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四新 著《郭店楚竹書哲學思想研究》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3-12-28 20:59:39
標簽:
丁四新

作者簡介:丁四新,男,西元1969年生,湖北武漢人。曾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係教授。著有《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玄圃畜艾——丁四新學術論文選集》《郭店楚竹書(shu) 〈老子〉校注》《楚竹簡與(yu) 漢帛書(shu) 〈周易〉校注》《周易溯源與(yu) 早期易學考論》等。

丁四新 著《郭店楚竹書(shu) 哲學思想研究》出版

 

 

 

書(shu) 名:《郭店楚竹書(shu) 哲學思想研究》

作者:丁四新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圖書(shu) 簡介】

 

丁四新著《郭店楚竹書(shu) 哲學思想研究》(ISBN:978-7-300-32241-4),列入“當代中國人文大係”於(yu) 2024年1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shu) 字數431千字,約640頁。該書(shu) 是作者《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東(dong) 方出版社2000年)的增修版,改動較大,主要表現在:(1)重新編次了全書(shu) 的三級標題;(2)對全書(shu) 文字作了較大潤色;(3)對局部觀點和看法作了一定修改(但原書(shu) 的基本觀點不作改變);(4)參考最新成果,對所引簡帛文字作了修訂,對簡文的解釋作了一定調整;(5)增加《郭店楚竹書(shu) 新論》一章,全麵闡述了作者關(guan) 於(yu) 郭店簡之文獻與(yu) 思想問題的新看法;(6)增加相關(guan) 綜述一篇,見附錄。

 

【作者簡介】

 

丁四新,1969年生,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周易學會(hui) 副會(hui) 長。全國優(you) 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主要從(cong) 事中國哲學、儒家經學和簡帛思想的研究。著作有《郭店楚竹書(shu) 〈老子〉校注》《楚竹書(shu) 與(yu) 漢帛書(shu) 〈周易〉校注》《先秦哲學探索》《周易溯源與(yu) 早期易學考論》《中國哲學通史(秦漢卷)》《洪範大義(yi) 與(yu) 忠恕之道》《上博楚竹書(shu) 哲學文獻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150餘(yu) 篇。

 

【內(nei) 容簡介】

 

本書(shu) 是研究郭店楚竹書(shu) 的重要著作,主體(ti) 部分由新論、分論和通論組成。新論(緒章)認為(wei) 郭店楚竹書(shu) 主要反映了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儒道兩(liang) 家的思想,特別是老子和孔子、子思子的思想,其價(jia) 值和意義(yi) 十分重大。分論(第一至五章)探討了《老子》《太一生水》《五行》《性自命出》《語叢(cong) 》的思想及相關(guan) 問題,如楚簡本《老子》思想以“道恒無為(wei) ”為(wei) 中心,《五行》思想有其自身的發展脈絡,《性自命出》奠定了儒家思想發展的新理論基石。通論(第六至九章)梳理了郭店楚竹書(shu) 的天命與(yu) 天道、人性與(yu) 人心、治道與(yu) 倫(lun) 理思想,係統揭示了其形上學、倫(lun) 理學和政治哲學的內(nei) 涵。總之,郭店楚竹書(shu) 幾乎全是最高水平的學術著作,代表了當時時代精神和儒道思想的精華。本書(shu) 是郭店楚竹書(shu) 思想研究的標誌性成果,極具學術價(jia) 值。

 

【目錄】

 

緒章 郭店楚竹書(shu) 新論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郭店儒家竹書(shu) 的文獻問題

一、學派性質與(yu) 作者歸屬

二、《尊德義(yi) 》《六德》《成之聞之》是孔子本人著作

三、《性自命出》與(yu) 孔子的關(guan) 係

 第三節 郭店竹書(shu) 所反映的孔子思想

一、“尊德明倫(lun) ”:德政與(yu) 德教的政治哲學

二、六位說與(yu) 三大法說:位分倫(lun) 理學的係統總結和理論提高

三、“求己”“反本”“反己”與(yu) “君子慎六位以嗣天常”的修身哲學

四、性命論的係統建構及其推展

五、時命與(yu) 德行的分判:德行生命的肯定與(yu) 彰顯

六、“禪而不傳(chuan) ”“利天下而弗利”的堯舜王道與(yu) 愛親(qin) 尊賢的統一

 第四節 郭店竹書(shu) 所反映的子思子思想

一、形於(yu) 內(nei) 的成德之學

二、《詩》《書(shu) 》王道論下聖君人格的構建與(yu) 肯定

三、“亟稱其君之惡”的忠臣觀

四、孟子哲學與(yu) 子思子哲學的關(guan) 係

 第五節 郭店竹書(shu) 《老子》《太一生水》的文本與(yu) 思想

一、楚簡《老子》的文本與(yu) 思想

二、《太一生水》的文本與(yu) 思想

 第六節 略論郭店竹書(shu) 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第一章 楚簡《老子》考及其與(yu) 帛書(shu) 本、通行本的比較

