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大象傳(chuan) 》是一部君子修身教科書(shu)
作者:張繼海
來源:《文史知識》2023年第8期
《周易》分為(wei) 經和傳(chuan) 兩(liang) 部分。傳(chuan) 就是《彖傳(chuan) 》《象傳(chuan) 》《係辭傳(chuan) 》等所謂“十翼”,相傳(chuan) 是孔子作的。《象傳(chuan) 》又分為(wei) 《大象傳(chuan) 》和《小象傳(chuan) 》。其中《大象傳(chuan) 》是解釋卦辭的,《小象傳(chuan) 》是解釋每卦爻辭的。《大象傳(chuan) 》和《小象傳(chuan) 》原本是獨立成篇,後來為(wei) 了閱讀方便,被散入到每卦每爻之下,才呈現今天我們(men) 看到的麵貌。
今天我們(men) 專(zhuan) 門說一下《大象傳(chuan) 》。
學界一般認為(wei) ,《大象傳(chuan) 》產(chan) 生的時代應在戰國時期,與(yu) 其他幾種《易傳(chuan) 》比起來,甚至還是比較早的,在思想上屬於(yu) 儒家的派別。如果我們(men) 對《大象傳(chuan) 》細加玩味,就可以發現其內(nei) 容與(yu) 《論語》中記載孔子的言論比較接近,清康熙時代表官方意誌的《周易折中》,其凡例中有曰:“《易》辭有義(yi) 例,據夫子《彖傳(chuan) 》、《象傳(chuan) 》求之,皆可推見。”仍把孔夫子視為(wei) 《象傳(chuan) 》的作者。我們(men) 在研讀後發現,至少從(cong) 《大象傳(chuan) 》來說,它和孔子思想確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
《周易折中》(易學典籍選刊)
《大象傳(chuan) 》最有名的兩(liang) 句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二詞,不僅(jin) 經過近代先賢的提倡廣為(wei) 人知,還成為(wei) 清華大學的校訓,還被認為(wei) 最能代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精神。我們(men) 且按下此二句不表,先看一下《大象傳(chuan) 》的整體(ti) 情況。
《周易》共64卦,《大象傳(chuan) 》則是64句,每句解釋一卦。嚴(yan) 格說來,《大象傳(chuan) 》的每句又可分為(wei) 前後兩(liang) 部分。以第3卦屯卦舉(ju) 例:“雲(yun) 雷,屯;君子以經綸。”屯卦的卦形是震下坎上,即上卦為(wei) 坎為(wei) 水,下卦為(wei) 震為(wei) 雷。坎為(wei) 水,水氣在空中相聚為(wei) 雲(yun) ,所以說“雲(yun) 雷,屯”——《大象傳(chuan) 》解釋卦形,一般是自上而下說。這是象辭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往往以“君子以”開頭,是說根據這一卦象,君子得到什麽(me) 啟示,應該怎麽(me) 做。屯卦的卦義(yi) 是事物始生之時,嬌嫩脆弱,但生命力頑強。卦象暗示雲(yun) 雷交集,雨水下降,滋潤大地,草木得以滋榮。另外從(cong) 文字上說,“屯”和“春”的古字“萅”也有一些關(guan) 係,暗指春季。受屯卦的啟示,所以君子要“經綸”,即籌劃布局,積極作為(wei) 。
《大象傳(chuan) 》每句的結構幾乎都與(yu) 屯卦的象辭類似,後半部分以“君子以”或“先王”、“大人”、“後”等開頭。確切地說,64卦中,有53個(ge) 卦都是以“君子以”開頭。“先王”、“大人”、“後”的意思都是君主、國君,“君子”則是治人者,是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也包括準備進入統治階級的人,即《論語》中那些學為(wei) 仕、學幹祿的人。從(cong) 這一點上說,《大象傳(chuan) 》和很多先秦典籍一樣,是給上層人物看的。
我們(men) 再縮小討論範圍,看看這些“君子以”都說了什麽(me) 。
梳理之後可知,這些“君子以”基本不外乎關(guan) 於(yu) 修身和為(wei) 政兩(liang) 個(ge) 方麵。修身強調的是道德修養(yang) ,捎帶一些知識學習(xi) ;為(wei) 政講的是為(wei) 官之道,尤重仁德。個(ge) 人道德和政尚仁德,是《大象傳(chuan) 》對君子的諄諄告誡。
我們(men) 還發現,《大象傳(chuan) 》竟出現14個(ge) “德”字,分布在14個(ge) 卦。它們(men) 分別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jian) 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le) 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水洊至,習(xi) 坎;君子以常德行,習(xi) 教事。
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澤上於(yu) 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澤上有水,節;君子以製數度,議德行。
