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經學工作坊第一期 “經學與政治之間的《白虎通》”在嶽麓書院明倫堂舉辦

欄目:會議講座
發布時間:2023-12-19 22:59:05
標簽:

漢代經學工作坊第一期 “經學與(yu) 政治之間的《白虎通》”

來源:“嶽麓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十一月初七日辛亥

          耶穌2023年12月19日

 

12月9日至10日,由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中華孔子學會(hui) 經學研究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聯合主辦的漢代經學工作坊第一期“經學與(yu) 政治之間的《白虎通》”在嶽麓書(shu) 院明倫(lun) 堂舉(ju) 辦。來自《中國社會(hui) 科學》雜誌社、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湖南大學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十餘(yu) 位學者參會(hui) ,圍繞《白虎通》這一漢代經學的重要文本展開了熱烈討論。

 

 

 

 主題發言

 

湖南大學丁進、郜積意兩(liang) 位教授作主題發言。

 

 

 

丁進回顧了從(cong) 西漢到東(dong) 晉十次祭祀典禮的演變,指出其中曆史發展的脈絡表現為(wei) “漢係”祀典的逐步落實,特別是帝都南北郊祀的確立,反映了祀典由事神轉變為(wei) 治神的變化,經學完成了對國家治理話語權最後一塊領域的占領。

 

 

 

郜積意則著眼於(yu) 自己剛剛完成的重校《春秋公羊傳(chuan) 注疏》工作,以具體(ti) 而細致的文本校勘為(wei) 例,介紹了自身經學研究的旨趣與(yu) 方法,並強調研究過程中應該注意曆代文本麵貌的變化。

 

 小組討論

 

01 主題:即位禮

 

第一場會(hui) 議討論由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馬濤老師主持,鄭州大學文學院王勇、武漢大學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中心範雲(yun) 飛、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石瑊等學者圍繞“即位禮”這一主題,分別作題為(wei) 《周代即位禮舉(ju) 行的時間問題》《〈尚書(shu) ·顧命〉與(yu) 漢唐皇帝即位禮》《三年乃統事——論〈白虎通〉的天子即位禮》的學術報告。

 

王勇從(cong) 經學角度分析了即位禮的三個(ge) 時間節點:既殯即位、逾年即位和喪(sang) 畢即位,並指出這種政治授權儀(yi) 式起源於(yu) 禪讓時代,最初隻有逾年改元即位,後來受喪(sang) 禮製約而發生變化。範雲(yun) 飛研究了漢代官方今文《顧命》經說和鄭玄的重新詮釋對魏晉以降的經學詮釋與(yu) 禮製實踐的影響,並指出漢唐各朝先君去世、新君即位的間隔日期逐漸拉長的趨勢是《顧命》詮釋的積漸影響之效。石瑊通過分析《白虎通》文本,揭示了該書(shu) 建構即位禮所進行的經學整合及其所凸顯的義(yi) 理取向,並指出《白虎通》的天子即位禮反映了經學在大一統皇帝統治下的應對與(yu) 調適。

 

 

 

依次為(wei) 王勇、範雲(yun) 飛、石堿

 

02 主題:道與(yu) 統

 

第二場會(hui) 議討論由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石瑊老師主持,重慶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王淇、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郜喆二位學者圍繞著“道與(yu) 統”主題,分別作題為(wei) 《尚賢務盡,及其幽隱——從(cong) 〈禮記·王製〉出發再思考儒家王道政治》《兩(liang) 種“漢家堯後”論》的學術報告。

 

王淇認為(wei) 《禮記·王製》所揭示的製度構想彰顯了儒家尚賢務盡、天下為(wei) 公的精神,即通過不斷教育和錘煉,將潛在的賢能轉為(wei) 現實。郜喆指出漢代存在著董仲舒“三統論”和劉歆“五行相生”兩(liang) 種視野下的“漢家堯後”論,這兩(liang) 種理論深刻影響了漢代之後的政治現實,其中劉歆的《世經》決(jue) 定了東(dong) 漢政權的正當性,同時也深刻影響了東(dong) 漢製禮作樂(le) 的實踐。

 

 

 

依次為(wei) 王淇、郜喆

 

03 主題:家與(yu) 國

 

