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然】禮樂祭孔典禮的儒學內涵和現實意義 ——以四海孔子書院祭孔典禮部分樂曲為例

欄目:禮儀祀典
發布時間:2023-10-02 14:55:42
標簽:

禮樂(le) 祭孔典禮的儒學內(nei) 涵和現實意義(yi)

——以四海孔子書(shu) 院祭孔典禮部分樂(le) 曲為(wei) 例

作者:曉然

來源:“四海孔子書(shu) 院”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八月初八日癸未

          耶穌2023年9月22日

 


“古之善為(wei) 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四海孔子禮樂(le) 祭孔典禮當中有很多富含深意的細節,需要我們(men) 用心體(ti) 會(hui) 。下麵,就結合典禮當中的部分樂(le) 曲,試著為(wei) 大家闡述這其中的深意。供大家學習(xi) 參考之用,以更好地領會(hui) 禮樂(le) 祭孔典禮的儒學內(nei) 涵和現實意義(yi) 。

 

 

 

典禮序曲《夫子頌》是這樣的:“任你囂囂,我自巍巍;任你呶呶,我自悠悠。任時代風霜雨雪,亙(gen) 寒徹骨,海似的蒼蒼古柏,至今巍峨。我雙手合胸,兀自申申遠眺。堂堂大氣!堂堂大氣!巍巍悠悠,帶著笑意,隻為(wei) 心中帶著日新的欣喜,帶著日新的欣喜。”

 

囂囂,囂張之貌也。呶(音撓)呶,喋喋不休也。巍巍,我自巋然不動也。悠悠,我心從(cong) 容自在也。這些年,國家發展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可謂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在這一過程中,我們(men) 保持戰略定力,“任你囂囂,我自巍巍,任你呶呶,我自悠悠”,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可謂“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發展勢頭,自信從(cong) 容地應對接踵而至的挑戰,保持了經濟社會(hui) 平穩發展,續寫(xie) 了社會(hui) 長期穩定和經濟長期發展的兩(liang) 大奇跡新篇章。這得益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得益於(yu) 我們(men)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men) 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我們(men) 一直強調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現在我們(men) 又明確提出‘第二個(ge) 結合’。我說過,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朱熹園,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語氣鏗鏘地道出了中華文明的自信之源)。

 

朱熹是南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被後人尊稱為(wei) “朱子”。福建武夷山所在的南平市,是朱子理學萌芽、發展和集大成之地。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為(wei) 我們(men) 以當年朱子教育實踐的主要方式——書(shu) 院教育弘揚中華文化,以情促融,促進兩(liang) 岸心靈契合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隻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曆史必然、文化內(nei) 涵與(yu) 獨特優(you) 勢。

 

 

 

曆史正反兩(liang) 方麵的經驗表明,‘兩(liang) 個(ge) 結合’是我們(men) 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因此,我們(men) 心中帶著日新的欣喜,雙手合胸,兀自申申遠眺,向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和接力延續中華文明火種的孔子以及曆代先賢致敬,迎接他們(men) 到我們(men) 身邊。

 

迎神的樂(le) 曲《上天下雨》是這樣的:“上天下雨,普滋萬(wan) 物,萬(wan) 物潤澤,欣欣喜喜。大地承載,千山萬(wan) 水,生生死死,皆在其中。君子以一心一意行遊天下,天下一以貫之,自自然然。君子以忠恕仁愛含納萬(wan) 物,萬(wan) 物百生萬(wan) 育,亮亮麗(li) 麗(li) 。天人旋律,同調同息,毋思毋慮;天人旋律,同調同息,毋思毋慮。”《中庸》曰:“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wei) 大也。”聖人的教化德配天地,如上天下雨,普澤大地,周遍世界,因此《中庸》上說:“唯天下至聖,為(wei) 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lin) 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qin) 。故曰配天。”(“隻有天下崇高的聖人,才能做到聰明智慧,能夠居上位而臨(lin) 下民;寬宏大量,溫和柔順,能夠包容天下;奮發勇健,剛強堅毅,能夠決(jue) 斷天下大事;威嚴(yan) 莊重,忠誠正直,能夠博得人們(men) 的尊敬;條理清晰,詳辨明察,能夠辨別是非邪正。崇高的聖人,美德廣博而又深厚,並且時常會(hui) 展現出來。德性廣博如天,德性深厚如淵。美德表現在儀(yi) 容上,百姓沒有誰不敬佩,表現在言談中,百姓沒有誰不信服。表現在行動上,百姓沒有誰不喜悅。這樣,美好的名聲廣泛流傳(chuan) 在中國,並且傳(chuan) 播到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凡是車船行駛的地方,人力通行的地方,蒼天覆蓋的地方,大地承載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凡有血氣的生物,沒有不尊重和不親(qin) 近他們(men) 的,所以說聖人的美德能與(yu) 天相匹配。”)

