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著《曲阜碑刻視域下的孔子與曆代中國》出版暨序、後記

欄目:新書快遞
發布時間:2023-10-02 21:40:16
標簽:

陳霞 著《曲阜碑刻視域下的孔子與(yu) 曆代中國》出版暨序、後記

 

 

 

書(shu) 名:《曲阜碑刻視域下的孔子與(yu) 曆代中國》

作者:陳霞

出版社:齊魯書(shu) 社

 

近日,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陳霞新著《曲阜碑刻視域下的孔子與(yu) 曆代中國》由齊魯書(shu) 社出版。本書(shu) 是山東(dong) 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研究基地”成果,列入“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文庫”,這是洙泗學人推出的又一部學術成果。

 

 

 

【作者簡介】

 

 

 

陳霞,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曆史學博士,主要從(cong) 事孔子文化、儒家文獻、儒學史方麵的研究,在《光明日報》《甘肅社會(hui) 科學》等報刊發表文章20餘(yu) 篇。

 

【目錄】

 

 

 

【序】

 

曲阜是孔子故裏、儒學發源地。在這片聖土之上,曾經或迄今保留著大量自漢代以來有關(guan) 孔子、孔廟和儒學的碑刻。這些碑刻本身,反映了曆史上對孔子、儒學的重視。同時,碑刻的內(nei) 容,更是孔子思想在傳(chuan) 統社會(hui) 存在與(yu) 發展的真實記錄,是儒學與(yu) 曆代政權互動的體(ti) 現,具有重要的學術價(jia) 值與(yu) 現實意義(yi) 。也正因為(wei) 曲阜碑刻內(nei) 容獨特、價(jia) 值突出,駱承烈先生曾整理、輯錄曲阜碑刻,並將它們(men) 稱為(wei) “石頭上的儒家文獻”。所以,以曲阜碑刻文獻入手研究孔子儒學與(yu) 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本身具有重要的學術價(jia) 值。

 

現在呈現在大家麵前的這本《曲阜碑刻視域下的孔子與(yu) 曆代中國》,是陳霞博士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經過加工修改而成。陳霞博士出生在曲阜聖地,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又工作於(yu) 設在曲阜的儒學專(zhuan) 門研究機構孔子研究院,一直從(cong) 事孔子儒學的學習(xi) 與(yu) 研究。2013年,她考取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在職博士研究生。由於(yu) 當時她正參與(yu) 其在職單位所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曲阜儒家石刻文獻集成”,著力於(yu) 曲阜碑刻的整理與(yu) 研究工作,所以就選擇了這樣一個(ge) 相關(guan) 的題目作為(wei) 其學位論文。另外,相較於(yu) 備受學者關(guan) 注的傳(chuan) 世文獻,碑刻文獻對於(yu) 研究孔子、儒學,在材料、視角上也都比較新穎。所以,她最終以此為(wei) 題,完成了其博士論文的撰寫(xie) 與(yu) 答辯。

 

曲阜存有眾(zhong) 多孔子、儒學的碑刻,與(yu) 曆史上對孔子祭祀的重視密不可分。《明史·錢唐傳(chuan) 》記載,洪武二年,刑部尚書(shu) 錢唐上書(shu) 曰:“孔子垂教萬(wan) 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報本之禮不可廢。”侍郎程徐亦上疏言:“古今祀典,獨社稷、三皇與(yu) 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則無以生,非孔子之道則無以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皆聖人也;然發揮三綱五常之道,載之於(yu) 經,儀(yi) 範百王,師表萬(wan) 世,使世愈降而人極不墜者,孔子力也。孔子以道設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今使天下之人,讀其書(shu) ,由其教,行其道,而不得舉(ju) 其祀,非所以維人心扶世教也。”這道出了自古以來祭祀孔子的深刻意義(yi) ,乃在於(yu) 宣揚孔子之道,推行孔子之教,以維係人心,匡扶世教,保證社會(hui) 有序發展,真所謂“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

 

曲阜孔廟,是孔子祭祀之本廟,曆代政權對之隆禮有加。“丹青所以圖盛跡,金石所以刊不朽。”這些樹立於(yu) 曲阜孔廟等文化遺跡的眾(zhong) 多碑刻,記載了孔子之道對於(yu) 曆代政權穩定鞏固、中華民族綿延昌盛的重要貢獻。如今,當我們(men) 漫步聖域,在感受孔廟建築、蒼蒼古柏所帶來的莊嚴(yan) 肅穆的同時,辨識古碑,品讀孔子之道,或許更能深刻地體(ti) 會(hui) 到聖人之所以為(wei) 聖人的深刻道理。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陳霞博士所選的這一題目看似容易,實際撰寫(xie) 起來並不容易。由於(yu) 曲阜碑刻所涉時間跨度大,需要對各個(ge) 時期的儒學發展狀況有比較清晰的把握,方可知曉石碑刻立的背景及原因,理解碑刻的內(nei) 容。此外,出於(yu) 對孔子、儒學的無上尊崇,碑刻內(nei) 容多有美譽和文飾之嫌,需要綜合傳(chuan) 世文獻進行深入分析,方可透過碑刻記載而探究孔子儒學發展之真實狀況。在寫(xie) 作的過程中,陳霞博士閱讀了大量史料,認真研讀碑文,力爭(zheng) 將這些重點、難點一一消化解決(jue) ,論文最終得以順利完成。

