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書(shu) 院:江西文脈的一縷馨香
作者:龔齊珍 甘根華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八月十六日辛卯
耶穌2023年10月6日
有人說,江西的文脈就藏在不同的書(shu) 院裏。其中,創建於(yu) 南宋、因為(wei) 清康熙帝禦書(shu) 和頒賜“章水文淵”四字匾額而聞名遐邇的豫章書(shu) 院就是一所著名的書(shu) 院,被後人稱為(wei) 清代中葉全國著名的大型書(shu) 院之一。豫章書(shu) 院創建於(yu) 南宋,位於(yu) 南昌市西湖區東(dong) 書(shu) 院街8號即現在的南昌市第十八中學內(nei) ,相傳(chuan) 是南昌羅氏後人為(wei) 紀念理學家羅從(cong) 彥弘揚儒道,於(yu) 南宋孝宗隆興(xing) 元年(1163年)至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之間而建成的。因為(wei) 羅氏是豫章郡的名門望族,所以就以豫章堂號命名書(shu) 院。
(一)
南宋是我國書(shu) 院較發達的時期之一,特別是理學家朱熹知南康軍(jun) 時,重修白鹿洞書(shu) 院,為(wei) 全國書(shu) 院訂立學規、親(qin) 自在白鹿洞書(shu) 院講學,極大地推動了南宋書(shu) 院的發展。據考證,僅(jin) 南宋孝宗隆興(xing) 元年(1163年)至寧宗開禧三年(1207年),江西始建書(shu) 院近50所,豫章書(shu) 院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所,這些書(shu) 院的創建為(wei) 傳(chuan) 播理學發揮了巨大作用。元代大多數統治者尊重理學,把理學作為(wei) 治國安民之道,所以他們(men) 對書(shu) 院采取提倡、扶持和加強監管的政策。豫章書(shu) 院在這一政策的影響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可是到了明初,統治者對書(shu) 院采取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政策。致使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至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的近100年中,書(shu) 院處於(yu) 沉寂狀態。
清康熙帝在位期間對書(shu) 院較為(wei) 重視,這與(yu) 他本人對理學的推崇和對朱熹的崇敬有關(guan) 。於(yu) 是,教授程朱理學的各類書(shu) 院在康熙朝得到蓬勃發展。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康熙帝賜禦書(shu) “章水文淵”四字匾額給豫章書(shu) 院,江西巡撫白潢請能工巧匠“虔製完備”好後,恭敬地將它懸掛於(yu) 書(shu) 院講堂上。此後,豫章書(shu) 院進入了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成為(wei) 與(yu) 白鹿洞書(shu) 院、鵝湖書(shu) 院、白鷺洲書(shu) 院齊名的“江西四大書(shu) 院”之一。光緒八年(1882年),巡撫李文敏在書(shu) 院西北隅附設孝廉書(shu) 院(亦稱孝廉堂),選招舉(ju) 人入學,更是提高了書(shu) 院生員的層次。
(二)
在近千年的曆史長河中,豫章書(shu) 院雖然步履蹣跚,但總體(ti) 上得到了長足發展,除了朝廷的重視、支持外,其自身又有哪些辦學特色和經驗呢?
