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自述: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儒行者

欄目:伟德betvicror国际
發布時間:2023-11-02 20:54:11
標簽:
楊朝明

作者簡介:楊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東(dong) 梁山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曆史學博士。現任孔子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山東(dong) 省政協常委,第十四屆中國民主促進會(hui) 中央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等社會(hui) 職務。出版《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八德詮解》等學術著作20餘(yu) 部。

自述:做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儒行者

作者:楊朝明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濟寧政協”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十五日庚申

          耶穌2023年10月29日

 

十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曲阜,在孔子研究院舉(ju) 行專(zhuan) 家學者座談會(hui) ,發出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信號,我和我的同事們(men) 都歡欣鼓舞,認識到這是具有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大事件,必將載入中國當代思想文化的史冊(ce) 。作為(wei) 親(qin) 曆者,我永遠忘不了當時的一情一景;作為(wei) 研究者,我慶幸生逢這樣一個(ge) 偉(wei) 大時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華民族能夠處亂(luan) 不驚,以天下“定於(yu) 一”的氣魄,踔厲奮進,不斷勇毅前行,也激勵我們(men) 做一位踏踏實實的儒行者。

 

 

 

01在“聖城”尋求一生所向

 

在孔子研究院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到學術成果展示台上的書(shu) 刊,饒有興(xing) 致地進行翻看。當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liang) 書(shu)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表示“我要仔細看看”。恰巧這兩(liang) 本書(shu) 都是我主編而且都已經出版多年。在曲阜師大孔子研究院工作時我帶領我的研究生一起讀書(shu) ,共同交流,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我的家在有名的水泊梁山,這裏是一個(ge) 浸潤著水滸文化豪情的地方,卻也是傳(chuan) 統文化底蘊深沉的地方。正如我理解的“水滸文化”的關(guan) 鍵詞是“天道”與(yu) “忠義(yi) ”,我聽著“水滸故事”長大,也在長輩們(men) 身上感受著“道義(yi) ”、沐浴著“儒風”。小時候,那裏雖然交通閉塞、生活清苦,但父母勤勞節儉(jian) 、正直和善、崇尚讀書(shu) ,鋪染了我的生命底色,我也為(wei) 能夠到“聖人的老家”上大學感到高興(xing) 。

 

來到曲阜,學習(xi) 曆史,走近孔子,就像做夢一般。我1981年考上了孔子故裏的高校曲阜師範大學,那時考大學文、理分科,1980年10月我還在準備理科高考,根據各方麵情況,我清晰記得學校教導主任王老師建議我改學文科。王老師非常令人尊敬,我沒有多想就積極找來從(cong) 沒有學過的曆史、地理等教材。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年之後我竟然坐在了大學曆史係的教室裏。

 

在那個(ge) 年代,許多年輕人的偶像是中國女排,是數學家陳景潤、蘇步青,我的偶像就是我“跟前的老師”。我很幸運地遇到過眾(zhong) 多博學的老師,尤其是郭克煜先生。他是我的本科《中國曆史文選》老師也是後來我的碩士生導師。郭老師國學根底深厚,在學界同行中頗受稱道,正是郭老師帶我走進了孔子的世界。

 

剛入學沒多久郭克煜老師就帶領我們(men) 領略到孔府、孔廟所蘊含的曆史與(yu) 文化意義(yi) 。當時老師的講解十分透徹,我們(men) 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於(yu) 孔子的由衷敬佩和對儒學文化的深深認可。由於(yu) 老師的引領,我從(cong) 此喜歡上這些文物古跡,以後有機會(hui) 就去裏麵走走。大學畢業(ye) 時,駱承烈老師率我們(men) 編寫(xie) 《孔子故裏勝跡》,以辭書(shu) 條目形式把每一座殿堂、廊廡、門坊、牌匾以及重要碑刻等撰寫(xie) 出來,由此了解到其中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後來我讀碩士研究生,跟隨恩師郭克煜先生學習(xi) 研究魯國曆史,開始深深感到孔子、魯國、曲阜的非同尋常,這裏的文物古跡也逐漸在我心中鮮活起來,於(yu) 是也主動去思考。那時,學校各單位有客人來需要參觀,就找我去講解。有人見我多了,問是哪個(ge) 單位的,於(yu) 是我開玩笑說是“旅遊局的”。

 

