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大學國學院院長宋立林:永遠在弘道路上

欄目:伟德betvicror国际
發布時間:2023-11-30 19:02:51
標簽:
宋立林

作者簡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曆一九七八年生,山東(dong) 夏津人,曲阜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職曲阜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兼),中華禮樂(le) 文明研究所所長,兼任喀什大學國學院院長,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中華孔子學會(hui) 理事,山東(dong) 曾子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孔子研究》副主編,《走進孔子》執行主編等。著有《孔門後學與(yu) 儒學的早期詮釋研究》《出土簡帛與(yu) 孔門後學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語通解》《孔子家語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講》《孔子之道與(yu) 中國信仰》等。

喀什大學國學院院長宋立林:永遠在弘道路上

作者:宋立林

來源:“喀大國學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十月十七日辛卯

          耶穌2023年11月29日

 


宋立林,首批山東(dong) 省泰山學者青年專(zhuan) 家(2017-2021),喀什大學國學院院長,曲阜師範大學教授,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禮樂(le) 文化研究與(yu) 推廣中心主任,《孔子研究》副主編,《走進孔子》執行主編,兼任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孔學堂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山東(dong) 孔子學會(hui) 秘書(shu) 長。2023年8月入選山東(dong) 省首批師德講師團成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孔子與(yu) 早期儒學、儒家哲學研究、儒家學術史研究、禮樂(le) 文化研究、現代新儒家研究等。發表文章90餘(yu) 篇,著作20餘(yu) 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麵上項目各1項,參與(yu) 國家級、省部級課題20餘(yu) 項,成果先後榮獲山東(dong) 省社科優(you) 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全國優(you) 秀古籍圖書(shu) 獎,第五屆全國黨(dang) 員教育培訓創新教材,兩(liang) 次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推薦的傳(chuan) 統文化優(you) 秀圖書(shu) 等。

 

 

 

我個(ge) 人駑鈍,年逾不惑而無所立,惟有一顆向學之心,滿腔赤誠之情,黽勉從(cong) 事,蹣跚前行,但我堅信儒學是生命的學問。作為(wei) 學者,做學問是本分;但作為(wei) 儒者,踐行與(yu) 傳(chuan) 道也是職責所在。因此我堅持“兩(liang) 條腿走路”,一方麵做好自己的學術研究,一方麵又走出書(shu) 齋、做好傳(chuan) 播普及工作。前者為(wei) 基礎,後者為(wei) 宗旨,二者相互支撐,相互推進。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我長期進行儒家思想研究、儒家文獻整理與(yu) 研究、儒家學術史研究等,主要致力於(yu) 結合出土文獻研究先秦儒學文獻及思想史、學術史,同時做一點現代新儒學的研究。自從(cong) 讀研究生以來,一直追隨楊朝明老師的學術理念,從(cong) 文獻與(yu) 思想兩(liang) 個(ge) 維度研究孔子與(yu) 早期儒學。所以,我個(ge) 人的學術興(xing) 趣就集中在先秦儒學。通過對傳(chuan) 世儒家文獻與(yu) 出土簡帛文獻的綜合研究,對孔子思想、孔門後學等學術問題進行正本清源的研究,進而重寫(xie) 先秦儒學史,是我的夙願。碩士期間,跟隨導師研讀《論語》,整理《孔子家語》,同時作簡帛文獻的係統研讀,奠定了基本的研究路線。在文獻整理方麵,我的主要工作是《論語》《孔子家語》《孔子集語》“孔子三語”的文獻整理與(yu) 研究,已經出版《孔子家語通解》《孔子家語譯注》,前者是集體(ti) 項目,後者是個(ge) 人著作。《孔子集語譯注》和《孔子家語匯校集注》等都在進行之中。學術史與(yu) 思想史的研究,主要集中於(yu) 孔門後學。博士論文《儒家八派的再批判》(新版更名《儒家八派新探》)與(yu)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結項成果《孔門後學與(yu) 儒學的早期詮釋研究》與(yu) 另外一部《出土簡帛與(yu) 孔門後學新探》構成了我的“孔門後學研究三書(shu) ”。我的目標並不僅(jin) 僅(jin) 止於(yu) 講清楚儒家八派或孔門後學問題,更想“重寫(xie) 先秦儒學史”,將先秦儒學內(nei) 在理路、基本精神、核心命題、拓展與(yu) 歧出等加以廓清,寫(xie) 一部更高水平的《先秦儒學史》。

 

 

 

 

 

我曾經提出,“挖掘傳(chuan) 統禮樂(le) 的精神需要結合時代需求,而儒學一定要介入生活,成為(wei) 一種生活方式”,“傳(chuan) 播應該比研究更重要,至少兩(liang) 者要並重”。社會(hui) 上的傳(chuan) 統文化普及平台往往魚龍混雜,群魔亂(luan) 舞,為(wei) 此我憂心忡忡。傳(chuan) 統文化的普及和傳(chuan) 播,如果沒有一定的學術基礎,往往會(hui) 流入野狐禪,貽害無窮。這個(ge) 陣地學者不去占領,就會(hui) 被怪力亂(luan) 神占據。那既是國學的災難,也是我們(men) 的失責。

 

