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兵】《春秋公羊傳》:闡釋《春秋》“微言大義”

欄目:中央黨校機關報儒家經典新解係列
發布時間:2023-12-11 21:52:24
標簽:

《春秋公羊傳(chuan) 》:闡釋《春秋》“微言大義(yi) ”

作者:王曉兵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十月廿九日癸卯

          耶穌2023年12月11日

 

《春秋公羊傳(chuan) 》又名《公羊傳(chuan) 》《公羊春秋》,是專(zhuan) 門闡釋《春秋》的一部儒家經典。《春秋》相傳(chuan) 是孔子根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上溯魯隱公,下及魯哀公,經魯國十二君,曆二百四十二年。因《春秋》經文言辭隱晦,表達極為(wei) 簡約,卻飽含深意,幾乎每個(ge) 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wei) “春秋筆法”和“微言大義(yi) ”,若無注釋則難以理解,所以,後人紛紛對《春秋》所記載的曆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為(wei) 其著文詮釋的作品,被稱為(wei) “傳(chuan) ”。據東(dong) 漢班固《漢書(shu) ·藝文誌》記載,在此之前闡釋《春秋》的共有五家,分別為(wei) 《春秋左氏傳(chuan) 》《春秋公羊傳(chuan) 》《春秋穀梁傳(chuan) 》《春秋鄒氏傳(chuan) 》《春秋夾氏傳(chuan) 》,而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時即已失傳(chuan) ,後世相傳(chuan) 的隻有《春秋左氏傳(chuan) 》《春秋公羊傳(chuan) 》《春秋穀梁傳(chuan) 》,即著名的“春秋三傳(chuan) ”。“春秋三傳(chuan) ”注釋《春秋》各有特色,而《春秋公羊傳(chuan) 》是“春秋三傳(chuan) ”中最著重闡釋《春秋》“微言大義(yi) ”的一部典籍,也是“春秋三傳(chuan) ”中影響最深、貢獻最大者。

 

(一)

 

《春秋公羊傳(chuan) 》的作者,在《漢書(shu) ·藝文誌》的“春秋”類中,班固籠統地稱之為(wei) “公羊子”,唐代顏師古《注》認為(wei) 是公羊高,《四庫全書(shu) 總目》則認為(wei) 是漢公羊壽,說法不一。關(guan) 於(yu) 公羊子,正史上沒有發現其他記載。《春秋公羊傳(chuan) 》未成書(shu) 之前,口耳相傳(chuan) ,它的傳(chuan) 承過程,據東(dong) 漢何休《春秋公羊解詁·序》唐徐彥《疏》引戴宏《序》說:“子夏傳(chuan) 與(yu) 公羊高,高傳(chuan) 與(yu) 其子平,平傳(chuan) 與(yu) 其子地,地傳(chuan) 與(yu) 其子敢,敢傳(chuan) 與(yu) 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共弟子齊人胡毋子都著於(yu) 竹帛。”意為(wei) 《春秋公羊傳(chuan) 》最早傳(chuan) 與(yu) 孔子的弟子子夏,子夏傳(chuan) 與(yu) 戰國時期齊人公羊高……直至漢景帝時,由玄孫公羊壽與(yu) 其弟子胡毋(子都)一起將《春秋公羊傳(chuan) 》著於(yu) 竹帛。據《四庫全書(shu) 總目提要·春秋公羊傳(chuan) 注疏》考證,發現《春秋公羊傳(chuan) 》中有“子沈子曰”“子司馬子曰”“子女子曰”“子北宮子曰”,又有“高子曰”“魯子曰”,蓋皆傳(chuan) 授之經師,不盡出於(yu) 公羊子。並且還有“子公羊子曰”,更是作為(wei) 不出於(yu) 公羊高之明證。由此看來,《春秋公羊傳(chuan) 》應該是集體(ti) 創作,最後由公羊壽和他的弟子胡毋(子都)著於(yu) 竹帛,最終寫(xie) 定成書(shu) 。

 

(二)

 