文獻是曆史文化的載體(ti) ,如果不能認清典籍文獻的形成撰著情況,就很有可能造成成書(shu) 年代、學派屬性、典籍關(guan) 係等的錯亂(luan) ,就像“古史辨”實際成為(wei) “古書(shu) 辨”那樣,認清古書(shu) 才有可能正確認識古史。我碩士、博士所學的專(zhuan) 業(ye) 方向都是曆史文獻學,我對中國文化經典、曆史典籍有特別的興(xing) 趣。

 

《詩經·魯頌》有“泰山岩岩魯邦所瞻”的句子,泰山之陽以曲阜為(wei) 中心的這一地區,因為(wei) 誕生了孔子這位聖人,成為(wei) 一個(ge) 獨特的精神文化空間。走近“三孔”,就好像走進曆史深處;徜徉其間,就仿佛在與(yu) 古人對話。你如果沿著孔廟神道往裏走,曆代建築的莊嚴(yan) 肅穆,多姿多彩的營造法式,由清而漢的曆史回溯......,這時你可能不禁發問:孔廟何以會(hui) 集中如此眾(zhong) 多的曆史建築?孔廟何以會(hui) 這樣越建越大?此時,出現在你左右的眾(zhong) 多石碑,或許也仿佛爭(zheng) 先恐後地告訴你答案。這些碑刻就像一本本耐讀的書(shu) ,每一幢石碑都有屬於(yu) 它們(men) 自己的故事。你不走近它們(men) ,它們(men) 就悄無聲息;你與(yu) 它對話,它們(men) 就會(hui) 生動活潑地給你傳(chuan) 達來自前代的信息,述說關(guan) 於(yu) 孔子儒學與(yu) 中國的曆史過往。

 

在曲阜學習(xi) 、工作、生活四十餘(yu) 年,早期最多的就是“泡”在圖書(shu) 裏不停地閱讀,一有時間就相伴遍訪孔聖故裏的文物古跡。從(cong) 這個(ge) 時期開始,我逐漸步入中國典籍與(yu) 文化,走近孔子和儒學,開始對民族文化產(chan) 生認同感觸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著名學者、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說:“過去的一切文化都蘊含在曆史中除卻曆史無從(cong) 談文化。”曲阜是聖人孔子的故裏,兩(liang) 千多年來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正是這種深厚的曆史與(yu) 文化底蘊,讓曲阜這座在地理上本來很小的城市變得“很大”。就是在這裏,我逐漸確定了一生的研究方向——孔子、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我想去了解,真正的儒家文化有什麽(me) ,真正的儒家文化是什麽(me) 。

 

02在學術上既“登”且“落”

 

 

 

2010年,我奉調孔子研究院擔任院長職務,我想,能在這家被視為(wei) “國字號”孔子、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專(zhuan) 門研究機構從(cong) 事學術研究、傳(chuan) 播,是真正意義(yi) 上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尤其在呼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回歸的新時代,更需要解放思想、守正創新。

 

2013年11月26日,是我和孔子研究院同事們(men) 難忘的一天。這天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曲阜視察,我有幸全程陪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孔子研究院,並參加了專(zhuan) 家學者座談會(hui) 。在這次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我們(men) 搞好“四個(ge) 講清楚”,傳(chuan) 遞了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信號。從(cong) 那以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多次會(hui) 議、多個(ge) 場合都對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行了重要論述,尤其是提出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不言而喻,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既要“登峰”又要“落地”,這也是我常常說到的一句話。要想實現傳(chuan) 統文化的“落地”轉化“登峰”是前提。“登峰”就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儒學進行正本清源的研究。在曲阜幾十年,我首先在曲阜師範大學齊魯學刊編輯部做編輯,先後負責曆史學與(yu) “孔孟學研究”“孔子、儒學與(yu) 齊魯文化研究”等專(zhuan) 欄的編輯,後來先後在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曆史文化學院擔任院長,肩負起了學科發展的重任。我剛剛任職於(yu) 學校孔子文化學院時,德高望重的許淩雲(yun) 老師語重心長地勉勵我說:“咱們(men) 設學孔子家鄉(xiang) ,如果我們(men) 的學科連培養(yang) 博士的水平都沒有,這很說不過去。”我暗下決(jue) 心,一定踏實奮進,好好優(you) 化學術隊伍,整合研究力量。令人欣慰的是,在學校的領導下,在學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任職的數年期間,不僅(jin) 作為(wei) 全省重點科研平台的“山東(dong) 省儒學研究基地”、以孔子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研究為(wei) 鮮明特色的省重點學科都一直保持全省領先地位,甚至“基地”在一次正式評估中高居榜首,而且學科先後取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設立了博士後流動站,學術研究得到了普遍認可。