教學規章製度完備。最著名的是乾隆七年(1742年),書(shu) 院實行《學約十則》和《儀(yi) 節十條》。《學約十則》分別是立誌向、明義(yi) 利、立誠敬、敦實行、培仁心、嚴(yan) 克治、重師友、立課程、讀經史、正文體(ti) 。此學約的實行標誌著豫章書(shu) 院無論是在教學內(nei) 容上,還是在管理製度上都有很大的改進,也為(wei) 書(shu) 院成為(wei) 著名書(shu) 院奠定了製度基礎。
以考促學。書(shu) 院考課分官課與(yu) 師課,每月師課一課,官課兩(liang) 課,時間分別為(wei) 每月初八、十八日、二十八日。由部院、藩司、臬司、糧道、鹽道輪流出題課試,周而複始。其師課中還有一種稱為(wei) 自課,規定“每月三課之外,各生尚有自課,隨時送先生閱定”。考試內(nei) 容主要是四書(shu) 、經文,此外還有策、論、表、奏議、詩賦。其中,策問不拘時務、史事,論題不拘何書(shu) 。由此可見,豫章書(shu) 院考課完全模擬科舉(ju) 考試內(nei) 容。
教學方法多樣。一是官員主動升堂講學,清代江西巡撫宋犖、阮元都曾講學其中。二是要求生員專(zhuan) 心自學。在學校,學生是主體(ti) ,而自學是學生重要的能力。豫章書(shu) 院十分注重抓好生員的自學,並將之寫(xie) 入規章製度。如《學約十則》之一就有“讀經史”。《南昌府誌》對該書(shu) 院的學約也有記載:“《禦纂經書(shu) 》集傳(chuan) 說之大成,歸於(yu) 精要,正宜專(zhuan) 心誦習(xi) ,自首訖末,字字研求,不可放過。”三是強調讀書(shu) 要循序漸進,認真領會(hui) 。書(shu) 院要求生員“字求其訓,句索其旨”,也就是對字字句句盡量追根溯源;“讀一句如無下句,讀此書(shu) 如無他書(shu) ”,也就是要求生員學習(xi) 要循序漸進、不斷進步。四是提倡與(yu) 師友請教和交流,求得學問。書(shu) 院要求生員在讀書(shu) 、求知的過程中,加強與(yu) 老師、同學的往來、交流,也就是現在提倡的教學相長、學學相長。
師資力量雄厚。豫章書(shu) 院的山長多係“退休”翰林,所聘講席皆為(wei) 科甲進士,故而教學質量很高。巡撫馬如龍聘請豫章籍進士熊飛渭為(wei) 書(shu) 院主講席,此人先後在桂林書(shu) 院和白鹿洞書(shu) 院任教,講學質量名震一時。清乾隆帝下江南時,書(shu) 院曾派生員前去參加一次召試,有2人列為(wei) 一等,3人列為(wei) 二等。可見,該書(shu) 院的教學質量名不虛傳(chuan) 。據考證,書(shu) 院曆史上名師輩出,熊飛渭、魯瑗、彭元瑞、侯學詩、梁機、帥念祖、鄒玉藻、宋鳴琦、帥方蔚、黃爵滋等人都是進士出身,都曾在豫章書(shu) 院工作過,或任山長,或任主講,他們(men) 都對書(shu) 院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藏書(shu) 豐(feng) 富。書(shu) 院藏書(shu) 一方麵來自官方讚助購買(mai) 。例如,康熙末年,白潢為(wei) 書(shu) 院增購《十三經》《二十一史》、唐宋八大家文集以及先儒語錄。同時,白潢、王思訓等人還親(qin) 自課考,選擇優(you) 秀作文刊刻流傳(chuan) 、贈給生員閱讀。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巡撫明德也為(wei) 書(shu) 院購買(mai) 書(shu) 籍、充實藏書(shu) 。同治八年(1869年),巡撫劉坤一購買(mai) 《二十四史》等書(shu) 籍藏於(yu) 書(shu) 院中。另一方麵,由於(yu) 書(shu) 院是官辦,經費來源渠道較多,經費也較充足,也按照教學需要采購圖書(shu) 和教材。豐(feng) 富的藏書(shu) ,極大地方便了教學,也有利於(yu) 書(shu) 院教學水平的提高。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豫章書(shu) 院改為(wei) 江西大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又改稱江西高等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改成“江西實業(ye) 學堂”。後來先後改為(wei) 江西中等工業(ye) 學堂、江西公立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江西省立甲種工業(ye) 學校、江西省立工業(ye) 專(zhuan) 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製度的確立,在原院址上先後舉(ju) 辦南昌大學工學院、江西省輕工業(ye) 學校。1963年改為(wei) 南昌市第十八中學。如今,南昌市第十八中學的門口,仍書(shu) 有“豫章書(shu) 院舊址”幾個(ge) 大字,向人們(men) 昭示著這裏曾經有過的輝煌。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