《春秋公羊傳(chuan) 》的體(ti) 例形式,在東(dong) 漢以前,經與(yu) 傳(chuan) 分別單行。《漢書(shu) ·藝文誌》分別載《春秋》古經十二篇、十一卷(公羊、穀梁二家)和《公羊傳(chuan) 》十一卷。東(dong) 漢末年何休做《春秋公羊經傳(chuan) 解詁》,第一次把經文與(yu) 傳(chuan) 文合在一起,將傳(chuan) 附在經文之後,從(cong) 此《春秋公羊傳(chuan) 》延續經傳(chuan) 合並的形式。經傳(chuan) 合並後,傳(chuan) 文采用問答的方式逐句傳(chuan) 述《春秋》經文的“微言大義(yi) ”。《春秋公羊傳(chuan) 》與(yu) 《春秋》起訖時間相同,即始於(yu) 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於(yu)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對這二百四十二年間東(dong) 周王室及各諸侯國發生的史事做了相應的闡釋,按照魯國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十二公的順序編排。《春秋公羊傳(chuan) 》與(yu) 《春秋》經文完全匹配,每句經文後麵緊跟傳(chuan) 文,傳(chuan) 文采用問答的方式,通過層層設問、步步推導的方法,重點圍繞《春秋》經文疏通其經義(yi) 、闡發其大義(yi) ,層層講解《春秋》經文是如何“寓褒貶”“製義(yi) 法”“明是非”的。《春秋公羊傳(chuan) 》深明《春秋》大義(yi) ,獨得孔子真傳(chuan) ,將《春秋》中的“大一統”等治世理想揭示出來,將《春秋》中孔子不明說的事件,將每一事件中所蘊含的言外之意,寓褒貶的微言,統統在《春秋公羊傳(chuan) 》的條分縷析中,皆絲(si) 絲(si) 入扣地呈現在傳(chuan) 文的解釋當中。可以說,整本《春秋公羊傳(chuan) 》,就是一部思辨的教材。

 

《春秋公羊傳(chuan) 》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層層闡發事情原委的同時申明義(yi) 理,講明“微言大義(yi) ”,與(yu) 《春秋左傳(chuan) 》以記載補充《春秋》未曾述及的曆史史實為(wei) 主不同。因此,皮錫瑞在《經學通論》中雲(yun) :“《春秋》為(wei) 後世立法,惟《公羊》能發明斯義(yi) 。”《春秋公羊傳(chuan) 》在解釋《春秋》經文時不太注重敘述史實而側(ce) 重於(yu) 屬辭比事,從(cong) 文字上尋繹經文書(shu) 法的區別,探究經文深意的異同,比較、歸納、發掘其義(yi) 例,從(cong) 而闡發《春秋》大義(yi) 。

 

(三)

 

《春秋公羊傳(chuan) 》的思想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這些思想對社會(hui) 思潮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蘊含深厚的文化價(jia) 值和政治底蘊。

 

孔子在《春秋》中表達了他的“大一統”思想,而《春秋公羊傳(chuan) 》則首先突出“大一統”的民族觀,並使它成為(wei) 全書(shu) 的中心思想。《春秋公羊傳(chuan) 》主張尊奉王室,維護統一,闡釋孔子在《春秋》中貫穿的“大一統”“撥亂(luan) 反正”等政治大義(yi) ,大力彰揚孔子擁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場。這種思想體(ti) 現了“大一統”學說中的政治統一說,它強調的是周天子在政治地位上的獨一無二性。《春秋公羊傳(chuan) ·隱公元年》首篇曰:“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wei) 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書(shu) 一開始就由“王正月”引出“大一統”這個(ge) 觀念。“大一統”的說法便來源於(yu) 此。原意是說,為(wei) 什麽(me) 《春秋》要說“王正月”,是因為(wei) 它看重周王這個(ge) 正統。由於(yu) 《春秋》中處處都在維護這個(ge) 正統,這層意思貫穿全經,後人便名之曰“大一統”思想。《漢書(shu) ·王吉傳(chuan) 》:“《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實指天下諸侯,所有疆土,全國人民,皆統係於(yu) 一個(ge) 政權,而無分裂離析。《春秋公羊傳(chuan) 》全書(shu) 在這個(ge) 觀念統攝下闡釋《春秋》義(yi) 理。

 

《春秋公羊傳(chuan) 》還包含有曆史變易思想,主張“三世說”,把《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劃分為(wei) 不同的三個(ge) 發展階段,認為(wei) 人類社會(hui) 是沿著據亂(luan) 世、升平世、太平世順次進化的過程。

