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曆一九七五年生,廣東(dong) 汕尾人。著有《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xie) 給女兒(er) 的大宋曆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yu) 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隱權力:中國曆史弈局的幕後推力
作者: 吳鉤
雲(yun) 南人民出版社2010-2
作者簡介
吳鉤,1975年出生,資深傳(chuan) 媒人,青年學者,主要關(guan) 注明清時段的政製與(yu) 社會(hui) 生活,尤喜以社會(hui) 學與(yu) 政治學為(wei) 分析工具,對正史野稗、前人筆記所記錄的明清社會(hui) 、官場細節及其背後隱秘進行梳理分析,在《博覽群書(shu) 》、《書(shu) 屋》、《社會(hui) 科學論壇》、香港中文大學《二十一世紀》等刊物發表有多篇曆史社會(hui) 學隨筆。
圖書(shu) 介紹
《隱權力》是吳鉤先生率先提出“隱權力”概念並進行係統闡述的著作,文章多取材於(yu) 明清筆記與(yu) 官場小說,以生動的文字與(yu) 故事,探討一種隱藏在曆史灰暗處卻又非常強大的博弈力量。作者根據大量史料,入木三分地分析中國曆史上的“官場現行”故事、官民博弈故事等,有如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將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運行特點層層剝筍。許多讀者所熟知的曆史故事,比如楊乃武與(yu) 小白菜案、太平天國權力鬥爭(zheng) 等,作者都能獨辟蹊徑、別出心裁地講出別番意味來,給人以“豁然開朗”的啟示。這本嚴(yan) 肅的曆史著作,還有一個(ge) 特點:作者夾雜大量風趣幽默的筆墨,不少地方能將讀者逗得發出會(hui) 心一笑。學者秋風先生也說它“讀來很好玩”。
書(shu) 中作者在“隱權力”這個(ge) 母概念下,也提出了一些子概念,如“權力經紀”、“黑權力”、“私信政治”、“政治偏房”、“權力值”、“權力贖金”、“食權者”、“送禮政治”、“盜戶特權”、“假私濟公的政治”等,以進一步豐(feng) 富“隱權力”的解釋力。作者希望“隱權力”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一些隱蔽的曆史窗戶。不妨說,《隱權力》一書(shu) 是繼吳思的《潛規則》與(yu) 《血酬定律》之後,又一部既好看又有深度的曆史社會(hui) 學著作。讀過吳思《潛規則》的讀者,不要錯過《隱權力》。
目錄
序 ·洞見權力的隱微處(秋風)
上輯:
隱權力係統
另一套權力係統
衙門的“爺們(men) ”
權力有值值幾何
隱權力的維持成本
食權者的分肥原理
私接的權力管道
張集馨一聲歎息
與(yu) “偏房”共天下
下輯:
隱權力博弈
冤案是如何平反的
隱權力的比拚
隱蔽的特權格局
海瑞也有隱權力
張居正的權力軟肋
出家人的隱權力
為(wei) 權力而祈禱
洪天王的權力臍帶
附錄一·本書(shu) 涉及的幾個(ge) 概念解釋
附錄二·本書(shu) 涉及的幾個(ge) 貨幣換算
附錄三·明清正式官僚係統
附錄四·明清主要隱權力集團
後記
序 ·洞見權力的隱微處
作者:秋風
中國的曆史進程與(yu) 歐美有很大不同,中國的官僚製十分發達,並對民眾(zhong) 的政治心理產(chan) 生了巨大影響。
梁漱溟先生在“東(dong) 西方文化論戰”中曾斷言:中國文化是早熟的。梁先生主要是從(cong) 結構上說的,但這種結構特征其實是時間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說,就封建轉向君主專(zhuan) 製這樣一階段而言,中國曆史是早熟的。
周秦之變,實為(wei) 中國曆史上的一大轉折。周建立封建製,到戰國時代已趨於(yu) 瓦解,秦滅六國,建立“郡縣製”。郡縣製的實質即是皇權專(zhuan) 製。歐洲的曆史與(yu) 此大不相同,野蠻入侵,導致羅馬帝國崩潰。在此廢墟上,文明化的野蠻人於(yu) 10世紀開始建立封建製。這與(yu) 周的封建製有所區別,但性質類似。直到 16、17世紀,法國、英格蘭(lan) 等地才開始建立君主專(zhuan) 製(absolutism)。但在英格蘭(lan) ,專(zhuan) 製的曆史階段似乎是一躍而過,國王的專(zhuan) 製欲望受到種種因素的強烈抵製,憲政製度在英格蘭(lan) 很快建立起來。
