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書(shu) 院2024年第三期讀書(shu) 簡報
來源:“海南落筆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正月廿八日辛未
耶穌2024年3月8日
2024年3月3日早上九點,落筆書(shu) 院開展了新學期第一次線下讀書(shu) 會(hui) 。新學期,新氣象,同學們(men) 都帶著飽滿的熱情參加了本次會(hui) 議,座無虛席。本次書(shu) 會(hui) 師生們(men) 一同研讀並了解《禮記》中的《間傳(chuan) 》《三年問》《深衣》,由朱正同學對本次所讀內(nei) 容進行串講,其他師生們(men) 發表自己對這三篇的看法與(yu) 假期生活見聞。
社會(hui) 學院社會(hui) 2201班的朱正同學首先對三篇內(nei) 容進行了分類,他認為(wei) 《間傳(chuan) 》與(yu) 《三年問》兩(liang) 篇的內(nei) 容,都是介紹傳(chuan) 統喪(sang) 事的禮儀(yi) 和禮義(yi) 。而《深衣》規範了禮服和常服。
從(cong) 《間傳(chuan) 》裏看古人們(men) 將喪(sang) 服劃分得非常細致,規範了喪(sang) 服等級的細節,從(cong) 神情、臉色、哭聲、飲食上來概述喪(sang) 事的傳(chuan) 統,足以體(ti) 現古人們(men) 對逝者的尊崇與(yu) 敬畏,通過一係列規矩來緬懷逝者,敬人敬天。
《三年問》顧名思義(yi) 主要內(nei) 容是守喪(sang) 三年的製定。“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可以看出喪(sang) 事的製定與(yu) 天地自然息息相關(guan) 。上則取法於(yu) 天,下則取法於(yu) 地,中間則取法於(yu) 人情,人們(men) 也都是有感情的動物,需要時間去釋懷,需要更好地慰藉自己。
《深衣》文章裏寫(xie) 到的設計過程就顯得與(yu) 天地與(yu) 道德品行更為(wei) 緊密連接了。“製: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 。上衣用布六幅,下裳用布六幅,共十二幅,以象征一年有十二個(ge) 月。“以直其政,方其義(yi) 也”。禮服象征品行端正。展現出古人對衣服的設計追求,對做人要遵守道德、方正公平的追求。
體(ti) 育學院康體(ti) 2101的王立葳同學發表了自己對五服的看法與(yu) 補充:一個(ge) 是古代的王公王臣,具有服侍天子之意,二是暢聊了古代階級不同的喪(sang) 服製度。
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思政2301的張國誠同學發表自己對“守喪(sang) 三年”的看法:為(wei) 什麽(me) 要從(cong) 3年改到現在3天7天這種比較短,我的理解是現在古時候和現在的快節奏不一樣了,現在的喪(sang) 事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對逝者更多的是體(ti) 麵,對生者是向前的希望。
人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2001班的祁品嘉同學發表自己對假期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所見所聞發表感想,他說到彭湃這個(ge) 思想先進的革命者與(yu) 祠堂文化的世代對立與(yu) 發展,反映了中國現在的一種文化縮影: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化的不斷交融產(chan) 生的矛盾,我們(men) 可能走上了更新的社會(hui) 但思想可能還停留在過去。
陳彥軍(jun) 老師分享了自己對於(yu) 這三篇文章的看法:古人對於(yu) 感情都是很理性的,喪(sang) 服的顏色、材質講究表裏如一。一個(ge) 親(qin) 近的人逝去後當然是內(nei) 心如苴如麻。從(cong) 表裏如一的品德追求來看,古代的喪(sang) 服製度對今天仍有很多啟發和借鑒意義(yi) 。
古人製定守喪(sang) 三年的規則禮儀(yi) 就是為(wei) 了傳(chuan) 遞釋放自己的感情,二十五個(ge) 月就剛好能讓你從(cong) 親(qin) 人的逝去中恢複過來,從(cong) 沉痛中走出去,合乎人情天理。
由《深衣》,陳老師提到中山裝的設計,幾個(ge) 扣子都工整擺放,內(nei) 涵豐(feng) 富意義(yi) ,極具設計色彩。
最後王宏海老師回答了大家提出的一些問題,並對此篇文章有進一步的講解與(yu) 總結:《禮記》全篇都離不開“禮”這個(ge) 字眼,喪(sang) 禮也是禮的一種,是種文化符號,禮和個(ge) 人修養(yang) 是有區別的,禮是更高級的遵守,個(ge) 人修養(yang) 隻是普遍意義(yi) 的禮貌。人們(men) 應該在社會(hui) 洪流的變動中,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化的磨合交融中去尋找禮。
本周所讀內(nei) 容及譯文
斬衰何以服苴?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nei) 而見諸外也。斬衰貌若苴,齊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緦麻容貌可也,此哀之發於(yu) 容體(ti) 者也。