 

 

 

“君子以一心一意行遊天下,天下一以貫之,自自然然。君子以忠恕仁愛含納萬(wan) 物,萬(wan) 物百生萬(wan) 育,亮亮麗(li) 麗(li) ”,意謂君子以忠恕之道,這也是孔子提倡的一貫之道,所謂吾道一以貫之,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以仁愛之心,居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wan) 物育焉,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萬(wan) 物蒙澤,欣欣喜喜。

 

“天人旋律,同調同息,毋思毋慮;天人旋律,同調同息,毋思毋慮。”意謂天人合一,聖人與(yu) 天地合其德,與(yu) 日月合其明,與(yu) 四時合其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cong) 容中道,聖人也!

 

恭讀祝文和送神環節的樂(le) 曲《神聖樂(le) 章》是這樣的:“你的力量汩汩地流暢入我心,讓我洋溢著生命的喜悅。生活如有困境,如何能與(yu) 高山汪洋相比,你的典範是如此無與(yu) 倫(lun) 比,有如一座極為(wei) 親(qin) 近的高牆,在我眼前聳立。穹蒼大地風采的山嶺,保留在你的圍牆裏,等待裏麵走出,亙(gen) 古永恒人間的秩序。”這首樂(le) 曲以詩一般的方式讚美了夫子是充滿力量的,像源頭活水,汩汩地流暢進入我們(men) 的心靈,讓我們(men) 洋溢著生命的喜悅,而保持身心的清明澄澈,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即使有困境,也高不過夫子的智慧如高山般的崇高,如汪洋般的浩瀚,意即我們(men) 能用夫子教導我們(men) 的智慧戰勝生活的困境。“你的典範是如此無與(yu) 倫(lun) 比,有如一座極為(wei) 親(qin) 近的高牆在我眼前聳立。”正所謂子貢在《論語》中讚頌夫子:“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一旦升堂入室,就會(hui) 感覺很親(qin) 近,有如走進宮殿宗廟當中,“穹蒼大地風采的山嶺,保留在你的圍牆裏”意謂著廟堂之上的人心懷江山社稷,而廟堂之上的人又多是讀書(shu) 人,尤其是讀孔子所傳(chuan) 之儒學經典的人,正所謂“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shu) 人”。“等待裏麵走出,亙(gen) 古永恒人間的秩序。”意謂著,孔子所傳(chuan) 的經典,所行的教化當中有人間亙(gen) 古永恒的秩序。所謂“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yu) 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所惡於(yu) 上,毋以使下,所惡於(yu) 下,毋以事上;所惡於(yu) 前,毋以先後;所惡於(yu) 後,毋以從(cong) 前;所惡於(yu) 右,毋以交於(yu) 左;所惡於(yu) 左,毋以交於(yu) 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禮樂(le) 華章,共襄盛舉(ju) ,邀您樂(le) 捐

 

千裏之行始於(yu) 足下,弘道在人亦在邇,用文教來影響我們(men) 周邊的鄉(xiang) 村,促進鄉(xiang) 村文教振興(xing) 和基層文明治理,是我們(men) 此時此刻的心願。

 

我們(men) 也希望,這個(ge) 心願能夠傳(chuan) 播得更遠更廣,四海同欽,去一起做這個(ge) 公益性的教化事業(ye)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起共襄盛舉(ju) 。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