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著《大人造命:泰州陽明學講稿》出版暨序言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4-01-04 20:01:10
標簽:

楊鑫 著《大人造命:泰州陽明學講稿》出版暨序言

  

書(shu) 名:《大人造命:泰州陽明學講稿》

作者:楊鑫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內(nei) 容簡介】

 

心齋為(wei) 陽明高弟,開創了影響巨大的泰州學派。梁漱溟先生曾言:“陽明之門盡多高明之士,而泰州一派尤覺氣象非凡。”泰州陽明學不但深入心性,而且躬行實踐,門下不乏樵夫、農(nong) 民、陶匠之輩,可謂以平凡世界為(wei) 道場,弘傳(chuan) 心學的輝光。

 

本書(shu) 源於(yu) 作者在江蘇東(dong) 台麵對廣大市民的係列講座。在本書(shu) 中,作者不但將自己對儒家心性學的切身領會(hui) 凝聚為(wei) 穿透文本的創見,而且將高妙的心性道理拉回地麵,與(yu) 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的具體(ti) 事例彼此印證,化本體(ti) 為(wei) “現代工夫”,重新煥發了儒學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楊鑫,江蘇東(dong) 台人,畢業(ye) 於(yu) 中山大學,致力於(yu) 儒學研究與(yu) 講學實踐。著有《王心齋家訓譯注》(2020),合作整理有《心齋學譜》(2023)。

 

【編輯推薦】

 

★陽明活用孔孟之學,而泰州又活用陽明之學者也。必如泰州,然後陽明學乃真有關(guan) 係於(yu) 社會(hui) 於(yu) 國家也。——梁啟超 丨 當初轉入儒家,給我啟發最大,使我得門而入的,是明儒王心齋先生。——梁漱溟 丨 王心齋言學是學此樂(le) ,樂(le) 是樂(le) 此學者,為(wei) 能上窺孔顏微旨。——章太炎

 

★清華大學甘陽教授推薦,中山大學哲學係陳立勝、張衛紅教授作序,從(cong) 不同側(ce) 麵介紹泰州陽明學的特色、本書(shu) 的創見、作者的事跡與(yu) 精神。

 

楊鑫乃博雅學子之典範,此書(shu) 凝聚其身體(ti) 力行在學校和民間推廣博雅教育的心血,必成為(wei) 中國博雅教育史的經典文獻。

 

——甘陽(清華大學新雅書(shu) 院講席教授)

 

如何將王艮深造自得的“淮南格物說”作為(wei) 生命的學問在現代的煙火世界中落地,讓它成為(wei) 現代人“造命之道”,在喧囂騷動的加速化時代中依然可以安身立命,收獲自信、平和與(yu) 快樂(le) ,《大人造命》一書(shu) 給出了一條可行的路線圖。

 

——陳立勝(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

 

當一個(ge) 人把全副生命融入學道傳(chuan) 道的宇宙大生命中時,必然超越小我的體(ti) 能和精神界限,正如一位學友所說:“楊鑫給我展示了一個(ge) 和周圍芸芸眾(zhong) 生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不為(wei) 自己活著。”

 

——張衛紅(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

 

★本書(shu) 封麵底色純藍,象征乾元性海;海上生一輪明月,相應陽明名言“吾心自有光明月”。唯陽明以滿月指示無缺心體(ti) ,而本書(shu) 則用彎月表顯行進道途。書(shu) 名“大人造命”四字集自魏碑,簡樸莊嚴(yan) 。封麵所有文字印銀,極致月光之美。

 

【目錄】

 

序一 心齋的“造命之道” 陳立勝

序二 楊鑫的學與(yu) 行 張衛紅

一 當下便是

二 立本安身

三 見善體(ti) 仁

四 反觀辭氣

五 辨誌立誌

六 一覺已除

七 肯認真樂(le)

八 誠意慎獨

九 功夫體(ti) 係

十 知行傳(chuan) 本體(ti)

十一 動靜晝夜

十二 大人造命

後記 賴區平

 

【序言】

 

序一 王艮的“造命之道”(節選)

陳立勝

 

如何將王艮深造自得的“淮南格物說”作為(wei) 生命的學問在現代的煙火世界中落地,讓它成為(wei) 現代人“造命之道”,在喧囂騷動的加速化時代中依然可以安身立命,收獲自信、平和與(yu) 快樂(le) ,《大人造命》一書(shu) 給出了一條可行的路線圖。

 

這是一本如理地闡述王艮修身工夫的書(shu) 。它將王艮的淮南格物說分為(wei) “格物”“誠意”“正心”三套工夫。“格物”工夫就是“格度體(ti) 驗”到己身與(yu) 家國天下原本相通。格物之“物”是《大學》“物有本末”的“物”,物之本,就是吾人的身心;物之末,就是家國天下。格物,就是在吾人之“本”這兒(er) 真實地格度體(ti) 驗到心身家國天下是一個(ge) 大身體(ti) ,就是讓心身家國天下“通氣”。“誠意”工夫就是吾人之“本”在日用酬酢中始終安立在心身家國天下一氣貫通的“大生意”(大主宰)上,把這個(ge) 大生意“一口氣通到底”。“正心”工夫則是在誠意工夫上更進一步,做到念念由良知所發,念念由“仁體(ti) ”所發。三套工夫的區分既是基於(yu) 工夫由“生”至“熟”的節次,亦有文本的依據。《大學》文本隻說“齊家在修其身”“修身在正其心”,而沒有說“正心在誠其意”“誠意在致其知”,可見格物、誠意、正心乃是三套不同的工夫。《大人造命》一書(shu) 對這三套工夫之區別與(yu) 聯係作了細致入微的如理分析。

 