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齊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於(yu) 聲音者也。
斬衰,唯而不對;齊衰,對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樂(le) 。此哀之發於(yu) 言語者也。
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士與(yu) 斂焉,則壹不食。
故父母之喪(sang) ,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齊衰之喪(sang) ,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之喪(sang) ,不食酰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此哀之發於(yu) 飲食者也。
父母之喪(sang) ,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酰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幹肉。
父母之喪(sang) ,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絰帶;齊衰之喪(sang) ,居堊室,芐翦不納;大功之喪(sang) ,寢有席,小功緦麻,床可也。此哀之發於(yu) 居處者也。
父母之喪(sang) ,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芐翦不納;期而小祥,居堊室,寢有席;又期而大祥,居複寢;中月而禫,禫而床。
斬衰三升,齊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緦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此哀之發於(yu) 衣服者也。
斬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wei) 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帶三重。期而小祥,練冠縓緣,要絰不除,男子除乎首,婦人除乎帶。男子何為(wei) 除乎首也?婦人何為(wei) 除乎帶也?男子重首,婦人重帶。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纖,無所不佩。
易服者何?為(wei) 易輕者也。斬衰之喪(sang) ,既虞卒哭,遭齊衰之喪(sang) ,輕者包,重者特。既練,遭大功之喪(sang) ,麻葛重。齊衰之喪(sang) ,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sang) ,麻葛兼服之。
斬衰之葛,與(yu) 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yu) 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與(yu) 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與(yu) 緦之麻同,麻同則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三年之喪(sang) 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別親(qin) 疏貴踐之節,而不可損益也。故曰:無易之道也。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為(wei) 至痛極也。斬衰苴杖,居倚廬,食粥,寢苫枕塊,所以為(wei) 至痛飾也。
三年之喪(sang) ,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斷之者,豈不送死者有已,複生有節哉?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是大鳥獸(shou) ,則失喪(sang) 其群匹,越月逾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xiang) ,翔回焉,鳴號焉,蹢躅焉,踟躕焉,然後乃能去之;小者至於(yu) 燕雀,猶有啁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故有血氣之屬者,莫知於(yu) 人,故人於(yu) 其親(qin) 也,至死不窮。
將由夫患邪淫之人與(yu) ,則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從(cong) 之,則是曾鳥獸(shou) 之不若也,夫焉能相與(yu) 群居而不亂(luan) 乎?將由夫修飾之君子與(yu) ,則三年之喪(sang) ,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故先王焉為(wei) 之立中製節,壹使足以成文理,則釋之矣。
然則何以至期也?曰:至親(qin) 以期斷。是何也?
曰: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然則何以三年也?