上麵14個(ge) 帶“德”字的《大象傳(chuan) 》,隻有豫卦是以“先王”開頭,另外13個(ge) 均以“君子”開頭。我們(men) 先說豫卦:“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le) 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豫卦的含義(yi) 是安豫快樂(le) 。從(cong) 卦象上看,上為(wei) 震為(wei) 雷,下為(wei) 坤為(wei) 地,所以說“雷出地奮”。由雷聲聯係到鍾鼓聲、音樂(le) 聲。《論語》裏麵說:“樂(le) 雲(yun) 樂(le) 雲(yun) ,鍾鼓雲(yun) 乎哉!”樂(le) 聲離不開鍾鼓。古語又雲(yun) :“安上便民莫善於(yu) 禮,移風易俗莫善於(yu) 樂(le) 。”音樂(le) 也有教化和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的作用。先王有感於(yu) 豫卦的卦義(yi) 和卦象,所以“作樂(le) 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論語譯注》(簡體(ti) 字本)
另外均以“君子”開頭的13卦,單稱“德”者2次,“育德”、“德行”各2次,“厚德”、“文德”、“儉(jian) 德”、“明德”、“修德”、“順德”、“賢德”各1次。其中,12次出現的“德”均指道德或品德,為(wei) 褒義(yi) ,隻有夬卦是例外:“澤上於(yu) 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夬卦的卦象,上為(wei) 兌(dui) 為(wei) 澤,下為(wei) 乾為(wei) 天,所以說“澤上於(yu) 天”。澤居於(yu) 高處,其中的水就有溢出而下流之象。君子有鑒於(yu) 此,所以要把俸祿(通指財富、恩澤)施予下級和下民,並且不可以把這視作自己的恩惠,如果把此善舉(ju) 當作自己的恩德而居之不疑,那反而是犯忌的。
各出現2次的“育德”、“德行”,意思非常明白,“育德”是指培育道德,“德行”是指品德和行為(wei) 。這裏不再詳細解釋。
值得說的是小畜和大畜二卦。小畜的大象曰:“君子以懿文德。”大畜的大象曰:“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兩(liang) 處都是從(cong) “畜”的本義(yi) 上來闡發。畜意為(wei) 蓄積。小畜是小的蓄積,所以君子要讓已經擁有的文德更加美善。文德是美好出眾(zhong) 的品德。懿在這裏是動詞,使……更美。大畜是大的蓄積,所以君子要多了解前人的言行,借鑒其成敗得失,涵養(yang) 擴充自己的品德。
其次再簡單說一下“儉(jian) 德”、“明德”、“修德”、“順德”、“賢德”。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jian) 德辟難,不可榮以祿。”這是說天地二氣否隔,不能升降交換,所以君子應采取儉(jian) 樸的道德躲避艱難,不可貪慕榮華和祿位。《論語》裏麵說:“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正可以參考。
“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晉卦上為(wei) 離為(wei) 日,下為(wei) 坤為(wei) 地,所以說“明出地上”。晉卦的本義(yi) 就是升進,卦象是升在地上的日(太陽)。君子有鑒於(yu) 此,應該當仁不讓,把自己的明德充分展示。昭就是明,“昭明德”就是明明德。《大學》首章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四書(shu) 章句集注》(中華國學文庫)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蹇卦是艮下坎上,所以說“山上有水”。山重水複,山川險阻,象征困難在前。蹇,難也。所以君子要反省自身,檢視和修正自己的品德。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升卦上為(wei) 坤為(wei) 地,下為(wei) 巽為(wei) 木,象征木從(cong) 地下長出,逐漸上升而變得高大。君子受此啟示,所以應順從(cong) 正確的道德而行事,積小善為(wei) 大善,積小勝為(wei) 大勝,逐漸成就自己的事業(ye) 。
“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這裏《大象傳(chuan) 》純是從(cong) 漸卦的名義(yi) 上闡發。漸是漸染、浸染、慢慢產(chan) 生影響之義(yi) 。要想使一地風俗改善,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要使賢德之人居此,周圍的人逐漸受其熏染感化,最終達到“善俗”的效果。坤卦《文言傳(chuan) 》針對初六爻“履霜,堅冰至”特別闡發了漸的深義(yi) ,可以參看。
《大象傳(chuan) 》出現的14個(ge) “德”字,我們(men) 已經解釋了13個(ge) ,還有坤卦的“厚德載物”沒有講。“厚德載物”四字的意思比較明白,無需多講,要緊的是前麵的“地勢坤”應該怎麽(me) 讀,怎麽(me) 理解。
