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做好人不難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2-05-27 08:00:00
標簽:
姚中秋

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陝西人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現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yi) 傳(chuan) 統》《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yi) 之省思》《為(wei) 儒家鼓與(yu) 呼》《論語大義(yi) 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大義(yi) 》等,譯有《哈耶克傳(chuan) 》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cong) 》等。

     
     
     
     
        這兩(liang) 天各發生了一件讓我感動的事情,先講第一件。
    
    
      乘坐出租車,臨(lin) 下車疏忽,忘記帶上手機。辦完事情,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後才想起。心想,肯定找不回來了。回家,抱著僥(jiao) 幸心理撥電話。竟然沒有關(guan) 閉,而且,竟然有人接電話。正是那位司機。他說,“一直等著您哪”,他還撥了手機中保存的我家中電話。他說,“您在家等著,我這就給您送去。”之後,他送了過來。
    
    
      有新聞報道,中國青年報社會(hui) 調查中心就做好人的社會(hui) 評價(jia) 進行了一項網絡調查,結果76.1%的人坦言現在社會(hui) 做好人好事的環境差,其中39.1%的人認為(wei) 非常差。大多數受訪者痛感,在當下社會(hui) ,做好人的成本高。高在哪兒(er) 呢?71.0%的受訪者表示,做好事會(hui) 被人懷疑動機不單純;62.4%的人認為(wei) ,做好事得不到鼓勵反而要付出代價(jia) ,讓人心理不能平衡;50.6%的人認為(wei) ,做好事會(hui) 被人嘲笑,被認為(wei) 太傻等等。(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這個(ge) 調查結果是否真實反映了國民的一般心理,我表示懷疑。從(cong) 技術上說,網絡調查的樣本控製是很困難的。而從(cong) 那位做好事的出租車師傅那裏,我看得出一種快樂(le) 。他不會(hui) 覺得做好事還有什麽(me) 成本。
    
    
      做好事其實是人世間最簡單、最單純的事情,這是人之本能。孟子雲(yun)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別人的東(dong) 西丟(diu) 在車上而占為(wei) 己有,心會(hui) 告訴自己,這是不對的,是為(wei) “是非之心”。即便留下來,也會(hui) 心中不安。以斯密所說的“通情”能力,想象他人的焦急,是為(wei) “惻隱之心”。歸還給這焦急的人,自己的心才會(hui) 安。
    
    
      當然,今天在現實中,確實可以看到諸多令人不能滿意的人與(yu) 事,確實有些人,隻不過舉(ju) 手之勞的好事也不去做;確實有些人,見到別人做一些自己覺得平常的好事也大驚小怪,甚至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自古皆有,今天可能比例最高,尤其是在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間,原因在於(yu) ,現在的教育不僅(jin) 不教人德行,反而用種種現代意識形態摧折人心固有之善根,給自己隻關(guan) 心自己、追求個(ge) 人利益最大化以理性論證,美其名曰理性、個(ge) 人主義(yi) 、現代人格等等。於(yu) 是乎,整個(ge) 社會(hui) 彌漫著一種相互的冷漠、猜疑。最可怕的是,這種心理會(hui) 相互傳(chuan) 染,尤其是城市化的陌生人社會(hui) 中。(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但是,大家對這種現象痛感不滿,僅(jin) 這種情緒就說明了人們(men) 終究還是覺得人與(yu) 人之間相互信任、相互關(guan) 心是好的。隻是,對於(yu) 如何營造做好人的環境,人們(men) 的看法不得要領。在上麵那個(ge) 調查中,72.1%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製定相應製度,不讓好人吃虧(kui) ;70.0%的人指出要營造好人受羨慕、受尊敬的社會(hui) 環境;62.5%的人指出要加強宣傳(chuan) 引導,讓好人有榜樣作用;57.9%的人認為(wei) 每個(ge) 人從(cong) 自身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wei) 。我覺得,讚成票最少的這群人的看法才最切實際。做好人是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做一個(ge) 好人,跟政府有什麽(me) 關(guan) 係呢?同樣,感謝好人、讚美好人,也是社會(hui) 領域的事情,與(yu) 政府沒有關(guan) 係。這一切都是令自己心安而已。聽從(cong) 心的指引,自己去做好人;看到好人,不吝讚美。如此,好人就會(hui) 越來越多。
    
    
      到這裏,我就要講開頭提到的第二件事情:幾天前,我去接茅於(yu) 軾先生參加天則經濟研究所的活動,一起乘坐出租車。到目的地,當然應當是我這個(ge) 後生付款啊,但茅老已先備好錢,要付款,且態度十分堅決(jue) 。茅老又對司機說:“那五元不用找了,留給你做小費。”
    
    
      到所裏交流美國觀感,茅老講了自己親(qin) 身經曆的幾件美國普通民眾(zhong) 熱心幫助他的故事,並提到給出租車司機小費的理論思考:在車費之後,給幾元錢小費,於(yu) 我談不上吃虧(kui) ,司機則得到莫大的快樂(le) 。這種快樂(le) 一定會(hui) 讓他對後麵的乘客熱情周到。那個(ge) 乘客快樂(le) ,也會(hui) 以仁愛之心對待與(yu) 他打交道的人,並可持續傳(chuan) 遞。我隻付出了一點點,這世界的快樂(le) 就增加了。
    
    
      做好人,就是這麽(me) 簡單而快樂(le) 。  
     
          

 

        原載:南方都市報2012-5-24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