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書(shu) 院:恰同學少年 百年師範正青春
來源:央視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二月十九日辛卯
耶穌2024年3月28日
2024年3月18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了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了解學校用好紅色資源、堅持立德樹人等情況。讓我們(men) 走進這座百年師範,探尋這裏的鑄魂育人故事。
“成就人才、傳(chuan) 道濟民”
橘子洲頭,妙高峰下,被譽為(wei) “千年學府,百年師範”的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靜靜矗立。
學校前身為(wei) 南宋理學家張栻創辦的城南書(shu) 院,1903年立為(wei) 師範館,舉(ju) 辦現代師範教育,1949年更名為(wei) 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現更名為(wei)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總台央視記者覃思拍攝)
書(shu) 院自創辦以來,一直秉承“成就人才、傳(chuan) 道濟民”的教育宗旨和“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為(wei) 學之道。師範教育早期,學校匯聚了徐特立、楊昌濟、謝覺哉等眾(zhong) 多名師大家,他們(men) “欲栽大木柱長天”;培養(yang) 了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等一批國家棟梁,他們(men) 求學明誌、探尋真理。
毛澤東(dong) 曾在此求學、工作8個(ge) 春秋。在談起自己的母校時,他深情地說:“我的知識、我的學問,是在一師打下了基礎。一師是個(ge) 好學校。”
依托獨特的紅色資源優(you) 勢,湖南一師堅持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紅色血脈”鑄“紅色師魂”。校園內(nei) ,大禮堂、八班教室、水井、自習(xi) 室、閱報室、君子亭等十多個(ge) 紅色紀念地,成為(wei) 師生們(men) 厚植家國情懷、賡續紅色血脈的生動教科書(shu) 。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大禮堂。(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心係教育,要求“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wei) 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他強調,“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yu) 立德。這是人才培養(yang) 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ge) 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這是湖南第一師範的校訓。
學校始終踐行校訓精神,站穩人民立場,恪守為(wei) 民情懷。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5.5億(yi) 人口中有4億(yi) 多人是文盲,“掃盲”成為(wei) 國家迫切的任務。湖南一師堅持為(wei) “人民的文教工作服務”,培養(yang) 了數十萬(wan) 學子,紮根基礎教育一線,接力擔當從(cong) 教育救國、教育報國到教育興(xing) 國的曆史使命。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校訓。(總台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從(cong) 中師、大專(zhuan) 到本科,湖南一師的辦學層次不斷提高,始終堅守教師教育主業(ye) ,瞄準為(wei) 基礎教育培養(yang) 優(you) 秀師資的目標。
為(wei) 解決(jue) 鄉(xiang) 村地區師資緊缺,2010年,湖南一師積極探索六年製農(nong) 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yang) 模式,2萬(wan) 多名鄉(xiang) 村公費師範生從(cong) 這裏走出,為(wei) 鄉(xiang) 村學童送去知識,播撒愛心。
教育大計,教師為(wei) 本。
在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說:“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men) 的樣子,他們(men) 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去年教師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全國優(you) 秀教師代表,希望全國廣大教師“牢記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誌向和抱負”。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城南書(shu) 院校區)校園。(總台央視記者趙化拍攝)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係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廣大教師紮根中國大地,教書(shu) 育人、立德樹人,回答著“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的根本性問題,築牢教育強國根基,助力民族複興(xing) 的巨輪揚帆遠航。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