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道統盛衰,予有責焉
——行義(yi) 同學曲阜研學總結
來源:“建陽石庵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二月初五日丁醜(chou)
耶穌2024年3月14日
一 關(guan) 於(yu) 天氣
這次在山東(dong) ,有很多新奇的體(ti) 驗,比如說在結冰的湖麵上玩,打雪仗之類,還包括飲食方麵,算是相當北方特色了,自己曾經在天津都很少這樣天天吃麵食。
岱頂,白雪皚皚
耐住這裏的嚴(yan) 寒,真的非常考驗毅力,尤其是在天氣最冷的那幾天,在零下十幾度的戶外一站站一天。我啥時候受過這罪啊,算是相當猛烈了。張平老師說來到曲阜,冬天來有冬天來的意義(yi) 。尤其是在顏子林路邊打不到車的那天晚上,手機電量告急的時候,真算得上饑寒交迫。站在那裏立馬就想到了孔子周遊列國時候的種種際遇了。在那個(ge) 時代,凍死餓死的百姓比比皆是,像我們(men) 這樣子挨挨凍或許才是那個(ge) 時代的常態。我的感受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這個(ge) 時候,稍微有一點切身的體(ti) 驗,立馬就更理解的孔子與(yu) 他所受的磨難了,也就立馬能想到之前自己接觸過的那些窮苦百姓的樣子。這個(ge) 時候,自己對於(yu) 孔子的理解自然也不僅(jin) 停留於(yu) 書(shu) 本上,對於(yu) 看過的百姓命運跌宕,也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二 老爹的到訪
因為(wei) 父母都在關(guan) 注我們(men) 的研學,孔林那天,父親(qin) 偷偷地從(cong) 天津坐動車趕來和我們(men) 相會(hui) ,給我意外之喜,晚上又趕動車回去,期間和我們(men) 相處的時間不過三四個(ge) 小時。現在越想起來越覺得感動,我們(men) 對於(yu) 父母的付出永遠比不上父母對於(yu) 我們(men) 的感情深厚。自己還在想著元旦回天津隻能待兩(liang) 天時間太麻煩了,父親(qin) 卻願意奔波一天時間隻為(wei) 了來見自己一麵。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學習(xi) 的深入,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感情與(yu) 付出,甚至讓自己覺得十分慚愧,因為(wei) 無以為(wei) 報。
在孔林,老爸突然"襲擊"
三 斯文在茲(zi)
我們(men) 每天早上迎著陽光走在曲阜的街道上,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在一個(ge) 極小的空間裏,能看到那些曾經隻在書(shu) 上出現過的古跡:陋巷、周公廟、顏子廟、舞雩壇……有太多東(dong) 西值得去駐足了。這片聖賢過化之地,給人的感覺是完全有別於(yu) 其它城市的。站在泗水河邊,看著大河湯湯,曆史的積澱與(yu) 厚重感是最明顯的。在那裏,自己心中就像過電影一樣,看見河畔的茅草屋變成水泥房,馬車成了汽車,孔子也曾在腳下的這片土地感歎“逝者如斯夫”,之後這裏又被無數的瞻仰者踏足。終於(yu) ,我們(men) 也踏上了這一片聖地。
坐在泗水邊
在孔子墓與(yu) 孔廟前,自己更能夠感受到這一份文化的重擔,香案之後供奉的不是別人,而是道統的象征者。因此看到孔子時,給我一種肅然起敬之感。在孔廟和孔林的感受有一部分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當我深揖時,感覺自己拜的不僅(jin) 僅(jin) 是孔子一人,而是千古的文化道統和曆史上前赴後繼的後來人。麵前的塑像在我眼中無比沉重豐(feng) 厚。
孔廟大成殿前
