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融合: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研究
作者:龍躍君
來源:“麓南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這是近年來流行於(yu) 中華大地高教界的一個(ge) 熱門話題。香港中文大學是實行書(shu) 院製成功的典範,書(shu) 院製是其最重要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台灣高校對書(shu) 院製進行了十分有成效的探索,澳門大學結合新校區建設大力推行了書(shu) 院製改革,內(nei) 地高校有複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汕頭大學等紛紛啟動了改革試點。2014年,首屆高校現代書(shu) 院製教育論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ju) 行,參會(hui) 高校的書(shu) 院發起成立了“兩(liang) 岸四地高校書(shu) 院製聯盟”,該聯盟每年舉(ju) 辦一次論壇。總的來說,港澳台高校由於(yu) 思想觀念及辦學體(ti) 製上的不同,改革相對比較有成效。內(nei) 地高校的書(shu) 院製改革則要遜色很多,有的改革學校由於(yu) 困難重重、且未立見成效而半途而廢。對於(yu) 我國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改革,筆者認為(wei) 這是一項百年大計的改革,意義(yi) 深遠。要有效地推動這一改革,我們(men) 必須深入討論什麽(me) 是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我國大學書(shu) 院製與(yu) 現有體(ti) 製的關(guan) 係,我國現代大學怎樣建立書(shu) 院製,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的初步認識如下:
“書(shu) 院製”本身是一種令中國人很上心的“鄉(xiang) 愁”,在現代背景下探討大學書(shu) 院製改革,尤其是在當前比較傾(qing) 向於(yu) 討論現代大學製度與(yu) 精神的背景下,其意義(yi) 不言而喻。書(shu) 院製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在20世紀初(1901),書(shu) 院被請下中國教育的神壇,全部改製為(wei) 新式學堂,書(shu) 院從(cong) 此成為(wei) 一種離我們(men) 既遠又近的文化遺存。現代大學在中國是一個(ge) 舶來品,一百餘(yu) 年過去,我國現代教育取得了迅速的發展(有少數大學已位列世界大學前列),也存在明顯的缺陷。西方現代大學的體(ti) 係基本是專(zhuan) 業(ye) 學院+住宿學院的模式,我國大學拿來了“專(zhuan) 業(ye) 學院”,卻沒建立“住宿學院”。建立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就是對我國現代大學這一缺陷的一個(ge) 回應。
我國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並不是要複辟古代書(shu) 院製(與(yu) 民國初恢複書(shu) 院製不同),而是取書(shu) 院之名,在製度形式上借鑒國外住宿學院製,同時融入中國古代書(shu) 院的傳(chuan) 統,建立一種“西體(ti) 中用”的教育管理製度。其基本方式是打破現有分院係學生管理的模式(主要指對於(yu) 內(nei) 地高校),實行按學生住宿區域劃分的、跨專(zhuan) 業(ye) 學院的住宿書(shu) 院管理,促進學科交叉,加強非形式教育,以培養(yang) 全麵發展的人才。為(wei) 什麽(me) 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在內(nei) 地高校中推行困難?有研究指出,中國內(nei) 地高校的書(shu) 院製並非經由原有組織內(nei) 生而成,乃是自上而下通過管理層的設計逐步嵌入到原有組織體(ti) 係,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麵臨(lin) 著自上而下的組織再造與(yu) 自下而上的組織生成之間的巨大張力。因為(wei) 在教育變革中不同主體(ti) 由於(yu) 地位和作用、利益和權力、資源和能量的差別,相互之間會(hui) 有矛盾與(yu) 衝(chong) 突。解決(jue) 矛盾、衝(chong) 突的原則應以社會(hui) 發展和教育事業(ye) 中人的發展為(wei) 共同最高利益,不同層次的主體(ti) 都應在滿足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自身利益的滿足。責、權、利的統一以及合理區分和作出不同層次必要的保障,是減少和解決(jue) 利益衝(chong) 突和有效實現變革的重要前提。歸納起來,內(nei) 地高校推行書(shu) 院製所遇到的困難有三個(ge) 方麵:一是認識不夠,表現為(wei) 相關(guan) 方對我國大學教育存在的根本問題認識不夠,因而對書(shu) 院製的意義(yi) 認識不夠(思想觀念要先行);二是製度的改革本身是艱難的,我國現代大學製度改革很難衝(chong) 破現有教育製度的“牢籠”;三是相關(guan) 物質條件不夠(中國大學仍然隻是一種粗放式的發展,滿足於(yu) 一些基本辦學條件,對一些提高辦學內(nei) 涵的投入重視不夠)。
眾(zhong) 所周知,我國內(nei) 地大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於(yu) 功利化的價(jia) 值取向,因而隻能是過專(zhuan) 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不能培養(yang) “不器”之才。在製度層麵,這種過專(zhuan) 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與(yu) 現代大學的專(zhuan) 業(ye) 學院製是相對應的,因此破解之法就必須從(cong) 專(zhuan) 業(ye) 學院製入手,即實施(住宿)書(shu) 院製,學生管理從(cong) 專(zhuan) 業(ye) 學院調整到住宿學院,以實現人才培養(yang) 的橫向(跨學科)聯通。另一方麵,培養(yang) “不器”之才的方法是加強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重點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ang) ,因而要特別加強非形式教育(或隱性教育),即要加強第二課堂教育。學生的第二課堂教育主要是在住宿區域完成的,因此學生住宿區域不能簡單地視作一個(ge) 住宿的地方,而應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通識教育的大本營,這也需要實行書(shu) 院製。這就是現代大學(住宿)書(shu) 院製改革的意義(yi) ,關(guan) 係到我國大學“不器”之才的培養(yang) 。
