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有先天八卦圖嗎?
作者:陳嘉許
來源:作者賜稿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翻開一本解《易》的書(shu) ,往往會(hui) 看到這樣一些內(nei) 容:河圖、洛書(shu) 、太極圖、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64卦方圓圖……似乎這些都屬於(yu) 《周易》的基礎知識,不知不足以為(wei) 《易》。
無可否認的是,這些圖示,以及所附的相應數理,都自有其高明之處,甚至在奇門、堪輿等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筆者認為(wei) ,就《周易》這部經典的文本本身而言,除了後天八卦圖以外,其餘(yu) 的那些圖,似乎跟經典文本說不上什麽(me) 直接的關(guan) 係。易學理論博大精深,易學實踐豐(feng) 富多彩,後世流行的易學象數,很多都是秦漢以後才出現的,在承認和尊重其高明的同時,也不妨進一步審視其與(yu) 經典原文的關(guan) 係。本文要研究的,即是《周易》原文有無先天八卦圖的問題。
先天八卦圖(左圖)和後天八卦圖(右圖),是易學經常涉及的兩(liang) 個(ge) 八卦圖。在宋代易學大家邵雍闡明先天八卦以前,本來隻有一種右圖所示的八卦圖。民國尚秉和先生偶以先天八卦解《易》,並力主先天八卦之成說,他認為(wei) 在邵雍以前,自古就有“乾南坤北”、“離東(dong) 坎西”等八卦位序(尚秉和《周易尚氏學》“總論”之“第十一論先後天之卦位”,中華書(shu) 局,1979年,第9-10頁),其所引證的《左傳(chuan) 》、《易林》等典籍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後麵會(hui) 就他引證的有關(guan) 爻辭的解釋提出不同看法。
認為(wei) 《周易》有先天八卦圖的內(nei) 容,依據主要有二,一是《說卦》有一段話,應該是介紹先天八卦的,二是《既濟䷾ 》九五爻辭,其方位原理應該用先天八卦才能解釋。
一、《說卦》有關(guan) 內(nei) 容分析
《說卦》那段話如下: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dui) 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通常認為(wei) 這說的是先天八卦的內(nei) 容,在斷句方麵,則以“是故易逆數也”連在“知來者逆”後麵而與(yu) 下句斷開。
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論及注疏傳(chuan) 統“偏重語義(yi) 忽視結構”的問題。麵對比較費解的文本,有時候暫時跳出字麵,在全篇、前後文語境裏審視其結構意義(yi) ,會(hui) 有助於(yu) 對字麵的理解。這裏就讓我們(men) 先看《說卦》全文的結構。全文大約可以分為(wei) 三章,主題分別是這樣的:易道的宗旨和梗概,八卦相互作用生養(yang) 萬(wan) 物,八卦與(yu) 萬(wan) 物的對應舉(ju) 例。限於(yu) 主題和篇幅,這裏不討論其餘(yu) 的部分,隻在第二章的語境中考察前麵引用的那部分文本。
這部分文本,在第二章“八卦相互作用生養(yang) 萬(wan) 物”語境中一起斷句標點如下: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dui) 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dui) ,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wan) 物出乎震,震,東(dong) 方也。齊乎巽,巽,東(dong) 南也;齊也者,言萬(wan) 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wan) 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麵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wan) 物皆致養(yang) 焉,故曰致役乎坤。兌(dui) ,正秋也,萬(wan) 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dui)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wan) 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dong) 北之卦也,萬(wan) 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萬(wan) 物而為(wei) 言者也。動萬(wan) 物者莫疾乎雷,橈萬(wan) 物者莫疾乎風,燥萬(wan) 物者莫熯乎火,說萬(wan) 物者莫說乎澤,潤萬(wan) 物者莫潤乎水,終萬(wan) 物始萬(wan) 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wan) 物也。