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故三年以為(wei) 隆,緦小功以為(wei) 殺,期九月以為(wei) 間。上取象於(yu) 天,下取法於(yu) 地,中取則於(yu) 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故三年之喪(sang) ,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孔子曰:“生三年,然後免於(yu) 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sang) ,天下之達喪(sang) 也。”
古者深衣,蓋有製度,以應規、矩、繩、權、衡。
短毋見膚,長毋被土。續衽,鉤邊。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製: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
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故規者,行舉(ju) 手以為(wei) 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yi) 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下齊如權衡者,以安誌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故可以為(wei) 文,可以為(wei) 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jun) 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譯文:
斬衰喪(sang) 服為(wei) 什麽(me) 要使用直麻做的首續和腰帶呢?因為(wei) 宜麻顏色黛黑,非常難看,所以用它來把內(nei) 心的悲哀表現在服飾上麵。穿斬衰喪(sang) 服的人,其臉色深黑,就像直麻一樣;穿齊衰喪(sang) 服的人,其臉色淺黑,就像棠麻一樣;穿大功喪(sang) 服的人,其神情呆板;穿小功、紹麻喪(sang) 服的人,其神情和平賞差不多。這是悲哀表現在臉色、神情上的不同。
穿斬衰喪(sang) 服者的哭聲,一口氣哭下去,直到上氣不接下氣;穿齊衰喪(sang) 服者的哭聲,雖是一口氣地哭下去,但上氣還可以接著下氣;穿大功喪(sang) 膽者的哭聲,聽起來是時高時低,尾聲從(cong) 容;穿小功、紹麻喪(sang) 服者的哭聲,隻要做出有悲哀的表情就可以了。這是悲哀表現在哭聲上的不同。
居喪(sang) 之中在和他人交談時,如果是斬衰之喪(sang) ,那就隻發出“唯唯”的聲音而不回答別人的問話;如果是齊衰之喪(sang) ,那就可以回答別人的問話,但不可主動問人;如果是大功之喪(sang) ,那就可以主動問人,但不可以發表議論;如果是小功、紹麻之喪(sang) ,那就可以發表議論,但還不可談笑風生。這是不同程度的悲哀在飲食上的表現。
穿斬衰喪(sang) 服的人,三天不進食;穿齊衰喪(sang) 服的人,兩(liang) 天不進食;穿大功喪(sang) 服的人,一天不進食;穿小功、紹麻喪(sang) 服的人,兩(liang) 頓不吃任何東(dong) 西。士人如果去幫助小斂,則暫停吃一頓。所以父母之喪(sang) ,既殯以後,隻喝稀粥,早上吃一溢米,晚上吃一溢米;而齊衰之喪(sang) 在既殯以後,可以吃粗米飯和喝水,但不可以吃蔬菜瓜果;大功之喪(sang) 在既殯以後,雖然可以吃蔬菜瓜果,但還不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料;小功、紹麻之喪(sang) 在既殯以後,雖然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料,但還不可以喝甜酒。這是悲哀在飲食方麵表現出來的不同。