上麵是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建設必要性的討論,我國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改革是否可以醫治現代大學的疾病?實踐表明,實行(住宿)書(shu) 院製可促進高校教育思想觀念的變化。這個(ge) 思想觀念的變化包括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促進樹立全人教育的理念,二是對全人教育理念的實施有一個(ge) 全麵的理解。對於(yu) 人才培養(yang) ,第一課堂是顯性教育的方麵,除此以外,生活中的體(ti) 驗感悟、同伴群體(ti) 之間的互相教育、個(ge) 體(ti) 的自我反省等第二課堂也是大學教育的重要方式,甚至是更為(wei) 重要的部分。學生管理從(cong) 學院到書(shu) 院,學生交叉混住,更有利於(yu) 學生全麵發展,有利於(yu) 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學生園區從(cong) 住宿園區向學習(xi) 社區轉變,書(shu) 院成為(wei) 通識教育的主要陣地,加強了通識教育,有利於(yu) 培養(yang) 全麵發展的人才。專(zhuan) 業(ye) 學院是為(wei) 了現世目標,例如法律、醫學和科學等,書(shu) 院則致力於(yu) 內(nei) 心世界,致力於(yu) 性格與(yu) 品德的養(yang) 成,有利於(yu) 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
我國現代大學如何建立書(shu) 院製?這是一個(ge) 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wei) ,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的建設內(nei) 容包括三個(ge) 主要方麵:一是學習(xi) 社區化,要把學生住宿書(shu) 院建設成為(wei) 學習(xi) 社區(環境、條件建設);二是在全人教育或通識教育的理念下,廣泛開展第二課程教育(書(shu) 院教育);三是探索建立良好的導師製,這是西方高校住宿學院的經驗,也是我國古代書(shu) 院的傳(chuan) 統。建立現代大學(住宿)書(shu) 院製是一種製度創新,因此我們(men) 必須在製度學框架下進行相關(guan) 討論。同時,我們(men) 應從(cong) 曆史、社會(hui) 大背景中去理解社會(hui) 變革的問題,也因此,我們(men) 要運用曆史、社會(hui) 學視角分析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的問題。在製度學框架下,我國現代大學建立書(shu) 院製有兩(liang) 個(ge) 重要的問題需要探討,一是現代書(shu) 院製與(yu) 大學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二是如何在機製體(ti) 製方麵進行相協調的改革。在社會(hui) 學大背景下,我國大學書(shu) 院製改革需要結合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實際,這是一個(ge) 適應與(yu) 博弈的過程。
在我國大學建立書(shu) 院製是一種重要的製度創新,因此,其建立過程將是漫長的和困難的,隻能逐步來,或者隻能先試點再推廣。現代大學書(shu) 院教育的方式是非形式的,其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的,關(guan) 係到“不器”之才的培養(yang) ,因此對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效果的評價(jia) 我們(men) 不能采用功利主義(yi) 的標準,不能追求一時或一個(ge) 方麵顯性的效果,必須放眼長遠。
建立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是一項意義(yi) 深遠的改革。正如梅貽琦先生所言:“今日中國之大學教育,溯其源流,實自西方移植而來,故製度為(wei) 一事,而精神又為(wei) 一事。”(梅貽琦:《大學一解》,1941)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也認為(wei) :20世紀中國大學教育的困境所在正是成功地移植了西洋的教育製度,卻談不上很好地繼承了中國人古老的“大學之道”。“中國的傳(chuan) 統教育製度,最好的莫過於(yu) 書(shu) 院製度”(錢穆,1949)。錢穆先生於(yu) 1950年在香港創辦了新亞(ya) 書(shu) 院,其辦學宗旨為(wei) :“上溯宋明書(shu) 院的講學精神,旁采西歐大學導師製度,以人文主義(yi) 教育為(wei) 宗旨,溝通世界東(dong) 西方文化,為(wei) 人類和平社會(hui) 幸福謀前途。”再往前追溯,1923年底,胡適先生應邀在東(dong) 南大學做了題為(wei) 《書(shu) 院製史略》的演講。他也說:“一千年以來,書(shu) 院實在占教育上一個(ge) 重要位置,國內(nei) 的最高學府和思想的淵源,惟書(shu) 院是賴。蓋書(shu) 院為(wei) 我國古時最高的教育機關(guan) 。所可惜的,就是光緒變政,把一千年來書(shu) 院製完全推翻,而以形式一律的學堂代替教育……書(shu) 院之廢,實在是吾中國一大不幸事。一千年來學者自動的研究精神,將不複現於(yu) 今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現代大學書(shu) 院製建設是我國現代大學重要的製度創新,關(guan) 係到大學育人的本質,關(guan) 係到“不器”之大才的培養(yang) ,意義(yi) 深遠,道路也長遠。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