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強】《詩經》俄譯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4-02-03 00:49:16
標簽:

《詩經》俄譯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者:劉誌強(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臘月廿二日乙未

          耶穌2024年2月1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和為(wei) 貴”“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下為(wei) 公”“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等思想既是中華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又是世界各國人民能夠普遍接受的文化共識。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作為(wei) 儒家經典,被公認為(wei) 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偉(wei) 大傑作,甚至在西方文學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作為(wei) 古代東(dong) 方文化的重要來源之一,《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wei) 笙詩,即隻有標題,沒有內(nei) 容,稱為(wei) 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yi) 》),反映了當時的社會(hui) 麵貌。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翻譯和研究中國儒家經典。《詩經》更是國外學界爭(zheng) 相翻譯的對象。迄今,《詩經》外文譯本繁多,其中包括英語、德語、日語、法語、俄語等。《詩經》的對外譯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yi) ,尤其是俄羅斯作為(wei) 中國最大鄰國和全麵戰略協作夥(huo) 伴,也是開展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優(you) 先合作夥(huo) 伴,作為(wei) “一帶一路”共建的重要國家,《詩經》在俄羅斯的傳(chuan) 播無疑對於(yu) 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話語權,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麵有著重要的作用,研究《詩經》對俄的譯介與(yu) 接受不僅(jin) 能夠有效地構建中國文化對外傳(chuan) 播體(ti) 係,而且能夠促進與(yu)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俄羅斯對《詩經》的翻譯和研究可追溯至19世紀,即從(cong) 沙俄漢學家瓦西裏耶夫(В.П. Васильев,1818–1900)的《〈中國文學〉第三卷附注:〈詩經〉的翻譯及注解》(1882)的麵世起,距今已有兩(liang) 百多年的曆史,俄羅斯的《詩經》研究緊隨中俄兩(liang) 國社會(hui) 製度的變遷,順應兩(liang) 國國力消長和文藝研究走向,是全球儒經研究領域的重要一環,其伴隨著中俄文化交流而日益緊密。然而經過研究,筆者發現,《詩經》在俄羅斯的傳(chuan) 播存在兩(liang) 個(ge) 顯著問題。

 

一方麵,雖然《詩經》在俄羅斯傳(chuan) 播之久,但並未真正地進入普通日常生活中。尤其是19世紀俄國著名漢學家瓦西裏耶夫的譯本,並未在真正意義(yi) 上被大眾(zhong) 所熟知。真正進入大眾(zhong) 視野的要歸功於(yu) 蘇聯時期阿裏克(В.М. Алексеев,1881–1951)學派,當時《詩經》是作為(wei) 經典之作來研究的,因此,出現了不少《詩經》的經典譯作,出現了單獨譯本,如奧列寧(А. Оленин,1897–1962)、波茲(zi) 涅耶娃(Л. Д. Позднеева,1908–1974)等;施圖金(А.А. Штукин,1904–1963)的全譯本等。然而現階段,俄羅斯漢學界相較於(yu) 蘇聯時期,尤其對於(yu) 中國古典文學以及中國典籍的翻譯和研究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因此俄羅斯民眾(zhong) 對於(yu) 《詩經》的了解知之甚少,一是蘇聯時期知名漢學家相繼逝去,二是當代漢學家主要側(ce) 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翻譯與(yu) 研究。雖然出現一些學者和譯者,但是相比於(yu) 蘇聯時期全麵開花的局麵,現階段對於(yu) 《詩經》的翻譯和研究呈現單一化、碎片化。

 

另一方麵,雖然《詩經》的俄譯版本較多,但是譯本中難免會(hui) 出現錯譯、漏譯現象,甚至版本之間內(nei) 容存在互相矛盾的情況。這不難理解,一是漢學家翻譯《詩經》主要側(ce) 重於(yu) 內(nei) 容的傳(chuan) 達,而詩人翻譯《詩經》則更注重於(yu) 詩歌的美學與(yu) 韻律的傳(chuan) 達。因此出現漢學家與(yu) 詩人聯合翻譯的現象,尤其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先由漢學家進行逐字逐句譯,傳(chuan) 達詩歌內(nei) 容,後由詩人進行加工潤色。盡管《詩經》在俄羅斯譯介取得較豐(feng) 碩的成果,但並不表示其能夠準確無誤地傳(chuan) 遞中華文化之精髓,譯文中不免存在誤譯、挪用、歪曲等現象。因此,針對《詩經》譯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men) 應該從(cong) 以下方麵入手解決(jue) 。

 

第一,推動《詩經》翻譯標準化。眾(zhong) 所周知,《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wei) 主,四句獨立成章,隔句用韻,其間雜有二言和八言不等,顯得靈活多樣,讀來錯落有致。而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複吟唱的特點,大量使用了疊字、雙聲、疊韻詞語,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音樂(le) 性,並擅長運用重言或雙聲疊詞來摹聲摹形。二節拍的節奏韻律和語言的音樂(le) 美,帶有很強的節奏感。將《詩經》譯成白話文尚且不易,更何況譯為(wei) 多音節的俄語,並且以詩歌的形式呈現給讀者,更是難上加難。譬如具有很高造詣的阿裏克曾三譯《靜夜思》,最終才使譯文信而雅。因此,對於(yu) 《詩經》的翻譯,不僅(jin) 要遵循內(nei) 容的傳(chuan) 達,更要尊重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美、韻律美和節奏美。

 

第二,加強與(yu) 中外學者譯者合作。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全麵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董曉波教授認為(wei) ,中華典籍是古代人們(men)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進程中所形成的智慧結晶,屬於(yu) 精神層麵的文化產(chan) 品。在新時代和新的曆史方位下,不同文明之間平等交流和互鑒成為(wei) 時代主題,翻譯也隨之成為(wei) 文化交流的重要“信使”,中華典籍翻譯也需要以現代的視角重新解釋和評估。因此,我們(men) 可以借助於(yu) 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的資助,將國內(nei) 關(guan) 於(yu) 《詩經》的優(you) 秀學術專(zhuan) 著以及學術前沿成果譯向俄羅斯,這不僅(jin) 代表中國學術水準、體(ti) 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學術前沿,而且能夠有效地深化中外學術交流和對話,進一步擴大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而在項目的申報、實施和完成的過程中,與(yu) 國外知名學者以及國外出版社加強聯係,能夠獲得海外專(zhuan) 家支持、學術期刊以及知名出版社的推介,這無疑對於(yu) 《詩經》在俄羅斯的傳(chuan) 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於(yu) 典籍快速進入閱讀市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ou) 秀文化。”為(wei) 了更好地推動中國儒學經典“走出去”,並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我們(men) 應認真反思總結典籍俄譯中出現的問題,並積極推動翻譯標準化,建立、加強國內(nei) 出版社與(yu) 國際出版社之間的緊密合作,提升中國典籍在外傳(chuan) 播的影響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話語權,增強文化自信,從(cong) 而促進與(yu)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本文係2023年度江蘇省社會(hui) 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詩經》在俄羅斯的譯介及接受研究”(23WWB005)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