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來作者簡介:陳來,男,西元一九五二年生於(yu) 北京,祖籍浙江溫州。一九七六年中南礦冶學院(現名中南大學)地質係本科畢業(ye) 。一九八一年北京大學哲學係研究生畢業(ye) ,哲學碩士。一九八五年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研究生畢業(ye) ,哲學博士。一九八六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副教授,一九九〇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參事。著有《朱熹哲學研究》《宋明理學》《古代宗教與(yu) 倫(lun) 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現代儒家哲學研究》《孔夫子與(yu) 現代世界》《近世東(dong) 亞(ya) 儒學研究》《仁學本體(ti) 論》《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儒學美德論》《儒家文化與(yu) 民族複興(xing) 》等。 |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雙創”是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文化相結合的實踐要求
作者:陳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孔子研究》2024年第1期
編者按:本文為(wei) 《孔子研究》2024年第1期“近十年來儒學研究趨勢之回顧與(yu) 前瞻(筆談)”欄目係列文章之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1年“七一”講話中提出了九個(ge) “以史為(wei) 鑒、開創未來”,第三個(ge) 是“以史為(wei) 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其中說“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曆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新的征程上,我們(men) 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麵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yi) 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在我黨(dang) 的曆史上,第一次提出馬克思主義(yi) 要與(yu) 中華文化相結合,強調了中華文化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發展的重要性。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曆史決(jue) 議的第四部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中強調:“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dang) 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從(cong) 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是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文化相結合作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基本特征,比“七一”講話更為(wei) 突出。這一提法既是黨(dang) 的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新進展,同時也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論中華文化思想的新發展。
在我看來,雖然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文化相結合是今年以來的正式提法,但它的實踐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就已經開始了。我認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創立有一個(ge) 過程,而這個(ge) 過程本身就是一個(ge) 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習(xi) 近平所作的許多關(guan) 於(yu) 中華文化的講話都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結合。2013年11月習(xi) 近平到訪曲阜發表的講話,既是兩(liang) 結合思想的重要起點,也是兩(liang) 結合實踐的重要示範。因此,兩(liang) 結合可以有各種形式和不同體(ti) 現,而山東(dong) 的思想文化工作不是要離開習(xi) 近平山東(dong) 曲阜講話,另去機械地尋找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結合的理論與(yu) 實踐,而是應當梳理總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華文化方麵的講話和實踐,特別是重新學習(xi) 和理解習(xi) 近平曲阜講話的意義(yi) 和精神,就此形成我們(men) 對兩(liang) 結合的理解和工作重點。
回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曲阜講話,其中包含這樣幾點重要思想:
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我們(men) 黨(dang) 既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傳(chuan) 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men) 要堅持古為(wei) 今用、去粗取精、去偽(wei) 存真的方針,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建設,促進社會(hui) 公德、職業(ye) 道德、家庭美德、個(ge) 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chuan) 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hui) 、推動發展的作用。
要結合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傳(chuan) 播,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講清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每個(ge) 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植根於(yu) 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曆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同樣需要以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為(wei) 條件。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我們(men) 正在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培育和弘揚核心價(jia) 值觀,就是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hui) 形成良好道德規範、樹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導人們(men) 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要加強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chuan) 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弘揚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使之成為(wei) 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
重溫習(xi) 近平同誌十年前的曲阜講話,深感這一講話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yi) ,因此,對於(yu) 我們(men) 而言,重要的不是離開學習(xi) 貫徹曲阜講話中對“兩(liang) 創”的倡導而另去尋求“兩(liang) 結合”,而是應該這樣理解:推動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是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文化相結合的實踐要求。十年來山東(dong) 在落實習(xi) 近平曲阜講話方麵,在推進“兩(liang) 創”方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這些工作既是推進“兩(liang) 創”的工作,同時也就是體(ti) 現“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文化相結合”的工作。因此,山東(dong) 必須繼續在“兩(liang) 創”方麵發揚優(you) 勢,在已經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之上,不斷做好工作,以滿足黨(dang) 和人民的期待。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