上麵第一段話裏,“八卦相錯”應該是說兩(liang) 兩(liang) 對舉(ju) 的兩(liang) 個(ge) 卦之間陰陽爻性剛好相反,或者說正好互補(比如兌(dui) ☱與(yu) 艮☶剛好互補),這個(ge) 爭(zheng) 議不大,“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則比較費解,曆史上解釋爭(zheng) 議較大。“數往”和“知來”對舉(ju) ,結合《係辭》“神以知來,知以藏往”等類似用詞,可知“數往”本義(yi) 應為(wei) 研究過去已知的事物,“知來”本義(yi) 應為(wei) 知道未來出現的事物。再從(cong) 接下來的語境看,八卦自身的“知來”不是預測未來,而是八卦相反相成,經曆八個(ge) 環節,生養(yang) 一個(ge) 新的事物。對於(yu) 生養(yang) 事物的八卦自身而言,那不是預知未來,而是造就未來;對於(yu) 我們(men) 觀察研究者而言,這個(ge) 過程就是我們(men) 的“知來”。類似的,研究過去已知的事物,對於(yu) 八卦自身而言,隻是既有的成就而已;對於(yu) 我們(men) 觀察研究者而言,這個(ge) 回看的過程就是我們(men) 的“數往”。
再看“順”“逆”的問題。仔細研究原文,會(hui) 發現八卦的出場順序,原本依次是這樣的:天(乾)→地(坤)→山(艮)→澤(兌(dui) )→雷(震)→風(巽)→水(坎)→火(離)。“逆數”之後,八卦的進展序列成了這樣:雷(震)→風(巽)→雨(坎)→日(離)→艮→兌(dui) →乾→坤。顯然,“順”是從(cong) 天地定位,一路順次進展到水火功用,追溯了物理環境的形成;“逆”則是從(cong) 雷風開始,向前反推到乾坤二卦,分析了生命(代指所有萬(wan) 物)的形成。進而可知,最先的八卦出場順序即為(wei) “順”,其後的八卦進展序列則是“逆”。當然,這個(ge) “逆”也不是完全嚴(yan) 格倒推的,震巽坎離在局部上依然是遵照原來“順”序的,這個(ge) 不必太較真了,大體(ti) 上還是逆推的就行了。
在“順”裏提到的八卦,都不是抽象的卦名,而是天地、山澤、雷風、水火這些具象的事物,沒有感情色彩,純屬物理作用,表明物理環境是依托於(yu) 現實物理而形成的。在“逆”裏提到的八卦,則半具象(雷風雨日)半抽象(艮兌(dui) 乾坤),半物理(動散潤烜)半感情(止說君藏),表明生命的形成,是形而下(具象)與(yu) 形而上(抽象)的結合作用、物理與(yu) 感情的結合作用,從(cong) 而可知,生命,是靈(心)與(yu) 肉(身)的統一。
這樣來看原文,似乎就比較容易理解了。用白話轉述一下第一段的大意,大約是這樣的:
天(乾☰)地(坤☷)上下定位,山(艮☶)澤(兌(dui) ☱)相互通氣,雷(震☳)風(巽☴)相互激迫,水(坎☵)火(離☲)互不相向(水火不容)。八卦交錯推衍,要知以往,從(cong) 前往後順著進展就行了,要知未來,則是從(cong) 後往前逆著推展的,所以易道從(cong) 後往前逆推,就是先以雷(震☳)激發,次以風(巽☴)布散,次以雨(坎☵)滋潤,次以日(離☲)幹燥,次以艮☶止避免消散,次以兌(dui) ☱悅歡喜其情,次以乾☰君使其有序,後以坤☷土令其有歸。
再回看第二章的三層(三段話),第一層是以生命為(wei) 核心,說明八卦如何通過“相反相成”而生養(yang) 萬(wan) 物,第二層講八卦對於(yu) 萬(wan) 物所起的時空定位功能(八卦圖),第三層用一個(ge) “神”字,歸結讚歎八卦生養(yang) 萬(wan) 物的不可思議。
可見,這裏本沒有什麽(me) “先天八卦”,第二層才是講解卦序及其定位功能。解釋史往往在“數往者順,知來者逆”這八個(ge) 字上麵大做文章,以為(wei) 裏麵包含了多麽(me) 精妙的八卦推演法則,斷句則以“是故易逆數也”連在“知來者逆”後麵而與(yu) 下句斷開,即:“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這樣“易逆數也”就成了前麵八個(ge) 字推演法則的結論,似乎是大可不必的,因為(wei) 這樣事實上否定了易道的“數往者順”。“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這句話,一路順序描述了,或者說回顧了,天地之間物理秩序是怎樣建立的。
另外比較有趣的是,加了標點以後從(cong) “天地定位”至“坤以藏之”,竟然就是一句話,中間沒有句號,照理說應該有句號才對,比如加在“知來者逆”後麵。筆者原先也是這麽(me) 想的,後來覺得還是尊重古人的說話習(xi) 慣比較好,人家應該就是一口氣說下來的,這裏麵有個(ge) 語感的問題。多說一句,古籍加現代標點也許會(hui) 有某些問題,不過儒典還好。
二、《既濟䷾》九五爻辭分析
卦爻辭可能涉及先天八卦,以《既濟䷾》九五爻辭最為(wei) 典型:
九五:東(dong) 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礿祭實受其福。
象曰:東(dong) 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爻辭大意是說,東(dong) 邊鄰居殺牛,不如西邊鄰居用微薄的祭禮能實在感召上天之福。
