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春秋》大複仇,東海大複仇——複仇微論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4-04-04 22:43:12
標簽: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春秋》大複仇,東(dong) 海大複仇——複仇微論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賜稿

 

【複仇】春秋大複仇,東(dong) 海大複仇。大,尊大、推崇義(yi) 。大複仇是春秋大義(yi) ,也是仁本主義(yi) 要義(yi) 。小恩小冤自當一笑了之,大恩大仇必須盡力報之。不大複仇者,不複至親(qin) 和家國之大仇者,不配為(wei) 儒,不配為(wei) 中國人!在大惡時代,複仇比報恩更重要,懲惡比揚善更重要。複仇就是最好的報恩,懲惡就是最好的揚善,義(yi) 刑義(yi) 殺義(yi) 戰就是最大的善。隻有霹靂手段,才顯菩薩心腸;隻有大開殺戒,才是大仁大義(yi) 。

 

【不忍】忍字作為(wei) 一個(ge) 德目挺好,容忍、忍耐、忍讓也是儒家的一種道德修養(yang) 。但若視為(wei) 道德根本、人生目的和宇宙特性,就過度抬舉(ju) 了。忍字有苦味,忍字心頭一把刀。人間有些事是不能一味忍的,否則太苦了。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忍耐久了,會(hui) 爆發的。儒家該忍則忍,該不忍則不忍。非者非之,惡者惡之,不肖者賤之,以直報怨,春秋大複仇,就是不忍。

 

【複仇】就像孟子支持革命與(yu) 倡導王道不矛盾一樣,儒家支持複仇與(yu) 尊重法律也不矛盾。大仇必複,君父之仇必報,這是原則。但複仇有道,不能亂(luan) 來。如果司法公正,正義(yi) 可以依法伸張,自然要尊重法律。隻有在法律極端不公、不能主持公道的情況下,血親(qin) 複仇才具有可行性和正義(yi) 性。同時,王道政治,禮法並重,德主刑輔,特別重視刑法的嚴(yan) 肅性公正性。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yu) 市;任何官民蒙冤,罪在官府,要追求相關(guan) 官員的責任乃至朕躬的領導責任。

 

【言行】對言行要區別對待。對於(yu) 邪言謬論、包括反孔反儒反人類的極端言論,隻要沒有“即時而重大的危險”,不妨有所包容,思想問題思想解決(jue) ;對於(yu) 邪行惡行、特別是背天逆理反人類的罪惡行為(wei) ,必須嚴(yan) 懲不貸,法律問題法律解決(jue) 。法律不能解決(jue) 的大罪大惡,還可以訴諸於(yu) 武力,包括血親(qin) 複仇和正義(yi) 戰爭(zheng) 。

 

【複仇】複仇有道,清算有度,不能沒完沒了,曆史恩怨更不能糾纏不休。例如,漢人與(yu) 元朝之仇,隨著明朝建立,就已完全終止;漢人與(yu) 清朝之仇,隨著民國建立,就已完全終止。中國與(yu) 日寇之仇,隨著東(dong) 京大審判結束,也已基本終止,不能再把仇恨延續到後來的日本政府和日本人身上。現在來充當抗元抗清抗日勇士者,無論朝野上下,無非別有用心的奸人惡棍流氓垃圾。

 

【答客】張鶴慈責問東(dong) 海:“21世紀鼓吹血親(qin) 複仇,殺人有理,給張扣扣留下一條生路。等王家孩子長大成人後再去殺張扣扣?”答:張扣扣為(wei) 母複仇,可;王家孩子再殺張扣扣複仇,不可,因為(wei) 王家兄弟之死咎由自取,而張扣扣也要為(wei) 自己法外複仇付出相應的法律代價(jia) ,比如無期徒刑。這就意味著法律已經主持公道。儒禮規定,血親(qin) 複仇的前提是,雙親(qin) 冤死而法律不公。

 

