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業】“神來之筆”與“天縱之才”——方韓之爭隨感之十一 - 伟德平台体育

【戴建業】“神來之筆”與“天縱之才”——方韓之爭隨感之十一

欄目:思想動態
發布時間:2012-05-17 08:00:00
標簽:
 
     
     
     
    “神來之筆”與“天縱之才”
    ——方韓之爭隨感之十一
    作者:戴建業(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作者博客2012-05-17
    
    
    一個月前看到韓寒先生致石述思的感謝信後,我馬上就覺得方韓之爭基本結束了。韓寒麵對代筆質疑的種種表現,如懸賞卻不兌現的無賴,惡毒詛咒對手的下流,接二連三反擊文章的拙劣,每次接受采訪時的熊樣,茬茬都顯示這位“天才作家”和“意見領袖”,不過就是上海十裏洋場上的一個混混和草包。恰在此時,石述思先生又公布了韓寒給他的私信,這封尺牘徹底暴露了韓寒的思維、感受和文字表達,基本上都沒有超過一個弱智的水平。人們看了這封私信和他的所有視頻後,要是還把韓寒與“天才”連在一起,要是還把韓寒戴上“作家”的頭銜,可以肯定,那每一個弱智立馬都會自負得發狂,每一個文盲立馬都想去寫“九重門”。在短短的一二十天時間裏,我一口氣連寫了十篇“方韓之爭隨感”係列文章,《星島日報》還作了連載。那時我正在台灣講學,一是感到身心疲憊,一是感到十分不值,一是感到非常無聊——我不想再讀韓寒那些“天才的”文章,不想再看到韓寒接受采訪時的“聰明樣子”,更重要的是我感到沒有再寫下去的必要,我以為那些過去熱捧韓寒的粉絲,今後一定會轉臉變成冷嘲韓寒的大軍,所以當時我興奮地寫下《結束了》的博文,宣布方韓之爭的勝利結束,也宣告自己不再寫這方麵的文章,讀者不難從這篇短文中感受到那種樂觀的情緒。
    
    
    此後的事態表明,我高興得太早了。
    
    
    參加質疑的學者和作家,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根本不可能長期關注方韓之爭,更不想把時間花這種事情上麵,而有些媒體,有些公知,有些出版商,或者與韓寒有利益與共,或者與韓寒臭味相投,或者礙於自己的情麵,仍在或明或暗地利用韓寒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錢,為了名。
    
    
    於是,韓寒還能招搖撞騙,因而,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揭開韓寒的麵紗。
    
    
    最能讓韓寒露出真麵目的,莫過於他已經公開的兩封“天才”私信:一封是致易中天先生文集出版的賀信,一封是致石述思先生的感謝信。
    
    
    我國魏晉、宋代、明末作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尺牘,這些尺牘小品是散文中的傑作,它們一直是文人墨客愛不釋手的案頭讀物。人們珍視尺牘小品,是因為它是作家不經意間隨手灑落的珍珠,與作家們刻意經營的煌煌大作相比,尺牘小品自有一種天然風韻,它更能表現一個作家的氣質、個性、品味和才情。傳記作家尤其不會放過每一封書信,因為它比那些公開的演講和發表的作品,更能揭示一個人的情感世界,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本質特征。我國明清有不少尺牘選集,英法等國也有許多優秀書信作家。我本人不僅愛讀古人的尺牘小品,還翻譯了一些英美的書信佳作,翻譯過論述書信的理論文章。
    
    
    韓寒這兩封私信都是不可多得的“神來之筆”,從它們可以見識我們民族千年一遇的“天縱之才”。
    
    
    我們按時間的順序細讀這兩封尺牘傑作。第一封是2011年5月韓寒致易中天先生文集出版的賀信,由於韓寒咳唾成珠,自然就惜墨如金,這封信隻有174字,不妨照錄書信的全文:
    
     
    
    “易中天老師,祝賀您的文集要出版,非常地吃驚,因為我以為您老早就出版過文集,沒想到現在才出版,所以見得您對它質量的要求一定非常地高。
    
    
    一直以來很喜歡您的文字。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在廈門見麵,我們沒有在報紙上看到關於我倆在一起對話的任何內容。但是無論如何,我對那次廈門之旅記憶深刻,希望您來上海,我們可以再在一起吃飯。一定要祝賀您文集可以賣得好,當然這是技術問題,最關鍵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
    