三孔景點是此次曲阜研學的重點,我們(men) 用了大部分時間準備這方麵的資料。孔林的講解資料是我負責的,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感慨非常之多,其中:文革時期三孔發生的種種對我的衝(chong) 擊是最大的。千百年來士人的精神寄托遭受了侮辱,尤其是孔林所遭遇的浩劫,幾千座墓葬被翻了底朝天。曾經的人們(men) ,仰慕孔子的精神,自發聚集在孔墓附近,形成了“孔裏”,但是兩(liang) 千年後將孔林中數千墓葬盜掘的也正是這些孔裏的村民,這是多可悲的故事啊,當看到這些內(nei) 容時,渾身發抖,脊背發涼。聖人說:“人心惟微,道心惟危”,我對於(yu) 這句話突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當人們(men) 的欲望被激發時,竟會(hui) 恐怖到如此地步,能夠數典忘祖、盡棄所學,這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不可不慎。
雖然那個(ge) 時代距離我們(men) 不到百年時間,但是好在現在的三孔,已重新成為(wei) 了中國文化的聖地。“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shang) 於(yu) 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我對它的理解是:孔子的“無得而逾焉”是因為(wei) 那超越時代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這樣的價(jia) 值“可逝也不可陷也”,或許會(hui) 在一個(ge) 時代被迫害,但它本身的光明卻不會(hui) 因此暗淡。路依然還在那裏,等待後人的踏足。
行走在孔林內(nei)
另外我準備了漢魏碑刻陳列館的講解內(nei) 容。漢魏碑刻背後的故事非常之多,自己對於(yu) 這些故事從(cong) 不了解到了解,本身是一個(ge) 很有趣的過程。對比陳瀚豪的孔廟東(dong) 西廡講解內(nei) 容而言,這些隻是之後我的學習(xi) 中或許並沒有什麽(me) 大用處,但這個(ge) 準備的過程讓我對於(yu) 金石文字本身有了很大的興(xing) 趣。石頭本身因為(wei) 有了文字而被賦予文化的記號,它所承載的就是千年前的文化,再經過時光的篩選留存至今,在許多石碑上我們(men) 依然能夠想象到古人曾經肆意揮灑筆墨的樣子。這樣的感受與(yu) 收獲對自己而言不可謂不豐(feng) 厚。
在孔子博物館
四 宇宙的語言
在來曲阜的動車上看完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用最稚氣的書(shu) 名,卻講著最深邃的天地法則。這一本書(shu) ,我在幾年前看過一遍,當時讀完之後,評價(jia) 是“不如《鬥羅大陸》”如今再看此書(shu) ,許多地方都讓自己心頭震顫。其中講到“順著預兆而行”、“當真正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時,全世界都會(hui) 合力幫助你”、“宇宙的語言”、“萬(wan) 物皆為(wei) 一物”……在這一路上,我經常想起這些內(nei) 容,也想要試圖從(cong) 這些預兆中看到宇宙的用意,大到關(guan) 於(yu) 生死的預兆,小到下雨前的烏(wu) 雲(yun) ,都和宇宙的語言環環相扣。自己努力地在生活中找到一些“宇宙的語言”,這個(ge) 過程十分奇妙,當自認為(wei) 發現了一些宇宙的語言時,心中是無比激動開心的。
在泰山上打雪仗
在孔子墓前我們(men) 行了三拜禮,行禮前張平老師作為(wei) 書(shu) 院代表說了幾句話。那時,有一隻小鳥從(cong) 樹枝上跳下來,站在供桌上嘰嘰喳喳地叫著。當我們(men) 行禮的時候,小鳥又從(cong) 供桌跳到欄杆上,吃著欄杆上供的蛋糕,拜後,那隻小鳥停了幾秒,飛走了。當時自己非常感動,因為(wei) 我覺得小鳥就是孔子,孔子來見我們(men) 了!