這樣的政製演進過程決(jue) 定了官僚製在中國與(yu) 西方、尤其是英美的命運截然不同。專(zhuan) 製君主與(yu) 封建製下的國王的最大區別在於(yu) ,從(cong) 法理上說,他直接統治所有臣民。所以,在封建製下,人有自由但不平等;在專(zhuan) 製下,人人平等但不自由。不過,專(zhuan) 製君主事實上無法直接統治所有人,他必須借助自上而下授權的官僚體(ti) 係對全國進行管理。中國的皇權專(zhuan) 製持續了兩(liang) 千年,皇帝始終以官僚為(wei) 權力治理人,官僚就成為(wei) 社會(hui) 治理的關(guan) 鍵環節,在曆史演進中形成複雜而完整的中央、地方官製,官僚製可謂十分成熟。官僚的製度安排就成為(wei) 社會(hui) 治亂(luan) 的關(guan) 鍵所在。
因此,在封建社會(hui) 時期的中國,基本的政治、社會(hui) 活動主角是君、官、民。這三者之間存在著複雜的控製與(yu) 服從(cong) 關(guan) 係:官僚的權力完全來自皇帝的授予,皇帝對官僚擁有絕對權力,不論其權位有多高;當然,官僚之間也存在上下級關(guan) 係,所謂“權高一級壓死人”;而官僚,哪怕是最低級的官僚、甚至不入流的胥吏,對民眾(zhong) 也可以行使某種近乎絕對的權力。
歐美卻與(yu) 此不同。封建的治理是沒有官僚存身之地的,這就像周代也沒有官僚一樣,那個(ge) 時代的治理者是貴族、領主。英美兩(liang) 國倒是從(cong) 19世紀中後期開始建立“文官製”的,但這些文官被置於(yu) 憲政框架中,從(cong) 而與(yu) 中國皇權框架內(nei) 的官僚製具有極大不同。法國由於(yu) 君主專(zhuan) 製的時間稍長,而有較為(wei) 成熟的官僚製,但比起中國來,也是相形見絀。
如此悠久而豐(feng) 厚的中國官僚製傳(chuan) 統,早就成為(wei) 傳(chuan) 統史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研究政製、研究社會(hui) ,都不能離開對官僚製及其影響的研究。因此,古代史學中專(zhuan) 門出現了《文獻通考》之類的典章製度史,現代政治製度史研究的主題也基本上是官僚製度在各個(ge) 朝代的演變過程。明清時代,隨著官僚製的爛熟,還出現了大量記錄官場百態的筆記,晚清更出現了著名的“官場小說”,一些官場秘訣之類的著作也在坊間流行。
到了當代,吳思先生獨創“潛規則”一詞,對皇權下的官僚製的運轉邏輯,及其衍生出的獨特政治文化,進行了獨到地分析,一時洛陽紙貴。“潛規則”一詞也成為(wei) 一個(ge) 廣泛流行的詞匯,甚至被當成動詞使用。
擺在讀者麵前的吳鉤先生這本書(shu) ,則從(cong) 另外一個(ge) 角度,對官僚製下的權力運作機製進行了細微而有趣的探索。作者提出了“隱權力”這樣一個(ge) 概念。也許可以說,“潛規則”與(yu) “隱權力”是一對孿生概念:官僚們(men) 通過潛規則獲得隱權力,隱權力的行使又生成和支持著潛規則。
當然,這兩(liang) 個(ge) 概念,在經濟學、社會(hui) 學和政治學文獻中都是有依據的。製度至關(guan) 重要,社會(hui) 科學關(guan) 於(yu) 製度有正式製度、非正式製度之分。相應地,在任何團體(ti) 中,大至國家,小至興(xing) 趣團體(ti) ,都有正式權力與(yu) 非正式權力之分。“隱權力”的概念略近似於(yu) “非正式權力”概念。
吳鉤先生是這樣解釋“隱權力”的:在君主專(zhuan) 製框架下的官僚製度內(nei) ,官僚通過製度性授權,獲得正式權力。所以,正式權力的大小可以通過官階、品秩、俸祿、職位等來綜合衡量,並且從(cong) 理論上說是固定的。“隱權力”則並非由科層結構設定,而是由人情關(guan) 係創造出來的。隱權力自成體(ti) 係,有自己的隱秘來源,有自己的權力地盤,有自己的傳(chuan) 遞管道,與(yu) 正式權力係統相互嵌接,又各自為(wei) 政,共同規劃著官場的權力空間。先前的官員之所以對“年誼”、“鄉(xiang) 誼”、 “門誼”等人情資源極為(wei) 重視,為(wei) 維持人情關(guan) 係不惜本錢,每年都要饋贈“冰敬”、“炭敬”、“節敬”,就是因為(wei) ,一個(ge) 人情關(guan) 係網絡就是一個(ge) 重要的權力源,從(cong) 中可以假借隱權力,壯大自己的實際權力值。在很多時候,隱權力甚至比正式權力更為(wei) 管用。因為(wei) ,隱權力既不受正式權力結構的層級限製,又可以隨意越過正式權力的橫向邊界。
