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笑非作者簡介:吳飛,字笑非,號太常、經禮堂,男,辛酉年(西曆1981年)生,山東(dong) 濟南人。業(ye) 鄭學,尊周書(shu) 院(網站)、道裏書(shu) 院(網站)管理員。出版有《漢學讀本》(知識產(chan) 權出版社2017年4月)《禮學拾級》(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
體(ti) 用分離之弊
作者:吳笑非
來源:“尊周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二月十一日癸未
耶穌2024年3月20日
體(ti) 用分離之弊,現代醫書(shu) 最顯。古醫書(shu) 貌若玄奧,大談五行象數,而意在發明病機,從(cong) 而遣方用藥。
五行象數是體(ti) ,方藥是用。則古醫書(shu) 之可貴,在體(ti) 用一貫。或曰現代醫書(shu) 之療效不佳,正坐體(ti) 用乖離。
何哉?以方法論之,《傷(shang) 寒》派曰,仲景有略去症狀,以脈以方明之者。則讀醫經,不唯以證推方,又需以方反求其證。蓋症狀萬(wan) 千,變化難盡,方藥無窮,應對非一,故細微之處,待學者自悟其機,非言語所能羅列也。
今將病機、方藥剖判為(wei) 二,編書(shu) 者又羅列各家,誌在求全。則本來絲(si) 絲(si) 入扣之體(ti) 用,反成支離破碎之霄壤,學者如何一貫,如何下手?
古醫家之象數,以描摹病勢耳。既得其勢,宣五味利導之,則有實驗。
雖一病一證,醫者描摹不同,宣導殊途,則各自有驗,而難強合為(wei) 一。善學者亦觀其病情,各就其類,而彌封其曲折也。
今學者分割象數與(yu) 方藥,強欲歸納,則其描摹愈玄愈繁,愈紛紜無定,而方藥之用愈晦,愈不知何以為(wei) 。
竊謂匯總諸家,非不可能也。在古則必有集大成者,另立一易簡之象數,以寫(xie) 盡病證之消長多端,又以方藥偶之也。
以今言之,醫家所談玄理,其實自成一疾病模型,所遣方藥,即其解法。此家一模型,中此模型,則其藥必效。彼家別有一模型,中之者亦必效。此無他,臨(lin) 床得來也。學者先能分辨施用,然後實踐之,正道也。若文字拚接二家之說,又以二家方藥為(wei) 增廣,而失其所以對應,苟不臨(lin) 床,則不能刪繁就簡,則是治絲(si) 而愈棼也。
思想諸家亦如之。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