在孔子墓前讀《論語》時,自己心中也想著“有孔子在聽著呢”。讀《論語》時語速比較快,不能細細理解其中的內(nei) 容,因此心中的觸動還是比較有限的。我很迫切地想要感受到什麽(me) ,但是卻始終差點意思,這是自己此行最大的遺憾。
在孔子墓前誦讀論語
順便講到夜訪顏子墓地的經曆,這是我印象非常深的一站。在大晚上,在寒風呼嘯中,尋尋覓覓終於(yu) 找到顏子墓,卻發現顏子林大門緊閉,又被管理員告知不得進入。之後發現顏子林的側(ce) 門居然沒有上鎖,張平老師說:這就是上天的安排,不然就不會(hui) 給我們(men) 留下一扇掩著的門。對此我觸動非常之大,因此當張平老師說這一切是老天的安排時,十分激動,這不就是宇宙的語言嗎?
顏子廟中的陋巷井
在崇儒書(shu) 院,廣毅老師特地講到了“天之未喪(sang) 斯文也”這句話。我們(men) 有機會(hui) 接觸傳(chuan) 統文化,浸潤其中,這本身就是上天的安排。天之未喪(sang) 斯文也,自己才能受到四書(shu) 五經的影響,若不然,這些經典或許也會(hui) 像樂(le) 經一樣湮而不出。既然老天選擇讓我們(men) 接觸四書(shu) 五經,那麽(me) 就一定有它的用意,一定是希望我們(men) 可以借助經典與(yu) 聖賢在某些方麵有所作為(wei) ,或是文化事業(ye) 有所承擔,或是個(ge) 人境界有所成就……可能性非常多。我願意相信這一份上天的責任。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道統興(xing) 衰,“予”有責焉,這也是宇宙的語言,不同人對宇宙的語言會(hui) 有不同的解讀,但是能正確地解讀,終究是少數而困難的,自己需要繼續努力地學習(xi) “揣度天意”。
在岱頂的孔子廟前與(yu) 張平老師合影
五 前赴後繼
在其實在研學的途中我想到了一個(ge) 很有意思的比喻。古往今來的道就像是一扇彈簧門,一開始它大大地向世人敞開,人們(men) 看到其中的光明大路,因此願意一個(ge) 個(ge) 地向其中走去,每人走過這一扇彈簧門時,門都會(hui) 被推開一點點,讓後來的人有更明確的方向與(yu) 動力,但是這一扇彈簧門畢竟在慢慢關(guan) 閉。孔子的出現,將這扇門重新敞開到最大,之後的顏曾斯孟等等人借著孔子推開大門的機會(hui) 看到了其中的世家之美百官之富,於(yu) 是他們(men) 也一起堅定的走進了這一扇大門,走上那一條屬於(yu) 道統的大道。在他們(men) 之後,彈簧門依舊緩緩關(guan) 閉,曆代始終有少數人看見了大門中所透出的光,於(yu) 是也摸索著朝著大門的方向走近,每個(ge) 人經過此門時都微微帶一把,讓這一扇門打開一點,可是卻再也沒有人像能夠孔子一樣把這扇門重新敞開,讓後人再次看到其中的美麗(li) ,因此大門始終在慢慢關(guan) 閉。到了我們(men) 現在,這一扇門或許已經將要閉合了,閉合的大門再想打開就不那麽(me) 容易了,處於(yu) 這個(ge) 道統之門即將閉合的時代,要透過門縫看到大門裏的美麗(li) 是很難的,但是至少曾經的聖賢告訴過我們(men) ,在門裏有真正值得奉獻一生的東(dong) 西,因此我們(men) 也希望像那些先賢一樣,擠過這個(ge) 門縫,盡所能的將這個(ge) 一扇門再打開一點,不讓它在我們(men) 手上閉合。這麽(me) 理解的時候更容易感受到身上的責任,要做的就是努力撐住這一扇道統之門以待來者,這一份責任一向是士人代代相傳(chuan) ,而未來它們(men) 就會(hui) 落到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肩上,多希望能夠成為(wei) 這一代人的中流砥柱之一啊,但是真的可以嗎,這一份誌氣自己是缺少的。
與(yu) 周泓逸在南天門
