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龍 著《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學的批判與重建》重版暨後記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3-12-03 22:42:04
標簽:

盧國龍 著《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學的批判與(yu) 重建》重版暨後記

 

 

 

書(shu) 名:《宋儒微言:多元政治哲學的批判與(yu) 重建》

作者:盧國龍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10

 

【內(nei) 容簡介】

 

北宋儒學從(cong) 本質上講是一種政治哲學,它所代表的時代精神,是對文明秩序及其最高的體(ti) 現形式——政治製度,進行理性的批判和重建。批判是追索文明秩序的合理性依據,所謂天道性命之理,即由此發暢;重建是探討文明秩序、政治製度的合理模式,於(yu) 是需要推闡“王道”,作為(wei) 最高的政治憲綱,從(cong) 而將師古與(yu) 用今結合起來,使現實政治朝著合理模式的方向調整。正是圍繞批判與(yu) 重建的時代課題,觸發北宋儒者的思想激情,形成各種學派,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思想史畫卷。

 

【作者簡介】

 

盧國龍: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道家與(yu) 道教文化中心主任。著有《中國重玄學》《道教哲學》《郭象評傳(chuan) 》《宋儒微言》。主持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A類重大課題《宗教在文化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目錄】

 

緒 論  政治變革中的北宋儒學複興(xing)

第一章 慶曆學術與(yu) 慶曆新政

第一節 慶曆學術新氣象

第二節 師古與(yu) 用今的理論思考

第三節 慶曆新政的啟示及影響

第二章 王安石“由是而之焉”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祖宗不足法”的變革主張

第二節 “由是而之焉”的運思理路

第三節 天道之義(yi) 涵

第三章 王雱“任理而不任情”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新學派中的《老》《莊》之學

第二節 “窮理”的本體(ti) 論哲學

第三節 “盡性”的精神哲學

第四節 “任理而不任情”的政治哲學

附錄一 陸希聲的《道德真經傳(chuan) 》

附錄二 陳景元的道家學術

第四章 張載“理一而分殊”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名教可樂(le) ”問題

第二節 以《易》《莊》相發明的本體(ti) 論哲學

第三節 以禮為(wei) 核心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程顥程頤“體(ti) 用一源”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警告危機 呼籲改革

第二節 對熙寧新法的批評

第三節 政治改良的“大中之道”

第四節 孔顏所樂(le) 何事

第五節 對佛道教的批評和吸收

第六節 體(ti) 用一源 顯微無間

第六章 蘇軾蘇轍“推闡理勢”的政治哲學

第一節 蘇軾蘇轍的人格

第二節 蜀學之駁雜與(yu) 一以貫之

第三節 蜀學的思想邏輯

第四節 蜀學與(yu) 儒道思想

第五節 蘇軾《東(dong) 坡易傳(chuan) 》的政治哲學

第六節 蘇轍《老子新解》的政治哲學

征引文獻

重版後記

 

【重版後記】

 

回想撰寫(xie) 《宋儒微言》時的情景,我住豐(feng) 台北大地,在世宗所的道教研究室工作,那是上世紀90年代。原計劃,弄完晉唐重玄學之後,順延要研究研究宋代道家道教的国际1946伟德,主要對象還是《老》《莊》注疏和道教的經論,沒打算寫(xie) 一本涉及儒學的書(shu) 。盡管也知道,研究中國的哲學和宗教,儒學儒教是個(ge) 大背景,回避就可能意味著架空曆史和社會(hui) 文化,所以關(guan) 注儒學儒教是有的,隨機閱讀相關(guan) 著作也是有的,但與(yu) 正麵研究畢竟是兩(liang) 碼事。隻是由於(yu) 兩(liang) 宋是個(ge) 儒學複興(xing) 的時代,研究這階段的道家道教,對儒學的知識性了解和思想性理解的要求,應該更高些。於(yu) 是先讀宋儒的文集,卻無意間生出一個(ge) 自己放不下的問題,現代的宋儒研究,如果交給宋儒,他們(men) 能看懂嗎?問題不在語言概念等表述形式,也不在思想邏輯,而在問題意識。宋儒無意與(yu) 佛教道教爭(zheng) 一日之短長,從(cong) 歐陽修到二程等人的言論都有明證,因為(wei) 儒者給自身的思想文化定位就與(yu) 二教不一樣,即使理論上有所是非,關(guan) 切處也是對於(yu) 社會(hui) 現實的影響,而不是理論本身。這表明宋儒的思想學問,不是沒有現實焦點的普遍性哲學建構,而是圍繞具體(ti) 的時代問題,在各派論爭(zheng) 中朝“向上一路”尋求解決(jue) ,最終發展出普遍性哲學,所以具體(ti) 的時代問題,是他們(men) 国际1946伟德的生長點,自然也就是我們(men) 理解其国际1946伟德的出發點。而研究道家道教———或許還包括其他的流派,也應該從(cong) 儒學複興(xing) 的出發點出發,否則弄不清研究對象與(yu) 其時代現實的關(guan) 係,不知今夕是何年,真實的思想內(nei) 涵難以索解,學問未免要做成起舞弄清影。基於(yu) 這個(ge) 想法,就不急於(yu) 梳理宋代道家道教的国际1946伟德了,先看看儒學複興(xing) 的問題意識及其思想邏輯再說,結果就寫(xie) 成了這樣一本書(shu) 。其中與(yu) 道家的關(guan) 聯,烙印也很明顯。

 

書(shu) 稿完成時,我是很忐忑的。雖說學術應該跟著問題走,規劃、預設並不重要,但畢竟術業(ye) 有專(zhuan) 攻,順行與(yu) 橫跨是兩(liang) 種步伐。隻是在作為(wei) 國家社科課題結項時,餘(yu) 敦康、牟鍾鑒、何光滬諸先生都很鼓勵,餘(yu) 先生甚至說我本來就不必做道家道教的專(zhuan) 家之學,又不是經學家,還看守什麽(me) 門戶。書(shu) 稿在2001年經華夏出版社麵世後,學界諸多師友都有所交流,如同事陳明、哲學所的張誌強、人民大學的梁濤、任鋒諸位,都表達過學術觀察的評論。趙廣明組織在青島召開的“宗教與(yu) 哲學”學術研討會(hui) ,還花了一天的時間就此書(shu) 展開討論,我聽了許多有益的意見。這次得以重版,要首先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方強先生。我們(men) 至今未謀麵,甚至也未曾通電話,隻是微信交流,但出版的事務很順利,可見學術的事情也可以是很單純的。書(shu) 中的引文,我用的是手頭有的刻本,早些年買(mai) 的,少占地方,還便宜,重版時方強先生悉數核對經過整理的版本,又添加征引文獻,方便讀者查閱;修訂了原書(shu) 稿中甲子紀年的未確之處,引述我自己舊作的個(ge) 別文字出入,做了許多細致的後期工作。

 

重版隻是做了文字校正,未予修訂。

 

 

盧國龍

2023年8月29日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