在文化的傳(chuan) 播普及方麵,我側(ce) 重於(yu) 儒學的當代價(jia) 值轉化與(yu) 應用(“兩(liang) 創”)。利用學術優(you) 勢,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兩(liang) 創”是新時代傳(chuan) 統文化研究者的重要使命,做“學術的轉化器”,讓儒學回歸生活,讓國人親(qin) 近國學。我自覺擔負起這一曆史使命,以孔子思想的現代價(jia) 值、三孔等文物如何活起來、禮樂(le) 文明的現代轉化等為(wei) 關(guan) 鍵領域開展“兩(liang) 創”探索,在山東(dong) 省大中小學傳(chuan) 統文化骨幹教師培訓及傳(chuan) 承工程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幹部政德教育、鄉(xiang) 村儒學教育、文化潤疆等方麵進行了多方實踐和推廣,取得了一些社會(hui) 反響,事跡和成果多次在央視《新聞聯播》和《山東(dong) 新聞聯播》等媒體(ti) 報道。

 

 

 

近年來,我的興(xing) 趣越來越集中到禮樂(le) 文化的研究與(yu) 推廣。在我看來,禮樂(le) 才是我們(men)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關(guan) 鍵,也是“兩(liang) 創”的重點。早在2018年我就提出“新禮樂(le) ”的設想,2021年我負責組建曲阜師範大學禮樂(le) 文化研究與(yu) 推廣中心,2022年參加山東(dong) 衛視齊魯頻道《中國禮中國樂(le) 》第一季的學術策劃指導,並擔任主要嘉賓。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文化綜藝節目,感受到媒體(ti) 對文化傳(chuan) 播的力量之後,我在孔學堂公益講座、孔子研究院春秋講壇、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尼山講堂、北大百年講堂等平台都著重講禮樂(le) 文化。2022年,我與(yu) 袁梅老師共同為(wei) 曲阜市的新禮儀(yi) 改革策劃了新中式婚禮、魯源小鎮等兩(liang) 創品牌,效果顯著。2023年,我與(yu) 田耘社趙鬆濤先生策劃新編相聲劇《杏壇·禮樂(le) 》。我希望能夠通過各種可體(ti) 驗的新禮樂(le) 項目,讓禮樂(le) 為(wei) 大眾(zhong) 所喜聞樂(le) 見,讓大眾(zhong) 能更廣泛地接受並參與(yu) 其中,讓禮樂(le) 的精神和意識能夠熏染陶冶培養(yang) 出新一代文質彬彬的君子。這個(ge) 問題的解決(jue) 才是儒家傳(chuan) 統文化真正在社會(hui) 上發揮積極影響的重要表現。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覺得老杜這首詩,最能反映儒家的精神。人文化成,必如春風化雨。“絢爛之極,複歸於(yu) 平淡”。我認為(wei) ,儒學真正的複興(xing) ,並不能僅(jin) 以學術論著的產(chan) 出作為(wei) 標準,而必須是儒學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變得無所不在又好像無所在,是那種“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狀態,即儒學的生命力應該體(ti) 現在中國人正常的日子裏。

 

人需要情懷的,也需要夢想。大學時代通過讀梁漱溟、錢賓四進入儒家之門,所以我特別敬佩梁先生那種實幹的精神,搞鄉(xiang) 村建設運動,撲下身子,進入鄉(xiang) 村;也佩服錢先生辦書(shu) 院,搞教育,作育英才。這些年來,我也賡續先賢精神,有若幹理想或夢想。

 

 

 

辦刊物是夢想之一。早在2004年讀研究生期間,我就創刊了孔子文化學院的內(nei) 刊《孔子文化》,後來又協助楊師主編《孔子文化輯刊》。2021年下半年,我奉命借調到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臨(lin) 時負責文獻期刊部的工作,主要是《孔子研究》的編輯。不久我又受命策劃《走進孔子》的複刊工作。這是我付出極大心血又投入巨大情感的事業(ye) ,經過同仁的努力,刊物得以成功複刊。2022年起,由孔子研究院與(yu) 齊魯書(shu) 社合作,正式出版《走進孔子》雙月刊,我受聘為(wei) 雜誌執行主編。兩(liang) 年來,約稿、審稿、編稿,都是既繁雜又快樂(le) 的事。

 

 

 

我還有一個(ge) 書(shu) 院夢。2004年時,我就與(yu) 段炎平兄策劃了“洙泗書(shu) 院複講儀(yi) 式”,2017年與(yu) 楊朝明師、顏炳罡師、廖曉義(yi) 老師等推動“洙泗書(shu) 院複院大典”,讓古老的書(shu) 院重新煥發生機。2018年,受劉強兄感召,我擔任汶源書(shu) 院院長,邀約學界二十多位好友作為(wei) 學術委員,推動了萊蕪汶源書(shu) 院的複院,並策劃了各類學術活動,一時間這激起我巨大的熱情。可惜,2020年後因為(wei) 受一些影響,汶源書(shu) 院陷入困境,活動不得不取消。由於(yu) 受影響,我們(men) 師門的學術交流也受到巨大影響。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我與(yu) 楊師、衍華、房偉(wei) 等同門師兄弟分別湊錢租了一個(ge) 房子,稱作“慢廬”,作為(wei) 師門共同體(ti) 的活動場所。在這裏,在疫情三年之中,我們(men) 組織了慢廬“《論語》通講”、“《孟子》通講”、“二十四節氣”等共計80多場公益講座,人文雅集兩(liang) 場,學術工作坊若幹期,出版《洙泗》輯刊3期。通過線上線下參與(yu) 活動的學友有近萬(wan) 人次。我目前正在努力推動洙泗書(shu) 院的真正複興(xing) 。

 

“學宗洙泗,道闡尼山,守先待後,與(yu) 古為(wei) 新”,四句話就是我的座右銘,願以此自勉!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