一個(ge) 官僚所擁有的實際權力等於(yu) 他的正式權力加上他的隱權力。當然,官僚的隱權力可能為(wei) 正數,也可能為(wei) 負數。隱權力為(wei) 負的情況表明了這個(ge) 官員實際掌握的權力已經小於(yu) 他所應有的正式職權。一個(ge) 官員要實現自身權力值的最大化,大致也有兩(liang) 個(ge) 途徑:第一,增加正式權力,即俗話所說的“升官發財”;第二,增加隱權力,比如結交權貴,獲得官場要員的庇護;拉攏人心,謀取更多的私人性效忠。由於(yu) 隱權力妙用無窮,後一種途徑甚至更為(wei) 重要。
可以說,“隱權力”概念為(wei) 理解傳(chuan) 統中國的政治現實提供了一個(ge) 有力的觀察和解釋工具。借助這一工具,傳(chuan) 統乃至當代政製中的諸多現象,可以得到連貫而有效的解釋。本書(shu) 各篇就解釋了很多常見的官場現象。讀完這本書(shu) ,讀者當會(hui) 發現,這些現象的出現,不是因為(wei) 官員無德,而是因為(wei) 製度本身邏輯所致。
對於(yu) 作者提出的這一概念,我隻想提出一點限定。非正式權力可能無處不在,任何社會(hui) 治理都必然要依賴這種權力。相對於(yu) 政府的權力,每個(ge) 社會(hui) 必然存在著其他非正式權力,如紳士的權力、教會(hui) 的權力、甚至學校校長的權力——有的時候,人們(men) 用“影響力”這個(ge) 詞來替換此處的權力。我們(men) 無法想象,一個(ge) 社會(hui) 僅(jin) 僅(jin) 由政府的正式權力來治理,如果是那樣,那就是權力控製一切的完美的專(zhuan) 製社會(hui) 了。一個(ge) 優(you) 良治理的社會(hui) 的必要條件是,政府的正式權力比較有限,社會(hui) 由廣泛的非正式權力來治理。當然,僅(jin) 此尚不能構成優(you) 良治理的社會(hui) ,但若非如此,則斷然不可能是優(you) 良治理的社會(hui) 。因此,非正式權力並不完全是壞事。
本書(shu) 作者在討論政府權力與(yu) 宗教權力的一章中也已經暗示了這一點。按照作者的論述,隱權力主要是指官僚製度內(nei) 部衍生出來的主要由官僚掌握的非正式權力。因此,本書(shu) 的結論仍然應當被置於(yu) 中國特定的曆史中。也就是說,隱權力概念也許應當被限定於(yu) 分析秦以來的中國政製,專(zhuan) 製君主加官僚製的政製。它未必適用於(yu) 除此之外的政製及非政治領域。
本書(shu) 作者可能是有這種意圖的,因為(wei) 本書(shu) 作者具有明確的價(jia) 值取向。在中國,悠久的專(zhuan) 製官僚製已經塑造了一種奇特的政治文化、政治心理。人人都不滿於(yu) 專(zhuan) 製官僚製的腐敗、濫權,但人人又似乎都向往著獲得這種不受約束的權力。人們(men) 普遍喪(sang) 失了對政治本身的價(jia) 值內(nei) 涵的思考、關(guan) 注與(yu) 向往,而傾(qing) 向於(yu) 把現實的當做合理的來接受。不少通俗性論著對於(yu) 本書(shu) 所說的隱權力運作背後的規則,以一種欣賞的態度津津樂(le) 道,完全放棄了價(jia) 值判斷。
本書(shu) 作者的態度絕非如此。他則具有現代社會(hui) 科學的視野,雖然也是在講述官場故事,但這些故事被置於(yu) 政治與(yu) 社會(hui) 學的理論框架中,因而,讀者讀完這些官場故事,也就對隱權力的表現形態、獲取方式、維係成本、運作方式等,獲得了理性的認識。尤其重要的是,作者具有明確的價(jia) 值取向和悲憫情懷,他把隱權力的產(chan) 生、橫行、乃至支配整個(ge) 政府的運轉,視為(wei) 政府失靈的一種形態。這種政府失靈帶給社會(hui) 的是無序,甚至是王朝崩潰的災難,君主、官僚、民眾(zhong) 都是這種政府失靈的犧牲品。作者撰寫(xie) 本書(shu) 的目的,也正在於(yu) 證明以民主政治加現代文官製的製度組合,替代專(zhuan) 製加官僚製的製度組合的必要性。
因此,在我看來,這其實是一本嚴(yan) 肅的社會(hui) 學進路的政治學著作。但它是寫(xie) 給普通讀者的,讀來很好玩。如果有讀者竟然照著作者所講故事中的官場潛規則去尋求獲取隱權力,那作者一定會(hui) 大為(wei) 失望的。那不是他寫(xie) 作的初衷。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