從(cong) 《大象傳(chuan) 》的體(ti) 例可以看出,它一般是先講卦形,分析上下卦,其次講出卦名,再說君子或先王等應當如何取鑒。那麽(me) ,按理說乾坤二卦也不應例外,分別應該念作“天行,健”和“地勢,坤”,中間應該停頓。“健”就是乾,本身仍是卦名,在馬王堆帛書(shu) 《周易》中“乾”都寫(xie) 作“鍵”,後來乾卦直接取“剛健”之義(yi) ,反而掩蓋了“健”本是卦名這一事實。八經卦中,除了乾坤二卦外,其他六卦《大象傳(chuan) 》的象辭是這樣開頭:
水洊至,習(xi) 坎。
明兩(liang) 作,離。
洊雷,震。
兼山,艮。
隨風,巽。
麗(li) 澤,兌(dui) 。
其中的洊、兩(liang) 、兼、隨、麗(li) ,都是重疊和連續之義(yi) ,指該卦的上卦和下卦均為(wei) 某一物事。乾和坤乃純乎至純之卦,上下皆為(wei) 乾或坤,故徑以天或地稱之。《係辭傳(chuan) 》引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緊跟著又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ti) ,以體(ti) 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為(wei) 天為(wei) 陽,陽者動,所以稱“天行”;坤為(wei) 地為(wei) 陰,陰者靜,所以稱“地勢”。看乾卦,是從(cong) 天的運行來觀察;看坤卦,則是從(cong) 地的形勢來觀察。天的運行周而不殆,四時成歲,所以君子看到了自強不息;大地則沉靜厚重且廣袤無疆,承載萬(wan) 物,所以君子感悟到厚德載物。
講到這裏,我們(men) 就把《大象傳(chuan) 》中14個(ge) 帶“德”字的卦都梳理了一遍,不僅(jin) 簡要分析了其含義(yi) ,也簡要探討了它取象的緣故,即它為(wei) 什麽(me) 要這樣講。如果簡單總結一下,可以說《大象傳(chuan) 》特別重視君子的道德和品德,君子應該如何為(wei) 人處世、砥礪品學、為(wei) 官治民,不惜反複叮嚀。
刪述六經
其實不僅(jin) 這14卦,在其他50卦中,即使沒有“德”字,《大象傳(chuan) 》給出的提醒或忠告也大都集中在這些方麵,下麵再舉(ju) 幾個(ge) 例子:
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
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yan) 。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上麵七卦,分別提示君子應該善惡分明(大有)、不患寡而患不均(謙)、虛心學習(xi) (鹹)、遠離小人(遯)、戒慎恐懼(震)、嚴(yan) 守本分(艮)、防患於(yu) 未然(既濟)。其中艮卦《大象傳(chuan) 》的“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又出現於(yu) 《論語·憲問》篇,記為(wei) 曾子說的話,隻少了一個(ge) “以”字,作“君子思不出其位”。
我們(men) 再看一下損、益二卦:
“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這裏《大象傳(chuan) 》純是從(cong) 卦義(yi) 上闡發。損卦帶給君子的啟示,就是要懲戒自己的憤怒,克製自己的欲望(特指過分的、不合理的欲望)。能夠製怒和節欲,便是得到了損卦的真諦。益卦帶給君子的啟示,就是見賢思齊,看見好的就學,有了過失就改,如此才能不斷進步。《論語》裏麵說:“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ei) 自省也。”顏子“不貳過”。
我們(men) 再看一下小過和大過二卦:
“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sang) 過乎哀,用過乎儉(jian) 。”
“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
《大象傳(chuan) 》對於(yu) 此二卦也是純從(cong) 卦義(yi) 上闡發。儒家強調中庸,但如果必不得已做過了頭,那麽(me) 過了一點點就是小過,過得多了就是大過。如果是小過,那麽(me) 君子寧可行為(wei) 偏於(yu) 更恭敬一些,對於(yu) 喪(sang) 禮偏於(yu) 更哀傷(shang) 一些,對於(yu) 用度偏於(yu) 更儉(jian) 省一些。《論語》裏麵說:“禮,與(yu) 其奢也,寧儉(jian) 。喪(sang) ,與(yu) 其易也,寧戚。”正是謂此。如果是大過,一般是指君子特立獨行,其價(jia) 值選擇和行為(wei) 處事迥異於(yu) 流俗,那麽(me) 即使與(yu) 眾(zhong) 人都不同也不會(hui) 恐懼,即使隱處山林也無有煩悶。“遯世無悶”,其實就是《論語》開篇講的那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比較有意思的還有頤卦:
