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作者:任理軒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七月初一日丙午
耶穌2023年8月16日
曆史的進程從(cong) 哪裏開始,思想的進程就從(cong) 哪裏開始。一部人類發展史,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說就是一部思想發展史,就是一部在思想解放中不斷打開人類文明進步大門、增強人類文明發展動力的曆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高度重視思想解放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拓展通向真理的道路、推動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men) 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這“第二個(ge) 結合”的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深刻彰顯了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為(wei) 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征程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前進方向。
“第二個(ge) 結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艱辛探索中實現的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遼闊中華大地上孕育形成的中華文明,經過漫長曆史歲月的累積、聚合、交融,形成獨特價(jia) 值觀念、成熟政治製度、無數創造發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獨樹一幟、屹立於(yu) 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其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標識彰顯著中華民族在長期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hui) 、看待人生的獨特價(jia) 值體(ti) 係、文化內(nei) 涵和精神品質,浸潤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鴉片戰爭(zheng) 後,中國逐步淪為(wei)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落後挨打的局麵引發人們(men) 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反思。在反思中,有人陷入曆史虛無主義(yi) 、文化虛無主義(yi) ,把造成國家積貧積弱的原因完全歸結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落後,出現了文化自卑自棄心理,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采取全盤否定的態度,有人甚至喊出“全盤西化”等極端口號。這種把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化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思想謬誤,阻礙了中國人民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
曆史是文明的載體(ti) ,一年又一年記錄書(shu) 寫(xie) ;文明是曆史的血脈,一代又一代無法割斷。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ge) 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必須承認,傳(chuan) 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hui) 受到當時人們(men) 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hui) 製度等的局限性的製約和影響,因而不可避免地會(hui) 存在陳舊過時的東(dong) 西。但是,一個(ge) 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曆史文化的民族,不僅(jin) 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曆史悲劇。古今中外的曆史和現實都表明,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隻要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選擇取舍,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就能讓其獲得新的力量、放射新的光芒。看西方文明發展史,14至16世紀的文藝複興(xing) 運動重新發掘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倡導人文主義(yi) ,反對宗教神學、教權主義(yi) ,深刻影響西方文明進程。看中華文明發展史,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絕非千年如斯,而是在海納百川、吐故納新中日新不已,展現出恒久的生命力。這是文明發展的規律。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馬克思主義(yi) 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也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傳(chuan) 承者和弘揚者。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之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yi) ,拿起了真理的武器,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業(ye) 從(cong) 此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同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決(jue) 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文化虛無主義(yi) 。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我們(men) 是馬克思主義(yi) 的曆史主義(yi) 者,我們(men) 不應當割斷曆史。從(cong) 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men) 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an) ”“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hui) 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鄧小平同誌強調:“我們(men) 要用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國曆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ge) 精神動力”。隨著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深入推進,我們(men) 黨(dang) 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關(guan) 係的認識。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關(guan) 鍵時期,我們(men) 更加需要文化繁榮興(xing) 盛,為(wei) 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拓展更廣闊的文化空間,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夯實文化根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一係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如何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間的關(guan) 係,把我們(men) 黨(dang) 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曆史高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men)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兩(liang) 個(ge) 結合”:“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第二個(ge) 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這一重大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這“第二個(ge) 結合”,集中而鮮明地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是曆史虛無主義(yi) 者、文化虛無主義(yi) 者,我們(men) 決(jue) 不拋棄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也決(jue) 不拋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把堅守好這個(ge) 魂和根作為(wei) 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進一步拓展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這無疑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yi)
人類社會(hui) 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以知識更新、思想解放為(wei) 先導和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價(jia) 值先進、思想解放,是一個(ge) 社會(hui) 活力的來源。”思想解放讓人們(men) 從(cong) 舊有觀念、陳舊思想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在更廣的空間、更高的層次上進行創新創造,推動文明發展、社會(hui) 進步。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一百多年的奮鬥曆程中,始終堅持以思想解放引領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一個(ge) 又一個(ge) 勝利。延安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在同主觀主義(yi) 、教條主義(yi) 的鬥爭(zheng) 中不斷解放思想,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文革”結束後,在黨(dang) 和國家麵臨(lin) 何去何從(cong) 的重大曆史關(guan) 頭,我們(men) 黨(dang) 堅持解放思想,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曆史新時期。堅持解放思想,就能促進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更新,使我們(men) 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規律,開辟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新局麵。“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讓馬克思主義(yi) 成為(wei) 中國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打開了創新空間,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其意義(yi) 重大而深遠。
從(cong) 中華民族發展史看,“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中國人民堅定文化自信,讓中華民族以昂揚的姿態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生而為(wei) 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men) 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jia) 值觀。”對於(yu)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來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鴉片戰爭(zheng) 後,伴隨著中華民族由盛轉衰,一些人文化上趨於(yu) 妄自菲薄、精神上陷入困頓被動。沒有文化上的自信自強,中華民族就難以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充分肯定、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和精神力量,讓中國人民在曆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曆史主動精神、曆史創造精神。新時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要進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大力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序開展,國家版本館建成開館,“考古熱”“博物館熱”“非遺熱”“古籍熱”“國潮熱”持續興(xing) 起……我們(men) 用馬克思主義(yi) 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文明,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創造性凝結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中,以文培元、凝神鑄魂。今天,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鬥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正在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書(shu) 寫(xie) 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wei) 大曆史。