 第一節 由竹簡形製看楚簡《老子》

一、楚簡《老子》丙組與(yu) 《太一生水》的關(guan) 係

二、楚簡《老子》章段的複出及其相關(guan) 問題

 第二節 楚簡《老子》的抄寫(xie) 時間及分組原因

一、三組竹簡的區別及其抄寫(xie) 時間

二、三組竹簡分別抄寫(xie) 的原因

 第三節 由傳(chuan) 世文獻考論楚簡《老子》其書(shu) 及其作者

一、老子其人與(yu) 其書(shu) 的關(guan) 係

二、足本《老子》的出現與(yu) 楚簡本的關(guan) 係:以《莊子》為(wei) 依據

三、足本《老子》的出現與(yu) 楚簡本的關(guan) 係:以《尹文子》、竹簡《文子》為(wei) 依據

四、足本《老子》的出現與(yu) 楚簡本的關(guan) 係:以《戰國策》《說苑》為(wei) 依據

五、小結

第四節 簡、帛、通行本《老子》的文本關(guan) 係

一、楚簡本與(yu) 帛書(shu) 本、通行本分章的不同

二、帛書(shu) 本、通行本對楚簡本《老子》的改造、補充和完善

第五節 楚簡本與(yu) 帛書(shu) 本、通行本的文義(yi) 和思想差異

一、從(cong) 字詞變化引起文義(yi) 變化看楚簡本和帛書(shu) 本、通行本的思想

二、從(cong) 句序、詞序的變動看楚簡本與(yu) 帛書(shu) 本、通行本的思想區別

三、楚簡《老子》的仁義(yi) 觀及其與(yu) 莊子學派、竹簡《文子》的關(guan) 係

 

第二章 《太一生水》考論

 第一節  著作時代及其宇宙生成論思想

一、著作時代

二、宇宙生成論思想

 第二節  重要概念與(yu) 命題考察

一、太一

二、水

三、“太一生水”和“太一藏於(yu) 水”

四、神明

 第三節  學派性質衡定及其作者推測

一、學派性質

二、竹書(shu) 作者

 第四節  《太一生水》在中國古代宇宙生成論上的意義(yi)

 

第三章 簡帛《五行》經說研究

 第一節  簡帛《五行》文本比較

一、文本次序的變化與(yu) 對聖智二行的強調

二、三點文本比較

 第二節  楚簡《五行》的“德之行”思想

一、德之行與(yu) “德”“善”境界

二、憂、思、誌與(yu) 形於(yu) 內(nei) 的成德

三、聖智與(yu) 五行之所和、四行之所和

四、仁、義(yi) 、禮三行

 第三節  楚簡《五行》的工夫論

一、為(wei) 一與(yu) 慎獨

二、侔、喻、譬的方法與(yu) “幾而知之”

 第四節  由簡帛《五行》經說到帛書(shu) 《德聖》論“《五行》學派”思想的發展

一、為(wei) 一、慎獨的工夫與(yu) 大體(ti) 、小體(ti) 之分

二、性說與(yu) 氣論

三、聖智與(yu) 心思

四、帛書(shu) 《五行》說文的思想及其與(yu) 孟子思想的關(guan) 係

五、帛書(shu) 《德聖》篇的思想

 第五節  簡帛《五行》的著作時代與(yu) 學派歸屬

一、簡帛《五行》與(yu) 子思、孟子的關(guan) 係

二、簡帛《五行》與(yu) 《五行》學派、世子的關(guan) 係

 

第四章 《性自命出》的心性論與(yu) 學派歸屬

 第一節  思想綱要

 第二節  以“性”“情”為(wei) 中心的論述

一、以“性”為(wei) 中心的論述

二、以“情”為(wei) 中心的論述

 第三節  以“心”“道”“教”為(wei) 中心的論述

一、以“心”為(wei) 中心的論述

二、以“道”“教”為(wei) 中心的論述

 第四節  《性自命出》與(yu) 子遊、曾子、子思子的關(guan) 係

一、《性自命出》與(yu) 子遊的關(guan) 係

二、《性自命出》與(yu) 曾子的關(guan) 係

三、《性自命出》與(yu) 子思的關(guan) 係

 第五節  《性自命出》與(yu) 公孫尼子的關(guan) 係

一、《性自命出》與(yu) 公孫尼子等人的關(guan) 係

二、由《禮記·樂(le) 記》看《性自命出》與(yu) 公孫尼子的關(guan) 係

 