【儒眼】章瑩穎案主犯與(yu) 張扣扣案主犯,前者該死而判不死,後者不該死而判死,都不對。然性質不同,前者是人本主義(yi) 寬仁過度,後者是極權主義(yi) 惡法嚴(yan) 酷。若是王道義(yi) 刑之下,前者十惡不赦,必須執行死刑;後者可以從(cong) 寬,無期徒刑足矣。

 

【複仇】為(wei) 至親(qin) 複仇,要注意三點:一、至親(qin) 無罪蒙大冤,才能複仇,若是犯罪而被誅,非仇也,無仇可複;二、複仇首先要通過法律途徑進行,隻有窮盡一切合法手段之後未能複仇,才能采用非法手段;三、非法手段就得接受法律懲罰,不得逃避。從(cong) 司法角度講,原其複仇之情,可以適當從(cong) 寬。非法殺人而免死,就是從(cong) 寬。

 

【複仇】如果是王道政治,儒家不支持同態複仇和血親(qin) 複仇。法律問題法律解決(jue) ,罪惡行為(wei) 依法懲罰,不允許受害者及其親(qin) 屬訴諸於(yu) 個(ge) 人複仇行為(wei) ,況且無此必要。蓋王法有主持公道、維護公正、懲罰罪行的責任也。不過,如果王法不能盡責,不能給予罪人以公正的懲罰,血親(qin) 複仇就擁有天然的正義(yi) 性。另外,對於(yu) 血親(qin) 複仇,禮當原情定罪,根據具體(ti) 情況,適當從(cong) 輕懲罰。幺幺廳友言:“首先是法律問題法律解決(jue) ,其次血親(qin) 複仇屬於(yu) 個(ge) 人選擇,但是既然選擇了就要承擔其法律後果,雖然有從(cong) 輕情節,但依然不能逃脫法律的製裁。”

 

【複仇】木見廳友提出的“在法律監督下的同態複仇”之說,頗有理論新意,值得深入探討。當然,這種同態複仇,必須符合法律文明的原則,並且設置嚴(yan) 格的邊界限製和適用範圍,不能普適化和伊教化。文明的法律即良法義(yi) 刑,具備正義(yi) 、公平、平等三要素。

 

【儒眼】韓非名言:“儒以文亂(luan) 法,俠(xia) 以武犯禁。”常被人引用來反儒俠(xia) 或讚儒俠(xia) 。讚儒者認為(wei) ,此言證明“儒家是最早的持守社會(hui) 公義(yi) 的公知”雲(yun) 。儒家持守社會(hui) 公義(yi) 不錯,但並非以亂(luan) 法的方式來持守。或者說,儒家如果亂(luan) 法犯法,所犯的必是惡法。同時,俠(xia) 之大者也不會(hui) 亂(luan) 來不會(hui) 破壞正常秩序。特代改韓言為(wei) :大儒以文犯惡法,大俠(xia) 以武犯暴政,豪傑以武複大仇。

 

【直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把犯字解為(wei) 冒犯,這句話不對;把犯字解為(wei) 侵犯,這句話就很對。睚眥必報,錙銖必較,那是小家子氣乃至邪氣惡氣;血債(zhai) 不償(chang) ,大仇不報,那是下賤怯懦之夫,喪(sang) 心物化之徒。對於(yu) 侵略者,就應該以直報怨,以殺止殺,嚴(yan) 懲罪魁禍首,為(wei) 民為(wei) 國複仇!此之謂義(yi) 殺義(yi) 戰,此之謂天經地義(yi) 。

 