 

到孔子研究院工作以來的十幾年間,我和我的同事們(men) 加快了學術研究步伐。尤其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孔子研究院並在這裏舉(ju) 行專(zhuan) 家學者座談會(hui) ,這是對整個(ge) 學術文化界的勉勵,我們(men) 尤其受到了巨大鼓舞。首先是利用好這個(ge) 平台,推進中華文化的研究與(yu) 傳(chuan) 播,於(yu) 是我們(men) 精心籌劃,全麵提升世界儒學大會(hui) 的辦會(hui) 水平,嚴(yan) 謹組織評定“孔子文化獎”,連續八屆舉(ju) 辦的儒學大會(hui) ,一年比一年更有成效。針對孔子研究院的具體(ti) 實際,我們(men) 舉(ju) 辦儒學學術活動月、舉(ju) 辦“春秋講壇”辦儒學網站辦學術刊物辦思想沙龍......

 

為(wei) 了更好把握中國文化精髓,使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紮實穩固的基礎上,我注意把視野放在更加寬廣的曆史文化背景中,讓研究有曆史的縱深感,我注意使個(ge) 人的研究突出了幾個(ge) 特點:一是研究孔子儒學的來源,就像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了解孔子所尊崇的古代先王,就無法真正走進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思想世界。二是研究孔子文化與(yu) 儒學思想的母體(ti) ,研究孔子的時代文化即周魯文化。這就把孔子儒學既視為(wei) 周魯文化的一部分,又可以看到孔子儒學的超越之處,看到孔子儒學作為(wei) 莊子所說“道術”的特性。三是研究孔子儒學的載體(ti) ,即與(yu) 儒學相關(guan) 的典籍文獻,更好地把握文獻本身的整體(ti) 性、文獻之間的關(guan) 聯性,這樣才可以救偏補弊,更好讀懂讀活這些曆史記載。

 

沒有文化自知就沒有文化自信,儒學研究的視野必須是整個(ge) 中國古代文明,進而要有與(yu) 世界其他文明比較的眼光眼界,而最首先的是要對中國自身的曆史文化有係統研究,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孔子思想,弄清儒學文化。從(cong) 事儒學研究工作四十多年,除了《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還先後主編或獨立出版了《魯國史》《儒家文化麵麵觀》《魯文化史》《周公事跡研究》《儒家文獻與(yu) 儒家學術研究》《出土文獻與(yu) 早期儒學研究》《孔子事跡編年會(hui) 按》《傳(chuan) 統文化要論》《孔子弟子評傳(chuan) 》《正本清源說孔子》《中華傳(chuan) 統八德詮解》《儒學精神與(yu) 中國夢》《<孔子家語>綜合研究》《孔子之道與(yu) 中國信仰》《孔孟正源》《孔子的叮嚀》《從(cong) 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元聖周公》《國學通識課》《孔子文化與(yu) 當代中國》《讓孔子溫暖世界》《三代文化與(yu) 儒學的形成》等著作。

 

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創”,正是要讓典籍裏的文字“活”起來,從(cong) 中發現它的現代意義(yi) 。這些年我對《孔子家語》的研究用力較多,該書(shu) 長期被視為(wei) 偽(wei) 書(shu) 棄而不用,至為(wei) 可惜。在研究相關(guan) 學術問題的過程中,我仿佛常常感到該書(shu) 的價(jia) 值非同尋常。據統計,《孔子家語》比《論語》的字數多出3.578倍,它不僅(jin) 補充了孔子與(yu) 早期儒學的寶貴資料,更激活了諸多文獻。這看似普通的一本書(shu) ,卻使大眾(zhong) 重新認識中華文明的深度與(yu) 長度。原來乏人問津的《孔子家語》,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可,許多年輕人也自發組織起來讀這本重要的儒學經典。由此,《孔子家語》研究迅速受到重視,僅(jin) 僅(jin) 曲阜師範大學就有近二十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專(zhuan) 門或重點涉及《孔子家語》的研究。我們(men) 還舉(ju) 辦專(zhuan) 題會(hui) 議並在孔子研究院建立“論語學研究中心”,係統研究包括《孔子家語》在內(nei) 的孔子遺說,搭建了儒學研究高端平台,儒學研究的引領地位持續鞏固。

 

