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舉辦首次紀念孔子誕辰活動,開啟歐洲傳承中華千年祭孔傳統

欄目:2023年度全球祭孔
發布時間:2023-10-05 12:59:22
標簽:

德國舉(ju) 辦首次紀念孔子誕辰活動,開啟歐洲傳(chuan) 承中華千年祭孔傳(chuan) 統

來源:德國文德書(shu) 院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八月十八日癸巳

          耶穌2023年10月2日

 

2023年9月28日,孔子誕辰2574周年之際,在具有千年曆史的德國重要文化遺產(chan) 古跡Abtei Brauweiler布勞維樂(le) 修道院中莊嚴(yan) 的Kaisersaal帝王廳,德國文德書(shu) 院舉(ju) 辦首次德國紀念孔子誕辰文化活動,以表達德國華人和華裔孩子們(men) 對於(yu) 至聖先師孔子的尊崇以及在德國傳(chuan) 承"祭孔"這一古老中華傳(chuan) 統的心願。

 

 

 

跨越時空,孔子文化,德國傳(chuan) 承

 

德國紀念孔子誕辰2574年文化活動,由德國文德書(shu) 院聯合全德華人華僑(qiao) 聯合總會(hui) 共同舉(ju) 辦,德國儒學學會(hui) 和德國浙江華人聯合總會(hui) 協辦。

 

 

 

在祭孔典禮開始之前,德國文德書(shu) 院院長王莉老師以中德文向在場的中德友人介紹了中國“祭孔”的曆史傳(chuan) 統。

 

 

 

祭孔活動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最早起源於(yu) 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卒後的第二年。當時魯哀公將孔子的故居辟為(wei) 壽堂,開始對孔子的祭祀。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首次以“太牢”(皇帝祭天大典)祭祀孔子,自此,“祭孔”與(yu) “祭天”“祭黃”一起成為(wei) 中國古代的“三大國祭”。漸漸地,這一傳(chuan) 統在中國各地的孔廟和東(dong) 南亞(ya) 華人社群中得以傳(chuan) 承。

 

 

 

子曰:“祭神如神在。“,王莉老師請在場的中德友人踐行孔子的祭祀精神,並在心中想象孔子與(yu) 我們(men) 同在。

 

全德華人華僑(qiao) 聯合總會(hui) 執行主席金建書(shu) 先生向孔子敬呈一枚他從(cong) 孔子家鄉(xiang) 曲阜帶回的印章。

 

德國山東(dong) 同鄉(xiang) 聯合總會(hui) 會(hui) 長張保詳先生為(wei) 本次祭孔活動獻上一本小時候精心刻製的《論語》,以及大、中、小孔夫子的剪紙標準像各一幅。

 

 

 

德國文德書(shu) 院的師生們(men) 擔任了德國首次祭孔典禮的禮生。全德華人華僑(qiao) 聯合總會(hui) 執行主席金建書(shu) 先生擔任主祭人,德國文德書(shu) 院理事長夏建鋼先生和德國浙江華人聯合總會(hui) 主席黃海秋女士擔任陪祭人。

 

 

 

文德書(shu) 院院長王莉老師作為(wei) 司祭向孔子行拜師禮後,宣布德國紀念孔子誕辰兩(liang) 千五百七十四周年祭祀典禮正式開始。

 

 

 

文德學子向孔子獻禮,中德友人共同參與(yu)

 

在莊嚴(yan) 肅穆的鼓樂(le) 聲中,文德書(shu) 院的禮生們(men) 虔誠地在孔子像前獻上鮮花、美果和六穀、文房四寶。

 

點燃香燭後,司祭請大家輕聲起立,整理衣冠,端身正意,全體(ti) 麵向夫子,以四拜禮敬夫子。中德友人齊心虔敬完成這一四拜儀(yi) 式,而後主祭人和陪祭人獻上香火和美酒。

 

接下來,主祭人鄭重地誦讀了"德國華人祭孔子文"。王莉老師特別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國學專(zhuan) 家韓星教授,他為(wei) 德國華人華僑(qiao) 精心撰寫(xie) 了這篇感人的祭孔文。"德國華人祭孔文"描述了中華文明的根源,孔子的生平經曆,以及孔子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祭文還回顧了孔子之後儒學的發展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提及了前沿的德國漢學,以及文德書(shu) 院的薪火傳(chuan) 承。

 

最後,祭文向孔子表白:華夏僑(qiao) 胞,根連脈通,中德樂(le) 聲,和諧共鳴。全球祭孔,五洲儒風。人類共命,萬(wan) 邦和平。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祈願夫子在天有靈,享用德國祭祀供品!

 

典禮的頌禮環節,文德書(shu) 院的師生們(men) 朗誦了頌文《偉(wei) 大的孔夫子》。

 

學生們(men) 誦讀了《禮記·禮運·大同》和《論語·學而第一》。禮成環節,在樂(le) 聲伴奏下,全體(ti) 唱《禮記·禮運·大同》,中外友人共同緬懷和感悟孔子倡導的世界大同的思想境界和和深遠內(nei) 涵。

 

祭孔典禮完畢後,全德會(hui) 金建書(shu) 執行主席把孔廟印章移交給浙江會(hui) 黃海秋會(hui) 長,希望浙江會(hui) 在德國發揚孔子文化。

 

詩書(shu) 禮樂(le) 的傳(chuan) 承

 

孔子以詩書(shu) 禮樂(le) 育人。王老師和學生們(men) 一起吟誦《詩經·小雅·鹿鳴》,以感謝嘉賓朋友們(men) 親(qin) 身參與(yu) 德國首次舉(ju) 辦的盛大且具有曆史意義(yi) 的祭孔典禮。

 

為(wei) 何要紀念孔子?

