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論壇”第三十場聚焦韓愈古文“同道中國”理想的文明意義(yi)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二月廿三日乙未
耶穌2024年4月1日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訊(記者 胡子軒)2024年是韓愈逝世1200周年。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世尊為(wei)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在諸多挑戰之下,對中國的道統和文統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建構起以文道為(wei) 核心的文明體(ti) 係與(yu) 文明秩序,這也同韓愈所生活的唐代是中國曆史上最為(wei) 開放包容的時代有著深刻關(guan) 聯。
3月29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舉(ju) 辦“汲古論壇”第三十場學術活動,邀請中國古典文學和近代思想文化史學者,思考韓愈古文的文明貢獻,圍繞韓愈的文明自覺、文道觀的文明內(nei) 涵、唐代對中華文明的更新再造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討和對話。
論壇召集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喻靜在致辭中談到,作為(wei) 文史研究者,需要思考傳(chuan) 統文史研究的意義(yi) 何在,這就是我們(men) 的問題意識。我們(men) 需要重新定義(yi) “文明”與(yu) “文化”,以解讀文化生命體(ti) 的生命實踐,從(cong) 而沿著中國文明自身的話語脈絡,來理解“中國”,也需要從(cong) 中國自身的文明曆史經驗裏來理解“自我”;我們(men) 需要多重文明視角的交互來觀照中國,也需要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來詮釋古代中國、確認今日中國、想象未來中國。
作為(wei) 主談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寧帶來題為(wei) 《韓愈古文“同道中國”理想的文明意義(yi) 》的精彩分享。劉寧以“文明論”的視角切入,從(cong) “文明危機:對中唐困局的認識”“文明自覺:文明與(yu) 國家”“文明自省:普遍主義(yi) 與(yu) 自省精神”“文明結構:文道並重的‘文道觀’”四個(ge) 方麵,揭示了韓愈深邃豐(feng) 富的思想世界。
在劉寧看來,韓愈是一位有著“從(cong) 0到1”創造力的人物。韓愈圍繞對中華文明的“文明自覺”,創造文以明道的古文,建構“同道中國”精神傳(chuan) 統,促進中華文明更新再造。
韓愈古文是中華文教的核心載體(ti) ,影響持續千年之久,其所涵育建構的超越家族血緣、身份等級的“同道中國”理想,是走向世界的中國人需要認真對待和反思的中華文明精神遺產(chan) 。
劉寧表示,韓愈古文亦是唐代文化創造的一個(ge) 縮影,它有繼承六藝之文、百家之編與(yu) 回應佛老挑戰的“大進大出”,也展現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大開大合”。品讀韓文,既要理解其縱橫古今的開闊,又要體(ti) 會(hui) 其如何回應時代課題、自樹立不因循的深刻獨創。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為(wei) 三不朽,韓愈則塑造了士人的所思、所行與(yu) 所言。其所建構的“文道觀”,將中華道統的統一與(yu) “文”的多樣性相融合,這是唐朝這個(ge) 開放融合時代對中華文明的精神再造,不僅(jin) 綿延後世,也將啟迪未來。
此外,北京大學中文係陸胤、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謝琰兩(liang) 位學者圍繞主題展開了深入對談。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孫偉(wei) 科、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yi) 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魯太光等出席論壇並參與(yu) 對話和互動。
本場論壇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穀卿主持。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