為(wei) 父母服喪(sang) ,在虞祭、卒哭之後,就可以吃粗米飯和喝水,但還不可以吃蔬果瓜菜;滿一周年時舉(ju) 行小祥之祭,此後就可以吃蔬果瓜菜;滿兩(liang) 周年時舉(ju) 行大祥之祭,此後就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料;大祥以後間隔一個(ge) 月舉(ju) 行譚祭,譚祭之後就可以喝甜酒。開始飲酒時,要先飲甜酒;開始吃肉時,要先吃幹肉。
為(wei) 父母守喪(sang) ,孝子要住在倚廬裏,睡在草苫上,拿土塊當枕頭,睡覺時也不脫首絰和腰帶;居齊衰之喪(sang) ,就要住在奎室裏,睡在剪齊了邊卻沒有紮緣的蒲席上;為(wei) 大功親(qin) 屬服喪(sang) ,睡覺的時候就可以睡在席子上;為(wei) 小功、紹麻親(qin) 屬服喪(sang) ,像平常那樣睡在床上也是可以的。這是悲哀表現在居處方麵的不同。
居父母之喪(sang) ,在虞祭、卒哭之後,就可以把搭建倚廬時所用的臥地之媚用柱子支起來,遮蓋倚廬的草苫也可以稍加修剪,睡覺所用的草苫也可以換成剪齊了邊卻還沒有紮緣的蒲席;滿一周年時舉(ju) 行小祥之祭,此後就可以搬到奎室裏去住,睡覺也可以使用席子;滿兩(liang) 周年時舉(ju) 行大祥之祭,此後就可以搬到自己的寢室去住;再隔一個(ge) 月舉(ju) 行樟祭,樟祭以後就可以像平常那樣睡在床上。
做斬衰喪(sang) 服所用的布是三升。做齊衰喪(sang) 服所用的布,有四升的,有五升的,有六升的。做大功喪(sang) 服所用的布,有七升的,有八升的,有九升的。做小功喪(sang) 服所用的布,有十升的,有十一升的,有十二升的。做紹麻喪(sang) 服所用的布,其經線的縷數是十五升布的一半,線縷經過加工,織成布後捶洗時不再加灰,這樣的布就叫做紹布。這是悲哀表現在衣服方麵的不同。
斬衰所用的布是三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後,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六升,喪(sang) 冠所用的布就是七升。為(wei) 母親(qin) 穿的孝服所用的布是四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後,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七升,喪(sang) 冠所用的布就是八升。虞祭、卒哭之後,男子要去掉麻腰帶而換成葛腰帶,葛腰帶是用四股線擰製而成。滿一周年時舉(ju) 行小祥之祭,此後就可以改戴練冠,中衣也可以換成練衣,並且領子上帶有淺紅色的鑲邊,但男子的葛腰帶還不能除掉。男子除喪(sang) 是從(cong) 首經開始,婦人除喪(sang) 是從(cong) 腰帶開始。男子為(wei) 什麽(me) 要先除首續呢?婦人為(wei) 什麽(me) 要先除腰帶呢?因為(wei) 首續在男子的喪(sang) 服中最為(wei) 重要,而腰帶在婦人的喪(sang) 服中最為(wei) 重要。除去喪(sang) 服的時候,先要除去最為(wei) 重要的部位;正服重喪(sang) ,又遭輕喪(sang) ,需要為(wei) 輕喪(sang) 改變喪(sang) 服的時候,那就隻能改變較輕的部位。滿兩(liang) 周年時舉(ju) 行大祥之祭,此後孝子就可以頭戴用白色生絹所製的冠,冠緣又用白績鑲邊,身穿麻衣。再隔一個(ge) 月舉(ju) 行譚祭,樟祭以後就可以戴用黑經白緯的布所製的冠,無論什麽(me) 裝飾也都可以佩帶。
正服重喪(sang) ,又遭輕喪(sang) ,為(wei) 輕喪(sang) 而改變重喪(sang) 之服,為(wei) 什麽(me) 要改變重喪(sang) 較輕的部位呢?如果正在服斬衰之喪(sang) ,在虞祭、卒哭以後,又遇上齊衰之喪(sang) ,這時候,因為(wei) 男子的較輕部位在腰,就可以戴上齊衰的麻腰帶以包括斬衰的葛腰帶;而婦人的較輕部位在首,就可以戴上齊衰的麻首續以包括斬衰的葛首續;而男子的重要部位在首,就可以保留斬衰的首經不變;而婦人的重要部位在腰,就可以保留斬衰的腰帶不變。如果是在斬衰之喪(sang) 的一周年以後又遇上大功之喪(sang) ,那麽(me) ,在後喪(sang) 卒哭之前,無論是男子還是婦人,都戴著麻首經和麻腰帶,這叫做重麻;在後喪(sang) 卒哭之後,無論是男子還是婦人,都又改為(wei) 葛首經和葛腰帶,這叫做重葛。如果原來正在服齊衰之喪(sang) ,在虞祭、卒哭之後又遇上大功之喪(sang) ,那麽(me) ,男子就要以後喪(sang) 的麻腰帶換下前喪(sang) 的葛腰帶,而頭上仍戴著前喪(sang) 的葛首紐。這叫做麻與(yu) 葛兼而有之。