第三場會(hui) 議討論由四川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潘忠偉(wei) 老師主持,重慶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黃銘、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宮誌翀、《中國社會(hui) 科學》雜誌社常達等學者圍繞“家與(yu) 國”主題,分別作題為(wei) 《國法與(yu) 人情——從(cong) 〈公羊〉學論親(qin) 親(qin) 相隱的限度》《經史之間的塚(zhong) 宰形象》《“天之元子”與(yu) “民之父母”——“家國一體(ti) ”秩序的倫(lun) 理基礎》的學術報告。

 

黃銘選擇“親(qin) 親(qin) 相隱”這一儒家倫(lun) 理中的重要命題,說明其關(guan) 乎國法與(yu) 人情的糾葛。他通過分析《公羊》學中不同的容隱觀,指出在理想狀態下,親(qin) 親(qin) 相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ti) 且有限度的,取決(jue) 於(yu) 當事人的政治身份。宮誌翀詳細梳理了塚(zhong) 宰形象從(cong) 周代到戰國時期的起源、演變與(yu) 影響,指出《王製》和《周禮》兩(liang) 種政製構想中塚(zhong) 宰的地位職任差別很大,體(ti) 現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常達指出“天之元子”與(yu) “民之父母”是古代中國常見的家國一體(ti) 的譬喻,但它們(men) 分別處理了不同的倫(lun) 理關(guan) 係。前者確立了天子對天下人的統治權威,後者規定了天子作為(wei) 施政者的責任與(yu) 義(yi) 務,隻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是對“家國一體(ti) ”秩序中倫(lun) 理關(guan) 係的完整寫(xie) 照。

 

 

 

依次為(wei) 黃銘、宮誌翀、常達

 

04 主題:經學與(yu) 政製

 

第四場會(hui) 議討論由重慶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黃銘老師主持,四川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潘忠偉(wei)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係高瑞傑、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王爾等學者圍繞“經學與(yu) 政製”主題,分別作題為(wei) 《“故事”——從(cong) 〈白虎通義(yi) 〉到鄭玄經學》《求取經學“通義(yi) ”與(yu) 曹褒“製漢禮”——以章帝朝製禮實踐為(wei) 中心》《天命與(yu) 人事——兩(liang) 漢之際的天子號、皇帝號及光武帝對“王者受命”的重構》的學術報告。

 

潘忠偉(wei) 以《白虎通》與(yu) 鄭玄經學為(wei) 切入點,指出鄭玄所繼承的《白虎通》主體(ti) 框架,致使他在貫通六經時不免前後矛盾、強詞奪理,這種情況源於(yu) 《白虎通》的“工具性”用意和東(dong) 漢奏議注重“故事”傳(chuan) 統與(yu) 經學的相互扭結。高瑞傑指出兩(liang) 漢君臣渴望製禮作樂(le) 卻久曠大儀(yi) ,今文經學家對製作禮樂(le) 的嚴(yan) 苛態度是其不能有效製禮的重要原因,但由於(yu) 今文經學博士把持朝堂經學和經學內(nei) 部異說紛呈,禮樂(le) 製作的權威性與(yu) 係統性一直無法解決(jue) ,阻礙了製禮作樂(le) 的進程。王爾發現新莽末年出現了“天子”和“皇帝”兩(liang) 種名號,前者強調漢家天命的繼承,後者更重視武功創業(ye) 的意義(yi) ,劉秀集團建構的政治話語重構了王者受命的邏輯。

 

 

 

依次為(wei) 潘忠偉(wei) 、高瑞傑、王爾

 

在每場學術報告結束後,學者們(men) 針對《白虎通》與(yu) 經學、政治的相關(guan) 話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與(yu) 交流,提出了諸多頗具價(jia) 值且富於(yu) 啟發的學術見解。


 圓桌會(hui) 議及總結

 

本期工作坊特設圓桌會(hui) 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宮誌翀老師主持,全體(ti) 與(yu) 會(hui) 學者圍繞“漢代經學的問題與(yu) 方法”展開了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wei) ,漢代經學正在不斷召喚出新問題,不同領域的學者研究經學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與(yu) 優(you) 勢,同在經學研究的框架下,大家不妨求同存異。

 

嶽麓書(shu) 院石瑊老師作會(hui) 議總結。他充分肯定了積極展開思想交鋒對學術推進的作用,期待各位老師繼續支持“漢代經學工作坊”,把工作坊辦出特色和水平,有更多機會(hui) 與(yu) 大家進行更為(wei) 深入的討論。

 

石瑊  徐智 | 文

伍浩恩 | 圖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