 

當然,“曲阜碑刻視域下的孔子與(yu) 曆代中國”是一個(ge) 大題目,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學者不斷研究,方能不斷深入並最終完成。本論著以曲阜碑刻考察孔子儒學的曆代發展,尚屬初步嚐試。希望陳霞博士能以此書(shu) 出版為(wei) 新起點,在其學術之路上不斷精進,也希望此書(shu) 之出版,能為(wei) 廣大孔子、儒學愛好者及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者提供方便與(yu) 幫助。

 

黃懷信

 

2023年2月6日

 

【後記】

 

本書(shu) 是在我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從(cong) 考博到博士論文題目選定、論文答辯通過,至如今的書(shu) 稿出版,一路走來,得到了諸多師友的幫助與(yu) 支持。借此後記,表達我的謝意。

 

我的博士研究生導師黃懷信先生致力於(yu) 儒家文獻研究,在《逸周書(shu) 》《尚書(shu) 》《論語》《大戴禮記》及出土文獻等儒家文獻的整理與(yu) 校釋領域成果顯著。承蒙老師不棄,我於(yu) 2013年考入老師門下。在博士論文選題時,老師最初考慮到我碩士研究生學習(xi) 期間所做“孔子《詩》教思想研究”這一題目,打算讓我在《詩經》領域繼續深入。但是由於(yu) 我工作後在《詩經》方麵用力不深,與(yu) 《詩經》研究已較為(wei) 疏遠,故未敢承擔這一題目。當時,我的工作單位孔子研究院正進行“中國曲阜儒家石刻文獻集成”這一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此項目由楊朝明院長主持,集全院科研力量對曲阜碑刻進行整理、輯錄,我也參與(yu) 其中。於(yu) 是征詢老師意見,是否可以從(cong) 曲阜碑刻文獻入手來研究孔子、儒學與(yu) 曆代中國。老師聽後欣然同意。老師認為(wei) 曲阜碑刻文獻具有重要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而且我作為(wei) 一名曲阜人,工作於(yu) 曲阜,又參與(yu) 單位所開展的碑刻文獻整理工作,這一選題對我來說比較適合。老師的讚同與(yu) 支持堅定了我開展這一題目的決(jue) 心。後來在論文的寫(xie) 作過程中,老師以其嚴(yan) 謹的治學態度,對我的論文給予諸多指導與(yu) 修訂。如今論文修訂成書(shu) ,其中飽含老師這些年的指導與(yu) 關(guan) 心,謹以此書(shu) 表達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

 

楊朝明先生是我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也是我學術之路的領路人。當年考入楊老師門下,老師帶領我們(men) 做《孔子家語通解》的整理工作,指導我們(men) 以“六經之教”寫(xie) 作碩士論文,並指導我發表了第一篇學術論文……老師的培養(yang) 與(yu) 指導奠定了我今後的治學之路。2006年,我碩士研究生畢業(ye) 進入孔子研究院工作。2010年,楊老師由曲阜師範大學調入孔子研究院任院長一職,成為(wei) 我的領導和同事。因為(wei) 同在一個(ge) 單位,與(yu) 老師交流、向老師請教的機會(hui) 更多、更方便。也正是在楊老師的鼓勵下,我才有勇氣在職報考博士研究生。後在論文題目的選定、論文寫(xie) 作及後期的書(shu) 稿修改期間,老師也給予諸多意見和建議,指導我不斷完善論文。如今,老師已調至山東(dong) 大學工作,雖不能像以前一樣經常親(qin) 聆教誨,但老師的教導銘記在心,並激勵著我不斷繼續努力。

 

王鈞林、程奇立、林存光、吳佩林等先生,他們(men) 是我博士論文預答辯和答辯委員,對我論文的修改與(yu) 完善提出諸多寶貴意見。有些專(zhuan) 家的意見當時未能來得及采納,此次書(shu) 稿的修改我也進一步完善。感謝諸位老師的提攜與(yu) 幫助。同時,我也感謝我的工作單位孔子研究院和同事們(men) 。院領導注重科研人員學術能力的提升,鼓勵年輕人繼續深造,讓我有幸可以在職讀博。而在博士論文寫(xie) 作期間,“中國曲阜儒家石刻文獻集成”項目順利推進,同事們(men) 碑刻文獻輯錄與(yu) 整理的成果,為(wei) 我核對碑文進而展開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不然,曲阜碑刻眾(zhong) 多,前人輯錄的碑刻文獻錯訛較多,如果由我一一去核對散布於(yu) 曲阜各個(ge) 文化遺跡的石碑,將會(hui) 耗費不少時間。

 

感謝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將本書(shu) 納入“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hui) ”文庫,並給予出版資金支持。編輯出版期間,齊魯書(shu) 社許允龍、王江源兩(liang) 位編輯老師對書(shu) 稿的最後修改與(yu) 完善付出了很大努力,在此深表謝意。最後,感謝我的家人與(yu) 親(qin) 友,以及像親(qin) 人般的同門師兄弟們(men) ,感謝他們(men) 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與(yu) 幫助。

 

本人學術水平有限,雖然從(cong) 博士論文寫(xie) 作到後期的書(shu) 稿修改,一直竭心盡力,但其中淺薄錯訛之處定有不少,懇請各位專(zhuan) 家學者批評指正。

 

陳 霞

2023年1月29日於(yu) 孔子研究院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