這是一本如實地呈現王艮修身工夫的書(shu) 。“如實”切入王艮的心路曆程之中,踩著王艮走過的腳印,接續王艮工夫的學脈,以自家生命的體(ti) 驗,在日常生活的場景,呈現王艮工夫肌理與(yu) 節奏,讓原本的“紙上”記載的工夫(“死工夫”)獲得了“在場感”,變成了當下的“活工夫”。該書(shu) 的作者曾是一位兒(er) 童詩人,他曾在暑假到華北鄉(xiang) 村向兒(er) 童傳(chuan) 授創作詩歌的經驗,教室中一小童講起“陽光燦爛”一詞,他覺得這是人雲(yun) 亦雲(yun) 的“套話”,就把小詩人們(men) 直接帶到田間地頭,令仰望太陽,並要求每個(ge) 人不要引經據典,就用當下真切感受的語言描述這火辣辣的陽光,讓“太陽”通過“眼睛”而直接“說話”。書(shu) 中對“格物”“誠意”“正心”三套工夫的呈現都是出自作者肺腑之言,真切體(ti) 驗,真情流露。

 

這是一本討論工夫論的書(shu) ,更是一本指點工夫的書(shu) 。它“如理”地闡述了王艮工夫論的內(nei) 在理路,又“如實”地呈現了工夫落實的“場景”,公交車讓座、夫妻關(guan) 係、子女教育等等,我們(men) 都是這些場景的經曆者、當事人,“一條直路本天通,隻在尋常日用中”。“工夫”論就在這些場景中呈現,故能切入讀者的心靈,撥動心弦,產(chan) 生共鳴,讓人開闊心胸,化解心靈的糾葛,透顯自家的良知。

 

序二 楊鑫的學與(yu) 行(節選)

張衛紅

 

本書(shu) 以通俗的、我注六經的方式重新解釋淮南格物說,是作者從(cong) 心齋論《大學》的隱含內(nei) 容中梳理發明而得,可謂心知其意、持之有故;每一工夫階段、每套工夫的具體(ti) 內(nei) 容,援引陽明學者特別是泰州諸後學的文獻為(wei) 佐證,可謂左右逢源、論之有據。根本上,本書(shu) 的解讀方式與(yu) 現代學術的治學方式是相反的,後者一般是根據文獻進行知性推理論證而得出結論,前者則是先有其生命體(ti) 貼而來的結論,再從(cong) 文獻材料中尋找依據證成之,據其自得而合理補充之,雖然超出了知性思辨的學術範圍,但卻更為(wei) 貼合古代儒者的生命境界(當然這兩(liang) 種解釋方式相互包含,不截然對立,二者的區別是以哪一種方式為(wei) 先為(wei) 主)。試想陽明龍場悟道後的諸多思想(知行合一、四句理、四句教等等),不都是對“心即理”這一悟境所建立的思想演繹、以使學人更易理解心學嗎?不僅(jin) 如此,本書(shu) 對淮南格物工夫的闡釋已非心齋之學的原本體(ti) 係,而是作者對泰州王學甚深領悟後、以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重新梳理的體(ti) 係。若非對心齋之學有心領神會(hui) 的整全理解,斷不可能重構一個(ge) 形異神同的新心齋學;若非對心學精神有親(qin) 切的感通與(yu) 默契,斷不可能從(cong) 字縫裏把五百年前的論學情狀勾畫得如此栩栩如生;若非懷有強烈的濟世立人的儒者擔當,斷不可能把工夫融會(hui) 貫通後掰開揉碎、以一個(ge) 個(ge) 苦口婆心的分解動作呈現給現代人;若非對尋常百姓懷有深切的同體(ti) 之愛,斷不可能從(cong) 大量現代倫(lun) 常生活中深入細密地指點良知!

 

……

 

我後來才了解到,楊鑫在生病前的四年裏,但有機會(hui) 便講學,次數多得難以統計。他的講學對象,除了少數文化素養(yang) 高的學友,大部分是社會(hui) 大眾(zhong) ,農(nong) 村村民、城鎮居民、打工仔、普通職員、中學生等等。講學的方式,有對較高文化學友組織的網絡讀書(shu) 班和講會(hui) ,更多是對普通大眾(zhong) 的隨緣接引:鄉(xiang) 間祠堂、居民社區、中小學校園,隨處都是道場。講學的內(nei) 容,他聯係日常生活把深奧的儒家經典活學活用,指點人心向善:中小學生如何學習(xi) 交友,大學生如何孝敬父母,家長如何教育子女,妻子如何關(guan) 心丈夫,丈夫如何從(cong) 婚外情回歸家庭,乃至抑鬱症患者如何擺脫抑鬱,陪酒女如何告別風塵,刑滿人員如何重獲社會(hui) 信任——他主動麵對普通百姓、乃至社會(hui) 底層看不見光明的群體(ti) ,真誠踐行著心齋先生的百姓日用之學,努力給予每一個(ge) 人以平等、溫暖、救拔、希望。

 

……

 

因為(wei) 這樣的願力,僅(jin) 據2017年一年的不完全統計,25歲的楊鑫在校外講座計84次、69天,加上每周一次的網絡讀書(shu) 會(hui) ,全年講學共計138次,平均每2.6天講學一次。這是否耽誤他的博士學業(ye) ?據我所知,他的經典閱讀量比他的同學高出很多,常年每天睡眠5—6小時,麵容清瘦,精力旺盛。當一個(ge) 人把全副生命融入學道傳(chuan) 道的宇宙大生命中時,必然超越小我的體(ti) 能和精神界限,正如一位學友所說:“楊鑫給我展示了一個(ge) 和周圍芸芸眾(zhong) 生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不為(wei) 自己活著。”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