 

很多人不理解,我們(men) 作為(wei) 現代人尤其是海外華人為(wei) 什麽(me) 還要紀念孔子?王老師請觀眾(zhong) 們(men) 帶著這個(ge) 問題,聆聽德國儒學學會(hui) 會(hui) 長杜崙博士講“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紀念孔子?”的報告。

 

杜博士首先提到,這次的祭孔典禮,不僅(jin) 在德國是第一次,在歐洲也是第一次。他從(cong) 紀念孔子對中國人的重要性、孔子思想的核心價(jia) 值“仁”和對世界的重要性三個(ge) 方麵進行了闡述說明。

 

文化傳(chuan) 統的當代價(jia) 值

 

作為(wei) 中國人,無論在哪個(ge) 國度生活,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傳(chuan) 統,特別是作為(wei) 價(jia) 值主體(ti) 根基的儒家思想和文化。這不僅(jin) 是一個(ge) 文化身份的問題,也有助於(yu) 我們(men) 更好地了解自己。

 

孔子與(yu) 西方文化的對話

 

古希臘的先哲柏拉圖和亞(ya) 裏士多德認為(wei) ,有道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作為(wei) 中國人,除了“孝敬”,“敬老愛幼”外,至少還應了解孔子的核心價(jia) 值“仁”。“仁”表示人與(yu) 人之間的基本關(guan) 係。這個(ge) 關(guan) 係,一是“愛”,包括對親(qin) 人的愛,到治理者對百姓的愛,也包括對動物和物體(ti) 的愛護。二是“相互關(guan) 心”和“相互幫助”。

 

孔子智慧的國際傳(chuan) 播

 

儒家早在16世紀開始就漸漸被歐洲人了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Karl Jasper)把公元前8世紀到4世紀稱為(wei) “軸心時代”,指出,在當時歐洲的希臘,中國和印度三個(ge) 地方同時產(chan) 生的高度文明。德國著名宗教學家孔漢斯(Hans Küng)和別人一起創立的“全球倫(lun) 理基金會(hui) ”,把儒家作為(wei) 世界六大宗教之一,編入宣傳(chuan) 冊(ce) 。不僅(jin) 認為(wei) “仁”可以作為(wei) 普世價(jia) 值,也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等同於(yu) 歐洲的“金律”。

 

儒家智慧的現代應用

 

除此之外,鑒於(yu) 西方過度的個(ge) 體(ti) 主義(yi) 和權利思想,孔子的“仁愛”、“包容”,“德政”,“和諧”和“王道”思想也是為(wei) 糾正偏差提出路徑。通過這一孔子文化講座,中德友人進一步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現代意義(yi) 。

 

中德文化的交匯

 

德國被譽為(wei) “詩人和思想家的國度”。孔子作為(wei) 偉(wei)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音樂(le) 家,如果他生活在當今,也喜歡來德國看看,向德國哲學家和音樂(le) 家學習(xi) ,王老師說。

 

為(wei) 慶祝孔子的生日,文德書(shu) 院的張馨藝老師和學生們(men) 獻上了中德歌曲。

 

中德友人共迎中秋佳節

 

科隆少林文化中心的學生們(men) 為(wei) 觀眾(zhong) 們(men) 表演少林武術,展現了中國武術的精湛技藝。

 

文德書(shu) 院的家長們(men) 精心製作了月餅和提供了中國小吃,為(wei) 大家共同迎接2023年中秋佳節,分享團圓的溫馨與(yu) 快樂(le) 。

 

匯聚心聲,傳(chuan) 承千年,築夢和平

 

最後,王莉老師代表祭孔團隊衷心感謝前來參加德國首次祭孔活動的僑(qiao) 團、文化機構負責人,以及中德友人們(men) ,共同見證了這一德國乃至歐洲曆史上首次紀念孔子誕辰的文化盛事。

 

為(wei) 了讓德國友人更好地理解祭孔活動的具體(ti) 內(nei) 容,王老師將各環節的經典內(nei) 容翻譯成了德文,供觀眾(zhong) 欣賞。這次祭孔活動的精心策劃和豐(feng) 富內(nei) 涵贏得了中德友人的高度讚賞和深切共鳴,也被德國文德書(shu) 院為(wei) 祭孔活動所做的無私奉獻而深深感動。

 

為(wei) 了感謝孔氏南宗家廟管委會(hui) 提供"現代人祭孔"的祭典指導,王莉老師將《孔氏南宗》故事書(shu) 翻譯成德文,並製作成中德文《孔氏南宗》繪本,以讓更多人了解孔氏家族的曆史風雲(yun) 。她在"現代人祭孔"儀(yi) 式的基礎上,因地製宜地策劃了德國首次祭孔活動的議程。

 

德國文德書(shu) 院熱切歡迎更多的華人和團體(ti) 攜手舉(ju) 辦海外祭孔典禮。共同將孔子畢生追求的"天下大同"和"世界和平"的千年夢想代代傳(chuan) 承,為(wei) 使這個(ge) 世界變得更加和平、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