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chuan) 承“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的顏氏家族
作者:顏健
來源:《學習(xi) 時報》2024年1月1日第3版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顏希深在泰安知府任上時,在知府殘壁上見到一則《官箴》碑刻,碑文曰:“吏不畏吾嚴(yan) 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這就是著名的“公生明,廉生威”座右銘,典出明代泰安知州顧景祥,他一生為(wei) 官清正廉明。明朝山東(dong) 巡撫年富最先立此言為(wei) 碑,用楷體(ti) 書(shu) 刻石,作為(wei) 自己為(wei) 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官箴》。此《官箴》隻有36字,字字如金、句句警策,告誡人們(men) 為(wei) 官要公正無私、清廉自持。
(一)
顏希深讀罷碑文,心有戚戚,若有所會(hui) ,於(yu) 是重刻此碑並作跋文,立於(yu) 西廂房作為(wei) 座右銘。顏希深在泰安知府任內(nei) ,為(wei) 方便泰安士子科試建設考棚,為(wei) 讓更多的泰安子弟能夠讀書(shu) 籌辦書(shu) 院,嚴(yan) 查漕運征稅浮收之弊端,抵製行賄索賄,政聲卓著。
顏希深調任山東(dong) 督糧道後,即迎母親(qin) 何太夫人至德州居於(yu) 官署。時逢德州連日大雨,洪水成災、糧食絕收,百姓衣食無著,十幾萬(wan) 民眾(zhong) 挈婦將雛爭(zheng) 相攀登城樓,躲避水患。何太夫人聞知此情,命人開倉(cang) 放糧,從(cong) 速救濟饑民。有署中人員以為(wei) 倉(cang) 庫為(wei) 國家糧食儲(chu) 備,開倉(cang) 放糧事非尋常,必須奏請上方得到批準方可,因此拒不開倉(cang) 。何太夫人嚴(yan) 詞訓斥:“此何時也!猶拘泥於(yu) 常法乎?況德州距省會(hui) 甚遠,若經說奏核複,數十萬(wan) 災民將盡成餓莩矣!”於(yu) 是將自己首飾盡行出賣易錢,作為(wei) 費用,督飭開倉(cang) ,賑濟百姓。德州百姓,賴以存活者達10餘(yu) 萬(wan) 人。
時任山東(dong) 巡撫素與(yu) 顏希深不合,因而以何太夫人擅自開倉(cang) 放糧事,上奏參劾。乾隆皇帝怒斥道:“有如此賢母,拯救災民,不知保薦,反上彈奏章,實不足激勵也。”不僅(jin) 不予議處,反而賞賜何太夫人三品封銜,並擢升顏希深為(wei) 貴州巡撫。
(二)
顏希深的兒(er) 子顏檢在直隸總督任上秉公斷案,寬嚴(yan) 得體(ti) 。嘉慶八年(1803年)七月,永定河水泛濫,顏檢率人駐守工地防汛,齊心協力,搶險保護工地,使得河堤穩固,進而確保一方百姓之平安。關(guan) 於(yu) 永定河的治理,顏檢寫(xie) 有《直隸河道情形疏》,針對河道位置、結構、河水漲溢情況做出分析,並提出疏通梗塞、裁彎取直的應對方案,對治理永定河起到積極作用。
嘉慶十九年(1814年)七月,顏檢出任山東(dong) 鹽運使,時任泰安知府汪汝弼將數十本碑刻拓本寄送顏檢,當年顏檢又出任浙江巡撫。此年,顏檢的兒(er) 子顏伯燾參加殿試中二甲進士,到杭州看望父親(qin) 。父親(qin) 顏檢拿出碑刻拓本《官箴》給顏伯燾看,教導他說這是正派官員的格言,也是我們(men) 顏家為(wei) 官的祖訓。顏伯燾鄭重接過《官箴》,仔細研讀後收藏起來。
嘉慶二十年(1815年)顏檢依照其父親(qin) 顏希深泰安石刻拓本,加長跋再刻石碑,鑲嵌在杭州巡撫住所大廳的牆壁上,作為(wei) 自己的座右銘。顏檢秉性慈惠,為(wei) 人正派,體(ti) 恤百姓。道光元年(1821年),他上疏建議停止荔枝樹、素心蘭(lan) 的進貢,受到朝廷重視,次年正月又升任直隸總督。
(三)
