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慕朵生作者簡介:慕朵生,男,獨立學者,曾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並任總編。 |
《春秋》是全體(ti) 大用之書(shu)
作者:慕朵生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春秋學微”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六月廿九日乙巳
耶穌2023年8月15日
說《春秋》是史書(shu) 、經書(shu) 、王書(shu) 、禮書(shu) 、刑書(shu) 、政書(shu) 、憲書(shu) 雲(yun) 雲(yun) ,皆是就《春秋》之某一特色和優(you) 長而表出其某一體(ti) 某一用。
程頤曾認為(wei) :“《詩》《書(shu) 》《易》言聖人之道備矣,何以複作《春秋》?蓋《春秋》聖人之用也。《詩》《書(shu) 》《易》如律,《春秋》如斷案;《詩》《書(shu) 》《易》如藥方,《春秋》如治法。”(《二程集·春秋錄拾遺》)
馬一浮也指出:“《易》本隱以之顯,即是從(cong) 體(ti) 起用。《春秋》推見至隱,即是攝用歸體(ti) 。故《易》是全體(ti) ,《春秋》是大用。”(《泰和宜山會(hui) 語·論六藝統攝於(yu) 一心》)
程、馬之論,皆突出了《春秋》之為(wei) 用,但弱化或遺失了《春秋》之大體(ti) 。
事實上,《春秋》非一體(ti) 一用之書(shu) ,亦非以他經為(wei) 體(ti) 、自經為(wei) 用之書(shu) 。司馬遷說“《春秋》成文數萬(wan) ,其旨數千。萬(wan) 物散聚皆在《春秋》”(《史記·太史公自序》)。
即是說,盡管《春秋》隻有短短數萬(wan) 字,但卻蘊含著豐(feng) 富的原理和意義(yi) ,經緯天地、範圍萬(wan) 物。
《春秋》“奉天”,尊上帝也,這是神學論;《春秋》“奉元”,元本體(ti) 也,這是本體(ti) 論——兼有奉天神學和奉元哲學的學問,是關(guan) 於(yu) “永恒法”即統禦宇宙自然的學問,亦即是有大體(ti) 和本源的學問。
至於(yu) 《春秋》之用,修己安人、內(nei) 聖外王,治理國政、平治天下,舉(ju) 凡人倫(lun) 物等無不在範圍之中,因此是治理人事人倫(lun) 的“自然法”。[1]
董仲舒說:“《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大,事變之博,無不有也”。(《春秋繁露·十指》)又說:“今《春秋》之為(wei) 學也,道往而明來者也,然而其辭體(ti) 天之微,效難知也,弗能察,寂若無,能察之,無物不在。是故為(wei) 《春秋》者,得一端而多連之,見一空而博貫之,則天下盡矣。”(《春秋繁露·精華》)
《春秋》能“無不有”和“盡天下”,所以是有體(ti) 有用且自有體(ti) 用之書(shu) ,而《春秋》學則是儒家的全體(ti) 大用之學。
[1]此處關(guan) 於(yu) “永恒法”“自然法”的描述,借用了米灣兄與(yu) 我討論《春秋》體(ti) 用問題時的說法而略有修潤之。不敢掠美,特此誌之。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