“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大象傳(chuan) 》在這裏純是從(cong) 卦形上闡發,因為(wei) 頤卦初爻和上爻為(wei) 陽爻,中間四爻為(wei) 陰爻,把此卦橫過來看,特別像口內(nei) 的上下兩(liang) 排牙齒,所以頤卦就是指口,又因為(wei) 口的主要功能是吃東(dong) 西,所以又引申有養(yang) 之意。所謂頤養(yang) 天年、大快朵頤等成語,都是這麽(me) 來的。口除了用來吃飯,還用來說話。所以《大象傳(chuan) 》告誡君子要“慎言語,節飲食”。病從(cong) 口入,禍從(cong) 口出,良有以也。
除了頤卦講到飲食外,還有需卦也講到飲食:
“雲(yun) 上於(yu) 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le) 。”需卦是乾下坎上,坎為(wei) 水為(wei) 雲(yun) ,所以說“雲(yun) 上於(yu) 天”。雲(yun) (水氣)需要積聚到一定的程度才會(hui) 降雨,所以說“需”,有等待之義(yi) 。但是象辭後半部分說的“飲食宴樂(le) ”並不與(yu) “雲(yun) 上於(yu) 天”的意思相連,而是借著“需”的卦名,意思轉為(wei) 指必需、剛需。人活著就需要吃飯,需要娛樂(le) ,所以才說“君子以飲食宴樂(le) ”。這一條象辭在後世很容易被庸俗化,或被人利用。馮(feng) 夢龍的《古今譚概·迂腐部》就記載了這樣一個(ge) 故事:
宋侍讀林瑀,自謂洞於(yu) 《周易》,嚐以仁宗時合《易》之《需》:“《需》之《象》曰:‘君子以飲食宴樂(le) 。’須頻宴遊,務娛樂(le) ,始合卦體(ti) 而天下治。”仁宗駭其說,斥之。
宋仁宗還算是明白人,沒有掉到諂諛小人設的陷阱裏。所以後世就有學者說,需卦的這一條象辭實在不高明,因為(wei) 飲食娛樂(le) 是人的本能,還需要聖人教嗎?所以需卦的這一條可以撤去不講,主要看頤卦的象辭就可以了。
《古今譚概》(修訂本)
通過上麵這些解析,我們(men) 可以說《大象傳(chuan) 》主要體(ti) 現了儒家的人生觀和政治觀,其中有的象辭與(yu) 《論語》的內(nei) 容高度契合。下麵我們(men) 還可以再舉(ju) 兩(liang) 個(ge) 例子,分別是大壯卦和兌(dui) 卦。大壯卦是:
“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大壯卦是乾下震上,下麵為(wei) 四陽爻,象征陽氣剛健上行,已經超過了泰卦的下卦三陽爻,乾健而震動,故為(wei) 大壯之時。《大象傳(chuan) 》在這裏卻提出警告,稱君子在得意之時不可放肆或懈怠,仍要遵守禮法,“非禮弗履”,即不合乎禮的事情不能做。這與(yu) 《論語》裏講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相合。再看兌(dui) 卦:
“麗(li) 澤,兌(dui) ;君子以朋友講習(xi) 。”兌(dui) 卦的上下皆為(wei) 兌(dui) ,兌(dui) 為(wei) 澤,故稱“麗(li) 澤,兌(dui) ”,麗(li) 者附麗(li) 也,講的就是澤上有澤、二澤相連之象。它和後麵的“朋友講習(xi) ”之間不能直接建立起聯係。《大象傳(chuan)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wei) 兌(dui) 的意思是悅,喜悅之意。《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xi) 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e) 乎?”朋友在一起講習(xi) 討論,是很快樂(le) 的事,所以才說“君子以朋友講習(xi) ”,就和兌(dui) 卦聯係到了一起。
綜上所述,《大象傳(chuan) 》反映的是儒家的人生觀和政治觀,對君子的立身行事、修德為(wei) 學、從(cong) 政治民、人生目標等提出建議和忠告,也包括對君主的勸諫。《係辭傳(chuan) 》說:“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從(cong) 《大象傳(chuan) 》來說,它反映的主要是觀象玩辭、體(ti) 悟易理、涵養(yang) 品格的部分,仿佛是孔子在借著《周易》給弟子們(men) 講解如何成就君子人格,怎樣“學優(you) 登仕,攝職從(cong) 政”。
《大象傳(chuan) 》的內(nei) 容還告訴我們(men) ,從(cong) 義(yi) 理方麵來闡釋《周易》其實有著很早的傳(chuan) 統,並不是如一般學者所認為(wei) 的,《周易》學史的早期都被象數學派所籠罩,需要王弼出來掃象闡理,才有的義(yi) 理一派。另外我們(men) 還可以說,孔子確實與(yu) 《易傳(chuan) 》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這不僅(jin) 透過《大象傳(chuan) 》能看出來,從(cong) 《係辭傳(chuan) 》、《彖傳(chuan) 》等文字中我們(men) 也可以看出來,限於(yu) 篇幅,就不展開了。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