     
    
    韓寒既然以學生晚輩尊稱“易中天老師”,祝賀暴得大名的易中天先生文集出版,像韓寒這樣的天才作家遣詞理應謙恭雅致,誰能料到,信一起筆“祝賀您的文集要出版”,不僅直木無文,而且鄰於不通。“您的文集”沒有意誌,它自己不可能提出“要”“出版”。一個稍通文墨的人不會寫出這樣的句子。在“祝賀您的文集要出版”後,突然來一句“非常地吃驚”,的確會讓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非常地吃驚”:對易中天先生出版表示祝賀之後,怎麽會跳接“非常地吃驚”呢?估計隻有天上的神仙才有這種天才的思緒。套用的杜甫的話說,“隻句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韓寒接下來的一個“因為……所以”複句更讓人嘖嘖稱奇:“因為我以為您老早就出版過文集,沒想到現在才出版,所以見得您對它質量的要求一定非常地高”。這句“因為……所以”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更要命的是大概隻有白癡才寫得出這樣的神句,“所以見得您對它質量的要求一定非常地高”這一句一定會流芳百世。
    
    
    下一段開頭“一直以來很喜歡您的文字”,給我們送來了意外的驚喜。“一直以來很喜歡您的文字”,卻不知道自己“一直很喜歡其文字”的前輩尚未出版過文集,要麽韓寒前麵“非常地吃驚”是故作驚訝,要麽韓寒後麵“很喜歡您的文字”雲雲是當麵撒謊。對於“一直很喜歡其文字”的作家,“按理”說會留心他出的每一本書、他發表的每一篇文章,乃到他寫的每一個字,不至於不知道他是否出版過文集這樣的大事。當然,像韓寒這樣的天才不會“按理”思考問題。“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在廈門見麵,我們沒有在報紙上看到關於我倆在一起對話的任何內容”,由於這是韓寒與易中天之間的私人通信,信中的“我們”自然是指韓寒與易中天,“我”“沒有在報紙上看到關於我倆在一起對話的任何內容”,並不能擔保“我們”“沒有在報紙上看到關於我倆在一起對話的任何內容”,不過,天才或許有神靈附體,“我”沒有看到必定“我們”就沒有看到,我不能以常理來猜測天才。“但是無論如何,我對那次廈門之旅記憶深刻,希望您來上海,我們可以再在一起吃飯”。誰能說明韓寒天才為什麽要用“但是”這個轉折詞?誰能告訴我韓寒天才在此處要用“無論如何”?信最後的結尾更神:“一定要祝賀您文集可以賣得好,當然這是技術問題,最關鍵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祝賀您文集可以賣得好”前麵還要加上“一定要”,可見“文集可以賣得好”是多麽重要!易先生出版文集自有“崇高使命”,他哪能隻想到自己“文集可以賣得好”撈錢呢?這一神句內容上有點羞辱前輩,形式上有點不夠通順。“您文集可以賣得好”是自己的肯定判斷,前麵不能用“一定要祝賀”,“祝賀”隻是自己的心願,“祝賀”“賣得好”並不一定“可以”“賣得好”。“當然這是技術問題”更是侮辱,易先生“文集可以賣得好”,有可能是因為他文集質量高,這“當然”不是個“技術問題”。“當然這是技術問題”,暗示“您文集可以賣得好”,是由於易先生善於商業炒作。“當然這是技術問題”之後,再來一句“最關鍵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曲終奏雅,這種飄忽的思路有點像“意識流”,天才到底是天才!
    