從(cong) 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看,“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馬克思主義(yi) 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yi) 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一部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史,就是不斷吸收人類曆史上一切優(you) 秀思想文化成果豐(feng) 富自己的曆史。馬克思主義(yi) 一來到中國,就以真理的味道深深吸引著中國的先進分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高度的契合性,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發展提供源頭活水,讓它在中國大地紮根開花結果,不斷彰顯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第二個(ge) 結合”,讓馬克思主義(yi) 的思想精髓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治國之道、道德理念、思想方法,同中國人民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相互融合、相互成就,激蕩起積澱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脈中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讓馬克思主義(yi) 具有了更寬廣、更深厚的文明底蘊,展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在中華大地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科學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等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的光輝典範,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wei) 豐(feng) 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從(cong) 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看,“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化根基,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不一樣?為(wei) 什麽(me) 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guan) 鍵就在於(yu) 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guan) 鍵就在於(yu) ‘兩(liang) 個(ge) 結合’。”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500年,經曆了從(cong) 空想到科學、從(cong) 理論到實踐、從(cong) 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的過程,其間既有高潮也有低穀,遭遇過許多波折。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讓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cong) 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ti) 實際、曆史文化傳(chuan) 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走出並不斷發展符合中國國情、反映中國人民意願的正確道路。隻有立足50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史,我們(men) 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曆史必然、文化內(nei) 涵、深厚底蘊、獨特優(you) 勢。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正是紮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國式現代化形成了獨特的世界觀、價(jia) 值觀、曆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wei) 大實踐。“第二個(ge) 結合”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化根基,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站立在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擁有14億(yi) 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men) 堅持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從(cong) 人類文明發展史看,“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為(wei) 人類文明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將致力於(yu)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馬克思主義(yi) 產(chan) 生於(yu) 19世紀的歐洲,其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三大組成部分分別來源於(yu) 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hui) 主義(y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生於(yu) 中華大地,作為(wei) 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大體(ti) 經曆了先秦諸子百家爭(zheng) 鳴、兩(liang) 漢經學興(xing) 盛、魏晉南北朝玄學流行、隋唐儒釋道並立、宋明理學發展等幾個(ge) 曆史時期。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來源不同,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刻把握二者高度的契合性,推動二者有機結合,造就了一個(ge) 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ti) ,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第二個(ge) 結合”作為(wei) 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生動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文明觀,為(wei) 人類文明在交流互鑒中不斷創新發展樹立了典範。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作為(wei) 人類文明新形態,與(yu) 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feng) 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在“第二個(ge) 結合”中不斷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
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這是堅持“第二個(ge) 結合”,在繼承曆史中創造新的曆史、在禮敬人類文明中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根本所在。
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推進理論和製度創新。萬(wan) 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必須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men)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就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研究問題、解決(jue) 問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jue) “橋或船”的問題。“六個(ge) 必須堅持”更是從(cong) 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深刻闡述了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正確路徑。我們(men)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係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以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待曆史和傳(chuan) 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複古泥古,不簡單否定,更好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提高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的能力與(yu) 水平。
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更好推進“第二個(ge) 結合”,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要求我們(men) 思接千載、視通萬(wan) 裏,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不斷推進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chuan) 承、創新發展、傳(chuan) 播交流等工作,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在“第二個(ge) 結合”中不斷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和製度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新時代,故宮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等遊人如織,非遺產(chan) 品廣受歡迎,《最美中國戲》《中國詩詞大會(hui) 》等傳(chuan) 統文化節目熱度攀升……經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jia) 值理念、道德規範等得到傳(chuan) 承弘揚。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超越時空、曆久彌新的強大魅力,可以為(wei) 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wei) 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wei) 解決(jue) 人類問題提供思想智慧,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和邁向現代化的寶貴精神財富。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cong) 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以今日中國之實踐,續寫(xie) 中華文化之輝煌,創造出新時代的理論和製度成果。
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不斷探索麵向未來的理論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回顧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夠領導人民完成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於(yu) 掌握了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並不斷結合新的實際推進理論創新”。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以中國理論解決(jue) 中國問題,必須堅持解放思想,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深入研究、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相契合、對解決(jue) 未來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時代價(jia) 值的寶貴資源,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推進理論創新。我們(men) 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以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獲得新的時代意蘊和表現形式;又要著眼現實需要,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神內(nei) 核和獨特標識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使二者在形式、內(nei) 容、價(jia) 值追求等各方麵不斷從(cong) 相互契合走向深度融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形成更具吸引力、影響力、解釋力、說服力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更好指導中國式現代化嶄新實踐。
充分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寶貴資源不斷探索麵向未來的製度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國家選擇什麽(me) 樣的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是由這個(ge) 國家的曆史文化、社會(hui) 性質、經濟發展水平決(jue) 定的。”在幾千年的曆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關(guan) 於(yu) 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的豐(feng) 富思想。比如,我們(men) 黨(dang) 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政治協商製度,與(yu) 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chuan) 統,“兼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guan) 聯。又如,我們(men) 沒有搞聯邦製、邦聯製,確立了單一製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就是順應向內(nei) 凝聚、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chuan) 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推進全麵深化改革,繪就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製度圖譜,築牢了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的製度基礎。麵向未來,我們(men) 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刻總結、充分運用我國古代關(guan) 於(yu) 國家製度的思想精華和實踐成果中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相契合、與(yu) 實際需要相適應的寶貴資源,在傳(chuan) 承中華文明中不斷增強製度創新的文化動力,創造既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又符合中華文明發展規律、體(ti) 現中華文明獨特創造和價(jia) 值理念的製度成果,不斷夯實中國製度優(you) 勢的文化根基,推動中國製度在實踐中更好發揮整體(ti) 效能、治理效能。
思想解放開天地,無邊光景一時新。“第二個(ge) 結合”,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道路、理論、製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在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刻領會(hui) “第二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堅持以思想解放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揚起思想解放的風帆,開啟文化創新的航程,我們(men) 必將在“第二個(ge) 結合”中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