 

其他主要的思想內(nei) 容還有:隱公三年講“譏世卿”,莊公四年講“九世複仇”,閔公元年講“為(wei) 尊者諱,為(wei) 親(qin) 者諱,為(wei) 賢者諱”等。

 

(四)

 

《春秋公羊傳(chuan) 》在曆史上具有獨特的價(jia) 值和顯赫的地位。從(cong)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發展的曆程和中國傳(chuan) 統政治文化構建的視角來看,《春秋公羊傳(chuan) 》是“春秋三傳(chuan) ”中影響最大的。公羊學派作為(wei) 儒家經學中專(zhuan) 門研究和傳(chuan) 承《春秋公羊傳(chuan) 》的一個(ge) 學派,是今文經內(nei) 部最重要的一個(ge) 分支學派。

 

《春秋公羊傳(chuan) 》在曆史上有兩(liang) 次大的興(xing) 盛,一次是在漢代,一次是在清代中晚期。因《春秋公羊傳(chuan) 》傳(chuan) 孔子《春秋》大義(yi) ,主張“大一統”思想,符合西漢帝王穩定政權、尊王攘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需要,所以漢代統治階級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之後,為(wei) 了穩定社會(hui) 、鞏固統一,將《春秋公羊傳(chuan) 》定為(wei) 官學經典,成為(wei) 西漢政治生活的指導原則。據《漢書(shu) ·儒林傳(chuan) 讚》載,漢武帝設立《詩》《書(shu) 》《禮》《易》《春秋》五經博士,其《春秋》經博士隻傳(chuan) 《春秋公羊傳(chuan) 》一家而已,而《春秋左傳(chuan) 》《春秋穀梁傳(chuan) 》當時還尚未被列為(wei) 官學。因漢武帝好“公羊學”,董仲舒專(zhuan) 治《春秋公羊傳(chuan) 》,所著《春秋繁露》,皆言經義(yi) ,且皆與(yu) 《春秋公羊傳(chuan) 》相合。董仲舒從(cong) 《春秋公羊傳(chuan) 》的立場所闡發宣揚的“春秋大一統”思想,成為(wei) 漢代以及其後整個(ge) 古代社會(hui) 的基本政治價(jia) 值,成為(wei) 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構成。然而兩(liang) 漢時期的經學家們(men) ,為(wei) 了迎合統治者的喜好來博取利祿,把公羊學和讖緯學說結合起來,而且將《春秋公羊傳(chuan) 》的章句越講越繁瑣冗長,以至於(yu) 幾十萬(wan) 乃至百萬(wan) 字還不能傳(chuan) 達大意。隨著東(dong) 漢末年古文經學的興(xing) 盛,以公羊學為(wei) 代表的今文經學逐漸衰落。

 

公羊學派的重振是在清代中後期。在乾隆年間,學者莊存與(yu) 著書(shu) 重提公羊學說,宣揚《春秋》的“微言大義(yi) ”,標誌著“公羊學”的重新崛起。孔廣森、劉逢祿、龔自珍、魏源、康有為(wei) 等,屬於(yu) 清代公羊學派中有影響的人物。公羊學派在晚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當時中國學術中的主流學派。鴉片戰爭(zheng) 爆發前後,龔自珍、魏源打出“公羊學”旗號,探究何休所謂《春秋公羊傳(chuan) 》中的“非常異義(yi) 可怪之論”,借經學議政事、改風俗、思人才、正學術,把“公羊學”研究與(yu) 經世、救亡、圖存的政治目的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近代的公羊學派大多繼承龔自珍、魏源的傳(chuan) 統。康有為(wei) 、梁啟超等利用“公羊學”的“三世”“托古改製”等學說,作為(wei) 其維新變法的理論依據,使“公羊學”成為(wei) 晚清維新變革運動的直接思想武器。

 

總之,《春秋公羊傳(chuan) 》注重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yi) ”,主張維護統一、救亡圖存、維新變革,倡導走向安康太平,飽含政治合作精神而又深具批判精神。當然《春秋公羊傳(chuan) 》在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yi) ”之時,也難免有不少穿鑿附會(hui) 之處,應理性看待。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