文化自知自信需要文化走向大眾(zhong) 、浸潤人心。走向大眾(zhong) 就是要“落地”傳(chuan) 播,以創新的形式和方法將傳(chuan) 統文化送到青少年和百姓的心中。長年身在“聖城”,我親(qin) 眼見證並親(qin) 身參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多次以家鄉(xiang) 為(wei) 例詮釋山東(dong) 文化“兩(liang) 創”的實踐成果——在孔子故裏,許多中華經典成為(wei) 中小學誦讀教材;在千年古村魯源新村,依然散發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在孔子的誕生地尼山,連續舉(ju) 辦了八屆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經發展為(wei) 文明交流的窗口和連接世界的紐帶。在作為(wei) 孔孟之鄉(xiang) 的濟寧,文化“兩(liang) 創”踐行者隊伍逐漸擴大,大眾(zhong) 學習(xi)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情高漲起來。每次在溝通交流儒家文化時,都能引起大家共鳴,我也很高興(xing) 。“落地”就是為(wei) 了讓更多人感受到鮮活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而喜歡上它。

 

03讓儒學“走”得更深更實更遠

 

社科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在此基礎上,組織編寫(xie) 出版了《中華八德:黨(dang) 員幹部讀本》《中華八德:青少年讀本》等具有傳(chuan) 播普及意義(yi) 的係列文化讀本,入選了“第五屆全國黨(dang) 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獲獎教材”。在研究院,我們(men) 積極引進海內(nei) 外高層次人才,推出由13名高層次人才13部著作組成的《尼山儒學文庫(第一輯)》,注重思想性、學術性、時代性、普及性,幫助讀者把握新時代儒學研究和建構的發展方向。還推出了“中華文化走出去”係列成果。《孔子家語通解》翻譯為(wei) 韓文版、吉爾吉斯語版,《論語詮解》翻譯為(wei) 英文版、韓文版;《儒學精神與(yu) 中國夢》翻譯為(wei) 英文版;《孔子這樣說》翻譯為(wei) 德文版、韓文版;《圖說孔子》翻譯為(wei) 英文版、日文版、韓文版和蒙文版,在台灣地區出版繁體(ti) 中文版。孔子研究院建設了“孔子學院總部體(ti) 驗基地”,可以讓國外學生看了“三孔”後,再到孔子研究院進行深加工、再提升體(ti) 驗中華文化。先後接待了13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孔子學院師生、海外漢學家、國內(nei) 各地幹部政德教育學員以及專(zhuan) 家學者、國學愛好者等6萬(wan) 餘(yu) 人。

 

2022年我調入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從(cong) 曲阜到濟南,改變的是腳下的坐標,不變的是賡續孔孟之道的初心。

 

10多年來,我不忘作為(wei) 孔子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學習(xi) 者、研究者、傳(chuan) 播者的使命,也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回歸感到歡欣鼓舞。我和我的同事們(men) 以飽滿的熱情和更緊張的工作激情,投入到孔子、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事業(ye) 中,並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社會(hui) 影響。作為(wei) 儒學工作者,尤其前幾年作為(wei) 孔子研究院院長,有更大的責任思考如何弘揚孔子、儒學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孔子、儒學與(yu) 時代精神的互動交融。我提出孔子研究院以“博學於(yu) 文,行己有恥”作為(wei) 孔子研究院的院訓,作為(wei) 每一位儒學研究者、弘揚者的共同遵循,讓孔子照亮人心,用儒學溫暖世界。

 

我們(men) 致力於(yu) 孔子、儒學的研究主持並完成了國家級、省級課題10餘(yu) 項,推出了70餘(yu) 萬(wan) 字的《中華傳(chuan) 統八德詮解叢(cong) 書(shu) 》8部著作,分別闡釋“孝、悌、忠、信、禮、義(yi) 、廉、恥”的起源、含義(yi) 和本質,論述與(yu) 個(ge) 人修養(yang) 、社會(hui) 和諧及國家治理的關(guan) 係。這部著作2019年獲得山東(dong) 省社科優(you) 秀成果二等獎;在此基礎上,組織編寫(xie) 出版了《中華八德:黨(dang) 員幹部讀本》《中華八德:青少年讀本》等具有傳(chuan) 播普及意義(yi) 的係列文化讀本,入選了“第五屆全國黨(dang) 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獲獎教材”。在研究院,我們(men) 積極引進海內(nei) 外高層次人才,推出由13名高層次人才13部著作組成的《尼山儒學文庫(第一輯)》,注重思想性、學術性、時代性、普及性,幫助讀者把握新時代儒學研究和建構的發展方向。還推出了“中華文化走出去”係列成果。《孔子家語通解》翻譯為(wei) 韓文版、吉爾吉斯語版,《論語詮解》翻譯為(wei) 英文版、韓文版;《儒學精神與(yu) 中國夢》翻譯為(wei) 英文版;《孔子這樣說》翻譯為(wei) 德文版、韓文版;《圖說孔子》翻譯為(wei) 英文版、日文版、韓文版和蒙文版,在台灣地區出版繁體(ti) 中文版。孔子研究院建設了“孔子學院總部體(ti) 驗基地”,可以讓國外學生看了“三孔”後,再到孔子研究院進行深加工、再提升體(ti) 驗中華文化。先後接待了13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孔子學院師生、海外漢學家、國內(nei) 各地幹部政德教育學員以及專(zhuan) 家學者、國學愛好者等6萬(wan) 餘(yu) 人。