顏伯燾在道光二年(1822年)出任陝西延榆綏道,督察糧道,後曆任陝西按察使、甘肅布政使、直隸布政使、陝西巡撫等職。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雲(yun) 南巡撫,並兼署雲(yun) 貴總督。顏伯燾出任陝西延榆綏道台時,其父親(qin) 顏檢又把杭州的石刻拓本贈給他,並語重心長地教導他說:要時常以箴詞勉勵自己,不可鬆懈,顏伯燾帶著父親(qin) 贈予的箴詞拓本和父親(qin) 的殷殷囑托赴陝西赴任。同事知道他有一本著名的箴詞,競相傳(chuan) 閱。於(yu) 是在道光四年(1824年)立秋,顏伯燾寫(xie) 了跋文,連同拓本一並送給長安知府張愛陶,請他重新刻碑。顏氏三代忠貞愛國,尤其是顏伯燾力諫上書(shu) 起用林則徐等主戰派,力主抗擊外敵侵略。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顏伯燾繼鄧廷楨後出任閩浙總督,麵對英國侵略者的挑釁,他極力主戰,反對琦善、楊芳的賣國投降政策,建議起用林則徐、裕謙等主戰派,為(wei) 抗擊侵略者積極作準備。顏伯燾作為(wei) 閩浙地方行政長官,他積極備戰,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上書(shu) 奏請,盡力籌措戰爭(zheng) 經費;積極招募兵勇;修築炮台,修造戰艦。在防禦工事基本建成後,顏伯燾等主戰派的信心高漲,認為(wei) 隻要各將士同仇敵愾,必能打敗侵略者的進攻。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國公使璞鼎查率領英艦36艘、載大炮336門、士兵上千人悍然入侵廈門,肆意燒殺搶掠。顏伯燾急調兵士分三路迎擊。一路是對岸的嶼仔尾,另一路為(wei) 鼓浪嶼,第三路由他親(qin) 自率領。自白頭汛正麵迎戰,戰鬥相當激烈,清軍(jun) “毀敵輪船一,兵艇五,敵遂聚攻炮台,總兵江繼芸,遊擊淩誌,都司張然,守備王世俊皆死亡”。廈門陷落後,顏伯燾率部退守同安縣,繼續招募新兵、訓練鄉(xiang) 勇,屢擾英軍(jun) 。英軍(jun) 占領廈門大肆劫掠,激起廈門人民奮起抵抗,英軍(jun) 隻好退去。顏伯燾堅決(jue) 抗敵,率守軍(jun) 與(yu) 英軍(jun) 浴血奮戰,為(wei) 維護民族尊嚴(yan) 、抵禦外敵入侵立下了卓越功勳。
顏氏三代曆仕乾隆、嘉慶、道光、鹹豐(feng) 四朝,代代相承《官箴》,每蒞新任都攜《官箴》上任,既警示自己,又警戒他人,這就是我們(men) 在西安碑林所看到的36字官箴。36字《官箴》的核心是公正廉明,連平顏氏三代以《官箴》為(wei) 座右銘,率先垂範,公正廉明。顏希深任山東(dong) 督糧道時,救濟災民。顏檢任福建巡撫、直隸總督時多次上書(shu) 直諫,為(wei) 民請願,減稅賦、免歲貢、抵差役,切實減輕百姓負擔,至今為(wei) 後人稱道。
《連平州誌》記載顏檢歸裏後,布衣草笠,出入不用仆從(cong) ,鄉(xiang) 中人多不知其為(wei) 貴官。連平城顏檢故居“宮保第”有楹聯:“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為(wei) 良吏,力挽頹風”。顏伯燾上任時正值鴉片戰爭(zheng) 之際,社會(hui) 上鴉片泛濫,他既不同意許乃濟把鴉片當藥材進口任其泛濫的弛禁主張,也不同意黃爵滋變更舊章以大辟死罪重治吸食的嚴(yan) 禁主張,他力主清除社會(hui) 積弊,寬嚴(yan) 相濟、整頓舊製,責令地方對鴉片“善為(wei) 禁製”。
清朝連平州顏希深、顏檢、顏伯燾祖孫三代,為(wei) 官清廉、親(qin) 民愛民,踐行36字《官箴》。顏希深、顏檢、顏伯燾勤政愛民、忠貞愛國的事跡廣為(wei) 傳(chuan) 頌,“一門三世四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成為(wei) 清代中期名震一時的“二十八世家”之一。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