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吳鉤按:今年最大的收獲是出了一本小書(shu) 《隱權力》。文章多取材於(yu) 明清筆記與(yu) 官場小說,力爭(zheng) 以生動的文字與(yu) 故事,探討一種隱藏在曆史灰暗處卻又非常強大的博弈力量。
“隱權力”是我率先提出並進行係統闡述的一個(ge) 曆史分析工具,借助隱權力這個(ge) 分析工具,我們(men) 首先可以觀測到傳(chuan) 統官場上與(yu) 社會(hui) 上更接近真實的權力分布與(yu) 權力博弈格局。比如,為(wei) 什麽(me) 身份低賤的吏役能夠恃勢欺人?為(wei) 什麽(me) 被認為(wei) “不得官心”的海瑞能夠屹立不倒?為(wei) 什麽(me) 內(nei) 閣大學士張居正能夠權傾(qing) 朝野?相信“隱權力”概念可以為(wei) 理解傳(chuan) 統中國的政治現實提供一個(ge) 有力的觀察和解釋工具。借助這一工具,傳(chuan) 統乃至當代政製中的諸多現象,可以得到連貫而有效的解釋。
《隱權力》後記
曆史最大的魅力,於(yu) 我而言,就是它隱藏著太多現實社會(hui) 的遺傳(chuan) 密碼。尋找一把能解開這些密碼的鑰匙,是我翻閱那些曆史筆記的最大樂(le) 趣。記得多年前,當我讀到吳思先生的《潛規則》一書(shu) 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如看到一張貫通現實與(yu) 曆史的基因圖譜。
我願意在吳思先生開拓出來的曆史幽道中繼續掘進。本書(shu) 的寫(xie) 作初衷,就源於(yu) 我對“潛規則”問題的好奇。“潛規則”為(wei) 什麽(me) 能不絕如縷?為(wei) 什麽(me) 能與(yu) “正規則”分庭抗禮?它的背後存在著哪些強大的力量?在閱讀了明清筆記中大量關(guan) 於(yu) “陋規”(陋規可以直譯為(wei) 潛規則)的記述之後,我察覺到,“陋規”之所以禁而不止,乃是因為(wei) :帝國的官場上,由科層製所傳(chuan) 遞的製度性權力往往是不敷使用的,甚至是不中用的,官員們(men) 需要另謀一種非製度性的權力,而“陋規”正是傳(chuan) 導這種非製度權力的介質。我將這種非製度權力稱為(wei) “隱權力”。它的一個(ge) 最主要的來源便是私人的關(guan) 係網絡。當然一個(ge) 人的麵子、威望、所掌握的傷(shang) 害能力等,也構成了隱權力的重要源泉。
坦率地說,當“隱權力”這個(ge) 概念在我腦海中成型,再轉身進入曆史的幽道中探望時,我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些原來模模糊糊、影影綽綽的景色變得清晰了。它不但讓我看到了“潛規則”背後的推手,也讓我發現了官與(yu) 官、官與(yu) 民、君王與(yu) 官僚、君王與(yu) 民眾(zhong) 的博弈格局的真實推動力。
在我的概念中,“隱權力”可以給出狹義(yi) 與(yu) 廣義(yi) 兩(liang) 個(ge) 定義(yi) 。狹義(yi) 的“隱權力”與(yu) 官僚體(ti) 製中的科層化權力相對,指一種主要由私人網絡支撐起來的灰色權力。官僚需要積極發展隱權力來維持自己的實際權力份額,君王也常常借助隱權力係統來限製官僚集團的權力擴張。廣義(yi) 的“隱權力”指與(yu) 國家權力相對的非正式權力,它通常掌握在士紳、“神媒”等社會(hui) 角色的手裏,是民間社會(hui) 賴以與(yu) 國家權力相抗衡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我的論述中,“隱權力”並不完全是一個(ge) 負麵的概念,而我對官場中的“隱權力”現象之所以持一種批判的態度,隻是為(wei) 了強調國家權力必須有“合法性裝飾”,否則,那便是一種“黑權力”。
在“隱權力”這個(ge) 母概念下,我也提出了一些子概念,如“權力經紀”、“黑權力”、“私信政治”、“政治偏房”、“權力值”、“權力贖金”、“食權者”、“送禮政治”、“盜戶特權”、“假私濟公的政治”等,希望能夠豐(feng) 富“隱權力”的解釋力。當然,由於(yu) 本書(shu) 各篇都是獨立成篇的文章,構不成一個(ge) 完整的概念體(ti) 係,本書(shu) 最終呈現出來的麵貌,將會(hui) 更斑駁一些。隻是在整理出版時,為(wei) 了將書(shu) 目的脈絡稍為(wei) 清晰一點,我做了分輯:大致上,上輯是對“隱權力”係統各個(ge) “構件”的一些梳理,下輯則側(ce) 重對“隱權力”博弈的解讀。
拙稿在修訂過程中,得到了吳思先生的寶貴指點,我心中非常感激。同時也感謝吳思、葛劍雄、張鳴等學者對本書(shu) 所寫(xie) 的推薦詞,我自知本書(shu) 未必配得上諸位前輩的謬讚。特別感謝秋風先生為(wei) 本書(shu) 惠賜序言,序中美言,我也愧不敢當。也感謝磨鐵圖書(shu) 公司、曹江鳳先生和李含女士對本書(shu) 的厚愛,沒有他們(men) ,這本書(shu) 不會(hui) 這麽(me) 快就出版。感謝我的忘年交老友陳章先生對拙稿的校勘。
本書(shu) 在寫(xie) 作過程中,更得到我妻子楊娜的莫大支持與(yu) 鼓勵,她還是拙稿的第一個(ge) 讀者,指出了拙稿的不少失誤。我八歲的女兒(er) 吳桐也在我寫(xie) 作時給我鼓勁,並給我枯燥的寫(xie) 作過程帶來了非常大的樂(le) 趣。本書(shu) 獻給她們(men) 。
由於(yu) 不管學識還是見識,我都無法保障我的觀點與(yu) 敘述毫無錯漏與(yu) 謬誤,所以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書(shu) ,一定存在不少缺點與(yu) 破綻,敬請各位不吝賜教、指正。謝謝!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