    
    易中天先生出版文集自然是喜事,有了“天才韓寒”的賀信抬高身價更是喜上加喜。那部“可以賣得好”的文集,配上韓寒先生這篇優美的賀信,真可謂當代娛樂場上的“雙璧”;易先生與韓先生這一老一少,更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對忘年“佳配”。
    
    
    更妙的好戲還在後頭,我們來欣賞一下韓寒2012年2月致石述思先生的感謝信,這封信隻有寥寥154字,真可謂“一字千金”:
    
     
    
    “石老師,我是韓寒,借用我爸爸的微博登錄一下。感謝您公正的態度,因為一個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確定一個作家有代筆必須要有證據,這是重大的指控。而且從世界的共識上,如果方舟子沒有證據,卻提出和確認這個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無法自證的。這其實從剛開始就剝奪了寫作者的言論自由,因為無法辯解。所以在全現今世界範圍內都不會有這樣的指控存在。謝謝。新年快樂。”
    
     
    
    這封私信公開不久,@石述思 很快便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了“一點聲明:私信是我公開的,我已向韓寒道歉。與他無關。”從私人交往的倫理上講,我絕不認同石先生這種行為,石述思先生在未經韓寒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公開他寫給自己的私信,他的確應該“向韓寒道歉”;從公開這封信的實際效果來看,我們又得感謝石先生的疏忽大意,讓公眾有機會一睹韓寒天才的“尊容”。
    
    
    這封信差不多是用虛詞連起來的,“因為”、“而且”、“如果”、“卻”、“而”、“因為”、“所以”,這裏每一個虛詞都是信中的“字眼”。從這些神奇的“字眼”中,即使用心推敲一萬遍,即使仔細琢磨一萬年,你也無法弄清天才韓寒的思維方式。至於“因為一個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確定一個作家有代筆必須要有證據”、“而且從世界的共識上”、“所以在全現今世界範圍內都不會有這樣的指控存在”,更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絕妙好詞”,它們將與人類一起永垂不朽!記得在《結束了》一文的最後,我在點評這封信時說過:“一個末流作家筆下也絕不會出現如此醜陋的文字,這完全是在糟蹋我們優美的漢語,一個智力正常的人絕不會有如此弱智的思維方式,這簡直是在醜化我們中國人。讀完這封絕妙的尺牘後我更加堅信:爭論已經結束,真相完全大白,要是再爭論下去,於社會是浪費資源,於個人是浪費生命。”一位作家看到這段話後還給我寫信表示抗議,說我稱韓寒為作家是對作家的侮辱。
    
    
    從這兩封私信可以看到,韓寒先生既沒有連貫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沒有正常的文字表達能力。致石述思先生的感謝信寫於二個月前,這說明韓寒直到現在還是一個有學習障礙的青年。我一直在抨擊我們的應試教育,韓寒在高一七門功課都亮起紅燈這一事件表明,我們的應試教育也並非一無是處:它固然不能選拔天才,但它至少可以篩掉笨蛋。
    
    
    偏偏就是這樣的一個混混,十幾年來被公知們捧成了“天才作家”,有人斷言“韓寒的思想是天生的,他不必像魯迅那樣讀書思考”,有人斷言“現在的中國大學教授加起來的影響力,也趕不上一個韓寒”,有人斷言“韓寒若倒下去,中國將倒退20年”。中國國家的命運,中國人民的福祉,全係於韓寒一人!韓寒自己是一人頂億人,韓寒的話是一句頂萬句!
    
    “在全現今世界範圍內”再找不出第二個韓寒,“在全現今世界範圍內”再沒有第二個中國。韓寒是一個跨世紀的神話,中國是一個童話般的國家!
    
      
    
     參見:
    
    鳳凰網《傷·寒——從“公民”韓寒到“公敵”韓寒》:
    
    https://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hanhan/
    
    香港《文匯報》《匯聲匯色》創刊號《誠亡恥“韓”》
    
    
    另見我關於方韓之爭的十篇係列文章:
    
    1、《騾乎?馬乎?——方韓之爭隨感之一》
    
    2、《韓寒現象與偶像崇拜——方韓之爭隨感之二》
    
    3、《盲點與疑點——方韓之爭隨感之三》
    
    4、《常理與奇跡——方韓寒之爭隨感之四》
    
    5、《學術打假與商品打假——方韓之爭隨感之五》
    
    6、《求真與求勝——方韓之爭隨感之六》
    
    7、《自證·他證·心證——方韓之爭隨感之七》
    
    8、《私人空間與天下公言——方韓之爭隨感之八》
    
    9、《易中天先生,請愛惜自己的羽毛——方韓之爭隨感之九》
    
    10、《創作過程·知識結構·語言技巧——方韓之爭隨感之十》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