第五章  《語叢(cong) 》四篇探析

 第一節  《語叢(cong) 》前三篇與(yu) 第四篇的關(guan) 係

一、《語叢(cong) 》前三篇的文本特征

二、《語叢(cong) 四》及其與(yu) 《語叢(cong) 》前三篇的關(guan) 係

 第二節  《語叢(cong) 》四篇的製作時代與(yu) 學派性質

一、《語叢(cong) 》前三篇的製作時代及其學派性質

二、《語叢(cong) 四》的製作時代及其學派性質

 第三節  天生百物,人為(wei) 貴

一、生為(wei) 貴與(yu) 人為(wei) 貴

二、何以人為(wei) 貴

 第四節  《語叢(cong) 》前三篇的哲學思想

一、心性論

二、人道與(yu) 倫(lun) 理思想

三、知道、察道、知命與(yu) 反己修身

 第五節 《語叢(cong) 四》的思想與(yu) 學派性質

一、《語叢(cong) 四》的思想

二、《語叢(cong) 四》的學派性質

 

第六章 郭店竹書(shu) 的天命觀與(yu) 天道觀思想

 第一節  道家竹書(shu) 的道論與(yu) 天道觀

一、楚簡《老子》的道論

二、楚簡《老子》的天道觀

 第二節  儒家竹書(shu) 的天命觀與(yu) 天道觀

一、郭店竹書(shu) 的天命觀

二、郭店竹書(shu) 的天道觀

 第三節  竹書(shu) 的天人之辯

一、楚簡《老子》的天人之辯

二 、《窮達以時》《唐虞之道》等篇的天人之辯

 第四節 從(cong) 莊子學派及荀子的相關(guan) 論述看郭店簡天人之辯的價(jia) 值

 

第七章 郭店竹書(shu) 的人性論與(yu) 人心論思想

 第一節  竹書(shu) 的人性論

一、郭店竹書(shu) 的“性”概念

二、傳(chuan) 世先秦古籍與(yu) 郭店竹書(shu) 的“情”概念

三、郭店竹書(shu) 的人性論

 第二節  楚簡《老子》的心論及修養(yang) 論

一、楚簡《老子》的心論

二、楚簡《老子》的修養(yang) 論

 第三節  儒家竹書(shu) 的心論

一、心性關(guan) 係

二、身心與(yu) 心誌

三、心氣說或誌氣說

四、人心所包含的危險

 第四節 儒家竹書(shu) 的心性修養(yang) 論

一、仁、聖、美、善的道德世界

二、求心與(yu) 養(yang) 心

三、慎獨與(yu) 為(wei) 一

四、習(xi) 養(yang) 、心術、教化與(yu) 養(yang) 性命之正

五、反己修身

 

第八章 郭店竹書(shu) 的治道與(yu) 倫(lun) 理思想

 第一節  楚簡《老子》的道治思想

一、道治與(yu) 自然

二、治物、治民、治邦、治天下

三、重積德與(yu) 修德的政治

 第二節  德治的本原與(yu) 尊德明倫(lun)

一、德治的本原與(yu) 形於(yu) 內(nei) 、生德於(yu) 中

二、尊德明倫(lun)

三、德治的實行

 第三節  德治的內(nei) 涵與(yu) 倫(lun) 理係統

一、《六德》篇的倫(lun) 理學說

二、《語叢(cong) 》前三篇的倫(lun) 理學說

三、《成之聞之》《忠信之道》的倫(lun) 理思想

 第四節 《唐虞之道》的思想:愛親(qin) 與(yu) 尊賢的統一

一、禪而不傳(chuan) :愛親(qin) 與(yu) 尊賢的統一

二、堯禪舜位的理由

三、時命與(yu) 性命

四、學派性質與(yu) 著作時代

 

第九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關(guan) 於(yu) 作者博士學位論文的評審報告

附錄二  原序

附錄三  郭店楚簡思想及其相關(guan) 問題研究綜述

 第一節  郭店楚簡概說

 第二節  老子其人其書(shu) 及郭店《老子》研究

 第三節  《太一生水》研究

 第四節  《性自命出》《語叢(cong) 二》研究

 第五節  《五行》研究

 第六節  《六德》《唐虞之道》及其他竹簡研究

後記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