 

2018年3月,我被選為(wei)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在新的平台上,積極資政建言。我關(guan) 注社會(hui) 文化建設,關(guan) 注傳(chuan) 統文化弘揚,關(guan) 注文化熱點問題,先後提交了關(guan) 於(yu) 建設孔子大學、“依托魯班文化打造弘揚工匠精神國家基地”、打造“世界儒學中心”、進一步重視曲阜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示範區建設、“舉(ju) 辦國服評選推出中華正裝”、弘揚鄉(xiang) 賢文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利用傳(chuan) 統文化激活企業(ye) 家精神、在疫情期間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yi) 、民族和國家危難教育、建設中華文明廣場、推行拱手作揖禮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禮儀(yi) 等建議。“設立中華母親(qin) 節大力弘揚母教文化”、“打造網絡新媒體(ti) 環境下德育工作協同體(ti) 係”等提案引起了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收到很多文化界學者的好評。

 

關(guan) 注社會(hui) 發展,關(guan) 注抗疫鬥爭(zheng) ,對文化問題深入思考,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政協》《人民政協報》《聯合日報》發表文章幾十篇。如在《光明日報》發表《富有之謂大業(ye) 日新之謂盛德》《中國抗疫背後的“愛”與(yu) “敬”》《用儒學智慧助力世界和平》《時空維度下的孔子與(yu) 儒學》《把握儒家思想精髓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家風正則民風正民風正則政風清》《為(wei) 人民抒寫(xie) 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讓優(you) 秀作品鼓舞引領人民》《弘揚君子文化增強精神力量》《用儒學智慧助力世界和平》《用好傳(chuan) 統文化資源助力文化“兩(liang) 創”先行》等文章;在《中國政協》發表《聚焦傳(chuan) 統經典築牢文化根基》《今天怎樣讀論語》等文章,在《人民政協報》發表《以仁養(yang) 身大德必壽》《疫情期間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yi) 教育》《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鋪染青少年生命底色》《敬慎戒懼禍中求福》《禮樂(le) 中華與(yu) 道德人生》《以“天下為(wei) 公”構築美好世界》《從(cong) 孔子施教看中國書(shu) 院精神》《勤儉(jian) 的內(nei) 涵和時代啟示》《禮樂(le) 中華與(yu) 道德人生》《從(cong) 文化意象看“三牛”精神》等文章;在《學習(xi) 時報》《山東(dong) 省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學報》等發表相關(guan) 文章多篇。2018年9月入選“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首屆決(jue) 策谘詢特聘專(zhuan) 家”。2019年7月被中共山東(dong) 省委宣傳(chuan) 部選聘為(wei) “山東(dong) 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中共山東(dong) 省委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23年被聘為(wei) 山東(dong) 省決(jue) 策谘詢委員會(hui) 特聘專(zhuan) 家。

 

在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本人十分重視儒學人才的培養(yang) 。衷心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或主講專(zhuan) 題課程,或親(qin) 帶讀書(shu) 會(hui) ,切實引導學生進入經典研習(xi) 與(yu) 學術研究。擔任博士、碩士生導師培養(yang) 博士、碩士研究生,其中多人成長為(wei) 儒學研究領域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dong) 省泰山學者特聘專(zhuan) 家、泰山學者青年專(zhuan) 家等,成為(wei) 孔子儒學研究領域的骨幹。作為(wei) 指導專(zhuan) 家參加的“高職院校‘三融三進三課堂’文化育人體(ti) 係研究與(yu) 實踐”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指導完成的“共建共享、線上線下、聯通聯動——職教‘儒韻匠心’國家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創建與(yu) 應用”項目榮獲“第四屆山東(dong) 省文化創新獎”。