在這一路上我們(men) 拜訪了很多先賢陵園,他們(men) 大多都是孔子的“後來人”,其中最有名的自然要數孟子。在孟子墓前,我看著孟子的章句,再抬頭看孟子的墓碑,心中依然不敢相信,那樣一位人物真的就出現在麵前。在孟子墓前讀孟子,感受和平時完全不同:其中的嬉笑怒罵,都讓我心生慚愧,因為(wei) 他在拚盡全力捍衛於(yu) 儒家的道統,尤其當看到孟子的義(yi) 正言辭與(yu) 義(yi) 利之怒之時慚愧之心更盛,那一句句話好像就是在批評我一樣,甚至覺得還沒有資格站在孟子的麵前,那個(ge) 當下的自己特別迫切地想要做一點事情,不負先人的教誨。
在孔府
六 德不孤必有鄰
拜訪長輩和一些學堂,算是此次山東(dong) 之行最大的收獲之一。盡管說曲阜是我們(men) 的精神故鄉(xiang) ,不過到底也還是個(ge) 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但是萬(wan) 萬(wan) 沒有想到一下火車,遇見了來迎接我們(men) 的樂(le) 慷老師,他陪著我們(men) 一起走了好幾天。網絡上的網友到了現實,成為(wei) “同道中人”,這可真是一件很魔幻的事情。在與(yu) 樂(le) 慷老師的交流中受益匪淺,如夫子與(yu) 六經、明清時期的尊孔等等,都給自己很多啟發。
大家與(yu) 樂(le) 慷老師在魯壁前的合影
在曲阜國學院和段院長一起吃飯,參加春耕園的冬至宴會(hui) ,參與(yu) 崇儒書(shu) 院的課程,三所書(shu) 院的同學一起討論經典,春耕園的德振同學用假期時間參與(yu) 我們(men) 的遊學……現在自己回想起這幾天美好的故事依然不禁莞爾,氣溫零下十幾度的地方因為(wei) 有這些長輩與(yu) 朋友的用心對待讓自己非常溫暖。之所以一見如故,原因也很簡單,因為(wei) 大家都是受經典浸潤的“夫子後學”,是同齡人,也是同道中人,或許有不同的觀點,有各自的為(wei) 學側(ce) 重,卻依然有惺惺相惜之感。這樣的接觸也給了我自信“我們(men) 也很不錯,值得這些前輩和同學們(men) 如此對待。”
參加春耕園的冬至活動,向師長敬酒
這次拜訪的三個(ge) 書(shu) 院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而我們(men) 自然也有我們(men) 的與(yu) 眾(zhong) 不同——實踐。在這之前我的認知是:書(shu) 院確實有很多實踐的內(nei) 容,但是並沒有明確概念,以人為(wei) 鑒可以明得失,在有了與(yu) 同齡人的對比與(yu) 交流之後心中才有了真正的認識。不同教育之下的學生呈現的生命狀態,不同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思考的是什麽(me) ,各自的利弊又有哪些……給了自己非常多的思考。
在崇儒書(shu) 院,三所書(shu) 院會(hui) 講
對比另外三個(ge) 學校,我們(men) 通過實踐養(yang) 成的動手能力或許就更強一點,通過動手與(yu) 用心感受從(cong) 而對家鄉(xiang) 與(yu) 農(nong) 民培養(yang) 出了情感,在石庵書(shu) 院學習(xi) 有更多的見聞與(yu) 體(ti) 驗,因為(wei) 這方麵的見識體(ti) 驗多了(農(nong) 耕動手也好,調查采訪也好)感受力更強一些,更容易去感通一些與(yu) 聖賢經典精神方麵的聯結。包括在師生關(guan) 係等方麵幾個(ge) 書(shu) 院之間也會(hui) 有很明顯的不同,我們(men) 與(yu) 老師之間的關(guan) 係更親(qin) 密,但是對比其他書(shu) 院而言就少了一些對老師的尊重。
與(yu) 曲阜國學院的同學們(men) 交流
