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民】時代需要我們承擔起天命下貫之責任——修文陽明學研發中心揭牌儀式賀言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2-05-10 08:00:00
 |
張新民
作者簡介:張新民,西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進,祖籍滁州,現為(wei)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shu) 院教授(二級)兼榮譽院長。兼職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hui) 理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明史學會(hui) 王陽明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著有《存在與(yu) 體(ti) 悟》《儒學的返本與(yu) 開新》《陽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與(yu) 體(ti) 悟》《貴州地方誌考稿》《貴州:學術思想世界重訪》《中華典籍與(yu) 學術文化》等,主編《天柱文書(shu) 》,整理古籍十餘(yu) 種。
|
王陽明者,一代之大賢也。五百年前悟道於龍場,遂大倡知行合一之學說,求諸本心一念之良知,而又依體起用,攝用歸體,化為生命之意義行動,展現卓犖之人格風姿,非特力挽時弊俗秕,亦重開時代發展之方向。心學從此風行盛傳天下,沾溉吾國民族活脈慧命。故修文雖僻處西南一隅,世人皆尊稱其為王學聖地,聲名震動環寰四海,朝聖者絡繹不絕.皆無不贍仰徘徊久之。陽明子亦以流寓受辱之身,轉物而不為物所轉,化為亞洲價值活泉源水,代表三不朽人格象征,蔭護充實吾國民族精神。而效法先賢,必歸宗萬物一體之仁;嘉惠來者,當對治人心放迷之禍。故良知學說也者,豈可一日輕忽哉?遂題一聯以贈雲:
五百年心學導源於此;
九大州士夫欣慕斯土。
雖然,試觀今日神州大地,眾說紛陳,諸家互諍,均無不囂囂然盈於耳。倘真能拔其本而塞其源,則必歸諸本心真性之完成。故凡展現良知活潑風姿勇氣,行為磊卓絕俗者,又曷可逃避天命下貫之時代責任,不倜儻自負而思有以奮起哉?嗚呼!道喪千載,振起誰何?滄海橫流,扶救孰從?浩然太虛,心為真宰。於焉有理,一循於天。率性而真,不雜以人。殷殷天命,念茲在茲。延此一線,軌正俟賢。必有真人始有真知,餘乃終生信守不疑也。
修文地方百姓多年弘宣陽明心學精神,厥動甚偉;今又值陽明學研發中心舉行揭牌儀式,盛舉共襄。雖不敢雲華嚴已現,然人心則漸趨清靜。而仰止之情,希聖之誌,思齊之願,尚友之懷,愛鄉之心,助人之德,尤足以令人肅然感佩,思有以奮起迫隨也。壯士懷古,君子憂時,學在民間乎,道在山林乎?故謹致以最崇高之敬禮,並祈盼其事業日新又日新焉。
壬辰年三月三十一日張新民識於築垣水心溪夢館之晴山書屋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站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