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道縣:濂溪清清田園美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臘月十八日辛卯
耶穌2024年1月28日
小學生在濂溪書(shu) 院學習(xi) 傳(chuan) 統文化知識。蔣克青攝/光明圖片
“月岩”摩崖石刻。本報記者 趙洪波攝/光明圖片
俯瞰濂溪書(shu) 院和樓田村。蔣克青攝/光明圖片
樓田村村民在蔬菜田裏忙碌采摘。本報記者 趙洪波攝/光明圖片
【中華古跡巡覽】
“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dong) 去,無非湘水餘(yu) 波。”
這是晚清學者王闓運寫(xie) 的一副楹聯,在湖南嶽麓書(shu) 院及國內(nei) 眾(zhong) 多濂溪書(shu) 院裏,均能讀到它。這副楹聯語帶雙關(guan) ,氣勢縱橫,其中“濂溪”指湖南永州道縣的一條溪水,同時也指周敦頤。
周敦頤是中國儒家理學的奠基者,1017年出生於(yu) 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即今天湖南永州道縣的樓田村。他上承孔孟學統,下啟宋明儒學,是宋代以後中國思想發展的“活水源頭”。
明崇禎十年(1637)三月,地理學家徐霞客一入道州境內(nei) ,便去探訪周敦頤的遺跡。他在《楚遊日記》中記曰:“又一裏而濂溪祠在焉。祠北向,左為(wei) 龍山,右為(wei) 象山……”2023年歲末,我們(men) 像徐霞客當年遊覽湘楚時一樣,一進入道縣,也去尋訪濂溪先生留下的文化印記。
出道縣縣城奔西,一路山清水秀,如入世外桃源。及至樓田村,隻見村子背倚道山,濂水縈繞,周圍崗隴丘阜,可謂人傑地靈之處。
我們(men) 首先來到濂溪書(shu) 院。寬闊的書(shu) 院廣場上,畫著太極圖和“五行圖”,兩(liang) 旁立有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等雕像。書(shu) 院內(nei) 有鍾鼓樓、愛蓮亭、禦碑亭、太極亭、清風樓等古建築,遊人穿梭其中,絡繹不絕。濂溪書(shu) 院始建於(yu) 南宋紹興(xing) 九年(1139),後因曆史原因不複存在。2016年,道縣恢複重建濂溪書(shu) 院。如今置身書(shu) 院,隻覺氣勢恢宏、文氣沛然。
周敦頤故居坐落在樓田村內(nei) 道山山腳處,周敦頤誕生於(yu) 此,並在這裏度過了少年時光。現存的故居為(wei) 2010年在原址上恢複重建,為(wei) 典型的湘南民居建築。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故居門前,現在根據周敦頤《愛蓮說》,修建有“愛蓮湖”。湖水源自濂溪,沿溪而行,還可尋到道山腳下的“聖脈泉”。曆史已過千年,但這汪清泉依然汩汩湧出,惠澤著這片大地。
寫(xie) 下千古名篇的周敦頤,不隻愛“蓮”,更愛“廉”。1066年,他移任永州通判,侄子周仲章來找他,想讓叔叔寫(xie) 封舉(ju) 薦信,謀個(ge) 一官半職。周敦頤回絕了,並寫(xie) 下一首《任所寄鄉(xiang) 關(guan) 故舊》,詩曰:“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村內(nei) 周敦頤衣冠塚(zhong) 旁,還修建有周敦頤廉潔文化展館。館內(nei) 陳列了“錢不滿百”“平鬥量米”“為(wei) 民洗冤”等清廉故事,深入挖掘周敦頤“愛蓮守潔”的思想。道縣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長蔣金銀介紹說:“這是全國第一個(ge) 專(zhuan) 題介紹周敦頤廉潔文化的展館,我們(men) 堅持把周敦頤故裏作為(wei) 清廉文化推廣傳(chuan) 播的重要陣地。”
離周敦頤故居十餘(yu) 裏處,還有一處地方名“月岩”,相傳(chuan) 是當年周敦頤悟道之地。進入岩內(nei) ,隻見三個(ge) 巨大的山洞穿岩而過,形成巨大的天坑,並將天空裁剪成三個(ge) “月亮”。移步望天,頭頂的“月牙”就豐(feng) 滿一分,次第變幻出“上弦月、滿月、下弦月”。
月岩石壁上,現保存著63方摩崖石刻。其內(nei) 容多與(yu) 理學和自然有關(guan) ,如南宋趙汝誼《禱雨題記》、明代吳連“望月”、陳仕賢“月到天心”等榜書(shu) 。憑借獨特的地理景觀和文化底蘊,月岩現在成為(wei) 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書(shu) 法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觀光“打卡”的勝地。
穿行於(yu) 濂溪故裏田野間,隨處可見綠油油的蔬菜田和忙碌采摘的村民。“這兒(er) 是萬(wan) 畝(mu) 供港蔬菜基地,今天村民們(men) 采的蔬菜,明天一大早,就會(hui) 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上。”基地負責人陳春良自豪地說。利用濂溪故裏的文旅品牌和良好的自然環境,道縣成功對接了粵港澳市場的“菜籃子”。
“遊濂溪一脈,觀詩畫田園”,蔬菜基地裏,這塊廣告標語特別醒目。它在告訴人們(men) ,濂溪先生的家,正變得如詩如畫。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