nong) 業(ye) ,百穀按季節茂盛成長;契擔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親(qin) 善和睦;龍主管接待賓客,遠方的諸侯都來朝貢;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內(nei) 的民眾(zhong) 沒有誰違抗。其中禹的功勞最大,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沒有不恰當的。縱橫五千裏的領域,都受到安撫,直到離京師最遠的邊荒地區。那時,南方安撫到交阯、北發,西方安撫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撫到山戎、發、息慎,東(dong) 方安撫到長、鳥夷,四海之內(nei) ,共同稱頌帝舜的功德。
於(yu) 是禹創製《九招》樂(le) 曲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le) 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cong) 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le) 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cong) 虞舜時代開始。
舜二十歲時因為(wei) 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舉(ju) 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五十八歲時堯逝世,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lin) 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視,在南方蒼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舜登臨(lin) 帝位之後,乘著有天子旗幟的車子去給父親(qin) 瞽叟請安,和悅恭敬,遵循為(wei) 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為(wei) 諸侯。舜的兒(er) 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薦給上帝。十七年後舜逝世。服喪(sang) 三年完畢,禹也把帝位讓給舜的兒(er) 子,就跟舜讓給堯的兒(er) 子時的情形一樣。諸侯歸服禹,這樣,禹就登臨(lin) 了天子之位。堯的兒(er) 子丹朱,舜的兒(er) 子商均分別在唐和虞得到封地,來奉祀祖先。禹還讓他們(men) 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le) 儀(yi) 式。他們(men) 以客人的身份拜見天子,天子也不把他們(men) 當臣下對待,以表示不敢專(zhuan) 擅帝位。
從(cong) 黃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國號,為(wei) 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ye) 。所以,黃帝號為(wei) 有熊,帝顓頊號為(wei) 高陽,帝嚳號為(wei) 高辛,帝堯號為(wei) 陶唐,帝舜號為(wei) 有虞。帝禹號為(wei) 夏後,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wei) 商始祖,姓子氏。棄為(wei) 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說:學者們(men) 很多人都稱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經很久遠了。《尚書(shu) 》隻記載著堯以來的史實;而各家敘說黃帝,文字粗疏而不典範,士大夫們(men) 也很難說得清楚。孔子傳(chuan) 下來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讀書(shu) 人有的也不傳(chuan) 習(xi) 。我曾經往西到過空桐,往北路過涿鹿,往東(dong) 到過大海,往南渡過長江、淮水,所到過的地方,那裏的老前輩們(men) 都往往談到他們(men) 各自所聽說的黃帝、堯、舜的事跡,風俗教化都有不同,總起來說,我認為(wei) 那些與(yu) 古文經籍記載相符的說法,接近正確。我研讀了《春秋》《國語》,它們(men) 對《五帝德》《帝係姓》的闡發都很明了,隻是人們(men) 不曾深入考求,其實它們(men) 的記述都不是虛妄之說。《尚書(shu) 》殘缺已經有好長時間了,但散軼的記載卻常常可以從(cong) 其他書(shu) 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學深思,真正在心裏領會(hui) 了它們(men) 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的人說明白,肯定是困難的。我把這些材料加以評議編次,選擇文辭特別雅正的,寫(xie) 成這篇本紀,作為(wei) 全書(shu) 第一篇。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