斬衰喪(sang) 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續改為(wei) 葛紐,其葛紐的粗細與(yu) 齊衰喪(sang) 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經相同;齊衰喪(sang) 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紐改為(wei) 葛續,其葛經的粗細與(yu) 大功喪(sang) 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大功喪(sang) 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紐改為(wei) 葛紐,其葛紐的粗細與(yu) 小功喪(sang) 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小功喪(sang) 服在卒哭之後要把麻續改為(wei) 葛續,其葛經的粗細與(yu) 練麻喪(sang) 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既然有此相同,那就可以既服前喪(sang) 的葛,又服後喪(sang) 的麻。兼服麻葛時要遵循的原則是,對於(yu) 喪(sang) 服的重要部位,仍服前喪(sang) 的葛,而對於(yu) 喪(sang) 服的次要部位妥則改為(wei) 後喪(sang) 的麻。
守喪(sang) 三年是根據什麽(me) 來製定的呢?回答是:是根據與(yu) 哀情相稱而製定的禮文,藉此來表明親(qin) 屬關(guan) 係,區別親(qin) 疏貴賤的界限,因而是不能任意增減的。所以說這是不能更改的原則。創傷(shang) 巨大,複原的日子就長;悲痛愈深,平複的時間就慢。守喪(sang) 三年的規定,就是根據內(nei) 心哀痛程度而製定的與(yu) 之相稱的禮文,用來表示無以複加的悲痛。
守喪(sang) 三年,身穿斬衰,手持直杖,住在倚廬,進食稀粥,睡在草苫上,用土塊當枕頭,凡此種種,都是用來表明內(nei) 心的巨大哀痛。三年的守喪(sang) 期限,其實二十五個(ge) 月就結束了。雖然心中哀痛還沒有平息,對父母的思念仍然存在,但喪(sang) 服要在這個(ge) 時候除掉,這難道不是守喪(sang) 有終止的期限,恢複正常的生活也有界限嗎?天地之間的一切生物,隻要是有血有肉有氣息的動物,就一定有知覺。凡是有知覺的動物,沒有不知道愛護自己同類的。就說大的鳥獸(shou) 吧,如果喪(sang) 失了自己的同伴,即使過了一個(ge) 月或一個(ge) 季節,還要拐回來巡視;經過過去居住的巢穴時,必定要盤旋號叫,或者徘徊良久,然後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哪怕是燕子、麻雀一類的小鳥,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嘰嘰喳喳地哀鳴一陣,然後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在所有的高等動物之中,沒有比人更富於(yu) 感情的了。所以,人對於(yu) 死去的雙親(qin) ,至死也不會(hui) 忘懷。
如果由著那些愚蠢無知或者放蕩無羈者的意思去辦,他們(men) 就會(hui) 早上死了父母,晚上就會(hui) 忘掉。如果對他們(men) 放任不管,那豈不成了連鳥獸(shou) 也不如了,還怎麽(me) 能夠讓大家過集體(ti) 生活而不發生混亂(luan) 呢?
