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來】貫穿在宇宙論、人性論、知識論、人心論中 ——宋明理學“理”的意義是什麽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4-02-01 00:34:15
標簽:
陳來

作者簡介:陳來,男,西元一九五二年生於(yu) 北京,祖籍浙江溫州。一九七六年中南礦冶學院(現名中南大學)地質係本科畢業(ye) 。一九八一年北京大學哲學係研究生畢業(ye) ,哲學碩士。一九八五年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研究生畢業(ye) ,哲學博士。一九八六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副教授,一九九〇年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現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生導師,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中央文史館館員、國務院參事。著有《朱熹哲學研究》《宋明理學》《古代宗教與(yu) 倫(lun) 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現代儒家哲學研究》《孔夫子與(yu) 現代世界》《近世東(dong) 亞(ya) 儒學研究》《仁學本體(ti) 論》《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儒學美德論》《儒家文化與(yu) 民族複興(xing) 》等。

貫穿在宇宙論、人性論、知識論、人心論中

——宋明理學“理”的意義(yi) 是什麽(me)

作者:陳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

來源:《北京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臘月十九日壬辰

          耶穌2024年1月29日

 

“宋明理學”這個(ge) 概念,是中國學術史上一個(ge) 比較有確定性的名稱,可是這個(ge) 名稱要細究起來也不能說是完完全全的科學,是大家約定俗成的。因為(wei) 宋明理學誕生在北宋,可是一直延續到清代,因此如果按照這段曆史來講理學的體(ti) 係,應該叫“宋元明清理學”。可是這個(ge) 叫法顯得有點長,所以習(xi) 慣上就用“宋明理學”這個(ge) 概念來指稱宋元明清的這個(ge) 體(ti) 係。

 

關(guan) 於(yu) 宋明理學體(ti) 係的特點,其中有一點:為(wei) 什麽(me) 叫“理學”?這個(ge) “理”字是怎麽(me) 貫穿在這個(ge) 體(ti) 係及其發展中的?宋明理學的“理”的第一個(ge) 意義(yi) 就是“天理”,這個(ge) 概念其實在先秦的《禮記》裏已經出現:“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這裏的天理其實講的就是支配人的性情的倫(lun) 理道德原則,因此,天理的概念並不是宋明理學的發明。包括道家《莊子》也講天理,但儒家更多的是指向社會(hui) 的倫(lun) 理道德原則,把“天理”跟“人欲”相對提出來,宋明理學中所講的“存天理,去人欲”也是從(cong) 《禮記》的這種對立裏麵引申出來的。

 

但宋明理學對“理”的理解,不是僅(jin) 僅(jin) 停留在《禮記》中的理解上,宋明理學的創始人二程之一程顥講過一句很著名的話,在理學史上也受到關(guan) 注:“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ti) 貼出來。”意思是我的學術思想雖然有老師教過我一些東(dong) 西,對我有所啟發,但是“天理”二字是我們(men) 自己體(ti) 貼出來的,這可以說是理學的創始人對於(yu) 創立理學的自覺、自述。那麽(me) ,“天理”這兩(liang) 個(ge) 字在先秦的儒學裏麵已經有了,怎麽(me) 能說是自己提出來的?這就在於(yu) “體(ti) 貼”二字,不是說這個(ge) 概念形式是他提出來的,而是對這個(ge) 概念的理解,以及通過這個(ge) 理解所建立起來的一個(ge) 新的儒學體(ti) 係,他們(men) 有自己獨特的體(ti) 會(hui) 。

 

具體(ti) 而言,哪些方麵能表達出宋明理學自己“體(ti) 貼”的那一麵?程顥說:“天者,理也。神也者,妙萬(wan) 物而為(wei) 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他把《詩經》《尚書(shu) 》裏麵作為(wei) 最高的具有人格的神性主宰的“帝”和“天”“神”的概念,做了理性化、哲學化的解釋,因而天的意義(yi) 就是理,帝不是一個(ge) 人格神,而隻是表示在這個(ge) 宇宙裏邊有一個(ge) 主宰的力量,神也不是宗教的鬼神,而是宇宙中能夠推動事物變化的微妙的力量。這代表了程顥對於(yu) 五經思想的新的詮釋。程頤跟他哥哥的觀點是一致的,他說“皇天震怒”其實並不是說有一個(ge) 人格神在天上震怒,隻是表達說理是這樣。因而二程首先在對理的理解上已經顛覆了商周文化中把帝和天當做人格神的最高主宰的觀念,把古代文化中代表宇宙最高實在、最高主宰的觀念理性化,表達為(wei) 理或者天理,這是哲學上的一大進步,也代表了他們(men) 自家體(ti) 貼出來的新內(nei) 容和理解。如此一來,“理”成為(wei) 二程哲學的最高範疇,理學得名也跟這個(ge) 有關(guan) 係。在二程的體(ti) 係裏,是把理或者天理的概念提升為(wei) 跟上古宗教中神的地位一樣高的本體(ti) 地位,成為(wei) 一種最高範疇。而這個(ge) 最高範疇貫通天人,統攝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可以說這為(wei) 儒家的價(jia) 值原則提供了一個(ge) 形而上學的依據,這是理學之所以為(wei) 理學的一個(ge) 根本。

 

除了從(cong) 宇宙論上、從(cong) 本體(ti) 上奠定了理在哲學體(ti) 係裏的最高的地位,程頤進一步提出了“性即理也”的命題。程顥從(cong) 一個(ge) 新的理性化的角度處理了天的概念的理解,程頤則解決(jue) 了性的概念的理解:性也是理。如此一來,不僅(jin) 把理貫穿到宇宙論中最高的本體(ti) ,而且把它貫穿到了人的本性,使儒家的天理成為(wei) 貫穿天人的統一原理,這是對儒家思想的理論體(ti) 係的重要貢獻。“性即理”這個(ge) 命題對性善論提出了一個(ge) 更加哲學化的支持。所以理學為(wei) 什麽(me) 叫理學,理學的體(ti) 係就要表現“理”這個(ge) 概念能貫穿在整個(ge) 體(ti) 係的各個(ge) 重要部分。

 

程頤的貢獻還在於(yu) 對格物的理解。《大學》中的“三綱領八條目”裏的“致知在格物”,顯示出最後的基礎就落在格物上,那怎麽(me) 理解格物呢?程頤同樣做出了一個(ge) 理學體(ti) 係的重要貢獻,就是把格物解釋為(wei) 窮理。“格,猶窮也;物,猶理也。”格的意思就是窮究,物指物之理。從(cong) 理學體(ti) 係的貫穿性來講,這樣就建立起來:理不僅(jin) 是宇宙論的本體(ti) 、人性論的本體(ti) ,而且是認識論的主要的對象,理的概念貫穿到了天道論、人性論和知識論。後來,朱熹全麵繼承和發展了二程在這三個(ge) 方麵的思想,進一步做了哲學上的提高和體(ti) 係化的論證。程朱理學作為(wei) 宋代的主流學派,將理的概念貫穿在各個(ge) 領域裏麵,但同時還出現了另一個(ge) 學派,雖然當時不是主流派,但是經過元代和明代的發展,也變成了主流派之一,即心學。心學的主要命題是“心即理也”,用心來貫穿人的內(nei) 心世界、意識、情感,使得理的統攝力量更加周全。宋明理學中理的概念貫穿在宇宙論、人性論、知識論、人心論中,這種叫法確實體(ti) 現了這個(ge) 理論體(ti) 係的特征。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