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辭為(wei) 經 舉(ju) 足為(wei) 法
作者:陳藝心(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十一月十六日庚申
耶穌2023年12月28日
【光明論壇·溫故】
2018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hui) 上指出,“人才培養(yang) ,關(guan) 鍵在教師”,並引用“吐辭為(wei) 經、舉(ju) 足為(wei) 法”,強調教師的言傳(chuan) 身教對學生的重要影響。從(cong) “四有好老師”到“四個(ge) 引路人”,從(cong) 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到“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大先生”,從(cong) “大國良師”到“教育家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諄諄囑托、殷殷厚望,為(wei) 新時代的教師培養(yang) 、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吐辭為(wei) 經、舉(ju) 足為(wei) 法”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名篇《進學解》。含義(yi) 是,孟子和荀子,他們(men) 一說話就能夠成為(wei) 經典,舉(ju) 手投足就能夠被世人效法。古人推崇“天地君親(qin) 師”,“師”的地位僅(jin) 次於(yu) 長輩、祖先。從(cong) 古至今,教師都被賦予了崇高的使命,他們(men) 不僅(jin) 是知識的傳(chuan) 遞者,更是道德和智慧的傳(chuan) 承者。正因如此,老師重視自身修為(wei) 非常重要——即自律要嚴(yan) 、人格要正,不僅(jin) 要重視學術修為(wei) ,也要重視道德修為(wei) ,這樣才能成為(wei) 學生敬仰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聖使命。正所謂“師者,所以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也”,傳(chuan) 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師者”在傳(chuan) 播文明、教化人心、開發智慧等方麵擔任著重要角色,必須做到嚴(yan) 以自律,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chuan) 遞正能量。在現代教育中,教師承擔著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使命。不僅(jin) 要傳(chuan) 授知識,還要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xi) 的習(xi) 慣,通過不斷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wei) 實踐行動。《禮記·文王世子》中提到:“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這也闡明了教師的責任,即為(wei) 人師者要注重德才兼備,不僅(jin) 要傳(chuan) 授學生“謀事之才”,更要傳(chuan) 學生“立世之德”,推動學生的全麵發展。學校也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麵加強校風、師德建設,讓學生都得到傾(qing) 心關(guan) 愛和真誠幫助。
學高為(wei) 師、身正為(wei) 範。教師的言談舉(ju) 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即君子要專(zhuan) 心致力於(yu) 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產(chan) 生了。教書(shu) 育人同樣如此,應當立足於(yu) 自身的品德修養(yang) ,從(cong) 根本上樹立良好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自覺做為(wei) 學為(wei) 人的表率。長久以來,廣大人民教師繼承發揚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教育事業(ye) 。在學生心中,也常對教師們(men) 懷抱著尊重感激之心。親(qin) 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職業(ye) 特性,決(jue) 定了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個(ge) 人修養(yang) 、教學態度,甚至日常行為(wei) 都會(hui) 對學生產(chan) 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道德修養(yang) ,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知識修養(yang) 、文化品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當好學生敬仰的引路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吐辭為(wei) 經、舉(ju) 足為(wei) 法”,意在激勵廣大人民教師肩負培育棟梁之才的神聖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教師是知識的傳(chuan) 播者、道德的引領者和智慧的啟蒙者,高素質教師隊伍是教育強國的有力支撐,是科技強國的重要保障,是人才強國的重要支撐。未來,應更加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鼓勵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遠大誌向,更好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