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崗】王者興起為何先治鄭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3-10-14 22:52:24
標簽:
劉懷崗

作者簡介:劉懷崗,男,民間儒生。

王者興(xing) 起為(wei) 何先治鄭

作者:劉懷崗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八月廿九日甲辰

          耶穌2023年10月13日

 

凡天下之亂(luan) ,國家之間相互傾(qing) 軋,根本在於(yu) 無王。當周幽王失去天下,平王東(dong) 遷,天下實質無王,從(cong) 此開始了列國爭(zheng) 奪的局麵。春秋經應運而作,當一新王,攝王道以治天下。

 

春秋經對天下的治理,首立“大一統”為(wei) 根本,而以“張三世”漸進實現“遠近大小若一”。然而尚有治列國之道,一曰矯枉,一曰進善。進善,如滕、薛能先來朝,予以褒進稱侯。矯枉,則見之於(yu) 對鄭國的治理。而治鄭為(wei) 春秋經治列國之先。

 

春秋經為(wei) 何先治鄭國?先從(cong) 論語說起。

 

論語在談及天下治理時,提到兩(liang) 個(ge) 國家:鄭與(yu) 齊。

 

顏淵問為(wei) 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le) 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衛靈公)

 

子曰:「齊一變,至於(yu) 魯;魯一變,至於(yu) 道。」(雍也)

 

先不說魯國,孔子為(wei) 何對齊寄以變的厚望,而對鄭卻是放呢?一變一放,正是尊王之道。

 

王者興(xing) 起,先放鄭聲,正是因為(wei) 鄭國立國不正。

 

與(yu) 其他諸侯國受天子之封不同,鄭國是趁亂(luan) 建國,首開天下失守後列國自恣不正之風。鄭國的第一個(ge) 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兒(er) 子,周宣王的庶弟,被周幽王委任為(wei) 司徒,大得民心。看到周室危殆,便想著找一塊地方來建國存身。太史伯建議“獨雒之東(dong) 土,河濟之南可居”,於(yu) 是鄭桓公滅了虢、鄶等十國,自立鄭國。這就是鄭國自作主張立國的經過,顯然是不忠不義(yi) 之甚。

 

鄭之立國,開了不尊王之惡端,因此春秋當新王,首治鄭國。

 

在春秋經的第三條,就是新王對鄭國的治理。

 

隱公元年,經:夏,五月,鄭伯克段於(yu) 鄢。

 

隱公元年也是據亂(luan) 世之元年,當先治魯,但是這裏顯然是先治鄭。鄭對於(yu) 周室,本屬於(yu) 內(nei) 政,而擅自立國,非忠非義(yi) 。春秋既然當新王,則周之內(nei) 亦魯之內(nei) ,當先治之。這時的鄭伯是鄭國的第三任國君鄭莊公。其母弟段受母寵愛,欲爭(zheng) 國,春秋起而治之。

 

鄭國目中無王而自立,是其不正之惡。然而王者起而治之,非削奪其國,矯正之使合乎王法而已。依王法,諸侯國君,當由天子冊(ce) 立。鄭伯克段,表麵上是鄭國內(nei) 部君位之爭(zheng) ,而自王法而言,內(nei) 部君位之爭(zheng) 雖然是亂(luan) 象,君位正不正才是首要的。因此,對於(yu) 鄭國的治理,其君位之合法性是第一位的,而鄭伯克段內(nei) 部君位之爭(zheng) 反倒是第二位的。君位之合法性,便來自於(yu) 合法地接受天子冊(ce) 封。這是王者治鄭的法理依據。

 

治亂(luan) ,乃見王者。春秋經對鄭國的治理,完成於(yu) 鄭國另一起君位之爭(zheng) 。

 

桓公十有一年,經:九月,宋人執鄭祭仲。

 

傳(chuan) :祭仲者何?鄭相也。何以不名?賢也。何賢乎祭仲?以為(wei) 知權也。其為(wei) 知權奈何?古者鄭國處於(yu) 留,先鄭伯有善於(yu) 鄶公者,通乎夫人,以取其國,而遷鄭焉,而野留。莊公死,已葬,祭仲將往省於(yu) 留,塗出於(yu) 宋,宋人執之,謂之曰:「為(wei) 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從(cong) 其言,則君必死、國必亡;從(cong) 其言,則君可以生易死,國可以存易亡。少遼緩之,則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則病,然後有鄭國。古人之有權者,祭仲之權是也。權者何?權者,反於(yu) 經,然後有善者也。權之所設,舍死亡無所設。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殺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為(wei) 也。

 

在這次忽、突爭(zheng) 立的鄭國內(nei) 亂(luan) 中,春秋經借祭仲行權,實現了對鄭國的治理,矯其國體(ti) 以歸於(yu) 正。祭仲行權,首存其國,“祭仲不從(cong) 其言,則君必死、國必亡;從(cong) 其言,則君可以生易死,國可以存易亡。”存國,王者之事。祭仲行權,以見王法施於(yu) 鄭國。至於(yu) 忽、突爭(zheng) 立,其內(nei) 政而已。

 

春秋“大一統”為(wei) 天下之本,“大居正”為(wei) 一國之本。先“大一統”,而後可言“大居正”。能治鄭之枉法,然後可見王者。王者之道,貴在能一之,一則天下莫能破。一以治之,其理自明。兩(liang) 之則惑,三之則參亂(luan) 。勿謂天下無王,春秋善能變,若乎魯一變至於(yu) 道,能一之謂也。

 

更多關(guan) 於(yu) 春秋經義(yi) 的文章,請讀春秋經義(yi) 指是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