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益鑫作者簡介:何益鑫,男,西元一九八六年生,複旦大學哲學博士。現為(wei) 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學》《孔門成德之學的演進研究》《竹簡〈性自命出〉章句講疏》《<周易>卦爻辭曆史敘事研究》等。 |
何益鑫 著《竹簡〈五行〉章句講疏》出版暨後記
書(shu) 名:《竹簡〈五行〉章句講疏》
作者:何益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內(nei) 容簡介】
郭店竹簡《五行》作為(wei) 思孟學派的核心文本,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出土、公布以來,諸多學者時賢圍繞《五行》做了大量重要的研究工作。本書(shu)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以早期儒學的問題意識和發展線索為(wei) 基本的理解背景,通過逐字、逐句、逐章的分析討論,重新論定《五行》的內(nei) 在旨趣、行文思路和思想要義(yi) 。與(yu) 前書(shu) 《竹簡〈性自命出〉章句講疏》一樣,本書(shu) 也采取了“章句-講疏”的寫(xie) 作形式,以“導論”為(wei) 綱領,以“章句”為(wei) 根本,以“講疏”盡其義(yi) 。
【作者簡介】
何益鑫,複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先秦儒家哲學、早期易學。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學》《成性存存:孔門成德之學的演進》《竹簡〈性自命出〉章句講疏》《〈周易〉卦爻辭曆史敘事研究》等。獲評2019年第八屆“士恒青年學者”,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hui) 科學優(you) 秀成果獎“學術新銳獎”(2023年)。
【目錄】
導論:德的生成——子思《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論及其思想史意義(yi)
《五行》章句
《五行》講疏
一、總綱
二、由仁而智聖以至於(yu)
三、由聖智而仁以至於(yu) 和
四、餘(yu) 論
引用文獻
後記
【後記】
2015年11月底,我從(cong) 上海來到北京,開啟了兩(liang) 年的博士後經曆。稍加安頓之後,從(cong) 12月初開始,我投入了孔孟之間儒學思想文獻,尤其是郭店竹簡相關(guan) 研究的係統研讀。經過一個(ge) 多月的閱讀和思考,自認為(wei) 對《五行》有了一些感受和把握,於(yu) 是在1月下旬隨手寫(xie) 下了《<五行>章句》,以便日後隨時批注,記錄理解上的點滴進步。當時的簡注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後續作了大幅的修改,但題解關(guan) 於(yu) 《五行》宗旨的判斷一直保留下來,基本未作改動。這是我研習(xi) 郭店竹簡的一個(ge) 開端。
與(yu) 《竹簡<性自命出>章句講疏》一樣,本書(shu) 最初也是為(wei) 研究生研討課準備的講稿。2020年1月到3月下旬,我撰寫(xie) 了《講疏》部分的初稿;2021年春作了部分修改,於(yu) 4月初定稿。隨後,在4月中旬撰寫(xie) 了本書(shu) 的導論。其實,關(guan) 於(yu) 《五行》的主要思想,我在博後出站報告(即去年出版的《成性存存:孔門成德之學的演進》)中,已經作了比較係統的闡述。
本書(shu) 的目的是緊扣《五行》文本作逐字逐句的疏解,並對前人的研究作出必要的梳理、消化和評判,以便把相關(guan) 的思想解讀建立在更加穩靠的基礎之上。現在看來,這一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撰寫(xie) 過程中,我原本關(guan) 於(yu) 《五行》的一些解讀得到了更正,另一些想法則得到了更為(wei) 精細的闡明。
《五行》的專(zhuan) 題研究,讓我真切地意識到子思的重要性。在這一點上,時賢已有頗多的論述,但我還是不厭其煩,想要再加申說。在我看來,子思實是孔子之後又一位具有總體(ti) 思想格局的哲學家,他對儒學思想的展開和傳(chuan) 統價(jia) 值的塑造,產(chan) 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裏,有兩(liang) 點值得專(zhuan) 門指出。
其一,由子思所提出的仁、義(yi) 、禮、智、聖“五行”之說,經過孟子的仁、義(yi) 、禮、智“四端”之說,發展到漢代、定型為(wei) 仁、義(yi) 、禮、智、信“五常”之說,確立了後世兩(liang) 千年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核心。
其二,子思繼承了孔子仁智並舉(ju) 的為(wei) 學之道,在《五行》中創發性地闡述了始於(yu) 仁、始於(yu) 聖智兩(liang) 條德行生成的道路。對仁的體(ti) 認,深入到心術的底層發生;對聖、智的發明,又緊扣天道、君子之道的領會(hui) 和理解。以仁為(wei) 內(nei) 在的根基,以聖智去認知、去開拓,此正是《中庸》所謂“成己成物”,“合外內(nei) 之道也”。
智的開拓,以及由此而來的儒家之道在禮樂(le) 製度層麵的創設、繼承、損益與(yu) 圓成,在《中庸》中得到了更為(wei) 集中的探討(可惜,這一點在以往《中庸》研究中尚未得到清晰闡明)。要之,仁、智作為(wei) 孔子的根本德行,在子思處得到了結構性的詮釋;仁、禮作為(wei) 孔子的思想要義(yi) ,在子思處得到了創造性的發揮。與(yu) 孟、荀相比,子思對孔子思想的繼承與(yu) 發明,似要更為(wei) 完備。當然,這一觀點的論證,需要得到更多具體(ti) 研究的支持。
本書(shu) 的出版,得到了教育部後期資助項目(21JHQ032)的支持。結項評審專(zhuan) 家給出了一些修改建議,可惜由於(yu) 種種原因,未能一一落實。導論部分《德的生成——子思<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論及其思想史意義(yi) 》,已先行發表於(yu) 《哲學研究》2022年第8期。今年3月,我受邀以《郭店<五行>“三思三形”部分對德行生成的意識現象描述》為(wei) 題,在中山大學作過一次講座。友人楊立軍(jun) 為(wei) 本書(shu) 的編校費力頗多。在此,一並致以真誠的感謝!本書(shu) 的討論大多基於(yu) 前輩學者的重要研究,借此機會(hui) ,致以特別的感謝!另外,書(shu) 中可能提出了一些大膽的猜想和爭(zheng) 議性的解釋,也請學界同仁寬諒,並期待方家指正。
生命的神奇,總有不期的相遇。就如讀者與(yu) 作者之間,總有超出文本之外的神會(hui) 。我與(yu) 程暉相識、相知、相伴的一年間,已然深深嵌入了彼此的生命之中,發生了生命詮釋學意義(yi) 上的“視域融合”。或許,這是生存的基本意義(yi) 。
2023年11月9日,於(yu) 創智坊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