如果由著那些講究禮儀(yi) 的君子的意思去辦,則三年的喪(sang) 服,二十五個(ge) 月就宣告結束,就像彈指一揮之間那樣地迅速。如果成全他們(men) 的心願,那將是哀痛永遠沒有結束之曰。所以先王為(wei) 賢人與(yu) 小人製定了一個(ge) 折中的禮節,使大家都感到合情合理,然後除去喪(sang) 服。
那麽(me) 喪(sang) 期為(wei) 一年的喪(sang) 服是根據什麽(me) 製定的呢?回答是:為(wei) 某些至親(qin) 而不至尊的親(qin) 屬服喪(sang) 滿一年就應除服。這是什麽(me) 道理呢?回答是:一年之中,天地已經運行了一周,四季已經循環了一遍,天地之間,萬(wan) 象無不更新,所以製定出一年的喪(sang) 服來效法它。“那為(wei) 什麽(me) 有的喪(sang) 服要到第三年才期滿呢?”回答是:“是因為(wei) 死者地位尊貴而特加隆重,於(yu) 是使喪(sang) 期延長到雙倍時間,所以要服滿兩(liang) 年。”“那麽(me) 喪(sang) 期是九月以下的又是何道理呢?”答道:“因為(wei) 有的親(qin) 屬趕不上至親(qin) 那麽(me) 親(qin) ,於(yu) 是喪(sang) 期也就比不上至親(qin) 。”
所以五服之中,三年的喪(sang) 期是最隆重的,絕麻三月和小功五月是最輕的喪(sang) 服,齊衰一周年和大功九月是二者之間的喪(sang) 服。這種規定,上則取法於(yu) 天,下則取法於(yu) 地,中間則取法於(yu) 人情,人們(men) 之所以能夠集體(ti) 生活而又和諧一致的道理都表現出來了。所以守喪(sang) 三年是人情中最完美的體(ti) 現。這種最隆重的禮儀(yi) ,是曆代天子所共同遵循的,是古往今來無人違背的,也不知道究竟已經實行了多麽(me) 長的時間了。
孔子說:“孩子生下三年以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父母去世,孩子為(wei) 之服喪(sang) 三年,這也是普天之下通行的喪(sang) 禮。”
古人穿的深衣,是有一定的尺寸樣式的,以合乎規、矩、繩、權、衡的要求。
深衣的長度即令再短,也不能夠露出腳背;即令再長,也不能夠拖拉住地。裳的兩(liang) 旁都有寬大的餘(yu) 幅作枉,穿著時前後兩(liang) 枉交疊。深衣腰圍的寬度,是深衣下緝的一半。袖子與(yu) 上衣在腋下連合處的高低,以可以運肘自如為(wei) 原則。袖子的出手部分的長度,以反折過來剛好到肘為(wei) 合度。腰間大帶的位置,下麵不要壓住大腿骨,上麵不要壓住肋骨,要束在大腿骨之上、肋骨之下的無骨部位。深衣裁製的方式:上衣用布六幅,下裳用布六幅,共十二幅,以象征一年有十二個(ge) 月。
圓形的袖口,用以象征圓規。方形的交領如矩,用以象征品行方正。背縫像墨線似的從(cong) 後背直到腳後跟,用以象征品行正直。裳的下緝如秤杆秤錘,用以象征公平。袖口之所以象征圓規,是為(wei) 了舉(ju) 手抬腳都合乎禮貌;背縫如墨線與(yu) 領口如曲尺,是表示為(wei) 政要正直、品行要端方。所以《易經》上說:坤卦六二艾的動態,不但表示直,而且表示方。裳的下緝像秤杆秤錘,是表示沒有偏頗而把心放平。因為(wei) 深衣符合規、矩、繩、權、衡五個(ge) 方麵的要求,所以聖人要穿它。規與(yu) 矩,取其大公無私之義(yi) ;繩,取其正直之義(yi) ;權與(yu) 衡,取其公平之義(yi) 。所以先王很看重深衣。穿著深衣,可以習(xi) 文,可以練武,可以作為(wei) 擯相,可以、帶領部隊,樣式完備,做起來省力,是朝服、祭服以外最好的衣服了。
如果父母及祖父母都雙雙健在,所穿的深衣就用帶有五彩花紋的布來鑲邊。如果隻有父母健在,所穿的深衣就用青布來鑲邊。如果是個(ge) 父亡母存的孤兒(er) ,就用白布來鑲邊。深衣袖口的鑲邊,深衣下擺的鑲邊,深衣裳邊的鑲邊,都是寸半寬。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