時間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有側(ce) 重就會(hui) 有薄弱,在經典義(yi) 理方麵的學習(xi) 我們(men) 對比另外幾個(ge) 書(shu) 院就會(hui) 有所欠缺了,我認為(wei) 一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經典是根基,需要打得更牢靠才能走得遠,這樣的交流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撥亂(luan) 反正”的作用(不恰當的用詞哈,畢竟我不覺得自己曾經的學習(xi) 方式就是“亂(luan) ”)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大程度上地看到自己的薄弱與(yu) 優(you) 勢,在同樣的時間下,精力要如何分配。而且現在我可以用一種積極的心態看待所學與(yu) 所受的教育,求同存異真的非常重要,在這些對不同的書(shu) 院教育參訪中學習(xi) 到了很多,看到了不足,也更加自信。
與(yu) 春耕園同學在冰湖上
七 關(guan) 於(yu) 泰安
我們(men) 在泰安隻度過了兩(liang) 天半的時間,對於(yu) 這座城市的感受並不是很深,但是看到的岱廟、泰山,卻給了我無與(yu) 倫(lun) 比的衝(chong) 擊。岱廟的建築估計是截至目前最讓自己震撼的,巨大的牌坊,高聳的宮牆,古老的壁畫……都讓我心生崇敬。現在的我心中對於(yu) 高遠的精神還沒有具象的認識,這種情況下高聳的建築通過外在就能夠給予很強烈的震撼,心生敬畏。
和同學們(men) 在岱廟前合影
在岱廟與(yu) 泰山大家的狀態更放鬆的多,主要也是因為(wei) 準備的並不多,便以遊覽的心態參觀這些景點。大部分時有說有笑,並沒有思考什麽(me) “高深的問題”,當然這也是另外一種體(ti) 驗。泰山上的摩崖石刻很多,其中的內(nei) 容有不少讓自己激動(尤其是一些對聯,寫(xie) 得實在是太好了,看了心裏心潮澎湃)。對比之前在武夷山看到的一些摩崖石刻,泰山的石刻的確更有內(nei) 涵、更加豐(feng) 富,這種有內(nei) 涵的摩崖石刻一旦讀懂了就會(hui) 非常開心。在下山路中,張平老師給我們(men) 指了一方他很喜歡的摩崖石刻——“既雨晴亦佳”有內(nei) 涵也有極美的意境,尤其是那種灑脫又隨遇而安的感覺,讓我“如獲至寶”。
既雨晴亦佳
爬泰山,我一馬當先衝(chong) 上山頂,用半個(ge) 小時左右的時間就從(cong) 十八盤到了南天門。在爬最後一段路程時,坐在南天門的台階上,再看著人們(men) 氣喘籲籲的登上最後一級台階,自己心裏莫名感動,隻是想到了中庸裏麵的一些語句,“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wan) 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shou) 居之,寶藏興(xing) 焉。”我並不知道這一句話的內(nei) 涵是什麽(me) ,但是自己登上泰山,從(cong) 山腳坐車到徒步登頂,就像是一隻螞蟻努力登上巨人肩膀,在那個(ge) 時候我能感受到的是泰山的厚重與(yu) 包容,滋養(yang) 生靈發育萬(wan) 物的宏大氣象,自己的心被他所震撼,心量因為(wei) 他而被“強行擴充”。
大家一起看摩崖石刻
站在山頂盡管看不清山腳的城市,但是依然感覺到整個(ge) 人都開闊起來了,一定程度上似乎能夠理解那些古人站在山巔時的心態。站在這種地方立刻就會(hui) 覺得心變得通透許多,寫(xie) 出來的詩句氣象都會(hui) 變得開闊不少。
岱頂風光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