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促融,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四海一心,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來源:“四海孔子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八月初四日己卯
耶穌2023年9月18日
幾十年來兩(liang) 岸中華文化是此消彼長。中國台灣地區一度興(xing) 起了複興(xing) 中華文化運動,但現在的中國大陸地區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視的程度超過了中國台灣地區。中華文化在台灣更多表現在百姓的生活內(nei) 容與(yu) 生活樣式上。在大陸則更多表現在朝野大力複興(xing) 與(yu) 弘揚上。台灣去中國化,大陸是再中國化。
研究兩(liang) 岸文化交流,關(guan) 鍵在對比研究的基礎上找異同,找到合適的比較內(nei) 容與(yu) 研究方法。兩(liang) 岸文化交流的基礎是加大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研究力度,讓兩(liang) 岸相互讀懂彼此,知道彼此在政治製度、曆史地理、風俗習(xi) 慣、生活樣式、教育背景和思維方式等方麵的差異。
中華文化視天下為(wei) 一家,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人類是休戚與(yu) 共的命運共同體(ti) 。未來中華文化可以發揮的作用是重塑兩(liang) 岸曆史觀、國家觀、民族觀。其中“禮”在中華文化中具有極為(wei) 豐(feng) 富的內(nei) 涵,可以安上治民,可以移風易俗,兩(liang) 岸應共同研究、共同推廣、共同奏響中華禮樂(le) 這一高度符合人性的教育藝術,以促進兩(liang) 岸心靈契合。
(北京四海孔子書(shu) 院與(yu) 台灣三一寰宇文化協會(hui) 一同創作禮樂(le) 劇《禮樂(le) 春秋》)
台灣曾經高度重視中華文化,但目前的現實不容樂(le) 觀。年輕一代,因缺乏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教育,形成了所謂“天然獨”的現象。這給兩(liang) 岸心靈契合與(yu) 社會(hui) 融合帶來了困難。然而中華文化重情重義(yi) ,通過大力弘揚同胞親(qin) 情與(yu) “義(yi) 利相兼,以義(yi) 為(wei) 先”的正確義(yi) 利觀會(hui) 重塑台灣年青人的價(jia) 值觀。未來兩(liang) 岸的美好願景也是建立在認同合乎人性、人心、人情的中華人文精神上麵。中華文化是生命的學問,合乎人性的學問。文化以人性為(wei) 本才有美好可言。中國人重家重孝亦重國,講情講義(yi) 亦講愛。這是兩(liang) 岸同胞人性中最美好的價(jia) 值內(nei) 涵,應大力弘揚。
未來兩(liang) 岸應創造條件,讓更多兩(liang) 岸年青人參加祭孔與(yu) 祭祖典禮,共同創編美善合一的禮樂(le) 劇等。反之,若一任網絡上集體(ti) 無意識的自由民主行塑,強化單子個(ge) 體(ti) ,造成“文化遊魂”、“民族虛無主義(yi) ”、“小確幸”、“躺平族”,個(ge) 人主義(yi) 盛行,那就不好了。中國人更喜歡多人圍坐吃燒烤、吃火鍋,共享共情,歡暢無比,感覺是個(ge) 相親(qin) 相愛、共生共長、共容共喜的大家庭。有團聚就有喜悅,有喜悅就會(hui) 產(chan) 生美德,有美德就講大義(yi) ,兩(liang) 岸和平統一就有了路。中國夢應是兩(liang) 岸一家人的夢,一家人,一起走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道上。
(台灣三一寰宇文化協會(hui) 禮樂(le) 祭孔典禮)
真正的中國文化精神是人文日新、與(yu) 時俱進的,從(cong) 來不是保守僵化,機械教條的。當下的中國,正因中華文化蘊含的思想源泉與(yu) 中華文化軟實力的突出優(you) 勢才讓十四億(yi) 中國人滿懷信心與(yu) 豪情,朝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邁向人類文明新形態。
當下的中國已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定會(hui) 立足於(yu) 文化自信與(yu) 曆史自信。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是當下最大的文化國情,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文化在中國是中西兩(liang) 大文明體(ti) 係的融合,這讓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為(wei) 與(yu) 時俱進的中華文化道統的繼承者和發揚者,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禮敬與(yu) 創新,必將極大推進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並將極大影響與(yu) 塑造世界文化新秩序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
對美國與(yu) 民進黨(dang) 當局宣揚的民主自由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認識。何謂先進,何謂落後,這本身就是認知與(yu) 實踐的大學問。中國傳(chuan) 統對民主的理解是人民當家作主,民間有“當官不為(wei) 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之說。自由是有自律有節製懂規矩的自由,不是仼己任性,放縱自我。
(禮樂(le) 劇《禮樂(le) 春秋》劇照)
總之,我們(men) 已走出西方的迷思,中國需要適應世界,世界也需要適應中國。“中國文化如何向國際傳(chuan) 播”和“中華文明與(yu) 世界文化新秩序”是新時代宏大課題。
今日中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已內(nei) 含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道路與(yu) 理論之中。堅定“四個(ge) 自信”中,堅定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力量,已深深融入其他三個(ge) 自信之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已成為(wei) 兩(liang) 岸打造中國式現代化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有力支撐。因此,兩(liang) 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播力、影響力是兩(liang) 岸中國人共同的責任與(yu) 使命!
船穩當奮楫,風好正揚帆。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為(wei) 我們(men) 踐行“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促進兩(liang) 岸中華文化交流和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願我們(men) 兩(liang) 岸同胞攜起手來,和衷共濟,團結一心,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共同分享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榮光!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