【擊蒙】陶揚鴻說:“文明是進步的表現,但文明過頭了,文明也是一種病,要適當保留一些野性。儒家肯定複仇,重視兵戎,這是對野性的保存。佛教冤仇平等,戒殺戒葷等,是對野性的全部泯滅。野性是生存的保障,文明是生活,有了生存的保障,才可以談生活。生活好了,不能把生存的保障扔了。文明過頭,就趨於(yu) 靡弱,容易被野蠻民族侵略,民族之防就不穩固。漢唐尚保留一些野性,文野之分不甚判然,所以能撻伐四方,民族力尚強。孔子也說:“先進於(yu) 禮樂(le) 者,野人也。”野蠻人質樸,有力量,文過盛則虛。”東(dong) 海曰:大謬不然。文明永遠沒有過頭的時候。文明趨於(yu) 靡弱,不是過頭,恰是文明度的降低。肯定複仇,重視兵戎,既是對文明的保護,又是文明的表現,是儒家文化和中華文明題中應有之義(yi) 。人類文明無止境,吾儒對文明的追求無止境,去野性和野蠻越徹底越好。吾儒追求的強大必須是仁義(yi) 和文明的強大。“先進於(yu) 禮樂(le) 者,野人也”這句聖言,其中野人或解為(wei) 樸野之人,或解為(wei) 郊外之民,都不能解為(wei) 野性和野蠻。進於(yu) 禮樂(le) ,進於(yu) 仁義(yi) ,必去野蠻。

 

【儒眼】對於(yu) 罪惡予以相應的懲罰,是替天行道至關(guan) 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懲罰罪惡的方式多種多樣,因人而異,正義(yi) 的方式有三:義(yi) 刑義(yi) 殺義(yi) 戰,即正義(yi) 的刑罰、誅殺和戰爭(zheng) 。為(wei) 複至親(qin) 血仇而誅殺仇人,因為(wei) 見義(yi) 勇為(wei) 或自衛反擊而誅殺對方,都屬於(yu) 義(yi) 殺,都應受表彰。

 

【儒眼】在東(dong) 郭先生和狼、農(nong) 夫和毒蛇的寓言中,東(dong) 郭先生和農(nong) 夫並非無辜。助人為(wei) 樂(le) ,助惡為(wei) 苦。助惡也是作惡,自有惡報,理當遭罪。救助惡狼和毒蛇,被其吃咬原是理所當然,逃脫其口實屬繳天之幸。普丁之類侵略者、三胖子之類獨裁者和哈沒內(nei) 衣之類神權恐怖主義(yi) 者,所有反人類的罪惡分子,都無異於(yu) 惡狼和毒蛇。對於(yu) 它們(men) ,綏靖就是縱惡,支助更是作惡,嚴(yan) 厲批判製裁乃至義(yi) 刑義(yi) 殺義(yi) 戰,才是正義(yi) 力量正確的選擇。對於(yu) 它們(men) ,適用西方某部電影的一句台詞:“原諒他們(men) 是上帝的事,我們(men) 的任務就是送他們(men) 去見上帝。”

 

【儒生】儒生應該是孔孟門前帶刀侍衛,勇於(yu) 自衛衛人,更勇於(yu) 衛道。刀必須有德,德必須有刀。有刀無德,容易傷(shang) 人自傷(shang) ;有德無刀,難免被人所傷(shang) 。大刀必須有大德,大德必然有大刀,大仁必然有大義(yi) 。複君父之仇的義(yi) 殺,政治性的義(yi) 刑義(yi) 戰,都是大義(yi) 。

 

【儒眼】看到這樣一則訊息:“邯鄲一位媽媽的女兒(er) ,被女局長兒(er) 子強奸並裸錄。媽將其告上法庭。僅(jin) 拘留五日放回。無奈,媽借局長與(yu) 兒(er) 子散步之極,開車向母子二人撞去。局長當場死亡,其兒(er) 子跪地哭嚎。媽掛上倒檔,向其兒(er) 反複碾壓直至斷氣。開車回家喝下毒藥。躺在了割腕自殺女兒(er) 的身邊。”東(dong) 海於(yu) 此,不僅(jin) 看到了邯鄲官場的腐惡,更看到了這對母女的美好,看到了女兒(er) 的貞節和母愛的偉(wei) 大,還看到了中華複仇精神的蘇醒。大哉母愛,大哉複仇!2024/4/2餘(yu) 東(dong) 海集於(yu) 青秀山下獨樂(le) 齋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