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來作者簡介:陳來,男,西元一九五二年生於(yu) 北京,祖籍浙江溫州。一九七六年中南礦冶學院(現名中南大學)地質係本科畢業(ye) 。一九八一年北京大學哲學係研究生畢業(ye) ,哲學碩士。一九八五年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研究生畢業(ye) ,哲學博士。一九八六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副教授,一九九〇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參事。著有《朱熹哲學研究》《宋明理學》《古代宗教與(yu) 倫(lun) 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現代儒家哲學研究》《孔夫子與(yu) 現代世界》《近世東(dong) 亞(ya) 儒學研究》《仁學本體(ti) 論》《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儒學美德論》《儒家文化與(yu) 民族複興(xing) 》等。 |
在《光明日報》國學版五周年紀念座談會(hui) 上的發言
作者:陳來
來源:“人文日新陳來”微信公眾(zhong) 號
許先生,各位專(zhuan) 家:
先對《國學》版創刊五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賀。自從(cong) 前兩(liang) 年我從(cong) 北大到清華主持國學研究院的複建,得到了光明日報很多的支持,在這裏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首先說一點,五年前《國學》版的創立,我自己的感覺而言,這在當時來講是一個(ge) 有眼光、有膽識,還是一個(ge) 很大膽的舉(ju) 措。因為(wei) 當時對國學的認識還很不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在新世紀這一波國學熱剛剛興(xing) 起的時候,就能夠在光明日報這樣的中央媒體(ti) ,以這樣的一個(ge) 版麵,創立《國學》專(zhuan) 刊,應該說是有膽識的。剛才胡總編也談到專(zhuan) 刊的設立是在中央領導的直接關(guan) 懷下,但是光明日報的決(jue) 策也非常重要。我想,我們(men) 在今天進行回顧的時候,應該承認這一點。
總結《國學》版專(zhuan) 刊五年來辦刊的狀況,應當說有水平、有影響,很成功。雖然它是做給大眾(zhong) 看,而我作為(wei) 學界普通的成員來看,感覺到是很成功的。而且它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僅(jin) 在國內(nei) 上有影響,在國際上在海外也有影響,因為(wei) 我們(men) 的組稿的來源是相當廣的。所以不僅(jin) 在當時來講有膽識,這五年的結果也是相當的成功。這是我對《國學》版五年來總的看法。
我想說的第二點,關(guan) 於(yu) 國學的問題,我去年8月份在《國學》版發表過一篇文章,談了怎麽(me) 樣綜合地總體(ti) 地看國學的意義(yi) ,這裏就不再談了。我認為(wei) ,《國學》版的特點是,它所涉及的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的問題。看起來《國學》版也有很多國學知識的介紹,國學的熱點、動向等等,包括國學有哪些熱點。但是總體(ti) 來講,應認識到,《國學》版的問題和國學的問題,不是一個(ge) 單一的學術知識領域的問題。國學問題受到重視,因為(wei) 它密切關(guan) 係到我們(men) 今天整個(ge) 國家的建設,特別是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問題,關(guan) 係到我們(men) 今天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建立問題,關(guan) 係我們(men) 今天和諧社會(hui) 的構建問題。因此,不能僅(jin) 僅(jin) 從(cong) 一個(ge) 學科的角度,從(cong) 單一的學術知識的角度來看國學版的意義(yi) ,要從(cong) 更高的、整個(ge) 國家綜合建設的需要,要有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我想這在五年來已經很成功了,要繼續堅持,就不能忽視這種政治高度。如果我們(men) 僅(jin) 僅(jin) 把國學理解為(wei) 一個(ge) 知識的角度,我想那就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其實事關(guan) 整個(g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和中國今天治國安邦整體(ti) 建設的大方向問題。所以,正確對待國學,包含著更廣泛的意義(yi) ,是很重要的。《國學》版的興(xing) 辦是符合十七大以來整個(ge) 中央對於(yu) 文化建設的總方針和總方向的。這總方向就是促進中華民族的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促進中華文化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促進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建設。
我想說最後一點,《國學》版在五年前建立的時候,是得風氣之先。這一期的國學熱那時候剛剛興(xing) 起,《國學》版本身就成為(wei) 這一波國學熱的參與(yu) 者,並在裏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men) 要對國學在當代的認識和地位有清醒的認識。這清醒的認識是什麽(me) 呢?雖然我們(men) 對於(yu) 國學的態度是正確的,但是要看到整個(ge) 幾十年來,特別是文化革命的影響,對今天的一些民眾(zhong) 和某些學者還是很深的。有些彎子還不能一下子轉變過來。這也和文革的遺風這些年一直沒有真正地加以清理有關(guan) 。我們(men) 對這一形勢需要進一步的分析,不能把某些文革的遺風當成重要的意見,用來處理文化事件,最後的結果隻能導致國家形象受損。另外,現在互聯網、微博這一新的媒體(ti) 出現以後,民眾(zhong) 發言的空間擴大。在這樣的變化下,更需要我們(men) 清楚地辨別,哪一種的觀點他實際上代表的群體(ti) 有多大。不能輕易地把某一階段媒體(ti) 上活躍的某種觀點、某種反應當成是代表廣大人民或者廣大學者的看法。有些比較極端的言論,其實隻是反映了特定人群的聲音。這些特定的人群往往比較年輕,三十歲以下,思想觀點比較簡單,而且比較擅長活躍在互聯網上。而很多的學者包括很多的民眾(zhong) ,因為(wei) 他們(men) 不能很直接地運用技術手段參與(yu) 到網絡或者微博,所以他們(men) 並沒有產(chan) 生話語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能把某些特定的青年群體(ti) ,比較極端觀點的群體(ti) ,把它當成主流輿論對待。這可能是在我們(men) 在對國學問題進行探討時要注意一個(ge) 重要的問題。應當肯定,廣大的人民、家長、企業(ye) 家、各級幹部對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情是當今的社會(hui) 主流。今天我們(men) 的國學普及正在推進,《國學》版要進一步辦好的時候,我們(men) 對整個(ge) 輿論主流的掌握,更需要注意有清楚的判斷。我就講這幾點。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