 

調入山東(dong) 大學,我本以為(wei) 終於(yu) 過上了“向往的生活”,可以專(zhuan) 心致誌實施自己的研究計劃,實際反而更忙了。相對於(yu) 前幾年,我雖然有更多的時間靜心鑽研學術,但有學術論壇、講座,或者相關(guan) 的學術文化活動,也總是欣然接受,仿佛樂(le) 此不疲。

 

如果說傳(chuan) 統文化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孔子思想屬於(yu) 他的那個(ge) 時代,又超越了他的時代。以儒家思想為(wei) 主體(ti) 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是此前數千年曆史文化的高度凝結,它屬於(yu) 過去並映照著今天和未來。我們(men) 向著曆史回溯,最終是為(wei) 了奔向更廣闊的未來。回憶過往,四十年多年來,我越來越對傳(chuan) 統文化有一種虔誠信仰和深深熱愛,在前行的過程中,就像跋涉於(yu) 學術研究的“高峰”與(yu) “平川”,在朝暮輪回中探尋儒學的真諦。作為(wei) 儒學研究者、傳(chuan) 播者、普及者,我不斷思考怎樣才能讓更多人真正理解孔子、儒家的深邃思想。

 

我常常回憶起過往的儒學傳(chuan) 播經曆,因而責任與(yu) 使命感愈加清晰厚重。有一次我受邀到巴西講學,外方原計劃隻給我半小時的時間。但隨著我的講解,在場聽眾(zhong) 的興(xing) 趣越來越大,中間還不斷有人提出問題,演講時間一直持續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當在現場被外國友人問道“你認為(wei) 儒家思想什麽(me) 觀點對世界非常有影響”時,我明確用“尚和合、求大同”回答他並解釋道:追求和諧與(yu) 和睦,在和諧中共同發展進步,體(ti) 現了協和萬(wan) 邦的國際觀。在走出國門後,就更深切感受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世界的積極影響。

 

如果把中華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樹,樹幹之所以又粗又壯,是因為(wei) 它的根紮得很深很牢。這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之一,是我們(men) 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023年3月12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第三場“代表通道”上,我作為(wei) 來自文化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接受了媒體(ti) 采訪時,闡發了我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理解。儒學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主幹是億(yi) 萬(wan) 中國兒(er) 女文化認同的精神源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走向世界也就是以儒學為(wei) 底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神走向世界。

 

大家非常關(guan) 心這樣的話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神要走向世界具體(ti) 如何發力?我認為(wei) 了解儒學、正本清源地認識儒學這是一個(ge) 大前提。當我們(men) 真正了解了中國文化民族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就會(hui) 油然而生就會(hui) 自然生發對祖國曆史文化的“溫情與(yu) 敬意”知道中國文化足以讓我們(men) 平視世界平等地與(yu) 世界對話。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men) 需要培養(yang) 大批的“君子”。

 

100多年前,辜鴻銘先生曾將孔子的全部哲學和道德教誨歸納為(wei) “君子之學”,我對此深表認同。《論語》一書(shu) 中,“君子”一詞出現多達107次,實際上《論語》之學也可以說是君子之學、修身之學。“君子”指德行高尚、踐行仁義(yi) 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有擔當,有毅力,才能引領社會(hui) 前行。我曾說:“文化自強體(ti) 現的是一種‘尊道德崇道德守道德’的社會(hui) 風尚,一定是心性的強大,一定是共同價(jia) 值觀的信仰,這也是文化‘兩(liang) 創’破題的關(guan) 鍵。”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需要我們(men) 進一步加大努力。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巨輪行進的過程中,我們(men) 需要不斷承擔新的責任和使命。我將繼續在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傳(chuan) 統文化“兩(liang) 創”的“登峰”和“落地”中放開視野,深化研究,讓更多的現代人感受到鮮活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作者簡介:楊朝明,曆史學博士。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山東(dong) 政協常委。任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常務理事等。曆任《齊魯學刊》編輯、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院長和曆史文化學院院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長。曾被評為(wei) “山東(dong) 省師德標兵”“山東(dong) 省優(you) 秀教師”“齊魯文化名家”“山東(dong) 社科名家”“全國優(you) 秀社會(hui) 科學普及專(zhuan) 家”等,受聘為(wei) 首屆“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決(jue) 策谘詢專(zhuan) 家”等。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