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書(shu) 院:回望800年曆史,譜寫(xie) 當代華章
來源:“書(shu) 院研究”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西曆2023年12月30日
賡續百年榮光,續寫(xie) 新的輝煌。保定古蓮花池曆經近800年曆史變遷,見證多個(ge) 朝代更迭,身後更有數不盡的故事。
公元1227年,元代蒙古行軍(jun) 千戶、保州都元帥張柔踏入保州城(現為(wei) 保定),建造府邸雪香園(現為(wei) 古蓮花池)後,從(cong) 此開啟了古蓮花池的傳(chuan) 奇曆史。綠野梯橋作為(wei) 彼時的建築物,曆經數百年變遷,現為(wei) 保定古城曆史最悠久的建築物之一。
公元1289年,保定地區遭遇地震,雪香園也未能幸免。園林雖然被地震摧毀,但還保留著南邊的池塘。每到夏天南塘都會(hui) 盛開美麗(li) 的荷花,景色宜人,遂坊間稱其為(wei) “古蓮花池”。這也是雪香園第一次被稱為(wei) “荷花塘”。
公元1565年開始,明代多位保定知府分別重建、擴建雪香園。待雪香園建造完成後,荷花滿園,風景秀美,被正式命名為(wei) “古蓮花池”。保定知府查誌隆,以水為(wei) 鑒,為(wei) 提醒自己勵精圖治,將古蓮花池命名為(wei) “水鑒公署”。
大約300年前,古蓮花池先後發生了三件大事,成為(wei) 了保定“文脈”的象征。
公元1707年,清代保定知府李紳文對古蓮花池進行整治。新建成的園林滿園荷花沁人心脾,疊石峰巒錯落有致,亭台樓閣相映成趣,景色宜人。清苑知縣時來敏來到古蓮花池後,更是留下了“幾疑城市有蓬萊。”的詩句。
公元1733年,清代直隸總督李衛來到古蓮花池,建立蓮池書(shu) 院。此後,蓮池書(shu) 院湧現出了大量高官、學者,開啟了清代書(shu) 院之冠時期。蓮池書(shu) 院的建立,不僅(jin) 在文化發展傳(chuan) 承中發揮重要作用,還為(wei) 現代保定建設“書(shu) 院之城”奠定基礎。
公元1745年,古蓮花池成為(wei) 清代皇家行宮,隨後直隸總督方觀承對古蓮花池進行大規模改建,增設樓台亭閣,形成了春午坡、萬(wan) 卷樓、花南研北草堂、高芬閣、宛虹亭、鶴柴、蕊幢精舍、藻泳樓、繹堂、寒綠軒、篇留洞、含滄亭,著名蓮池“十二景”。古蓮花池景色秀麗(li) ,乾隆皇帝一生七次巡幸古蓮花池。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jun) 侵略時,慈禧出逃北京,後在返程時,路過保定。有一位工匠給古蓮花池中的亭子設計了“蓮葉托桃”的造型,諷刺慈禧太後,從(cong) 而留下蓮葉托桃的故事。隨後,古蓮花池幾經被侵占、重建。
1948年,保定解放,古蓮花池進入新的曆史時期。直隸圖書(shu) 館座落在古蓮花池,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家也在這裏辦公,《小兵張嘎》、《紅旗譜》、《播火記》等多部著名小說作品在古蓮花池編纂完成,古蓮花池此後恢複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2008年,古蓮花池進行複原修繕二期工程,隨後著名的“蓮池行宮十二景”全部恢複,往日輝煌再現。
2022年,保定市人民政府與(yu) 河北大學簽約共建蓮池書(shu) 院,雙方將深入挖掘“蓮池書(shu) 院”曆史背景和文化底蘊,重塑“蓮池書(shu) 院”文化品牌。
古蓮花池經曆數百年滄桑,現集園林、行宮、書(shu) 院為(wei) 一體(ti) ,兼有中國南北園林之美的古典園林,為(wei)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十大園林之一。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