《周易尚氏學》是這樣解釋的:
離位東(dong) ,故曰東(dong) 鄰。坎位西,故曰西鄰。離為(wei) 牛,兌(dui) 為(wei) 毀折、為(wei) 斧,故曰東(dong) 鄰之殺牛。坎為(wei) 飲食,故為(wei) 祭。礿,薄祭也。坎為(wei) 薄,故曰西鄰之礿祭。乾為(wei) 福,殺牛而祭,當受福矣,然不如礿祭受福者,以坎當五,得中正之時也。此離東(dong) 坎西之確證。鄭氏謂離日出東(dong) 故曰東(dong) 鄰,坎月生西故曰西鄰,而不知離即在東(dong) ,坎即在西,則卦象失傳(chuan) 之故也。又漢人往往以紂與(yu) 文王之事說此爻,非。(《周易尚氏學》,第280頁,句讀標點有改動)
震☳為(wei) 東(dong) ,兌(dui) ☱為(wei) 西,但這個(ge) 卦裏沒有震☳兌(dui) ☱之象,從(cong) 而“東(dong) ”、“西”的措辭非常費解,鄭玄說“離日出東(dong) 故曰東(dong) 鄰,坎月生西故曰西鄰”也確實牽強,似乎隻能用先天八卦的方位來解釋了,先天八卦離☲為(wei) 東(dong) 坎☵為(wei) 西,尚先生解釋之後,進而得出結論:“此離東(dong) 坎西之確證。”
問題是,他解釋了“東(dong) ”“西”二字,卻對“鄰”字忽略了,而且解釋“殺”字又莫名其妙地引入了兌(dui) ☱“為(wei) 毀折、為(wei) 斧”之象,而其實此卦並無兌(dui) ☱象,恐怕又是他的“半象”之說的一種運用,即九五、上六構成了半個(ge) 兌(dui) ☱象,遂徑以兌(dui) ☱取象。筆者對“半象”理論持保留意見,即以此爻為(wei) 例,如果半象可取,那直接半兌(dui) ☱為(wei) 西,半震☳為(wei) 東(dong) 就行了,就能解釋“東(dong) ”“西”二字了,又何需扯上先天八卦呢?
此爻不能光顧“東(dong) ”“西”二字,而要留意“東(dong) 鄰”、“西鄰”是怎麽(me) 回事。這裏簡要提供一下筆者對於(yu) 此爻爻辭的解釋(象辭就不解釋了):
離☲為(wei) 南、為(wei) 屋舍,《既濟䷾》初九至九五兩(liang) 離☲相鄰,順時針看南邊這兩(liang) 間房舍,則九三體(ti) 下卦之離☲為(wei) 東(dong) 鄰,九五體(ti) 互卦之離☲為(wei) 西鄰;上六為(wei) 天帝之位,九三與(yu) 九五都處在祭神之位,九三是呼應上六,九五是近承上六;九三體(ti) 九三至九五之離☲為(wei) 殺、為(wei) 牛,以進獻於(yu) 上六,是為(wei) “東(dong) 鄰殺牛”;九五體(ti) 坎☵為(wei) 薄,直承上六,是為(wei) “西鄰之礿祭”;陽爻為(wei) 實,九三呼應上六,不如九五承接上六為(wei) 近;所以說“東(dong) 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礿祭實受其福”。
既然如此,此爻的方位問題,或許就不需要用先天八卦去解釋了。
三、餘(yu) 論
通過前麵的討論,對於(yu) 《周易》有無先天八卦圖的問題,我們(men) 應該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當然本文所涉及的僅(jin) 限於(yu) 其“圖”,易學領域還有“先天八卦數字”“後天八卦數字”的問題,在後世易學實踐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但那其實是另一個(ge) 複雜的問題,跟《周易》文本也沒有什麽(me) 直接聯係。
推廣開來,再說說河圖、洛書(shu) 、太極圖的問題,筆者認為(wei) 沒有討論的必要,因為(wei) 實在找不到什麽(me) 文本聯係。把《係辭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之類的說法往河洛數字上解釋,恐怕不如不解釋,就像一加一等於(yu) 二不需要解釋一樣。《係辭上》提到了“河出圖,雒出書(shu) ,聖人則之”,隻是引用一個(ge) 流傳(chuan) 了很久的傳(chuan) 說而已,為(wei) 的是說明聖人的偉(wei) 大成就,顯然不必直接等同於(yu) 後世流行的河圖洛書(shu) 。《論語·子罕》裏孔子感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也是通過引用虛無縹緲的傳(chuan) 說,來表明還是立足當下為(wei) 好。太極圖的問題(不管是周敦頤揭示的太極圖,還是流行的陰陽魚圖),僅(jin) 有一點《係辭上》“四象”似乎可以扯上關(guan) 係,易學史一般用“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來解釋,但《係辭上》“四象”其實是指四個(ge) 季節。針對《係辭上》這些文本內(nei) 容,拙文《蓍占原理試解》有專(zhuan) 門的解釋和探討。當然了,還是那句話,就算沒有直接聯係,也不是要否定它們(men) 的高明和價(jia) 值。
(作者簡介:陳嘉許,男,西曆1979年生,主要研究先秦儒學與(yu) 宗教。)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